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朱宏三听了一会儿感觉比自己家里的老婆卞玉京差的老远,这老头弹的也就一般。朱宏三也不想想,卞玉京号称秦淮八艳,乐器一绝,那里是这种普通老头能比的。
那老头弹了一会儿前奏,那个歌女张开口开始唱起来。
朱宏三本来对这种东西就不感兴趣,喜欢卞玉京弹琵琶是因为卞玉京不穿衣服,可以边弹边玩,这种香艳的弹法才是朱宏三喜欢的。再加上那歌女用江浙吴语唱的,朱宏三听了半天不知道唱的什么。朱宏三穿越过来就在湖广,所以精通湖广湘语,来到广东多年粤语也懂一些,就是不懂江浙吴语。现在听那个女子唱的婉转娇啼确不知道唱的什么实在无趣。
朱宏三看看张煌言和朱宏义,朱宏义和自己差不多,听得昏昏欲睡,张煌言倒是听得津津有味。也对,张煌言就是绍兴人,这种软绵绵的吴语对他来说就是家乡话。
张先生,她唱的什么?我怎么一句听不懂!
哦,她唱的正是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真是不错!唱功音调心境都得了当年李煜的七八分功力!
张煌言正在沉醉于李煜的优美词调中,在这自卖自说,完全没注意到朱宏三越来越铁青的脸色。
第四百零四章 朱宏三的快乐生活(5)
朱宏三在这个时代是不读书的瘪三,但是前世他好歹是经过十多年应试教育出来的大学生。虽然到朱宏三毕业的时候大学生已经烂大街了,但是毕竟读过多年的书,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还是知道的。这就是当年李煜被赵匡胤抓到北方后怀念南方奢靡生活所做的一首亡国词,现在自己偏安广东,还比不上亡国的李煜吗?
朱宏三越想越气,最后实在忍不住,站起叫道:别他娘的唱了!
张煌言正听的来感觉,突然看到朱宏三发火,心中一转念就知道怎么回事,忘了现在这位皇帝处境还不如当年的李后主呢,最起码李后主占了江南半壁,朱宏三只占有一个广东省。张煌言也心中暗骂:该死,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个。
看到朱宏三要发飙张煌言赶紧站起来为那对卖唱父女申辩,兄长,这对父女不知道兄长的尊贵身份,再加上北方离乱,现在广州城里流离失所的人很多,难免带出来一些不满情绪!
朱宏三倒不是生这对父女的气,毕竟他们和朱宏三的身份差太远,一个天上一个地上。朱宏三生气在这歌女上来就唱这种思念故国的歌曲,说明在广州城里这种思潮很有市场,这对朱宏三的统一大业是十分不利的。
朱宏三低头想了半天,对张煌言说道:看来在广州城里的这种思潮成为主流,这样不行!朕要让天下人知道大明还没亡,在广东还有朕!
玄著,这样,一会儿回去你下一道明发诏书,把江西和福建的事说一下,还有说朕准备一个月后御驾亲征,还于旧都!
朱宏三也属于开国皇帝,自然也是马上皇帝,他手下的臣子对皇帝的作战能力还是挺推崇的。所以张煌言听到朱宏三要御驾亲征也没反对什么,只是躬身答应。
安排完工作后朱宏三看了看跪在地上吓得瑟瑟发抖的这对父女,说道:你们死罪可免,但是活罪难逃,竟然敢再广州城里散布这种靡靡之音,发配吕宋吧!
那老汉久在广州,知道吕宋是远在万里以外的南洋,听说那里都是食人生番,现在听自己被发配到吕宋,赶紧求饶道:贵人,这位贵人!小老儿不知道您身份贵重,冲了您的兴头,小老儿年纪老迈,我女儿今年才十五岁,这要去了吕宋肯定活不了,请贵人饶了我父女吧!
朱宏三心如铁石,那能管一个平头百姓的死活,挥挥手就让张成拉出去。那老头看到朱宏三不搭理自己,突然看到边上的张煌言,刚才这位先生可为自己说的话,不如求求他。
这位好心的先生,小老儿死不怕,但是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我家八口都死在杭州,请先生看到浙江同乡的份上救救我女儿,小老儿甘愿把女儿送给先生当妾!
