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锦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限无敌

    到了中午休息的时候,绝大多数新兵都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对他们来说,从来不曾想过当兵吃粮居然比开荒种地还要累得多,一上午就是不停地听从命令左转右转,走来走去。这种训练粗看似乎对体力消耗不大,但却要长时间保持足够的精力集中,因为一旦转错方向,整队人都会因此而连坐受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这些人过去从未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这半天训练下来,精神与**的疲劳都是相当严重了。

    不过午餐送来之后,这帮人的士气倒是稍稍恢复了一些。中午饭是番薯和大米混合的主食,味道虽然不好,但是好在数量够多,管饱,张家玉从东莞运来上万吨的番薯,够这些新兵吃一年的了。菜就一样,猪骨头炖白菜片子,也是不限量。这些新兵都是千里南下的流民,路上那吃过这些,就是以前在老家这样的饭菜也不一定能吃上。新兵看到冒着热气的饭菜,笑的合不拢嘴。

    趁着这机会,马如风也再次对这些新兵进行训话:你们都记住,现在你们身上穿的,嘴里吃的,都是谁给你们的!想要以后都能吃饱穿暖,就给老子好好操练!要是谁吃不了这苦想溜号的,吃完这顿就赶紧滚,老子手底下可不要那种怕苦怕累的娘们儿!

    或许是这顿丰盛的午餐拯救了士气,又或许是马如风粗俗的训话起到了作用,下午的训练效果果然就有了明显的改善。到日落前,这帮新兵总算掌握了齐步走立定还有左转右转的基本动作要领,转错方向的次数也比先前减少了很多。晚饭之后,所有人被集合令召集到一起,等待他们的是晚上的文化课。

    说是文化课,但实际上这课的内容并不是教他们读书认字,而是朱宏三设定的洗脑课,民兵虽然都装备冷兵器,但是训练上和正规军一点不差,该有的都有。

    除此之外,组织学唱军歌也是非常有效的文化灌输手段之一。马如风给他们准备的第一首歌,便是朱宏三无耻剽窃后世在部队中传唱了几十年的《中国解放军进行曲,只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将其中的一些用词进行了修改,比如某句提到伟大领袖的歌词就改成了大明的旗帜高高飘扬,歌词中的同志也统统改成了战友。这首旋律激昂,琅琅上口的军歌显然打动了这群正处于血气方刚的青年人,不管记不记得住歌词,都跟着长官唱的旋律吼得不亦乐乎。

    一个半小时的文化课结束之后,马如风便让各个小队自行召开当天的训练总结会,马如风作为总教官,轮流在这些小队旁听他们的总结和推选过程。经过这么一天的训练,每支小队的成员间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个时候便可以大概看出来哪些人能力较强。

    推选结束之后,马如风就下令以小队为单位各自回营休息。目前的训练营还没有修建营房,包括马如风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住在军用帐篷里。不过新兵们显然对这样的待遇并无怨言,这一整天积累下来的疲劳在躺到床上的那一刻就彻底爆发了,整个营区内都可以清晰地听到此起彼伏的鼾声。

    这样的基础训练要一直持续十到十五日,然后马如风会根据这些人在训练当中的表现,将他们分成两拨。一拨体力好的作为刀盾兵,负责肉搏;一拨人作为枪兵。




第二百九十五章 南下
    在马如风在南雄府训练新兵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南京,满清的征南大将军博洛也做好带兵南下的准备。

    世代生活在东北苦寒之地的满清八旗,到了炎热的南方开始水土不服。顺治二年1645年的平定南直隶的战斗,因为水土不服病死的满清战士竟然比战斗中死亡的还要多。满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也发现了这一点,在南直隶战事结束后,立刻调回了大批满清八旗和蒙古八旗,只在南京留下了不到五千的驻防八旗。

    现在整个南直隶在洪承畴的软硬兼施手段下基本没有抵抗活动了,也是,不服的不是被杀光了就是往南跑去南明的控制地,留下的都是留辫子的。

    满清这次在诏书上说兴兵十万,其实只有不到六万人。大部分都是原江北四镇的军队。这里面里要以李成栋为主力。这家伙在嘉定被赵国栋一顿好打后就退回了苏州府,以士兵伤亡过重为由不与广东明军接触。李成栋的不作为在一定程度上也帮助了李植运送流民。

