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欧皇崛起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太上老牛




第1939章 飞剪船
    作为出兵帮忙占领整个爱尔兰岛的酬劳,爱德华把爱尔兰岛南部科克港附近的地盘划作一个郡,以科克郡的名义,封给了马林作为报酬。同时,马林头上又多了一个“爱尔兰科克伯爵”的头衔。

    其实科克城早就在最初的时候,就被爱德华送给马林作为出兵帮忙他夺位的酬劳了。不过,那时候,除了威克洛郡外,马林只有科克城一个单独的城市,包括附近的科克湾,地盘有限。上次出兵帮忙征服整个爱尔兰岛,爱德华才把科克城周围大约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地盘都划归他,作为报酬,并命名为科克郡。

    这个科克郡没有后世那个七千多平方公里的科克郡大,主要是,后世科克郡的大部分地盘,都是诺曼贵族德斯蒙德伯国的地盘。德斯蒙德伯国没有反对爱德华,爱德华也不好撤掉这个伯国。能从德斯蒙德伯国手里切割出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地盘,还是因为爱德华拿德斯蒙德伯国北边的奥布莱恩土著家族的地盘作为交换,换到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封给马林的。

    如今,在威克洛郡送给阿德勒作为封国后,这个缩小版的科克郡,就成了马林在爱尔兰的主要控制区了。

    而科克城外的科克湾,也是马林非常看重的一个良港。从这里派船联络美洲,将会比从本土派船联系北美近很多。

    至于科克港如何联络本土,自然是用信鸽了……

    科克港有联通伦敦的信鸽传递路线,而伦敦,和北海国本土奥里希,也有信鸽传递路线。所以,命令科克港派船送信去北美,只需从奥里希放信鸽去伦敦,再由伦敦放信鸽去科克港,就能传达指令了。

    什么?你说担心消息被人截获?这不是问题。因为,马林的秘密情报一般都是由中文写成,欧洲其他国家根本没有认识中文的,只有马林和北海国少数高级间谍才懂得中文。即使信鸽被截杀,敌人截获了情报,也是完全看不懂的。而且,有些加密情报,还会使用更高级的莫尔斯码,旁人看了,全是阿拉伯数字,只会一头雾水……

    所以,通过这些措施,马林可以放心大胆地利用信鸽通讯,联络和只会科克港的快船,联络北美殖民地。

    而因为科克港附近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加上维修船舶的需要,马林干脆下令在科克港修建一个造船厂,主要负责建造和维修联络北美殖民地的船只。这个造船厂,它的使命,就是建造和维修传递消息的快船,快速联络北美殖民地。

    马林为什么要如此大费周章在爱尔兰岛的科克港兴建这个港口和造船厂呢?这就要涉及到马林的一个计划了……

    “是时候建造飞剪船了!”听说科克港的造船厂建成后,马林终于下定了决心……

    ……

    是的,马林打算将爱尔兰岛科克港作为母港,建造和停泊传递消息的最强船种——飞剪船……

    只要稍有懂点航海历史的人都知道,飞剪船是帆船时代最快的船种,没有之一!这种船,能够在大海上跑出17节的超高速,是在大海上飙车(船)的利器。

    曾经,19世纪著名的飞剪船“卡蒂萨克号”(又叫短衬衫号),跑出了100天从广州绕道好望角回到伦敦的记录。而在现在,即使采用盖伦船,从广州走好望角返回欧洲,也要10个月以上,也就是300多天。也就是说,飞剪船花费的时间,只有普通盖伦船的三分之一。换句话说,飞剪船的平均航速,是盖伦船的三倍……

    三倍航速!这是啥概念哟?这意味着马林的殖民和贸易活动可以大大地节约时间!

    不只是往返华夏,就连横跨大西洋,飞剪船速度也快得一比。原先,使用盖伦船,横跨大西洋,走自西往东的顺风顺洋流(北大西洋暖流)航线,也要一个多月,从东往西更是要两三个月。

    但如果使用飞剪船,横跨大西洋才要13天,快了两倍多接近三倍!

    ……

    可是,马林为什么之前不用飞剪船呢?因为他怕泄密!飞剪船原理简单,马林能造得出,别人看到也就造得出!

