汉起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赤血萌萌
分而治之,本是国策,刘备岂能因为色而废事,随卑弥呼闹腾,始终不松口。
为了提供更多的金银以供交易,出云国拿出掌握的石见银山,与刘备共同开采,取得的金银出云7分、刘备3分。刘备的部队从朝鲜半岛运来千余三韩俘虏,并提供工匠负责技术,出云国从日本其他地方,抢来数百俘虏,一面加强石见银山周边的防御建设,一面投入比较危险的石见银山,挖掘银矿、金矿。将石见银山的年产量从50千克,提高到1吨。随之而来的,当然是不断的安全事故,但不论大汉还是大内家,都不可能对敌人过分仁慈。
张飞:“兄长,没想到这次贸易利润这么大。这劳什子大和国王,众不过十数万,兵不过万余,其手下割据城池,各自为政,兄长只要带这5000士卒,以我为先锋,破其都,灭其国,毫无困难。换兄长来做这个大和国王,如何”
做日本天皇
不可否认是极有诱惑力的提议。
刘备本想征服日本,通过近月的调查,打消了想法:“不可。灭其国,自然不难。此处地域广阔,却田地不肥;人口不少,却大部分人都非我族裔,低矮丑陋,语言不通;士大夫各自为政,却道路闭塞。加上国土呈长条形,路途遥远,远达3000里,一个来回就要一个月,便是占据了,又如何长久治理”
此时的日本,还处于部落奴隶制向封建分封制过度的阶段,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程度,只相当于中国春秋末期或战国初期,太过于落后,平原较少,极贫穷,田间地头的的农人,平均身高仅仅1米4,5,1米65以上的几乎没有。加上山岭纵横,河流急促,将平原分割得支离破碎,有的平原之间,只有小道相连,不由使人产生浓浓的无力感。
想击败某个部族,占据一片土地,并不困难,甚至成为日本最大的国王,也不困难。但想牢牢控制、统治整个日本,这个没有驿道,没有普及铁器,土地没有充分开发,资源缺乏,民族来源复杂,人口却超过
第467章 金银本位与中央银行
刘备:“简单的说,就是以金圆、银圆替代铜钱作为主导货币。”
张飞:“有何好处”
刘备:“好处可多了。在大汉,1汉斤金,值5、6汉斤银,换160到200汉斤铜,价值一万到一万二千铜钱。在日本列岛,1汉斤金换8汉斤银,但只能换100斤铜,价值约6000铜钱。这一来一去,便是近一倍毛利。”
张飞一拍大腿:“乖乖,赚这么多!想之前我父卖羊肉、猪肉,1斤赚不到1文钱。1天卖1只猪,也不过赚数百钱,一年不过数万毛利。兄长赚钱如同抢钱!
不如抓紧时间多走几趟,做个大汉首富!”
刘备:“错了,这次赚得多,是铜钱与金银比价低。类似的暴利也就一次,扶桑人口少,地方狭窄,不比中原,600万钱,30吨铁,已经足够各地领主消化半年一年。便是一年后再来,因铜钱供应量增多,扶桑铜价会进一步下降!几次之后毛利润就会降到一二成。”
何况金银都是高价品,白银在汉代没有完全流通,大量黄金,2吨余白银、银器、银饰,价值数百万的货物,并不好售卖。必须相当大的城市,相当大的商人合力才能吃下。
张飞傻眼了:“那怎么赚钱”
刘备没有回答,这些资本主义的手段和黑历史,放在后世网络发达的中国,大多人都能理解,也不需要特别多的金融知识。但在汉末说出来,就是聪明绝顶者,也难以完全勘破,更不要说只是略有商业头脑的张飞。
“翼德可以看看《管子》。”刘备也难以用汉代的语言解释,只能通过大量赚钱的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通过不停的成功来让所有人认可和跟从。
最终贴上标签--刘备就是能赚钱,就是能成功!
大赚一次日本人的钱极爽,当然不是终点,而是持续不断对日本抽血的开始,也是下一项宏伟蓝图的支点。
除了金银贸易、共同开发出云石见银山,刘备还占据了与越后隔海相望的佐渡岛、开挖金矿,代价是给关东部落联盟送上一批兵器。并出资在福冈、出云、新发田、敦贺等地设置了交易所或港口,以加强贸易。
在西汉,只要不是谋反等不赦之罪,法律允许以黄金或铜钱赎罪。到东汉,却允许缣帛赎罪,整个社会经济出现了“钱荒”!
更严重的是“金荒”!
