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闺密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秦兮
何况是脾气向来就不怎么好的永和公主呢。
她做的只会更加过分的。
瑜侧妃心里夸赞了一声,面上也忍不住笑意满满:“你说的是,我是该提醒提醒德妃娘娘,不能把坏事都揽在自己身上,也可以让别人动手嘛。”
“正是这样。”楚景谙嗯了一声:“彭德妃娘娘也是时候该起来闹一闹了,再不发脾气,旁人只当她软弱好欺负。只是这些事,一定得瞒着父王动手,要是被父王知道了,咱们的下场就跟王妃他们也差不多了。”
这是自然的,瑜侧妃抿唇:“我跟德妃娘娘传递消息,向来是用你父王给的暗叹,只不过这些暗探并不会知道我的信件的具体内容,这也是为了防止日后牵扯上你父王。因此不怕消息走漏。”
楚景谙替她倒了热茶,亲自送到她手里:“不仅为了防着父王,还得防着在京城的楚景吾。他可是个人精,跟沈琛在一起混的那么久了,有什么风吹草动,他比兔子知道的都更快。”
瑜侧妃便知道他的意思了,缓缓答应。
第二天便寄了信去京城。
临江王对这件事很是关心,因为最近往京城去信的事已经停止了----上一次挑拨彭德妃对六皇子下手的事情之后,京城那边就很是紧张了一阵子。
隆庆帝是个疑心重的人,有什么计划也只能慢慢来,一点都不能急功近利。
彭德妃这个人也是个蠢的,要是逼急了,她说出这些主意都是瑜侧妃给出的,那一切就都完了。
也因为这样,最近瑜侧妃鲜少寄信去京城了。
他有些好奇,喝了一口瑜侧妃端上来的参汤以后就道:“现在正是风平浪静了一些的时候,千万别闹出什么事来。”
瑜侧妃面上一点儿不露,微笑着点
头:“您的意思我怎么会不知道您放心,这回我寄信给德妃娘娘,不是为了这些事,而是上一次德妃娘娘说的,圣上有意在京城给景吾指婚的事。”
隆庆帝身体越发不好,就越发的暴躁,之前露出过要给楚景吾指婚的事情来。
人选自然都是隆庆帝的亲信。
这样一来,那楚景吾就更不可能有借口离京了,处境也就更加危险。
临江王之前便一直在忧心此事,现在听见瑜侧妃
一百六十三·疯狂
临江王不置可否,目光略显阴沉的从瑜侧妃脸上扫过,轻声道:“很好,你有心了。”
可是再怎么说,也不该瞒着他就做了决定,而且私自送信上京,毕竟这封信他没有看过,到底是不是写的瑜侧妃所说的内容,他也不知道。
瑜侧妃知道他是在烦躁什么,做出有些惊慌的样子垂下头,害怕似地解释:“王爷,前些日子您正忙着晋王的事,这几天府里又有王妃出府......德妃娘娘那边要是没有得到我的回话,恐怕就立即下了决定,我也是没有法子......”
的确是没有法子,临江王缓缓的闭上了眼睛嗯了一声,然后又重新睁开看着她:“王妃最近身子不大爽利,加上想为景行超脱办法事,因此出府清修,府里的内务,往后就要劳烦你了。”
就算是临江王妃禁足的那段日子,这府里的事也不是她说了就算的。
因此瑜侧妃是真的惊住了,惊疑不定的看了临江王一眼,才起身跪在了地上摇头:“府里的事情繁多,我恐怕无法胜任......”
临江王便挑了挑眉:“这是说的什么话现在还有比你更合适的人选吗你的本事我是清楚的,多事之秋,你便尽心替我分忧吧。”
话已经说到这里了,她不答应反而显得无用,瑜侧妃下意识的看了临江王一眼,还是恭恭敬敬的答应下来。
这么久以来,一直盼望着得到的东西真的得到了,可是却没有想象当中的那样容易和开心。
到了第二天瑜侧妃开始理事了才知道,这府中的关系究竟有多盘根错节-----她从前虽然也曾在临江王妃管理庶务的时候安插过不少钉子,可是等到真正理事的时候她才知道,这些钉子跟临江王妃自己的人比起来,简直沧海一粟。
府中的事物都早有定例,管家娘子们一个个的丈夫或是婆家都在外头跟着王爷行走,每一个拿出来都有来路,革了谁的差事都不是小事,最起码也得闹出一场风波。
因此她接过来了以后竟什么也不能动,做每件事都只能依循旧例。
她有些头痛,应付起府里的这些人便觉得费尽了心神。
楚景谙来的时候,方嬷嬷正轻手轻脚的替她按摩,瑜侧妃面上笼着一层薄怒,正闭目养神。
方嬷嬷听见了动静才停了手,恭敬的朝楚景谙行了礼。
瑜侧妃也睁开眼睛,见了儿子来,才露出一丝笑意,招手将他唤道跟前坐下,才道:“应付起这些事来就实在筋疲力尽了,咱们这位好王妃可真是,人都已经不在府里了,手还伸的这样长。”
楚景谙抿了抿唇,面色不大好的上前亲自替瑜侧妃揉太阳穴,轻声道:“母妃您受委屈了,王妃经营多年,手底下的人不少都是自从父王在京城时就跟着的,父王待他们很是重视,他们也难收服......”