    如果飞剪船堂而皇之地经过英吉利海峡的话,难免被人看到。若是有心人仔细观察,肯定能找到飞剪船高速的原因。

    如此,被人仿制了去,那可就不妙了!

    特别是,马林害怕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得到飞剪船的技术。所以,他宁可把飞剪船技术憋在手里,一直不肯拿出来。

    之前,即使得到了科克城和科克湾,马林也没想过在科克港建造和停泊飞剪船。为啥?因为当时科克城周边都是德斯蒙德伯国的地盘,很容易受到德斯蒙德伯国的监视。

    要是被他们发现飞剪船的特点,告诉别的国家,那就容易泄密了!

    所以,马林也一直没有行动,直到去年爱德华为答谢他出兵帮忙占领整个爱尔兰岛,把科克城附近的两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都送给他,才让马林生出了在科克港建立一个造船厂,建造并停靠飞剪船的心思……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年代,爱尔兰岛是欧洲不折不扣的“穷乡僻壤”,根本没有外来船只过来,所以几乎没有泄密的可能。

    而且,在科克港的飞剪船出海后,直接进入大西洋,飞驰向北美殖民地,不经过其他任何欧洲国家的海域,也不在英格兰跟其他欧洲国家的贸易航线上。如此,就算飞剪船在大西洋上怎么浪,怎么飙速,也没人看见。

    同时,得到科克城附近两千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后,马林就可以在陆地上距离科克城很远的距离上放警戒哨,防止德斯蒙德伯国的探子看到科克港的情况。

    另外,马林还下令封锁了科克港,严禁别国和别势力的船只靠近。一旦发现,一律扣押没收船只。如此,也就断了其他国家和其他势力的船只前来科克港的可能。

    这样一来,科克港里,马林的手下就可以随便浪了。随便造什么船,随便飙船……

    只要不触礁,基本就是随便飞剪船怎么在这里到北美殖民地之间浪了……



第1940章 “史上最先进”
    为了保证科克港的保密性,以及可能出现在科克港到北美的航线上出现其他国家的船只,马林决定,在科克港驻扎一支1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

    就用250级武装商船,但是回全部装备20门火炮,而不是像商船那样,只装备几门火炮意思一下。只要发现有试图靠近这条航线的船只,立即开炮警告。如果不听警告,就将其击沉。

    马林估摸着,法国那6艘加莱船差不多现在也形成战斗力了。没准,他们会主动出击挑衅。马林并不想干涉加莱船和英国柯克船之间的战斗,但是,他绝不允许那些加莱船靠近科克港,以及科克港到北美的航线。

    在未来,马林还打算在科克港驻扎一支由20艘战船组成的舰队,巡航科克港到北美的航线的南部海域。除了防备外来船只看到飞剪船外,也有防备法国有商船冒险去北美。

    历史上,法国人的冒险商船可就是到了加拿大海域活动的。而且,还经常积极地参与到了加拿大地区的海狸皮贸易中去。

    事实上,法国的纬度和加拿大是基本平行的。法国人的商船,只要在大西洋上平直地一路向西,就能抵达加拿大东海岸。

    说来也很有意思,法国纬度明明很高,和加拿大东部地区以及华夏东北地区纬度一样,可是,法国却是温暖的地区,而加拿大和东北却是苦寒之地。

    这和洋流的影响有关,因为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英法两国虽然纬度很高,却都比华夏东北温暖。而加拿大那边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分为两个情况——纽芬兰岛作为分界线,北边受到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妥妥的和外东北一样的寒冷气候。而纽芬兰岛南边,则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分支(主干偏向东边,歪到欧洲那边去了)的影响,则相对温暖些。而暖流和寒流的汇合碰撞,也形成了纽芬兰岛东边的纽芬兰渔场。同理,北海道渔场也是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汇合后形成的。

    好在马林对美洲进行了恶意的妖魔化宣传,导致目前的欧洲人对美洲并不感冒。但纸里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就像这次,法国人就要派人去特拉华半岛考察,逼得马林要让卡恩他们扮演兽人。

    马林现在一直在拖着法国人,不让他们前往。卡恩他们已经演练得差不多了,已经准备前往特拉华半岛熟悉场地,并在那儿演练多次。等到法国派遣的人抵达,就能现场飚戏了。

    但无论如何,这次过后,去过特拉华半岛的法国人,都能感受到北美气候的适宜。尽管有兽人大戏的恐吓,恐怕也挡不住法国人冒险的决心。毕竟,马林都能找到特拉华半岛,并通过修建长城的方式抵挡住“兽人”的进攻,法国为什么不可以?

