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杂家宗师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胖一点
    无独有偶,山东有一县,因为县志中有关于岳飞领兵征战时曾患眼疾,在当地养病的记载。

    于是当地知县就动了小心思,号招当地士绅出资,要修一个岳飞养眼楼,还把这件事儿当作政绩,上报朝庭。

    而且除这两地,山东河北有有几处要为岳飞立祠修庙的地方,只不过规模没这两处大,就不一一列举了。

    因为民间的崇拜,岳飞的名望在京畿一地是越来越大,甚至其它地方也有些耳闻,最后竟然惊动了朝廷。

    一日早朝,朝政议完,竟然有一位官员站出来,上奏景康帝,言前朝名将岳飞,英勇善战,精忠报国,碧血丹心,苍天可鉴,当为臣子百姓之表率。

    他向景康帝请旨,以朝廷的名义在南郊青松山下为岳飞修一座庙,以受后世敬仰。

    而景康帝对官员这个提议很感兴趣,别忘了他也是的书迷,对里面忠义无双的岳飞也很有好感。

    景康帝只是略一思索,便同意这位官员的上奏,只是,这修庙的人选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便开口询问百官。

    景康帝此言一出,下面的文武百官,一致的把目光看向了马晋。

    在京城这么火,哪怕这些大臣们没看过书,也对此知晓一二,景康帝一问修庙的人选,几乎所有人都想到了马晋。

    而百官这么一致看向了马晋,也提醒了景康帝,龙目一扫,放到了马晋身上。

    满殿君臣一齐看向自己,全场瞩目,马晋参加朝会也几个月了,头一次受到如此重视,饶是他心理素质不错,此时也有些慌张。

    朕准备将此事交给马爱卿,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皇上英明,马大人实在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臣附议。

    臣附议。

    就这样,景康帝下旨,户部拨银五千两,让马晋在三个月之内,在南郊青松山给岳飞修座庙。




第二百九十八章 四员大将之一的笙悦
    无缘无故,自己一句话没说,就莫名其妙得了个修庙的差事,马晋心里有点郁闷。

    不过,这事也不是什么恶差,景康帝亲自下旨交代的事情,谁敢怠慢,马晋名为督造,但也用不到他跑到工地上监工。

    无非就是多往户部工部和南郊多跑几趟,做些交接,如果实在放心不下,到时再派几个得力的手下,前去现场看着。

    也没有人在这种不痛不痒的差事上面,给他上眼药。

    资金丰厚时间充裕人手足够,顶多花费点心思,不过还能捞个政绩,这么算来马晋还赚了。

    再说了,马晋自己也是非常崇敬岳飞的,能为这等英雄人物建庙塑身,本身也算功德一件。

    马晋在宫里还有些郁郁,等在路上想通了关键,回到家时已经是笑容满面。

    之后的几天,马晋每日下了值之后,除了写外,还得户部工部南郊的几处跑。

    上户部提银子岳飞庙的选址庙宇设计买石木料工匠动工等等,马晋都得亲自出面解决。

    不过好在这些事定下来后,剩下的事让他操心的就少了,六月末,马晋重新恢复了宁静。

    每日靠着冰盆,吃着包宝做的冷食,继续投入到了的创作当中。

    而与马晋的清闲不同,新华的安逸和徐许,在发售的忙碌后不久,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当中。