他见瑜侧妃的眉头越发的皱的紧了,就顿了顿又安
慰她:“不过您也不要操之过急,现在他们恐怕是还觉得王妃要回来的,所以才这么忠心耿耿。可是要是有那么一天,王妃不会再回来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继续这样忠心事主。”
楚景谙在她面前向来是不掩藏心思的,瑜侧妃心里突的一声,回头看他形容冷硬,便问:“出什么事了怎么你这样怒气冲冲的”
&nb
一百六十四·毁掉
得不到的人,那能怎么办呢
正常的人,知道面前的东西得不到,有的是转身就走,有的是退而求其次,可是也有一种,就是得不到宁愿毁掉,也绝不会拱手让人。
他相信永和公主就是如此。
事实上,永和公主也的确是这样想的。
她在接到宫中送东西来的嬷嬷说的话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狂躁异常。
这阵子好容易修身养性,想着要出去而装出来的乖巧温顺全在这一刻破了功。
桌上的杯盘碗盏碎了一地,连茶几上摆放的花瓶都没有幸免,屋子里被她砸的一片狼藉。
伺候她的小尼姑进来的时候,简直不知道从何下脚,看了她一眼,战战兢兢的躲在门后不知道如何动作。
普慈庵不是什么好去处,多少公侯夫人们进来,照样是被修理的服服帖帖的。可是唯有永和公主,打也打过了,罚也罚过了,却总是梗着脖子不知道服输。
一开始庙里的师傅们是根本不给永和公主什么脸面的。
虽然是皇家公主,可是永安公主她们可都已经私底下交代过了,永和公主大约是永远没有回去的机会了,让她们尽可费心调教。
她们会意,自然是能有多少手段就使出多少手段来。
永和公主一开始很受了一些苦楚,自己挑水担柴,连饭也要自己动手。
她不肯,那便饿着。
饿了四五天之后,她实在饿不住了,终于开始妥协学着自己做饭烧火。
那段时间一到入夜,她的胳膊根本无法直起来,连腰都好像断了一般,肩膀上的衣服一扯开,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破了皮的通红的一片,都是扁担磨出来的。
可是就算是这样,这位公主也傲气的很,这些小事可以自己做,可是说什么去念经抄经,佛前思过,那是万万不能。
宫中后来也来过一两次的人,是隆庆帝派来看公主的,她直言受了虐待,虽然后来被庙里的师傅们遮掩过去了,可是从那以后,师傅们到底不敢对她太放肆,生怕她真的有朝一日能重回皇宫,回来找她们的麻烦。
正因为这个原因,永和公主最近又开始故态复萌,脾气又大了起来。
今天宫里来过人之后,她更是好像点着了的爆竹一样,将庵里闹的人仰马翻。
可是平时还很严格的师傅们这回却没站出来指责的-----大家都知道,刚才来的是彭德妃宫里的宫人,公主不像是跟之前那些人说的那样,恐怕很快便要回宫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哄着她尚且来不及,没有人会那么蠢来找她麻烦。
正因为这样,临时被遣来服侍的小尼姑瑟瑟发抖,目瞪口呆的看着永和公主大发脾气。
永和公主尖叫着想哭,却竟哭不出来。
这双手原本该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到如今也已经粗糙得如同任何一个劳作过度的妇人的手。
还有脸,还有她曾经引以为傲的种种优越之处,如今已经随着这大半年的清修而荡然无存。
她原本是金枝玉叶,却因为卫安而落到如今这个地步,被一众尼姑所欺。
而卫安,她却事事顺心如意,到了现在,竟要跟沈琛成亲了。
成亲啊。
&
nbsp; 真是可笑。
当初她心心念念着沈琛,为了他不惜抛下自尊,不要脸面,只为了能跟他在一起,可是沈琛却对她不屑一顾,对卫安情有独钟。
现在这两人还马上便要被圣旨赐婚。
他们凭什么!
