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聊天群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叫天

    胡广一听大喜,当即把票号资料丢一边。他有一种冲动,想自己迎出城去,第一时间看看这位更像是武将的进士,这位明末的传奇人物,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

    这次京畿之地的战事,如果没有卢象升的拼死杀敌,昌黎之战会打成如何还不好说。另有一点,建虏的损失肯定不会有现在这么大,系统有关第一个任务的评分能不能得良好都不一定。

    可以说,正是卢象升的拼死作战,让大明所有人看到,不是大明没有勇士,不是大明没有能打的人。就算是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悍勇起来,也能杀得建虏落花流水。

    昌黎之战的意义非凡,打破了建虏野战无敌的神话。特别这一仗,还不是正儿八经的将军先打出的威风。

    然而,胡广想到自己的身份,终归是没有亲自出迎,不过他马上下了一道旨意下去。

    在**广场上,首辅温体仁领着文武百官把所有的仪式收尾,剩下的,便是让人挖地基,正式开工了。他正想领着文武百官退去时,却见有内侍从皇城出来,大声宣读圣旨,说昌黎大捷之功臣,大名府知府卢象升所领勤王军已到京师城外,皇帝令首辅率文武百官出迎卢知府觐见,以示天恩浩荡,以为功臣之嘉奖。

    这份旨意一出来,**广场上顿时就轰动了。那些围观的百姓有了再次围观的冲动,纷纷往城外跑去,想亲眼目睹这位传奇的进士老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物,他是如何做到杀虏如探囊取物的?这些百姓甚至心急之下,有的人还跑错了城门。

    文武百官中,有些在寒风中站了一个早上的人,眼看着可以回屋子去暖和暖和了,却又接到这么一份旨意,顿时有点小意见,私下里嘀嘀咕咕的。

    不过他们身边的同僚很快就会低声提醒,告诫相好的同僚,如今文官之中出了这么厉害的一位能文能武的人,还在野外和建虏厮杀并杀了上千建虏,这样的人物,至少在当下,千万不要得罪,人家的锦绣前程,就算是傻子也能知道的。

    甚至更有一些同僚,在听到嘀咕后,便不客气地说道:别嫉妒,要你行你上,本官一样去迎你!

    至于温体仁,他对于皇上的旨意,自然是不会有意见的。当即便领着文武百官,文官坐轿子,武将骑马,前往迎接大名府知府卢象升。

    人群从**广场往城外拥去,在这个过程中,消息自然随之扩散。之前一些没想着出去观礼的百姓,听到杀虏英雄卢象升这位进士老爷到了,顿时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

    他们中的很多人,因为在这次的兵事中,亲人被杀,财产被毁,那是对建虏恨之入骨的。也因此,对卢象升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说得了。

    这些人,在加入到人流之中后,大声说着卢象升的事情,声势之大,就带动了更多的人加入,这场面,估计京师几十年都难遇一次。

    地方勤王军不得入京师,这一点是铁律,卢象升自然知道。因此,他到达京师后,一边往上通报,一边下令在城外扎营。

    虽然他想过,自己立下了这个功劳,皇帝或者会重视自己。可他依旧想不到,皇帝竟然派了百官之首,大明首辅亲率文武百官前来迎接自己这个大名府知府。

    还有那么多的百姓,热情洋溢地前来欢迎他。这一切,顿时把他的情绪点燃了。




191 特种部队
    如果卢象升当官只为发财的话,他作为一名进士出身的文官,就不会去练就一身杀敌本领,不会去疆场上冒死与敌厮杀。

    他卢象升所追求的,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如今,他死战建虏的事,被他人,特别是被皇帝所认可,感觉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他的心情要不激动就是假得了!

    平时修身养性所养成的平心静气,在这个时刻全都不见。一路前往皇宫觐见的路上,卢象升骑马抱拳,不时面对热情的百姓还礼。就算到了皇宫时,他的心情都没有平静下来。

    在内侍的引导下,卢象升进入文华殿,第一次见到崇祯皇帝,不敢多打量,当即大礼参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卢象升刚进殿时,胡广就观察着这位明末的传奇人物。还真别说,虽然穿着知府的官袍,可他个子高大,手臂白皙修长,整个人给人的感觉,就犹如一尊托塔天王擎天而立。就算他此时跪倒在地行礼,也是很有气势。

    真是一员虎将也!胡广冒出这么一个念头,而后立刻无语,这是一名知府好不好!

    他马上站了起来,绕过御案,快步下去,来到卢象升面前,微笑着伸手扶道:卢卿,快快请起!

    卢象升没想到皇帝这么客气,心中很是感激,不敢让皇帝用力,便顺势起来,不过马上发现皇帝要仰视自己,不由得又有点尴尬。

    胡广往后退了两步,笑着上下打量卢象升道:不错,不错,很好,很好!

    卢象升听出皇帝是很喜欢自己,不由得躬身一礼道:陛下过誉了!

    胡广关心地问道:卿的伤势如何了?

    回陛下,臣就一点小伤而已,已经差不多痊愈了!卢象升恭敬地回答道。

    听到这话,胡广就放心了,心痒之下,他便好奇地问道:卢卿,听说你有万夫不当之勇,可否展示下给朕看看?