    广东明军的好日子从洪承畴来到南京算是到了头,朱宏三停下南直隶战事也不主要为了借刀杀人,其实这里面还有南直隶战事不顺的原因。洪承畴确实有两把刷子,上任后的三板斧极大缓解了南直隶士绅对满清外来政权的排斥。同时大幅度减少苏松二府的赋税,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普通民众对满清的不满。要知道有明一代苏松二府的赋税就是最重的,洪承畴作为前明的大员,自然知道明朝老祖宗朱元璋的龌蹉事,为了争取民心,上任的第一天就减少苏松二府赋税三分之二,可谓是大快人心啊。

    再加上南京城一天没打就被东林搅屎棍送给了满清,城中大量的钱粮都落在洪承畴手中,所以现在南京的实力还是要在北京的满清之上。在二月初北京的诏书传到南京后,洪承畴就开始为大军南下做准备。

    下面说一说满清南下大军遇到的第一个敌人,也就是盘踞在浙东的鲁王政权。

    这代鲁王叫朱以海,说起来也是个倒霉孩子。第一代鲁王朱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藩封于山东兖州。鲁王爵位传到朱以海的父亲朱寿镛时,已经是第八代。当时,朱寿镛被嗣封为鲁肃王,而朱以海是他的第五个儿子。算起来,朱以海应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世孙,崇祯帝朱由检的族叔。当然,朱以海在血统上要比广东的楚王朱宏三强很多,这也是朱宏三一直被天下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鲁王和唐王好歹是上代王爷的儿子,你朱宏三只是楚王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也难怪为世人所不服。

    朱以海作为皇家子弟,本来一生应该过着金衣玉食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生活。但是,历史却没有给他这样一个好的机会,相反,他一生经历的几乎全是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患难生活。朱以海的父亲朱寿镛死后,朱以海的哥哥朱以派被嗣封为鲁王。崇祯十五年,清兵南下山东,攻破兖州,朱以派遇难。朱以海也差点被清军杀害,死里逃生后于崇祯十七年二月袭封鲁王。同年三月,大顺军攻克北京,进兵山东,朱以海南逃,在弘光帝朱由崧时期寓居于浙江台州。

    而这个时候朱棣这一脉具有合法性的继承人也死的差不多了,最后一个潞王朱常淓在杭州也被满清抓住。

    在农民军明王朝和清军三种势力的鼎立结局面结束后,历史的天平就向清王朝倾斜。此时,清军在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后挟威南下,破杭州临浙江,宁波危在旦夕!

    当时,浙江东部各地的反清运动风起云涌。明朝原任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宗室出任监国。而当时在浙江的明朝亲郡王,只有在台州的鲁王朱以海没有投降清朝,自然成了浙江复明势力拥立的惟一人选。

    弘光元年闰六月二十八日,朱以海在张国维方逢年方国安等人的拥护下,自台州来到绍兴,就任监国,以分守台绍道公署为行在,立张氏为元妃,改明年为监国元年。

    这时南下清军已于六月占领杭州,满清认为皇帝都抓了多少个了,南明的问题应该解决了,所以定国大将军豫亲王多铎奉调回京,该部由勒克德浑统率。但是让满清想不到的是,由于清廷强制剃发,浙东军民降而复叛,抗清运动此起彼伏。

    鲁王政权应该是南方几个南明残余势力比较小的一只,主要拥有张国维方国安王之仁钱肃乐等部武装,不过因为靠近沿海,拥有大量水师,布置于钱塘江南岸。八月,鲁监国大学士张国维连克富阳(今属浙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紫溪东岸)。鲁王朱以海赐尚方宝剑,令张国维总领诸军。九月初二日,镇东侯方国安武宁侯王之仁率部从富阳进攻杭州,被清军击败。十月十四日,张国维出师钱塘,会同钱肃乐等部合攻杭州,于城郊连战十日,获小胜。清将勒克德浑急率兵援杭州,明军遂退。自此,鲁王政权算是和满清打的有声有色,互有胜负。但是这种胜利是建立在定海的李植部攻击浙江沿海和长江航线,搞得满清焦头烂额顾此失彼。可是随着李植这边的放水,鲁王的好日子到头了。

