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有扇穿越门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烟雨织轻愁
三国时代,哪怕是在大华,生产力也高不到哪儿去。
主要是现在他们根本就没形成规模生产,就说电线和电线杆这些东西,在未来五到十年之后,也只有他们大华才能用的上。
甚至再向后推迟十年,只要吕布不愿意推广,曹操还有其他的月食等国,都不可能自己建出发电站来。
因为造价高昂,所以,就算大华朝廷富裕,也承担不起全部的负担。
因此,在计算了一下价格之后,决定每户人家征收十两银子的安装费。
当然了,这个并不强求,如果不愿意安装的话,直接绕户而过。
在三国时代,十两银子对普通百姓来说,已经算是一笔不菲的资金了。
不过对南京城的百姓来说,仍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南京城的人均年收入,都能达到十五两银子左右。
这笔钱,几乎每户都能拿的出来。
就算临时手头有些困难的户,借借也就出来了。
而对于电灯,南京城里的百姓早就垂涎已久了。
那些商铺里面的电灯泡,真的太亮堂了。
大晚上的,点起电灯泡,照的屋里跟白天一样亮堂。
只不过因为蓄电池太过高昂,那些普通百姓就只有眼馋的份儿。
而现在呢,他们只需要十两银子,就能将电线接进家里。
虽然以后每月还要交电费,听说电费很低,每个月也就百十大钱的事儿。
这点钱对他们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儿。
因此,整个南京城,没有一户百姓不愿意架电的。
偶尔有几户家里十分困难的困难户,都有富户主动掏腰包给他们垫付上了。
架电行动,在南京城如火如荼地展开。
而这时候,吕布也终于有时间见诸葛亮还有陈到去了。
诸葛亮最终被吕布给说服,归顺大华。
而陈到被俘的时间比诸葛亮还要早,不过陈到一直不肯投降。
吕布惜才,也不舍得杀了他,一直在南京城里关押着。
而诸葛亮归顺之后,吕布交给诸葛亮的任务就是劝降陈到。
而诸葛亮并没有让吕布失望,成功地劝服了陈到。
不过在吕布回来之后,一直忙着皇后蔡琰的病情,还没有接见两人。
现在腾出时间来,吕布连忙召见了诸葛亮还有陈让。
不多时,诸葛亮和陈到就出现在上书房内。
看到吕布,诸葛亮当即行礼道:臣诸葛亮,参见皇上!
陈到犹豫了一番,也跟着诸葛亮行礼道:臣,陈到,参见皇上。
看到两人来到,吕布不由大喜,连忙起身将两人扶起,然后高兴地说道:免礼,免礼,快快请起。来人啊,给两位大人看座。
吕布吩咐过后,很快就有小太监搬来两把椅子。
诸葛亮和陈到告谢之后,在椅子上半坐下来。
等两人坐下之后,吕布不由亲切地问道:孔明,叔至,你们在南京过的还习惯吗?
第七百三十六章:祝融夫人造反
诸葛亮答道:启禀皇上,南京气候养人,再者饮食更为细致,臣在南京数月,胖了差不多十斤!
听诸葛亮说的风趣,吕布不由哈哈大笑道:胖了好啊,胖了证明你们在南京适应的还不错。不过接下来,你们不可能一直这么悠闲下去,朕要给你们肩上加担子了,你们准备好了没有?
诸葛亮从容地说道:启禀皇上,臣早就准备好了。
而陈到则是说道:臣,但凭皇上吩咐。
听到两人的话,吕布不由微微一笑,正准备封赏两人的时候,正有一封加急的飞鸽传书的军情送达。
吕布接过军情,看完之后,脸色不由巨变。
看到吕布的脸色,诸葛亮还有陈到脸上都露出惊讶之色。
看皇上的脸色,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不知道是出了什么大事,竟然让皇上勃然变色。
陈到一个没忍住,就要问出来,不过却是被在他身旁的诸葛亮及时拽了一把。
陈到马上醒悟过来,像这样的军事机密,如果皇上不说的话,他是决计不能问的。
这一问就逾越了,幸好军师及时提醒了我,否则的话,非要吃个大亏不可。
不过,陈到没问,吕布也说出了传递过来的军情内容。
南中祝融夫人,率领十万蛮人造反!
什么?
听到吕布的话,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陈到,都吃了一惊。
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祝融夫人是谁?是当初造反的孟获的老婆。
可是当初孟获造反,已经被诸葛亮迅速平凡,并且将孟获给斩杀。
之后不久,南中就落入大华国之手。
而大华国对南中的政策和大华国其他地区一般无二,甚至一些政策要比其他地域还有优厚一些。
这其实也是吕布学习了现代社会汉族对其他少数民族的一种策略,给少数民族一些优待,然后他们就不容易闹事。
可以说,自从成为大华的领土之后,南中的百姓日子好过了许多。
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都不算多过分的事情。
虽然南中地区,蛮人居多,但是好好的,怎么忽然之间就要造反了呢?
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陈让,都陷入沉思之中。
很快,诸葛亮不由眼睛一亮,想必是猜测出南中暴乱的实情来了。
看到诸葛亮的表情变化,吕布不由问道:孔明,你想到了什么?
诸葛亮不由朗声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认为,如果只是祝融夫人还有那些蛮人的话,臣认为他们没有造反的决心和实力。
大华国的强大,他们是见识过的。
他们不可能天真到,认为就凭他们十万蛮人,就能推翻大华的统治。
甚至他们这十万蛮人,就连自立都很难做到。
他们造反,无疑于自寻死路。
而另一方面,大华国对他们又十分友好。
既然如此的话,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造反呢?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吗?