    即使敢于冒险的只是少数人,而且多半是个人行为,也值得警惕了。所以,在未来,马林打算在科克港部署40艘战舰,全面巡逻法国西海岸。只要发现有想要西去美洲的船只,一旦远离法国海岸线,就一律无情地击沉。然后,船上所有法国人全部杀死,不留活口。

    只要远离法国本土,且不留下活口,法国人就是想要发难,马林也可以一推二五六,把锅甩给传说中的“海盗”……

    ……

    为了在科克港这个新的造船厂顺利造出飞剪船,马林从本土的埃姆登造船厂,挑选出了一批精干的造船工匠,迁往科克港造船厂,专门负责飞剪船的制造。

    马林已经把飞剪船的图纸“设计”了出来,并画成图样。包括船头必须是空心的,也都标注了出来。

    需要指出的是,马林“设计”的飞剪船,和原版的飞剪船是有很大区别的。原版的飞剪船,多半是用的是全装帆,也就是横帆为主,纵帆为辅。这样,飞剪船在遇到逆风时,也不至于不能行驶。

    当然,那是早期的飞剪船。到了20世纪,飞剪船的后期,基本都是统一使用上缘斜桁帆了。

    之前,马林在改装250级武装商船时,就让人研究过上缘斜桁帆和减摇鳍。而且,都研究了出来。

    现在,正好可以把上缘斜桁帆和减摇鳍的技术,应用到飞剪船上面。

    而使用了这两项技术后,马林的飞剪船将会超过20世纪初的“怀俄明号”,成为又快又稳的飞剪船。

    要知道,在20世纪初达到巅峰的飞剪船生不逢时。虽然他们速度很快,比如,排水量高达9100吨的6桅飞剪船“怀俄明号”,顺风航速能达到16节,逆风也能达到10节以上,非常快速。可是,因为船体太“瘦弱”,加上大量使用纵帆,导致船体受到侧向的风力很大。

    平时还好,一旦遇到风暴,就很容易侧翻倾覆。20世纪初,连续出了几起大型纵帆船侧翻的船难。同时,由于蒸汽机和柴油机动力的稳定进步,飞剪船就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实际上,熟知航海历史的都知道,飞剪船运气不佳。因为,在飞剪船退出历史舞台后,一种弥补飞剪船缺点的神器诞生了,那就是减摇鳍……

    减摇鳍的概念在1889年就提出了,还被申请了专利。但是,直到1923年,日本的元良信太郎才设计出第一套减摇鳍的实物,应用于船舶上。之后,到了1935年,英国人也将减摇鳍应用到了船舶上。从此,减摇鳍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在后世,但凡速度比较快的船只,几乎都装了减摇鳍。因为,后世的战舰,长宽比可是比飞剪船夸张多了。

    飞剪船6比1的长宽比,已经算是非常“瘦”的了。可是,他喵的后世的052驱逐舰,长度142.7米,宽15米,长宽比快接近10比1了,非常夸张。

    当然,后世的驱逐舰,都有几对减摇鳍。同时,也都是机械动力,没有使用较为危险的纵帆,不易侧翻。

    而北海国打算建造的飞剪船,马林准备了三对非常原始的减摇鳍,而且是手动控制的。虽然比后世的减摇鳍落后,可是,却让飞剪船的安全系数极大地增加了。

    没有减摇鳍的飞剪船,在大海上几乎是“东倒西歪”地在飙速前进。而减摇鳍的存在,却能让高速的飞剪船稳定很多,大大地减少了翻船的几率。

    而且,作为北海国传递消息和运输珍贵物资的运输工具,马林还打算在部分飞剪船船尾加装4台12马力单缸柴油机。一旦遇到风暴,飞剪船就会降下船帆,靠柴油机动力撑过暴风雨。等到风暴过后,再重新使用风帆。如此一来,飞剪船的安全性就得到了更多的提高。