    朱元璋这些子孙真的不成样子,朱以海毫不犹豫地在强敌压境之时毅然肩负起抗清的旗帜是难能可贵的,但他毕竟是深养王宫之中的龙子龙孙,过惯了腐朽荒淫的贵族生活,因而不肯放弃小朝廷的荣华富贵,即位后生活上极为荒淫无度。朱以海既缺乏治国之才,在任用皇亲国戚上面又极为**。元妃张氏的哥哥张国俊招权纳贿,竟然任用匪人,如谢三宾参加鲁监国政权后,走国舅的后门出任大学士,其用人行政由此可见一斑。时人张岱曾对朱以海评论说:从来求贤若渴,纳谏如流,是帝王美德。若我鲁王,则反受此二者之病。鲁王见一人,则倚为心膂;闻一言,则信若蓍龟,实意虚心,人人向用。乃其转盼则又不然,见后人则前人弃若弁毛,闻后言则前言视为冰炭。及至后来,有多人而卒不得一人之用。今天看来,张岱的话应该说是比较公允的。

    在军事上,虽然鲁监国政权处于抗清前线,却并不能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兵力和财力。同时,为了所谓的正统地位还与福建隆武帝朱聿键的政权相互倾轧,争斗不已。朱以海出任监国前,唐王朱聿键已经于弘光元年闰六月初七日在福州称帝。九月,已称隆武帝的朱聿键派遣兵科给事中刘中藻为使者,前往绍兴颁诏,宣布两家无分彼此,鲁监国委任的朝臣可以到隆武朝廷中担任同等官职。

    对于是否承认隆武朝廷的正统地位,在鲁监国大臣中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赞成开读诏书和反对开读的大约各占一半。朱以海见朝臣中不少人主张尊奉隆武帝,愤愤不平,宣布退归藩位,于九月十三日返回台州。十月初一日,主张承认隆武朝廷为正统的大臣开读了诏书。然而,在张国维熊汝霖等人的坚持下,终于决定拒绝接受隆武政权诏书,重新迎回朱以海。唐鲁争立从此愈演愈烈,最后兵戎相见。

    就在鲁王和唐王打的你死我活之际,博洛带着南下的清军来到浙东。弘光二年五月,博洛带着六万大军终于来到钱塘江边上。鲁王命令大学士张国维组织钱塘江防线,张国维在钱塘江南岸设立联营二百里,满清因为没有船只渡江,被隔在钱塘江北岸。

    六月初一,满清这边终于收集够了渡江的船,鲁王苦心经营的钱塘江防线立刻被攻破。鲁王这边看着人数要比清军多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是临时抓来的壮丁,那里是清军中汉奸军队的对手,辫子军一到,所有鲁王的军队纷纷遁逃,总兵方国安带领十万的人马,竟然一仗没打,只是看到满清的旗号就纷纷逃散了。

    鲁王看到大势已去,只有带上张煌言的水师,避祸于海上。

    鲁王看着大火燃烧的绍兴城,和身边的张煌言说道:玄著,朕败了!

    殿下,不用伤心,咱们可以在招兵买马,以利再战!

    可是天下之大,那里有我的容身之所!

    张煌言屈身道:殿下,在定海还有广东楚王的一只水师,听说船坚炮利,我们可以去求他们收留。

    楚王?就是那个奉国中尉?靠阿谀奉承上台的家伙?他们能收留我们吗?

    现在民族危亡之际,我想楚王应该能分清家国大义,必定能收留我们!

    朱以海想了想,现在也地方可去,整个浙东都已经是满清的天下,福建的唐王和自己还不对付,看来只有去投楚王了。

    朱以海想好,说道:那好吧,咱们去定海!



第二百九十六章 不用你背黑锅
    张煌言提出要去定海也没安的什么好心,鲁王这边虽然陆上战斗失败了,十几万大军灰飞烟散,但是水师的实力可是没怎么损失,这些水师正是后来张煌言能盘踞舟山的主要力量。

    鲁王的水师现在拥有大船五十四艘,小船二百多艘,兵丁水手还有三万多人,也算一股不小的实力。张煌言打算的是,到了定海,如果楚王的将领乖乖交出兵权那还好说,不行的话就火并他们,正好夺了他们的船。

    李植部本来有一万人陆军,随着南直隶的战事停止,朱宏三调回广东五千人,钱勇也被调回了广东。但是海军的力量可一点没减少。上千吨的大军舰就有两艘,五百吨的军舰八艘全部在港里。李植是停下了对满清的战事,可是岸上的消息还是不停的传到定海。

    从满清二月份出兵开始,李植就接到锦衣卫的消息,一直到鲁王上船出逃,李植这边所有的消息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这里面主要是锦衣卫的功劳,当年朱宏三在南直隶和浙江组建的情报网现在派上了用场,大量的情报被送到定海,经过分拣后第一时间送到东莞,供楚王决断。

    朱宏三也知道南直隶战事的重要性,在年初就把锦衣卫指挥使钱礼德钱胖子派到定海,便于就近指挥。

    钱礼德看看外面传来的新消息,说道:李大人,新消息来了,鲁王带着他的水师已经奔定海来了!