张煌言也不忍心看到这对父女送去吕宋,这父女老的老小的小,不用到吕宋,在船上就能丢了性命。毕竟现在的航海技术和海船还没有后世的发达,出海并不是一件惬意的事。
张煌言为了救人,没办法只有在和朱宏三说道:陛下,这对父女罪不当死,请陛下饶了他们吧!
朱宏三嘿嘿一笑,说道:玄著,你是不是看上这个小娘们了?毕竟在你们士大夫眼中这个小娘们还算不赖,长的娇小可怜!
陛下,莫要取笑臣下了,臣下家中已有一妻三妾,那还能再找?再加上臣妻如同河东狮吼,臣下实在不敢纳妾!
没想到张煌言怕老婆,这下有趣了。朱宏三眼珠转了转坏水上来了。
玄著啊,你既然没看上这个小姑娘那朕不会管的,来人,把这父女拉出去,找一艘去吕宋的船塞进去!
张成听到朱宏三的命令就要动手。
陛下等一下!张煌言看到张成要动手,在看了看那个小姑娘还不错,心想就收了当小妾吧,这小姑娘出身低,就算是收房在家里也没什么地位,就当多养个人了。
好吧,陛下!臣是准备收这个女子当妾!请陛下高抬贵手!
朱宏三呵呵笑道:既然玄著的小妾那朕怎么说都要给面子!张成,放开吧!
张煌言原本以为这事完了,自己也就是收了一房小妾,再加上他的父亲也不过是两个人。可是哪里想到朱宏三的坏心思还在后面。
朱宏三对身边默不作声的朱宏义说道:大哥,你是不是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朱宏义不知道为何又问起自己的家人,皇帝不是早知道吗?朱宏义是有两个儿子,都是原配马春花所生,后来在河南董家坞堡时又收了一个董家的家眷女子,给自己生下一个女儿,平常宝贝的不行。
大哥,好事成双!再给你一个女儿可好?
朱宏义不知道朱宏三要搞什么名堂,但是他对朱宏三的命令从来不抗拒,现在听皇帝这么说点点头同意。
朱宏三对那名歌女说道:小妞,你运气到了,朕大哥是武昌郡王,收你当个干女儿,你就叫朱玉吧!
朱宏三说完转过来对张煌言说道:玄著,这可是朕大哥的女儿了,也就是朕的侄女,去你家不能受苦啊!
张煌言对朱宏三的乱扯姻缘弄得无语了,那有这么办的?
陛下,这与法不和啊!武昌郡王是宗室,没经过宗人府那能随便收女儿?
现在楚藩这一支就剩我们俩了,朕现在就让大哥当宗人令,这下合法了吧!
可是!可是郡王的女儿是郡主,臣那能尚郡主当小妾之理?
那有那么些废话,他一个歌女身份低,我同意给你当小妾,这样行了吧?
可是!。。
行了,玄著给武昌郡王行礼吧,叫岳父老泰山!
张煌言年纪轻,还没在官场锻炼出无耻的手段,被朱宏三的逼得没办法,只有站起来给朱宏义行礼。
朱宏义不知道朱宏三打的什么算盘,也就坐着受了张煌言一拜。
看到张煌言拜了岳父,这件事成了事实,朱宏三嘿嘿笑道:恭喜玄著了,现在成了朕的侄女婿!
听朱宏三这么说张煌言苦笑两声没说话。
玄著啊,朕的这个侄女有个嫂子你知道是谁不?
张煌言摇头表示不知道。
朱宏三说道:朕这个大哥有一个儿子要继承我舅舅家的血脉,朕的大女儿长平公主可是嫁给了他,这样不就是新收这个侄女的嫂子吗?玄著啊,以后你有的受了,朕的那个宝贝女儿朕都头疼,不信你问问你的新岳父!
边上的朱宏义一听朱宏三提起朱洛满头冒冷汗,朱洛在两个月前嫁给赵虎,算是圆了皇后马小芳的遗愿。朱宏义的原配大老婆马春花本来就是马小芳的大丫头,现在做了朱洛的婆母,对朱洛更是惯得没法子。家中几个男人包括朱宏义赵虎朱豹都被朱洛直溜的规规矩矩,如果朱洛知道自己的新妹妹在张煌言家受大老婆欺负铁定出头。
张煌言虽然刚来广州半个月,但是对飞扬跋扈的长平公主还是有所耳闻的,听长平公主正是自己刚纳小妾的嫂子,不禁心中直冒冷气。
陛下,臣可以悔婚吗?