    卢象升一听,不由得无语,没想皇帝竟然提出这么一个要求。

    他稍微一犹豫,便只好回答道:臣只是有把力气而已。

    胡广才不信,他眼珠子一转,便回转御座,而后吩咐边上侍立的方正化道:去,你和卢卿过几招,让朕看看眼界!

    他之前基于方正化那东方不败的名头,已经看过方正化和一些侍卫的练手,确实不错!如今卢象升也有威名,看他们两个谁厉害!

    方正化和卢象升看到皇帝兴趣正浓,都有点无奈,不得不从。

    就在文华殿内,两人远离御前,在皇帝的注视下,两人开始比试。

    方正化明显从身高体重等方面不如卢象升,不过他胜在敏捷,左右游走,不时试探卢象升。

    而卢象升则不动如山,偶尔一出手,就是势大力沉的一招,让方正化不得不闪避,不敢接招。

    胡广这个外行人,看了一会后,也看出门道了。卢象升高大健壮,却毫无笨拙之感。而方正化速度很快,角度刁钻,一出手很快,每次留有余地,不中即走。

    又过了一会后,两人依旧没有分出胜负,胡广却没了再看下去的兴趣。他能看出来,这两人不是一个路子,短时难分高下。硬要下令两人不得闪避,直接开干的话,很可能卢象升胜出。

    因此,胡广便开口说道:卢卿伤势刚愈,就这样吧,朕也看得差不多了!

    卢象升和方正化一听,就都收手,向胡广躬身一礼。

    赐坐!胡广笑着挥挥手,让卢象升坐了,而后又问道:不知卢卿对带兵有何心得?

    卢象升脸不红心不跳,平稳地回答道:臣以为,如能令军卒如臂使唤,进退自如,军令之下,无有违逆,则其军已成。对敌之时,亦要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说起这些,他很有心得,侃侃而谈,都不用胡广发问,就方方面面地给皇帝谈了起来。

    将为兵胆,将雄则兵勇,将视卒如手足,则卒用命报之

    军之对阵,首重弓弩,如今已有火器,当远程克敌,如此才能避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胡广听着卢象升说话,心中得出几点结论。

    卢象升认为,将帅要与兵卒同甘共苦,越是条件艰苦就越要这样,如此才能得兵卒拥护,才能如臂使唤。似乎历史上的他,也是这么带兵的,也因此,他手下的兵都服他,为他连命都可以不要。

    卢象升另外一个观点也和后世相符,就是重视远程武器的运用,他至少举了好多个例子,来证明他观点的正确。

    在原本的历史上,卢象升在带兵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他任总督围剿流贼的时候,就大量打造弓弩,用远程武器杀得流贼闻风而逃。

    大概卢象升之前只是知府,一身战场的本事没有用武之地,如今在皇帝面前,恨不得把所学的兵法全部掏出来,一直说了快一个时辰,才说得差不多了。

    胡广听得心中已有决定,一边赐茶,一边问卢象升道:卢卿,如若你为登莱巡抚,你该如何做?

    卢象升一听,心中一喜。登莱巡抚是封疆大吏,远比知府要高。这且不说,更为关键的是,登莱巡抚管着东江镇,直面建虏东侧,和山海关这边相呼应。这个位置,是他最中意的了!

    他明白,如果自己的回答能让皇帝满意的话,十之**这个登莱巡抚,就是自己下一个官位了。

    想到这里,他一口就把茶吞了,而后挺直上身,立刻回奏道:若臣为登莱巡抚,则整顿东江镇,使之形成战力,从东面出击,骚扰重创建虏,令建虏不敢全力侵袭他地。

    顿了顿,卢象升马上接着细说道:针对东江情况,臣以为,可选取精锐,无需太多,组建奇兵,专职千里奔袭,用于破坏,斩首等奇兵战术。使建虏疲于奔命

    胡广听得无语,这不是渗入敌后的特种部队么!

    他不知道,卢象升在原本的历史上,就上过一道《选用奇兵疏的奏章,要求建立一支一千五百人的特殊部队,专门用来劫营和奇袭。

    还差一章,不过下周高订这个应该能到五十,可以加一更,那估计就下周末暴更了,这周就权当休息吧!



192 唐玄宗第二么
    就这么聊着,君臣两人聊了很长时间。胡广对卢象升很满意,确认这是位真正文武全才的奇才。不管是带兵治军,还是对阵奇袭,都有自己的一套。

    而卢象升对这位年轻的皇帝,也相当佩服,谈话期间几次贡献的成就值就是证明。他特别是对皇帝所说十六字真言,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简直是道出了东江军力今后行动的真谛: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卢象升心中都有种迫不及待地感觉,真想马上赶赴东江,整合出一支精锐,在辽东大地上实施皇帝所说的这种打法。

    两人谈到最后,胡广满意地说道:朕决定由卿巡抚登莱,整合东江军力。只是目前朝廷财力有限,朕会尽量给你资源。不过得有心理准备过一段艰苦的日子,卿以为可以么?