    李植一皱眉,心说不好,现在这个档口鲁王来到定海让李植很被动。自己是效忠楚王,但是对这个鲁王也打不得杀不得,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自己非遗臭万年不可。

    钱礼德看着李植沉吟不语,知道他打的什么算盘,心中骂道:这帮臭老九真让楚王说对了,一个个男盗女娼还非要装的道貌岸然。

    李大人,我看鲁王这次来怕是目的不良啊!

    哦?钱大人为何这么说!

    李大人你看,鲁王的水师可是损失不大,他们还有三万多人马,已经比咱们的人数多,如果上岸来想要兼并咱们,李大人你说怎么办?

    嘿嘿,他们不仁就不要怨咱们不义,咱们不如先下手为强,先兼并他们!

    李植沉吟道:可是鲁王怎么办?

    钱礼德看看左右无人,从怀里拿出一道楚王密旨,说道:李大人,我来的时候监国给我一份密旨,你看看!

    李植拿过来一看,铅封什么的都对,打开详细观看。

    这份楚王密旨是由楚王亲手所写,那一笔狗爬字全天下再没第二人会写了。

    密旨很简单,那就是如果鲁王落到李植手中,就要弄死他,不用送到东莞来。李植看到这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个楚王真是心狠手辣,自己的亲藩都要杀害。

    钱大人,这个简单,可是事后。。。

    李植的意思是怕事后楚王翻小肠,万一屎盆子扣自己脑袋上就不好了。

    李大人,你还没看完信,你看看下面楚王怎么写的!

    还有下文?李植接着看了下去。原来下面朱宏三写到:这个杀害亲藩的责任谁也不用担,有我自己担着,如果历史上非要记上我一笔,那就记我朱宏三好了!

    看到这李植不禁对楚王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如果朱元璋是伪君子的话这个楚王朱宏三就是真小人,干就干了,千秋骂名我来背。

    李植看到朱宏三仗义也有点感动,这样肯为部下背黑锅的好主公实在不多。

    钱礼德在边上问道:李大人,怎么样?干吧!

    钱大人,我想到一个妙计,可不用咱们任何人被黑锅!

    哦?请李大人说一说!

    李植拈着胡须说道:这个岛上还有一个人可以用来背黑锅!

    那个?不会是赵国栋吧!如果赵国栋在这一定会掐死钱胖子。

    李植摇了摇头,说道:定海卫总兵王之仁。

    定海这里本来有一卫驻军,一共能有个两千多人,有一个总兵在这当头,这个人就是王之仁。

    在历史上王之仁在满清来的第一时间就投降了满清,再后来郑成功和张煌言反攻南京的时候也反正过,算是一个挺中庸的官员。

    不过在这个时代他没机会投降了,定海在满清还没来的时候就被李植占了。广东兵不管在战斗力和人数上都远远强于定海卫的军户,地头蛇王之仁也没办法,只有暂时服从李植这个过江龙的领导。

    钱大人,咱们抓住鲁王后可以名义上送他去和楚王团聚,让王之仁带上几艘船护送鲁王南下,半路上茫茫大海真不一定出点什么情况,到时候和咱们可是没半点关系!

    钱礼德听完李植的毒计后脑勺飕飕冒凉风,"楚王说得对,这帮臭老九心都是黑的,不声不响就把王之仁坑死了。"要知道王之仁可不是朱宏三的嫡系,出了事那个心狠手辣的朱宏三完全可以用王之仁的脑袋给全天下人一个交代。不过死道友好过死贫道,王之仁和自己非亲非故,那管他死活!

    好,就按李大人的办!夺兵权这边就交给李大人了,送鲁王的船交给下官安排!

    二人定好毒计后分头准备。
1...157158159160161...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