    现如今,新华虽然在京城书肆行里,几乎是独占鳌头,签下长约的作者将近二十位,但其实要说真正给新华赚了钱的,也就是那几个成名作者。

    剩下的那些普通作者,三四个加起来不一定能抵得上一位成名作者,还是成绩最差的那个。

    给这些普通作者出书,大多数就是喊个噱头,打造出新华兵强马壮人才济济的景象。

    而要说赚钱,还真谈不上,除去成本宣传稿费赋税,最后也就能落个几百两银子。

    听着是不少,但和官步刘勉这些成名作者一本书,所产生的利润比起来,还不够费事的。

    新华和这些位普通作者签长约,一是为了培养,看看里面能不能出个人才,二则是为了吸引外面人才,千金买马骨,三嘛,马晋官步他们写书也需要时间,其间的空档得需要人填上。

    而且,虽然这些作者出书不怎么赚钱,但多少也有点利润,蚊子腿也是肉。

    所以,新华最看重还是那几位成名作者。

    除了顶梁柱马晋之外,新华自己捧出来四员大将,官步杜山笙悦以及最近才横空出世的刘勉。

    其中官步杜山都是新华的老人了,每个人都出过两本以上的书,成绩出色,知名度也很广,原先马晋不在时,新华的众作者也一直以他二人为首。

    而剩下的两位,相比之下,无论是地位还是名声,都有点虚浮。

    刘勉还好,毕竟有上本书的底子在,又有师父马晋撑腰,只要新书成绩不是血崩,今后在新华的地位也会很稳。

    而笙悦就不同了,刚开始的销量才三千多,如果不是马晋力保,这本书险些被安逸腰斩。

    而后来虽然散落了不比寻常的后劲,但总体的销量还是差其他几位两截。

    再加上笙悦本人一直神神秘秘的,从来不露面,新华和其联系起来也非常不便,有些配合工作根本无法进行。

    如今眼看新书快要发售了,徐许给其发了几次的急书联系,对方也没有回信,以安逸的好脾气也难得发了次火。

    新华社,徐许书房

    彭

    他笙悦以为他是谁,藏头露尾,东家尚且没那么大架子,更何况是他。安逸一拍桌子,对着徐许怒声道。

    徐许一脸苦笑:也许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吧。

    话是这么说,其实徐许心里对这个笙悦也很不满。

    马晋刘勉刚刚发售完新书,新作自然得等些日子,而官步杜山的新书正在编写,短时间内恐怕无法完稿,预计怎么也得到年前才能发售。

    也就是说,如今新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笙悦的新书,打好这场仗,安逸他们也能舒舒服服的过上几个月。

