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小工吓得连连摆手,说道:我等贱役,那敢和贵人一起用饭。
朱宏三说道:哪来那么些废话,让你去拿碗就去拿。
小工没办法,去拿了两个大海碗来。朱宏三盛了慢慢两大海碗,在厨房也没有桌子,二人就蹲在门口吃起了蛋炒饭。
朱宏三边吃边想起了自己的老娘,自己还没有给她做过一次饭,就天人两隔。想到这不禁哽咽起来。
边上小工看到很奇怪,这个客官真是好生奇怪,给自己银子还请自己吃蛋炒饭,现在还哭了起来。不禁问道:客官怎么了?
朱宏三擦擦眼泪说道:我想我娘了,我还没给我娘做过一次饭呢!
小工说道:这个简单,回家做就好了。
可是我娘已经死了八年了。
小工心想:原来如此,是思念娘亲啊。想到这那小工也想起自己老娘,想到自己老娘正在乡下种地,不禁也哽咽起来。
朱宏三问道:你怎么了?你也想你娘了?
那小工说道:是的,小人十五岁出来学徒,已经有三年没回家了,看到客官思念母亲我也很是想念自己母亲。
朱宏三问道:那就回家看看啊?
小工说道:前几年我爹去世借的五两银子还没有还上,实在不敢回家。
原来这样,看来没钱是万万不能的。想到这朱宏三摸了摸兜里还有个二十多两银子,一股脑掏了出来,说道:拿着这些,请几天假,回家看看老娘。
那小工一呆,二十多两银子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巨款,连忙说道:这个实在担不起,小人不能收。
朱宏三把银子塞入那小工怀中,说道:这些银子对我不算什么,但是却能对你起到关键作用,快快回家吧,还上欠债,好好孝敬老娘,不要像我一样子欲养而亲不待啊。
小工没听懂朱宏三说的什么,但是意思倒是知道,那小工放下碗,跪地给朱宏三磕了一个头,说道:恩公,谢谢你,我现在就回家奉养母亲。
朱宏三点点头,看着那小工出去。他自己感到做了一件好事心里好受了很多,三口两口吃完饭,起来自语道:原来做好事比杀人放火有趣的多。
吃完饭朱宏三回到自己房间,隔壁冯老头已经起来了,年纪大了喜欢早起。
朱宏三在门口看到冯若舒说道:先生起来的早啊。
冯若舒没想到朱宏三也起得这么早,以前这家伙都睡到日上三竿的。
冯若舒拱手说道:主公也起得好早,主公干什么去了?
朱宏三笑道:没啥事情,出去走了一会儿,想一些事情。
冯若舒问道:看主公笑逐颜开是有所得啊。
朱宏三说道:是有点所得,我决定了,登基大典完后就回广东,南京这池子臭水不掺和了,一切看老天吧。
冯若舒以为朱宏三为了封王的问题看开了,也为朱宏三高兴,说道:是啊,封不封王没什么,以后机会有的是。
朱宏三也不说破,笑道:是啊,那咱们三日后参加登基大典就起身回广东。
冯若舒也点点头说道:我也有十多年没看到自用了。
二人说了会话,这时早餐摆上。朱宏三已经吃了一大碗蛋炒饭,陪着冯若舒喝了碗粥,然后二人起身回客栈。
剩下几天就简单了,朱宏三也没有出门,天天和朱媺娖腻在一起。颜婉儿天天出去闲逛。
朱宏三看到反正也没什么事,就下命令让船上那帮海盗也分批下来游玩,并且每人发了二两银子。
钱礼德到成为最忙的人了,朱宏三把警卫连划给他五十人,让他在南京组建情报网络。要建立以南京为中心,辐射整个南方的所有府县的情报组织。
朱宏三同时告诉钱礼德,让他先不要声张,在南京要以马家店铺为辅,但是也不要完全依靠马家店铺。
朱宏三同时还把自己在前世看电影新闻学来的情报手段交给钱礼德。
钱礼德对这个差事很是上心,问道应该为这个组织起个什么名字。朱宏三想了半天,决定先叫暗卫。朱宏三倒是想用锦衣卫了,但是现在毕竟名不顺言不正,名字的事以后再说。
朱宏三说道:钱胖子,我给你留一万两银子,后续还会接着运来银子。你在南京待半年,给我把暗卫的架子搭起来。
钱礼德说道:大哥,半年后我怎么办?
朱宏三说道:你们先在暗处发展,半年后你回到广东,我任命你锦衣卫都指挥使。
钱礼德大喜,这个职位太适合他了,连忙跪地磕头。
朱宏三看着钱礼德,这家伙贪生怕死,但是八面玲珑,是个搞情报的天才。再加上他几个老婆和孩子都在自己手中,不怕他起什么心思。
朱宏三说道:好了,你起来吧。将来什么职位取决你在南京干的怎么样,知道吗?
