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墨候仁义。”
萧锐不禁赞同的点了点头,岭南到长安城的货物大都价格暴增,更别说更保存条件极为苛刻的荔枝。
“小弟只是可惜如此珍味却只能困步在岭南,实在是暴殄天物,墨某一开始不过是想要让长乐多一种水果食用罢了,后来发现此事倒也可做,这才大规模运送,顺便让岭南百姓谋点福利。”墨顿叹声道。
“一骑红尘公主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长乐妹妹可是有了口服,姐姐这一次可是沾光了。”襄阳公主调笑道。
长乐公主顿时脸色一红,不由浮现一丝幸福的神色。
萧锐摇头道:“远远不止,岭南荔枝远销长安城,除了果农获利不说,沿途需要的人工、马匹、客栈,仓储,以至于长安城的商家皆可获利,如果日后大规模的运送,那可是让惠及不少人的大好事呀!”
“岭南的荔枝的能够运到长安城来,除了硝石制冰之外,还归功于墨家研制成功的冷藏马车,一旦加入足够的冰块,哪怕是炎炎夏日,也可以冷藏一日,日后别说是荔枝,只要是南方的水果蔬菜,皆可以完好无损的从岭南运到北方来。”墨顿伸手一招,一个墨家子弟很快的将一辆特制的马车拉到了萧锐面前。
萧锐定睛一看,只见这辆马车竟然裹着外表厚厚的棉被。
“这就是冷藏马车,裹上棉被还不会热死!怎么保温。”萧锐还没有说话,襄阳公主心直口快道。
“姐姐有所不知,棉被之所以暖和,就是因为棉被让热量不易流失,这才让人感觉到温暖,墨家给冷藏马车裹上棉被,再辅助于墨家的隔热材料,就可以保护车门温度极低。妹妹的冰激凌店经常在冰块上盖上棉被,这样冰块就不会融化。”长乐公主解释道。
“只要冰块不会融化,冷藏马车内的温度就会极低,这样一来,荔枝就会一直保鲜。”萧锐不由眼睛一亮,如今硝石制冰在大唐已经颇为普及,在辅助之冷藏车,恐怕这个荔枝生意还真的大有可为。
“可惜荔枝只有两三个月而已,本宫还真有点舍不得呢?”襄阳公主有些遗憾道。
墨顿哈哈一笑道:“襄阳姐姐莫急,在小弟的设想中,乃是将把江南作为中原的蔬菜瓜果基地,一些北方不适合季节的瓜果蔬菜,在南方皆可以在南方反季节种植,一旦南北砖路修通,再辅助于冷藏马车,那时天下恐怕才是瓜果不断。”
萧锐的脑海之中不由一震,他原本以为这本是单一的荔枝生意,却没有想到竟然是更胜于荔枝生意的数倍的蔬菜瓜果生意。
一直以来,江南地区空有优越的条件却无处着力,然而经过墨家墨技一加持,竟然散发出让人夺目的光芒,萧锐哪怕是熟读诗书,不通商事,但是也知道一旦整个江南成为北方的秋冬两季的蔬菜水果基地,那对江南来说将会是何等大的好处。
(iishu)是,,,,!
墨唐 第九百七十八章 图书馆成立
“还真的是孔家之后!”围观之人看到了店铺外那巨大的孔家标志,不由惊呼道。
“莫非是孔家经营的是书店,听说孔府前几天可是横扫长安城各大书商,买的书不下数万本。”一个商户想起了前几天长安城盛传的孔家奇怪行为,今日终于得到了解释。
“孔圣之后经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难道朝廷对孔家的优待还不够么,孔家竟然还如此贪财!”一个儒生怒斥道。
历朝历代都对孔家都是极为优待,其中历代孔家的家主都会被封为衍圣公世代相传,同时朝廷还会赐予大量的土地供养孔家之后,孔家也自然识趣,甘当一个泥菩萨,努力的维护孔圣的名声,成为儒家的象征。
“孔家千年清名,今日恐怕就要毁于一旦了。”一个文士仰天长叹,痛心疾首道。
随着人群越来越多,不少人都对孔德胜指指点点、冷嘲热讽,看到这一切郑敞不由露出一丝得意。
孔德胜却面无表情,依旧一意孤行,等待着吉时的到来。
“吉时已到!”随着日上三竿,一个孔家下人高呼道。
孔德胜看到将店铺门前围的水泄不通的市民,不由露出一丝冷笑,郑家小儿以为此计就可以为难孔家,却不知道他请过来的人越多,越是自取其辱,最后只为孔家做嫁衣。
“多谢诸位前来捧场,孔某不胜感激。”孔德胜向四周拱手,大手一挥,就准备为店铺的匾排揭幕。
“且慢!”忽然郑敞高声道,伸手阻止孔家揭幕。
“前辈可要想好了,此乃关系孔家千年的清誉,如果今日这牌匾揭幕,那就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小生不才,一生敬仰孔圣大名,实在是不忍孔圣之名就此被玷污。”郑敞一副高风亮节道。
“然也,孔子乃是我等的至圣先师,孔前辈等虽然是孔家之后,也不可肆意损坏至圣先师的名声。”一个个儒生义愤填膺道。
“如果孔前辈能够迷途知返,我等定然当作此事从未发生,既往不咎!”郑敞看到群情激奋,得意道。
孔德胜冷笑道:“维护先祖的名声再也没有人比孔家后人更有义务,老夫行事不用你这个后生来教,一切后果只有老夫一人承担。”
当下,孔德胜伸手一挥,红色的绸缎飘落,露出三个大字——图书馆!