西汉时期,黄金拥有量极大,王莽灭亡前,宫廷黄金尚有六十匮,黄门、钩盾、臧府、中尚方各有数匮。
步入东汉,这许多黄金仿佛忽然不见,光武帝对功臣的赏赐也比西汉吝啬数倍。
商人的资产不再以“万金”“千金”计算,而改为家资“巨亿”、数千万。官员朝廷赏赐臣下黄金的次数、数量比西汉明显减少。就连西园买官,一般也是缴纳数百万、上千万钱,而不是同等数量之黄金。豫州牧黄琬上奏弹劾鲍鸿贪污军饷过千万钱,也是铜钱。
可见,大批黄金的确消失掉了。究其原因,战争使得大量黄巾流落民间,有的用于制作首饰、器用,有的被储存起来,有的被用去装饰神佛像、法器等。还有大量成块黄金埋葬入皇帝、诸侯、世家豪族、富商坟墓,不见天日。例如后世挖出来的海昏侯墓重又马蹄金、麟趾金、金饼和各种金器300或件。
金荒对大额贸易产生了严重不利影响,因为铜钱相当沉重。以至于刘备建立钱庄后,推广的票据、金圆券方难以推广,因为不论商人还是世家豪族,都无法把轻飘飘的纸与黄金、铜钱相提并论。
今后,有了日本
第468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本州世家豪族愿意以130钱一石的价格,出售50万石粟麦。”
甄尧话如石破天惊,几乎惊掉众人下巴。
“这个价格。。。”突然降价三分之一,幸福太突然,刘备百思不得其解。
甄尧:“价格嘛,好商量。君侯要一时周转不开,可用货品支付。”
反长即妖,刘备忍不住问:“价格不贵,可这么大的量,总要告诉我为什么降价,是不是粮食有些问题”
甄尧有些犹豫,向崔琰、张世平投去询问的眼神。
张世平两边都不得罪,闭口不言。
崔琰是个实在人,开门见山说:“这倒不是,鄙州粮食播种面积大量增加,眼看瓜果蔬菜越发多了,中原的冬麦还有一个半月收获,鄙州有些人就有些坐不住,让我们来牵头作个说客。君侯要是嫌贵了,110钱也可以。”
被崔琰一句话少了1000万钱,甄尧听得肉疼,张嘴想说什么,却被瘦小的弟弟拉住。
刘备:“你们来雪中送炭,怎么好意思让你们降价,还是130钱吧。”
二千万的净利润,两人竟相互推让!一时之间,众人惊叹、讶然、迷惑,百相皆生。
甄尧的弟弟噗嗤一笑,露出两颗虎牙,声音清脆:“卖的人降价,买的人涨价,真真是一副奇景。不如一人让一步120钱成交君侯若嫌便宜,就多买几十万石。”
这瞬间一笑,如百媚生花,刘备心里耻笑男人笑这样狐媚,甄家的两兄弟缺乏阳刚之气,好生奇怪:“好,那就再加20万石!用金、银、货物交割!
这位小郎君真会做生意,请问如何称呼。”
“小子还没成年,家人都叫小五。”
一项6千万生意达成,甄尧兄弟和东莱诸人双方都松了一口气,自觉大赚,前者逃过粮食快速贬值,后者避免粮食链条断裂危机。
甄家带来的第一批二十万石就在黄河边上,数日之后,运入东莱。
压在刘备心长达半年重担,终于卸下,这一刻他拉起甄小五左手,高举双臂,向天大笑三声:“有心人天不负,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我们有粮食啦,诸位我们不会再挨饿了!”
百姓节拜伏于地,高呼万岁。
甄小五好容易挣脱,吓得躲哥哥背后道,只露出个脑袋,红着脸,捂住耳朵,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刘府君怎么这样,一言不合就牵手。”
甄尧:“非也,这是天道酬勤,仁者多助。”
万人敬仰,百姓拜服,甄小五从来没有经历过,心里砰砰直跳。
第二天刘备即大摆筵席,宴请甄尧兄弟、崔琰、张世平。席间甄小五见徐萱成熟妩媚,妙语连珠,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徐萱见一个青年男子肆无忌惮瞪着自己,心想大家弟子,竟然如此无礼!有心捉弄,便以感谢售粮救了灾民为名,向甄尧兄弟敬酒。女子敬酒,自然意思意思,男子喝酒,当然要盏到杯干。三杯下去,甄尧就有些轻微眩晕,甄小五更是脸红得滴血。
徐萱接着又鼓动其他人向甄尧兄弟敬酒,不一会甄尧就尿遁逃亡,甄小五更是不堪,睡倒在席上。主宾一逃、一醉,这宴席就散了大半。
刘备轻责道:“萱萱,可是把人家灌倒了。”亲自搀扶甄小五回院。徐萱在前面打着灯笼。刘备虽不至于醉酒,脑袋、手脚却也不像平日利索,竟然跌了一跤,手臂撑到甄小五胸口,只觉柔软异常,一时呆住了。
徐萱:“夫君,看个男子那么入神。”甄小五脸色蜡黄,脖颈肌肤却异常细腻,“难道,是个雌儿”
甄尧回冀州催促粮食、分配货款,甄小五带人留守东莱交割,平日大把闲暇,常常到野外看花、看风景,刘备不可能次次相配,便让徐萱做配。一次、二次之后,
第469章 帝崩疑案
中平六年,夏,四月,雒阳
“方士都说朕无早夭之相,寿数必超40,可怎会忽然一病不起”
“朕富有天下,什么奇花异草弄不到,怎会治不好你等太医都是饭桶!立即发榜单征辟名医。”
皇帝刘宏无力地躺在床上,眼睛渐渐闭上,刚才一席话,已耗费了过多精力。
“水!水!”