他们凭什么事事都可以顺心如意,她在这里受尽苦处,他们凭什么过的那么潇洒他们凭什么能拥有那么多东西
她撑着桌面强自镇定的坐下来,好一会儿才平复了情绪。
她已经不是半年前被人挑拨几句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那个公主了,这半年来的经历,足够磨平她的幼稚。
&n
一百六十五·拉拢
回京的路比离京的时候要好走的多了,少了那些魑魅魍魉,除了应付沿途拜见的官员,基本没有旁的事情耽误,因此钦差一行回京的时间只用了二十来天。
卫大夫人没有跟着回京,因为订亲和成亲都赶着时间完成,还有许多事要处置,朱元毕竟刚成亲,她也不放心留朱元一人在福建,于是跟卫老太太商量了之后,决定留在福建,等他们小两口将事情都处理好了以后,再跟他们一起回京。
连之前还留在山东的卫玉敏,也写信来说过一阵子会直接先去福建,再跟母亲女儿女婿一同回京。
卫老太太就忍不住有些感慨:“当初再没有想过还能有这么一天,还以为阿敏一辈子就这样被耽误了......”
花嬷嬷在旁边咳嗽了一声,看了看她又看看卫安,想了想才接了这话茬:“其实说到底,大姑娘是个有福气的,虽然之前那个杀千刀的不像话,是个阿物儿,可是到底都过去了,咱们发现的早,也抽身的早,难过也就是一阵子的事情,难过完了也就完了。现在大姑娘去了山东,得孔家庇护,嫁了个地方富户......”
这是更早之前的事了,卫玉敏也是因为嫁了人,因此才不好跟女儿一同前往榕城。
卫玉敏这门亲事来之不易,听说是孔家族人帮忙说合的,恐怕也是孔老太太怕卫老太太一直拿当日的事出来说,要挟人情,因此主动知会了山东的族人,让他们帮了这个大忙。
不管怎么说,这也的确是解决了她们的一桩心头大事。
卫玉敏到底还青春年少,要是看着她一辈子都这样冷冷清清的,卫老太太和卫大夫人心里都不落忍也都不好受。
可是现在的局势,卫玉敏再在京城找归宿那显然是不可能了。
其他地方的,总又有着各种各样的顾忌,怕她重蹈覆辙,因此也没有想过。
孔家帮的这个忙,真是帮到了点子上。
“这回回京,也该亲自去衍圣公府拜见道谢。”卫老太太擦了擦嘴,唇角微抿:“毕竟是这样大的一个人情,他们能这样对我们下功夫,我们也该投桃报李的。”
衍圣公府的人情呢......
孔老太太和孔家一家子全都是人精。
他们想要撇清跟卫家的关系,所以送上来这么大一个人情。
可是卫老太太却有些不厚道的想法,她并不希望跟孔家就这样旧账两清。
要知道,孔家以后的作用还大的很。
想到这里,她拉了卫安的手让卫安坐下,看着她才道:“安安,衍圣公那里.....如同平安侯府一样,不可以生疏。”
卫安是知道这一点的。
朝代无论如何更迭,衍圣公府的尊荣从来不曾更改,能跟他们府上扯上关系,是很重要的一层保障。
&nbs
p; 要是换做从前那也罢了,卫老太太不是那种为了自己的利益就要不择手段的拉拢别人,拖别人下水的人。
可是现在不同......
她挑了挑眉,叹了一声气,很是心事重重:“我最近时常在想,当初明家何以招来这样大的灾祸,后来总算
一百六十六·更甚
沈琛已经料到了卫老太太会这么做,因此也没说旁的,答应了以后便道:“既然如此,那我们便在别庄处分开您在别庄住一晚,等到我进京第二天之后,再自行回京这样也不那么被人注意。”
卫老太太略一思忖便应承下来:“正好,我想带着明敬去瞧一瞧别庄,让他熟悉熟悉庄子里的人,既然你这么说,那便这样定吧”
花嬷嬷上来添茶,沈琛看着她添完了退下去,又忽然出声:“还有一件事.....”
他说到这里,特意停下来看了卫安一眼。
卫老太太跟卫安对视了一眼,都看向他。
沈琛便隔了一会儿才道:“谢家那边,出了些事......”
因为卫安之前在船上的时候受了风寒,加上坐船不舒服,身体一直不大好,许多来往的信件便交给了他。
谢良成跟他也是熟识的,加上谢良成在荆西做的事,沈琛也有份决定,因此交给他,卫安也并不曾过问太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