    当然,也只有传递重要军情,以及马林麾下运送珍贵物资的少部分飞剪船,才有装备柴油机的资格。毕竟,现在马林手里柴油机也不多,能够管理和维修柴油机的机械式更是缺乏。

    所以,也只有传递紧急军情和运送珍贵物资的飞剪船,才能装备柴油机,并配备几名机械师,负责管理和维修柴油机。

    而使用了上缘斜桁帆、减摇鳍,并装备了备用的柴油机动力设备后,马林的飞剪船,也敢号称是“史上最先进”的飞剪船了。这是和原本历史上飞剪船时代的飞剪船相比的,不是和这个时代的船只相比。因为,这个时代的船只水平,实在太落后了。和它们比,马林的新式飞剪船就算胜出,也胜之不武。只有和19世纪及20世纪初的正宗飞剪船相比,获得“史上最先进”的飞剪船的评价才有价值……

    因为平均速度能快三倍,这就意味着,以后不管是传递军情,还是运送从大明来的珍贵货物,速度都是原来的三倍。原本需要两年的一个来回,只需要半年多就能搞定了。而且,因为采用了“史上最先进”的技术,其安全性,也比原本历史上的飞剪船高太多了。

    而随着往来时间的大大缩短,马林对美洲殖民地的控制能力也能大大增强。以往船只往来北美和本土,需要四个月以上,如今,一个多月足矣跑一个来回……



第1941章 20节航速!
    宽阔的大西洋,两周一个单程是啥概念?要知道,在陆地上,如果不换马,马林带着手下一人双马,一天也不过行军一百多公里。两周时间,也不过一千多公里。

    而大西洋宽度两千多公里,所以,飞剪船跑得比一人双马还要快,而且载货量大多了。当然,对于粮食那种大路货,肯定不会用飞剪船运输。飞剪船运输的,一般是贵重的物品。比如,19世纪,飞剪船一般被用于运输鸦一片和茶叶等高价值的商品。像是100天从广州绕过好望角驶回伦敦的卡蒂萨克号飞剪船,就是专门用来运茶叶的。因为,当时英国最流行的红茶,保质期只有一年左右。如果用老船运输,光是单程就耗费10个月。即使进口的是新茶,运回英国本土也快过保质期了。所以,飞剪船那种100天可以跑个单程的快船,就成了运输红茶的首选。

    也正是因为红茶的保质期问题,马林即使知道如何生产红茶,也不弄出来。而明朝这边,红茶也要等到1568年左右才搞出来呢。起因是当地茶农被一支路过的军队吓到,没来得及将新采的茶叶及时烘干,导致茶叶发酵,然后再烘干加工,诞生了红茶。

    事实上,马林后世喝得最多的是龙井碧螺春之类的绿茶。但绿茶和红茶的保质期差不太多,甚至还短些。所以,从经济利益角度上考虑,马林最终选择了能保存十几年的黑茶砖。不为别的,就为那超长的保质期。

    而且,马林发明的“伯爵奶茶”也不是冲泡的,而是和牛奶、蔗糖等共煮的。如此,黑茶冲泡口感不佳的问题也能被遮盖,也就无所谓了。

    此外,马林“发明”的蜂窝煤炉,实在太牛,可以随时煮奶茶或提供热水,已经成为欧洲富贵人家的标配用具。谁家要是没有蜂窝煤炉煮奶茶招待客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家是富贵人家。

    而茶叶的利润,也极度惊人。最开始,在西欧,一块2斤半的黑茶砖,在大明进价五六十文,但运到西欧,能换一匹马,也就是价值几十金币,或是大几十两银子。这利润,何止百倍?

    但后来随着茶砖进口量剧增,加上葡萄牙人也开始进入大明沿海,也能偷偷摸摸搞到些茶叶,知道了茶叶进价的低廉。马林无奈,不得不大幅度降价,但是,一块茶砖也价值10个金币,也就是4个金币一斤黑茶。这个价格,是马林在和葡萄牙人谈判后,统一的定价。

    毕竟,葡萄牙以后不管是走私,还是想别的办法,总能弄到茶叶的。为了避免双方因为恶性竞争把价格打压得太低,马林主动和葡萄牙人商定,将黑茶砖的价格,定为10个金币一块。虽然价格比以前便宜了大半,但以后可以走量,利润依然不低。
1...879880881882883...96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