朱宏义在边上眼睛一瞪,骂道:怎么?你悔婚了我女儿还怎么出嫁?你是看不起我这个武昌郡王吗?
张煌言可是知道这个武昌郡王和其他的几个外姓王爷不一样,朱宏义童年就跟随皇帝朱宏三,并且多次救过朱宏三,这实在是嫡系中嫡系,铁杆中的铁杆,如果得罪他以后自己可没好日子过,张煌言没办法只有咬牙答应这门婚事。
朱宏义刚才说的那番狠话倒不是逼迫张煌言娶自己的干女儿,他是反应过来朱宏三此举的深意。
朱宏义跟着朱宏三二十多年,深知自己这个表弟从来不做无意义的事,今天逼婚这件事必有深意。
朱宏义真是了解朱宏三,朱宏三作为南中国一个势力的核心人物,一举一动都是有政治意义的。这件事朱宏三表面上是难为张煌言,其实是通过这门婚事把张煌言这个青年才俊绑在太子的战车上。
朱宏三作为一个大学生,可是知道中国历史上开国君主的二代接班人通常没有好下场,秦二世是第一个,刘邦的儿子惠文帝是一个,唐高祖李渊的太子李建成被兄弟杀了,赵匡胤的斧声烛影,自己的老祖宗朱元璋就别说了,他亲自挑选的建文帝下落不明,清代的开国君主实际上是康熙,康熙晚年的九龙夺嫡更是惨烈。这些血淋淋的证据说明一个强大君王的接班人很不好当,稍有不慎就万劫不复。
所以朱宏三在决定朱海当太子后就不予余力的帮他培植势力,而张煌言今年只有二十七岁,再加上通过朱宏三观察这个张煌言很不一般,算是在明末时期一个明白人,所以准备让他去帮助太子。
可是张煌言是浙江人,浙江读书人天然就亲近东林党,这是朱宏三不能容忍的,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把张煌言牢牢的绑在太子的战车上。
第四百零五章 朱宏三的快乐生活(6)
朱宏义看着长得五大三粗,其实粗中有细,稍一琢磨便知道朱宏三的意思,看到张煌言还满脸不高兴才说出刚才那番训斥他的话。
朱宏义心中暗叹,这个张煌言还是短于磨练,不知道和自己拉上关系的重要性,以后只要太子不倒,他张煌言就能风光一生。
虽然朱宏三对太子朱海很器重,但是为了防止出现突然情况,还为太子留了一块磨刀石,那就是楚王朱淮。如果太子不能让朱宏三满意,那朱淮就是替补。
张煌言不知道自己的身份悄然发生变化,这件事以后他还在苦恼以前对自己很好的军机处首席军机钱谦益突然对自己冷然冷语,而以前不太说话的马明远马总理突然对自己热情起来,实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件事一直到肇庆的陈子龙来到广州才为张煌言解开谜团,不过这都是后话。
朱宏三看到张煌言愁眉苦脸心中大喜,让张成把那两个父女送到张煌言家中,然后结了账出去再接着闲逛。
这顿烤肉花费十二两银子,这可不便宜。就算广州现在人口多物价飞涨,安南运来的大米也不过三两银子一石,这十二两银子就是四百斤大米,够一家人吃三四年的,今天让朱宏三这一顿全吃了,其中饭桶朱宏义自己就吃了四分之三。
张煌言家中巨富,现在身为五品官每月也是有一百六十多两的俸禄,所以十二两银子对他没啥感觉。但是朱宏三可是知道,就在一年前广州的大米还是二两一石,现在长到了三两,这已经涨了三分之一。更何况这一年安南和吕宋等地的大米丰收,再加上广东各地的番薯玉米大丰收,粮食已经供大于求,这样大米售价还上涨,朱宏三估计物价已经比去年要涨了一倍。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量白银流入,造成了物价高涨。其实在后世的经济学中适当的通货膨胀是可以刺激经济发展的,但是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引发经济危机。至于对策很简单,那就是烧掉多余的钞票,降低物价,降低通胀率。可是明朝是一个奇葩王朝,银子并不是官方承认的货币,官方货币是铜钱。可是随着嘉靖时期商品经济大发展,交易的同时不可能带着上百斤的铜钱,这时高附加值的贵金属就登上了舞台。