听了诸葛亮的话,吕布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这一点,也正是吕布想不通的地方。
对啊,大华国对待他们已经够好的了,而他们造反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那么,他们为什么突然之间跳出来造反呢?难道他们都勇敢到不怕死的地步?还是一个个的都活腻味了?
就听诸葛亮接着说道:所以,臣断定,在祝融夫人和十万蛮人背后,必定有蜀汉世家的影子!
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吕布不由恍然大悟。
不错,凡是在大华国的疆域之内,所有世家的土地统统需要上交。
至于其他的财产,吕布倒是没有过多的和世家争利。
就连这些土地,吕布都折算成钱财,补偿给了世家。
不过在那些世家眼里,对这些必定是不满意的。
而早期归顺吕布的世家,就算心里有再多的不满,也不得不接受现实。
甚至随着大华的日渐繁华,说不定那些世家会隐隐感觉到,其实,土地未必就是繁荣世家唯一的选择。
但是,那些南中的世家,恐怕很难接受这一点。
当然了,还有蜀汉的世家,虽然吕布现在还没腾出手来,暂时没向他们动手,但是这也是早晚得事儿。
难道他们心里就甘心吗?
所以,这次祝融夫人带领十万蛮人造反,背后必定有这些世家在撑腰。
如果没有这些世家撑腰的话,祝融夫人绝对没有这么大的勇气跳出来造反。
想到此处,吕布脸上不由浮现出怒气!
这些世家大族,还真是该死啊!
为了他们自己的一己之私,就不惜发动战争,哪怕死伤再多的平民百姓,他们都不会丝毫放在心上。
以往的时候,这些世家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无往而不利。
可是你们会天真的认为,在朕面前,这一套也能够行得通吗?
看起来,朕以前对你们还真是太过柔和了啊!
想到此处,吕布脸上不由浮现出一片森然杀机。
来人,传旨给诸位大臣,命他们一个时辰之后,在上书房议事。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朝廷必然要派兵清剿叛乱。
因为叛乱势大,在蜀汉镇守的庞统还有赵云,都没敢轻举妄动。
毕竟祝融夫人可是带着十万蛮人,再加上南中地势还有气候迥异,他们也不敢贸然前行。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有更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镇守汉中。
如果他们带兵去镇压叛乱的话,那么汉中势必空虚,曹操完全有可能趁虚而入。
如果在他们手上丢掉汉中的话,那么他们就真成了千古罪人了。
吕布下达完命令之后,诸葛亮和陈到便要退下。
毕竟现在他们两人还没有授职,按照道理来讲,他们现在还没有资格参加朝会和仪事。
不过吕布把他们两人给留了下来。
你们不要走,你们都曾经在蜀汉效力,必然熟悉南中的风土人情,到时候仪事的时候,少不了要咨询你们两个。你们就等着待会一起议事吧!
皇上都发话了,诸葛亮和陈到也不敢不从。
第七百三十七章:诸葛挂帅
一个时辰之后,几位内阁大学士,还有六部尚书,另外就是一些驻留的将军,再剩下的,全部都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官职太低的,还不够资格参加这样的议事会。
等人到齐之后,吕布将祝融夫人造反的军情拿出来,当众宣布。
这个消息,不由让与会的所有大臣,都是大吃一惊。
这,这祝融夫人莫非是吃了雄心豹子胆了?
到底是谁给她的胆量和自信,她居然敢造反?
难道她真的勇敢到不怕死的地步了吗?
当然了,惊诧只存留了很短暂的一会,接下来群臣马上就激愤起来。
在他们看来,祝融夫人胆敢造反,绝对是对大华国的一次挑衅。
现在大华国地盘一再壮大,先是拿下南中,紧跟着将整个蜀汉地盘都拿下来了。
国土面积激增的情况下,那种自信还有那种不知不觉中就被培养出来的大国情结,已经生根发芽,并且迅速成长为参天大树。
现在一个小小的蛮人部落居然胆敢造反,如果不给他们厉害看看的话,他们根本不知道马王爷到底有几支眼!
所以,接下来,群臣纷纷表示,一定要严惩叛乱。
不过议事到这时候的事情,群臣的意见发生了一些分歧。
第一个分歧就是,祝融夫人造反,到底是要野蛮镇压,还是对他们进行招安。
第二个分歧就是,一旦镇压下造反之后,对那些蛮人是要怀柔呢?还是要进行一番杀戮,严加管教!
朝堂之上,文人居多。
大多数的意见,竟然倾向于第一个意见!或者是第二个意见的前者。
因为,他们认为,圣人重教化。
对化外之人,也必须教而后诛。
因为孔子说过: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听到下面群臣的议论,吕布不由得嗤之以鼻。
现在吕布在群臣之中,越来越强势,现在也懒得也他们虚与委蛇。
吕布不由怒声说道:虎狼屯于阶尚谈教化,真是愚不可及!难道在你们高谈阔论教化的时候,那些蛮人停止杀戮我大华的百姓了吗?
难道在你们看来,这些蛮人大肆杀戮我大华百姓,只要他们愿意遵从教化,我们就可以轻轻放过。那么他们杀过的那些人,难道统统都白死了不成?
难道我大华百姓的命,还不及他们蛮人的性命金贵吗?今日在朝堂智商高谈阔论教化的群臣,真该让你们还有族人全部都放到南中去。
等你们的族人还有家人都惨死于蛮人之手之后,看你们还会不会张嘴闭嘴的谈论教化。
皇上的这一番言辞,可以说是诛心之言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