钱礼德连连点头,朱宏三叫来朱宏义,让他带着钱礼德去警卫连挑人。
第二天南京礼部送来礼服和登基大典的时间表。
朱宏三一看,正式大典在五月十五日早辰时开始,也就是早上七点。监国先要去太庙告诉祖先自己要当皇帝了,再回到承天门上昭告天地,证明自己登基的合法性。
然后再回到奉天殿接受大臣的朝拜,各位大臣对新皇帝上表道贺。然后,正式宣读诏书,确认新皇帝的身份。
朱宏三说道:真是麻烦。
冯若舒在边上说道:这还是减少了很多环节,以前没半个月准备不下来。
朱宏三问道:舅父大人,你的任命什么时候能下来?
要等到登基大典完成后,第一次朝会,新皇帝会发布人事任命,那个时候就差不多了。
朱宏三说道:十五日登基大典,十六日大朝会,咱们十七日走怎么样?
冯若舒说道:可以,不知道主公想走那条线路。
朱宏三说道:现在快进入六月了,海上时有台风,海路实在不安全。我想沿着运河南下杭州。然后走陆路,经过江西进入广东。舅父大人看怎么样?
冯若舒是越老越怕死,听到海上要起台风,连忙说道:好,就走陆路。
其实主要原因是朱宏三怕走海路到福建附近碰到郑芝龙的人,毕竟颜青山和颜思齐的旧部还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郑芝龙在怎么清洗也不可能杀光颜思齐的旧部。
第一百四十六章 登基大典
五月十五日,今天是监国朱由崧登基的日子。定的早上七点举行大典,可是冯若舒五点就过来叫朱宏三。
朱宏三起来问道:舅父大人,现在还没天亮呢,起那么早干什么?
冯若舒说道:糊涂,辰时是正式开始时间,现在咱们去都有点晚了,快起来梳洗。
朱宏三没办法只有起来穿衣服。
等到朱宏三准备完成出来一看冯若舒已经在轿子上等很久了。
冯若舒看到朱宏三出来,递给他一个小布袋。朱宏三打开一看里面装的花生葡萄干等干果。冯若舒说道:大典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这些给你填肚子,注意不要多吃,没有水的。
看来还是年纪大的人有经验,朱宏三道了声谢装入怀中。
朱宏三骑上马跟着冯若舒的小轿来到皇城外的洪武门。南京皇城没有北京紫禁城那么大,所以进入洪武门也没走多远就到了午门。
朱宏三看到已经来了很多人,黑压压的站了一面子。
冯若舒自然去自己一帮同年好友的圈子里,留下朱宏三孤零零的站在那。
朱宏三穿的是奉国中尉的服色,但是这爵位在南京真是不如金水河里的甲鱼,更别说登基大典上了。
在午门广场上亲王就有好几个,郡王都十几个,至于其他什么公爵侯爵更是论堆上。
朱宏三也不管人家对他的指指点点,站在那对这帮勋贵叼也不叼。
等到辰时,午门打开,监国朱由崧穿着一身明黄色衮袍出来,所有勋贵大臣纷纷跪下磕头。
朱由崧第一步要去太庙和社稷庙礼拜,大臣要在广场这等着,宗室和勋贵要和朱由崧一起去太庙。
大家都按照爵位的高低跟在朱由崧后面,就朱宏三没人告诉他怎么办,傻傻的站在当地。
这是朱由崧正看到朱宏三,笑了笑对朱宏三挥了挥手,让朱宏三过去。
朱宏三来到身前问道:皇叔叫我?
朱由崧说道:来,皇侄站在我身后。
朱由崧这话一说边上几个亲王大惊,要知道皇帝身后可是最亲近的亲王才能站的。现在在场的亲王就三个,年长的是潞王,还一个是惠王和桂王。
如果朱宏三是楚王的话,站在首位自然没人说话,毕竟楚王可是朱元璋亲封的第一代亲王,比其他燕王朱棣的后代要高上半级。
但是现在朱宏三只是个奉国中尉,和亲王差上七八级呢。
边上潞王说道:监国,这样不合礼法吧?