    卢象升一听,立刻站了起来,躬身领命道:陛下旨意,臣自当遵从。登莱之事,臣必令建虏寝食不安!

    胡广听得连连点头,随后吩咐道:你且先在城内住下,好生将养身体,务必不留隐患。等勤王军齐聚京师,论功行赏之日,朕便会下旨给你。

    遵旨!卢象升回应一声,而后说道,臣身体无碍,还是回城外和将士们一起为好!

    这是以身作则,并不只是口头说说与兵卒同甘共苦。胡广听了,不由得点点头,便也由了他。

    等卢象升出了皇城,在外面等候的家丁卢大,一见到他时,就惊喜交加地禀告道:老爷,您快去**外看看,您快去看看!

    嗯,何事?卢象升听了稍微有些吃惊。

    昌黎之战,家丁死伤惨重,就只有卢大等六人还活着,其中两人还伤残不能再战。因此,虽然立下大功,可朝夕相处的同伴一下没了这么多,卢大等人都沉默了不少。至少在卢象升的印象中,已经好久没见到卢大这样惊喜地表情了。

    此时卢大发现自己太激动了,便详细禀告道:陛下下旨在太庙边上,**外广场修建大明忠烈堂。所有为大明战死者,皆可供奉在内,享百姓香火,与国同存!

    什么,还有这等事?卢象升大吃一惊,当即毫不犹豫地一挥手道,走,去看看!

    大明忠烈堂之事,目前还只是京师范围的人知道。因此卢象升他们也是第一次听到,很是意外也就不奇怪了。

    没多久,一行人便到了大明忠烈堂地址所在,看着工匠们正在划线挖地基,问个清楚之后,卢象升不由得面向文华殿所在方向,仰声长叹道:陛下必为大明中兴之主,只此举,便尽收大明军卒之心也!

    他感慨完了之后,便转头吩咐卢大道:你留在京师打听打听,看京师还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卢象升的直觉告诉他,皇上肯定还有惊人之举。这点从他和皇上的对话,还有皇上敢遣开勤王军,以身为饵这些事上能感觉到。

    是,老爷!卢大兴奋地答应道。

    等卢象升离去后,他还在原地站了很久,呆呆地看着那些工匠在干活。

    他没法不激动,那些朝夕相处的同伴进了这大明忠烈堂,与国同存,虽死无憾矣!

    良久,他的眼角噙着泪珠,喃喃自语道:老七,你不用再报怨生了女儿以后没人给你烧纸钱了!老十六,你虽未婚,可却有天下人

    将近傍晚之时,卢象升正在营帐中对着辽东地图沉思,卢大回来了,向他禀告了京师最近发生的事情。

    杀骆斩袁,杀曹于汴,禁风闻奏事之权,粮食管制,集中厂卫抓捕黑道等等。

    这些事情,卢大一边说着,卢象升一边听着,并不时点头。

    卢大说到最后,激动地语气忽然顿住,变成略微有点担忧地禀告道:京师也有传言,说皇上前几天召了京师有名气的泥瓦匠进宫,要选个什么老师傅出来。最后好像留了三人,而后皇上不理朝政,就和那些泥瓦匠在一起。京师有人说说

    说什么?卢象升眉头一皱,盯着卢大问道。

    卢大没再犹豫,就立刻禀告道:说皇上和先皇乃是亲兄弟,先皇喜欢木匠活,皇上喜欢泥瓦匠的活,也是顺理成章之事。说搞不定皇上以后也会专注泥瓦匠的活,不理朝政,导致出什么温逆曹逆什么的,都是有可能的!

    胡说!卢象升听得怒喝一声,一手拍在桌面的地图上,发出啪地一声。

    面对他的怒火,卢大闭了嘴巴。

    卢象升在说完之后就回过神来了,随即吩咐道:这话不要随便乱说。我今日和皇上谈了许久,敢说皇上绝不是这样的人!

    卢大点了点头,就因为一个大明忠烈堂,他就不愿意相信京师那些人所传的流言。不过他想了下,还是继续禀告道:老爷,当时我也这么训斥那些乱说皇上的人。可他们还说

    还说什么?卢象升眉头一皱道。

    卢大吞了口吐沫,接着说道:他们说前唐有唐玄宗,曾有开元盛世,可后来却一样有安史之乱。说皇上以前勤政得很,可最近最近,说皇上似乎是三把火烧完,很可能就像唐玄宗,就知道享乐

    胡说!卢象升一听,怒喝一声,又是一掌拍下。这一次,就听到啪一声,桌子被他拍断了:小人之言,其心可诛!

    此时的卢象升,甚至有一种冲动,想马上去皇宫,向陛下奏明,抓捕这些散布谣言者。

    可最终他还是按捺下了这个心思,心情有点不好地对卢大道:这些中伤之言,不要外传,亦不能信。明白么?

    明白!卢大答应一声,没其他事了,便退了出去。

    卢象升低头看看那张破了的桌子,转头看向皇城方向。就凭皇上那番真知灼见,自己就一万个不信!陛下以后要是真有这种苗头,自己亦当全力劝谏之。
1...7374757677...6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