可是朝廷始终没把银作为货币,这样民间就没有一个统一的价值来使用银,为了公平的交易只能用重量来统一价值,这样一来造成了大量南美的白银流入。南美运来的是银元,在南美这些银元的购买力很有限,可是到了中国因为没有合理的汇率兑换机制,只能按照重量来衡量价值。一个墨西哥银元在明朝的购买力是南美的八倍,这样明朝产出的东西却换来大批不能使用的白银,这要不通货膨胀才怪。
如果在以前也倒没什么,因为中国太大,通货膨胀也被稀释在一个可以接受的程度,可是现在不行了。除了广东全国各地都是一片战乱,南美的白银流入链条被打断,而相对于安稳广东就成了白银流入的主要方向。当本来应该全国消化的白银都进入广东一省,物价才增长的如此迅速。
可是现在广东所面对的难题是朝廷不能控制白银的流入,大量白银进入后一部分被民间埋在地下储藏起来,一部分进入市场流通,对这些白银朝廷也没好办法。这些白银在市场上流通一圈后,最后才以赋税的形式进入中央朝廷的口袋,这样朝廷完全对经济失去支配权。
所以早在刚到广州的时候朱宏三就把后世银行如何运作写了个小册子,交给马明远让他去办。其实朱宏三对银行如何运作也是肤浅得很,他不过是在后世听一些讲座,浅表层的了解一些经济规律,不过就这样已经被马明远惊为天人了,这几年小册子上的东西不断被马明远验证,这让他更加佩服朱宏三,深感原来能当皇帝的人和普通人真是不一样啊。
其实银行的筹备和银币的发行早在去年就准备好了,没想到在内阁会议上卡了壳。原因很简单,银币一出民间的藏银全部失去货币的作用,想要流通就要通过银行兑换。而朱宏三的银币为了美观大方,铸造时加入了一定比例的铜锡等合金,这让银币在强度和硬度上更适合流通。一元的银币对应的是一两银子,可是含银只有九钱,这样民间每兑换一两银子就要损失一钱,这种赔本的买卖谁做?更何况现在民间大量的商人都和广东的世家大族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自然而然马明远这本请立银行发行银币疏受到了以陈子壮为首的全体广东派的抵制。
朱宏三看着那个掌柜在用银剪刀剪银子,心想正好接着江西和福建的声势,把银行这事也搞定算了。
吃饱喝足后,朱宏三带着人出来接着在街上闲逛。这顿饭花的多,但是对于朱宏三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现在整个广东所有重工业和第一产业都归朱宏三所有,很有些后世国营企业的架势,不过朱宏三是皇帝,这些产业也就属于国家。以陈子壮等一些士大夫多次让朱宏三将这些产业交给国家,自己安心当一个种猪皇帝。但是朱宏三深知崇祯最后无钱可用的困境,那还能把这些产业交给他们?一直用各种借口拖着。
广州南城大街长九里,以前只是一条乡间小路。嘉靖后期商业大发展,南城这里商户增多,这条街才成为主干道。在朱宏三没占领广州前,这里完全是自然发展。广州南城这里也和其他城市的商业街差不多,到处是污水,街道两边的商户侵占街道,边沟无人清理等等。
作为一个现代人的朱宏三占了广州后,下了大力气发展南城。多次下特旨整治南城,在城管队和流民的多次清理下,南城大街终于有些样子,最起码站在大街中可以看到蓝天了。南城最后一次治理实在今年五月,广州府投入了十万两白银扩宽的道路,重新铺的石板,对周边的商户也进行了清理,一些污染大的比如铁匠铺等等都撵去了西城那边,现在南城完全和后世的丽江商业街差不多。
张煌言和皇帝走在大街上,看着有序的行人,窗明几净的商户不禁感叹。
广州知府实在是个能吏,能把南城治理的如此整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