不知过了多久,终于醒来,已是华灯初上。
皇帝稍恢复精力,叫甄贵人扶他起来,又招赵忠、张让、蹇硕等拟诏。
第一封,免马日磾太尉。
第二封,东海刘虞,光武之后,出任幽州,平定乌桓,北走鲜卑,北州弥定,功勋卓著。特拜刘虞为太尉,封容丘侯,诏书到日,即刻入京,不得有误。
第三封:皇甫嵩先有平黄巾之功,现有安定关中绩,累立功劳,伤病缠身,增食邑二千户,令其还雒修养,以示优容。诏大将军何进代皇甫嵩出镇长安,统帅诸军讨伐韩遂、马腾,冀平凉州之乱。
何进拿到诏书,整个人颤抖着,心哇凉哇凉的,半饷说不出话来,这也太那啥了吧,即使以何进不算高的智力,不算丰富的政治经验,也能看出皇帝心意――欲以何进之头,碰数年未定之凉州乱兵。
皇甫嵩、张温、董卓、周慎、傅燮。。。多少大员败在狡猾的韩遂手上,败在凉州的荒凉上。
“能不能赢”何进一点信心全无。
袁术:“不论胜败,大将军只要远离雒阳数月、半年,夺嫡之争,都是一个输字!”
何进双手深陷发鬓,不断抠头皮,头发散开掉落下来,亦未察觉:“可皇命难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只有袁绍脸色不改:“此必小人之谋!”
“皇帝小人”何进以为袁绍把皇帝比作小人,整个脸成了猪肝色。
袁绍:“陛下英明神武,怎会有如此乱命此必非陛下本意,必有小乱圣听!
陛下既立何氏为皇后,以明公为大将军,已数年矣,立嫡立长之意,天下皆知。
而今,陛下身患重病,小人把持朝政,欲换皇储,如此悖谬乱命,我等岂能听之任之岂能束手就擒”
骚操作!
何进猛咽口水:“这样,可以吗”
袁术心里一阵狂骂,袁绍太。。。太不要脸:“如何不听不从又当如何”
袁绍:“一个字,‘拖’!”
于是,何进向皇帝表示,愿意接受西征任命,只希望能够动用一些关东精锐,接着狮子大口,要招募徐州、兖州、东莱等地精兵数千人,待兵来的,再行西征。
甄俨虔诚地拜于白马寺正殿佛像
第470章 董卓的无间道
皇帝刘宏自知病重,下诏征董卓为少府,令其将士卒交给留守长安的皇甫嵩统帅。
当时宣诏的乃是董太后侄儿董承,董承屏开他人,私下说:“陛下病重,因卿威名素著,故而令卿帅百余精锐入雒阳。待何进西行,即可协助国舅董重控制雒阳兵权,共立新君。三公之位,只在反掌之间耳!”
董卓大喜:“好得很,本官明日就出发。”
待董承出了门,李儒从屏风后转出来说:“不可!岳父大人威震西凉,名重关中,然而在关东非如皇甫嵩、袁绍、朱俊、卢植等人有名,登高一呼,无兵无人相随。
少府并无军队,若只有这精锐百余人,万一有变,如何控制雒阳局势如何能敌过大将军、中军校尉
而那时候兵已属皇甫嵩,回凉州亦退无可退,一小亭长可捕,几无葬身之地!”
董卓大惊失策:“董承竖子,董重无谋,几为两人所误!可陛下有诏,如之奈何且也不能恶了董太后与董重。”
李儒:“陛下的密诏,众人无从知道,岳父大人不如派遣二叔前往。
二叔名声不如岳父响亮,担任军职也不会引起何进、袁绍的过分警觉,还可以当做人质令朝堂诸公安心!”
董卓如果直接带大兵入雒,就是摆明了与何进、袁绍、袁隗对敌,将自己放在明处给董重、董太后做马前卒。袁隗是董卓的故主,不到万不得已,董卓绝不能走出这一步。
董重、董太后建议皇帝刘宏征召董卓为少府,而不是卫尉、城门校尉、虎贲中郎将等军职,也说明皇帝之病虽重,却并未到达不可救药、立即病死的程度。换句话说,征召董卓入雒,是着眼于未来,以防不测!当然也有可能皇帝、董太后对董卓的信任不够。
李儒认为,要是前者,没有必要立即表态。
要是后者,董太后兄妹不会给出太大利益,没有要为之压上身家性命。作为边帅,只要有将有兵,谁当皇帝都要重用。
“关东人就是鸡贼,恁多心计!”
董卓于是在晚宴上告知董承,由二弟董旻帅前往。董卓早让李儒写了一份奏章:臣既无沉稳老练之谋略,又无可以称颂的壮烈之事,承蒙陛下天恩,掌戎马十年。士卒和大小官吏相处时间长了,都眷恋臣畜养之恩,不愿意离开,希望为陛下和臣奋不顾身。
如今鲜卑肆虐,占据河套数郡,匈奴反叛,不遵大汉号令,黑山贼、白波贼,此起彼伏,进逼司隶。此诚北疆危机之时,希望陛下能允许臣任并州牧,率领他们效力边垂,为陛下守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