朱由崧笑道:不妨事,楚藩现在没人出席大典,就让他代替吧。
潞王心想:亲王能是说替就替的吗?但是看到朱由崧都这么说了,也就没说什么。
其他几个王爷看到第二位的潞王都没话说,自然也没人出头。朱宏三也就占据了朱由崧后面的位置。
排好位置后监国朱由崧带领宗室先去太庙。南京太庙就在皇城里面,不算远。走了大概一千多米就来到南京太庙。
这个太庙里面供奉的正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至于其他的皇帝都在北京。
进入大门后是在中轴线上布置的前殿中殿后殿三座大殿,前殿和中殿建在一个三层的土字形汉白玉石台基座上。
前殿是皇帝祭祀时行礼的地方,为九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殿前有月台和宽广的庭院,东西两侧各建配殿十五间,分别配飨有功的皇族和功臣,开国的功臣徐达等人就在这。
中殿供奉历代帝后神位,面阔九间,是黄琉璃瓦单檐庑殿顶。中殿东西两侧各建配殿五间,用以储存祭器。
后殿供奉世代久远而从中殿迁出的帝后神位,不过南京就两个皇帝待过,一个还是不能说的朱允炆,所以中殿就一个朱元璋牌位。
不过现在南京是首都,礼部又赶制了朱棣以下几个皇帝的牌位放在中殿。不知道朱棣知道后世不肖子孙把自己牌位又弄到南京是什么心情。
朱宏三在朱由崧后面恶意的想着,前面的朱由崧来到前殿。开始朗读诏书。
诏书啥意思朱宏三根本不懂,看看周围几个宗室也是不懂装懂。朱宏三知道他们都没读过书,但是一个个装作很懂样子实在让人看着生气。
朱由崧磨磨唧唧读了一个多小时,大概是告诉朱元璋为啥又回南京了,肯定不是想老朱了,主要是敌人太可恶,没办法才回来了,现在新皇帝上台,请朱元璋保佑。
不过从后来看出,朱元璋拿这个朱由崧说的话当放屁,要不弘光政权也不能一年就垮台了。
朱宏三腿都站麻了,好容易等到朱由崧读完诏书。可是接下来还没完,还要去对面社稷坛去拜社神和稷神。
社稷坛是个方形,由四级汉白玉阶梯再加上中间有五色土的祭坛组成。
五色土分别象征金木水火土,是万物之本,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坛的地基全部用的是汉白玉,坛四周设围墙,上覆琉璃瓦,瓦色与坛上土色相对。在坛中央有一方形石柱,名为江山石,意为江山永固。
在坛北有一既庄重又精巧的木构大殿,称拜殿。此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顶为单檐歇山黄琉璃瓦,朱红门窗,汉白玉台基。
朱由崧进入拜殿,接着刚才那套,嘀嘀咕咕的念着诏书。
这次没有刚才念给朱元璋的长,大概半小时结束。然后朱由崧带领宗室拜了社稷。
接下来就是去奉天门昭告天地。
这时候宗室就不能跟着上奉天门了,宗室和勋贵要出奉天门,在门外跪着。
奉天门外前面跪着是宗室,后面都南京的市民,这大概是普通市民唯一一次能见到皇帝的机会。
这次时间更长,因为要准备各种仪式,最后才是朱由崧昭告天地,自己要登基当皇帝了。
接下来各位倒霉宗室要陪着朱由崧在进入午门,在这会齐各位大臣,进入奉天殿。
在奉天殿朱由崧正式坐上龙椅,由司礼监大太监韩赞周发布即位诏书。这样才算完成整个登基大典。
朱宏三累得头昏眼花,冯若舒给的干果没敢多吃,没有水吃多了太渴。
睡眠不足,加上没吃饭没饮水,朱宏三这样壮年都吃不消。朱宏三看看边上的宗室,几个年纪大的脸色发白,满头虚汗。
朱宏三发现就桂王朱常瀛面色入常,朱宏三一细看才发现,这家伙原来在袖子里有一个小葫芦,里面装的水,不时地抿一口。
朱宏三看到大家都在听韩赞周的即位诏书,没人注意自己,一回身一把抢来朱常瀛葫芦,朱常瀛一惊,好悬叫出声来。朱宏三瞪了他一眼,边上几位王爷看到朱宏三这样无理,纷纷对朱宏三怒目而视。
朱宏三心说:我管你们那个,反正一年后你们都要被砍脑袋,得罪你们也没什么。想完打开葫芦一尝,装的是蜂蜜水。
朱宏三大骂朱常瀛这个老王八蛋,没想到用蜂蜜水这招,又解渴又解饿。朱宏三一口把剩下的半葫芦蜂蜜水喝光,缓解一下饥渴,回手把葫芦有还给了朱常瀛。
这时即位诏书也念到尾声了。韩老太监念完大家三叩九拜大礼拜见新皇帝,这样登基大典彻底完成。监国朱由崧也就成了具有合法性的新皇帝,明年开始就是弘光元年,虽然只有五个月。
登基大典完事后朱宏三会和冯若舒回到客栈,这时已经下午了,这一天真是劳累的要死。朱宏三让人打来洗澡水,好好洗个热水澡解解乏,然后搂着朱媺娖睡了一觉。
这一觉直睡到天黑,朱宏三起来这才疲劳尽去。
第一百四十七章 楚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