    而因为的特殊情况,虽然徐许他们觉得新书销量应该不会太差,但这终究只是笙悦的第二本书,谁也不敢对此拍着胸脯打保票。

    所以为了保险起见,安逸欲让笙悦效仿刘勉之前那样,在发售的时候加上几本签名书。

    当然,刘勉那时候是让师父马晋签的名,价值不菲,笙悦就没这个面子了。但安逸也有法子,就是让作者笙悦自己签名。

    毕竟后劲能这么足,很多人专门来新华支持正版,就证明笙悦本人还是有许多书迷支持。

    要是放出消息,发售的新书里面有笙悦本人签名,怎么也能吸引不少书迷吧,哪怕是效果一般,也比没有的强。

    但谁知安逸主意想的很好,却怎么也联系不上笙悦,以往徐许和其联系,都是把书信放到一家客栈,对方派人去取。

    而笙悦回信就直接送到新华社,虽然麻烦,但最多一天就能联系上,所以也没耽误什么大事。

    而这次安逸临发售之前,想出签名这个主意,就连忙写信通知笙悦,结果快三天了,对方什么消息也没回。

    眼见发售时间越来越紧迫,本来就对笙悦新书的销量有些担忧的安逸,能不着急发火吗。

    看着生气的安逸,徐许只得上前劝慰,而徐许刚要开口,门外一个编辑就闯了进来。

    主编安掌柜,笙悦派人过来了。

    让他进来。徐许大喜。

    编辑离开,不一会领着一个虎头虎脑的少年进来,徐许对这少年也不陌生,以往笙悦回信派的都是这小子。

    童虎,你家先生可收到我的信了。徐许心里有气,直接开门见山道。

    回徐主编的话,我家先生因为前两日出了门,不在家,所以才耽误了事情,今日回来看到您的信,立刻就派我过来了。

    童虎挠头憨笑,一副傻乎乎的样子,说话倒是挺有条理。

    徐许也懒得废话,得知笙悦同意了安逸的要求,立刻从旁边的屋子里取来三十本新书,用一个竹箱盛着,交给了童虎,让他务必在明日下午之前送来。

    童虎连声应诺,接过竹箱,和安逸徐许告辞后,就捧着离开了新华社。

    方才一直没说话的安逸,看见童虎走后,突然一脸八卦的看着徐许,问道。

    听说你和东家都猜测这笙悦是个女人,是真的假的。

    徐许站在堂中,看着童虎和院中相熟的编辑打招呼,眼神悠长。

    谁知道呢



第二百九十九章 比老爷名声还大
    童虎出了新华社的大门,和看门的两个马家护卫打了个招呼,双手捧着竹箱,慢悠悠的离开街道。

    出了街口,童虎就提快了脚步,在过了两条街,一条巷子,来到了一座大门挂着柴府两字牌匾的宅子前停下。

    徐许他们怎么也想不到,一直神神秘秘的笙悦,住的地方其实离新华社也就几条街的距离,简直就是在他们眼皮底下。

    童虎来到柴府门前,却没有从大门进去,反而沿着院墙绕到后面,找到一个后门,三长一短地轻轻敲门。

    片刻,门开了一个能容人进去的空隙,童虎一个闪身,挤了进去。

    门后面有一个老头正在等候,看童虎进来,立刻把门合上,老头关门后回身,正看到了童虎手里的竹箱,眉头皱起。

    虎子,老汉我放你出去,已经坏了府里的规矩,被老爷夫人知道是要责罚的。

    这次你又从外面带了这么多东西进来,要是出了事,老汉可担当不起,趁着没人,快快拿出去吧。

    童虎听到老头的话,也不害怕,嘿嘿一笑,手里就多出来一角碎银子,直接塞到老头手里。

    老六叔这是哪里话,平日里小子出府多靠你老帮衬,又岂能连累您,您看这箱子里面都是些话本,没有什么违禁物件。

    老头不动声色的收起银子,打眼看向童虎打开的竹箱,见里面果然都是些书籍,老头也不识字,随意的翻了翻,见除了书没什么别的东西就把竹箱合上了,冲童虎一挥手。

    下不为例。

    谢老六叔。童虎喊了个诺,抱着竹箱跑了。

    其中,这箱书是谁的,二人都默契十足的没有提起。

    过了老头那一关,童虎也算松口气,其实他也知道老头是有意放他一马。

    书,也有好书之分,有的书甚至能要命,老头作为一个看了几十年门的门子,不会不知道这个事理,放童虎进门也是看在了钱的份上。

    童虎进来的这个后门,是柴府的最后边,一般除了日常巡查的护院,没什么人过来,童虎又是掐着巡查护院的点进府,从入府到进入一处小院,几乎一路畅通无阻。

    小院早有人候着了,一见童虎进来,一个粉红丫鬟服的小丫鬟就迎了上去。

    哥,书拿来了吗,路上没碰上人吧

    这小丫鬟正是童虎的亲妹妹童燕,当然,在柴府还有一个名字,红燕。

    童虎看着妹妹着急的样子,憨憨一笑:拿来了,除了让门口的老六叔盘问了一下,让我拿小姐给的碎银子打发了。

    呼

    红燕松拍了拍刚刚发育,还未形成规模的胸脯,一副松了口气的模样。

    这就好,快拿给小姐瞧瞧,她等了好久了。

    嗯。童虎从善如流。

    这小院面积不大,除了三间正房,就只有旁边的两间耳房,外加一个做饭的厨台,上面有木棚挡着。

    兄妹二人从院子几步路就进了正房,正碰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模样和红燕颇为相似,正是童虎兄妹的母亲,王氏。

    娘,我哥回来了。

    红燕性子活泼,头先对静姨道,后面童虎跟着叫了一声娘,不再说话。

    可能红燕活泼的性子是遗传于王氏,听了女儿的话,王氏二话不说,拉着一双儿女风风火火的闯进左侧的书房。

    小姐,童虎把书拿回来了。

    书房里,一个身穿素白色长裙的少女正在提笔作画,画的正是一个身穿华服,高戴凤冠,绝色天香,母仪天下的女人。

    王氏她们进来时,少女正好画完收笔,看着面前这幅武照图,少女清秀淡雅的俏脸上露出满意的微笑。

    王氏性子虽然泼辣,但在少女面前却一直循规蹈矩,看到少女沉静的看画,嗓门的声调直接低了八度。

    不过为时已晚,少女直接被王氏她们惊醒,不过她也有什么不满的样子,反而惊喜的看向童虎手里的箱子。

    童虎看着憨,其实却是母子三人最聪明的,右手轻抬,把竹箱打开。

    小姐,徐主编让我拿来三十本成书,让您在上面签名题字,明日落日之前送回新华社。

    少女莲步轻款,从书桌后走出来,玉手一伸,在竹箱里拿过一本,轻翻几页,眼神带着喜悦,点头道。

    我知道了,虎子哥,明日还得劳烦你跑一趟。

    童虎摇了摇头:能给小姐办事,是我的福气。

    咱们小姐真是大才女,短短几个月,又出了一本书,上本书换了一百多两银子,这次定会更多。

    不像前院的三小姐,天天作个酸诗酸句,不管吃不管喝,有什么用。

    少女和童虎说话时,王氏也从竹箱拿过一本,爱不释手的抚摸着,开口夸赞自家小姐的能干,顺便还贬低了一下和自家小姐死对头的前院三小姐。

    不止呢,娘你不知道,小姐在外边的名声可大了,

    我听新华社的人说,小姐的书光是正版就卖了一万多本,盗版就更多了,估计单比名声,咱家老爷都没小姐的名声大。
1...147148149150151...31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