“图书馆!”
“孔家果然再做书商生意。”
众人一片哗然,他们结合孔家之前的行动已经有了答案,眼前的这一幕却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孔家这是自寻死路!”郑敞冷哼道,他可不管孔家自己找死,刚才他大义凌然劝阻孔德胜,日后若是传出去定然是一番美名。
孔德胜朗声道:“此图书馆中有孔家精心收集的书籍数千本,但凡长安城中能够买到的书籍,借囊括在内,应有尽有。”
众人恍然大悟,这才知道前几天孔家在长安城大肆买书的原因。
“除此之外,更有孔家千年收藏的上万本藏书,同样向长安学子开放。”孔德胜又爆出了一个猛料。
“孔家上万本藏书!”
顿时围观的众人一片哗然,尤其是一些儒生更是激动地难以自抑,要知道孔家千年的收藏的书籍更是孤本珍品,寻常人等可难得一见呀!
“这么珍贵的孤本孔家舍得拿出去,要是一不小心被损坏了,恐怕得不偿失吧!”众人议论纷纷道,作为爱书之人,他们自然知道孤本珍品是何等的宝贵。
“当然这都是拓本。”孔德胜为众人解惑道。
“原来如此。”众人这才恍然,不过就是拓本也是极为难得。
“别说孔颖达,就是曲阜孔家散尽家财,恐怕想让上万本藏书雕版印刷也难以办到。”郑敞不以为然,冷哼道。
然而接下来,孔德胜的一句话让他瞬间打脸道:“如今时间紧迫,孔府不过是刊印了近百本汉代珍本而已,以供诸位借阅,不过诸位放心,半年之内孔家定然让万本藏书尽数刊印出来,让天下求学之人一睹为快。”
“百本汉代珍本!”围观之中的众人不禁呼吸一滞,一些爱书之人更是迫不及待。
孔德胜见状不由露出会心一笑,不得不说,活字印刷术的确是恐怖,再加上孔家专门挑选字数偏少的藏书刊印,不到了拜年,连夜赶工之下,竟然刊印出来近百本书籍,当然每本刊印的数量少也是原因之一。
“既然是孔家的生意,我等后辈自当大力支持,而且小生也是爱书之人,颇为仰慕先辈的大作,不知这汉代珍本怎么卖。”郑敞故意道。
孔德胜傲然道:“郑家小儿,你太小看孔家了,孔家的书不卖,只借,一本钱不收。”
“借书!”
“一文钱不收!”
围观的众人不由一愣。
“不错!只要是天下求学之人,皆可以前来图书馆借阅三本,每次借阅的期限为一个月,只需到期归还即可,如果没有看完,还可以免费再续半个月,不会收取一文钱的费用!”孔德胜朗声道。
“三本书免费借一个半月!”
围观的书生文士一片哗然,世人皆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而这世间行万里路的人不少,而读万卷书的人却不多,究其原因则是无论是借还是买这么多书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如今孔家开办的图书馆可是让天下之人轻松实现这个目标,而且是不用花一分钱可以实现。
“孔家不愧是孔圣之后,今日之举定当名垂青史!小生向孔前辈赔罪了。”一个文士郑重的向孔德胜躬身道歉。
“得罪了!”不少书生更是面露惭愧,他们之前还斥责孔德胜经商玷污孔圣的清誉,然而图书馆不用一文钱向世人开放,哪怕是孔圣复生,也会交口称赞。
“诸位维护先祖之名何错之有,孔某感激不尽还来不及,今日孔家开办图书馆,就是继承先祖遗志,有教无类,让天下向学之人皆有书可读,今日图书馆开业,馆内藏书,诸位可以尽情挑选。”孔德胜向众人抱拳,让开大门通道。
“好!”
刹那间,早已经迫不及待的众人纷涌进图书馆中,迫不及待的挑选着自己早就想买,却始终舍不得下手的书籍,一个半月的时间,足够他们将读透。
随着众人涌进图书馆中,只留下郑敞呆呆的站在那里,世家子弟之所以优秀,除了良好的教育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中的藏书众多,无论是学问还是见识都要远超寒门子弟,这是世家子弟保持优势的不二法宝,然而孔家开办图书馆,可以让寒门子弟不用花钱就可以读到无数藏书,甚至数量上还要超过世家子弟。
如果之前的推广小学培养学童,这些学童成长还需十多年,如此一来尚且给世家留下了十多年的时间缓冲,而图书馆的建立直接给世家们来个釜底抽薪,不用等求学的孩童慢慢成长,而直接可以让天下寒门子弟学识大增,甚至有超越世家子弟之势,让世家子弟立刻直面寒门子弟的挑战。
“少爷,不好了!”此刻郑伯匆匆上前,递给郑敞一份儒刊,脸色凝重道。
郑敞接过一看,只见儒刊诗文专栏中,竟然赫然有着三首诗篇。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劝君惜取少年时。”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
郑敞心中默念,而耳中却是传来图书馆内一个个敬昂的诵读之声,显然此诗篇在图书馆内同样张贴的有,如此励志的劝学诗,再加上不用花一文钱就可以读万卷书的图书馆,他可以想象的到,整个长安城定然掀起一场狂热的求学热,如果他不是世家子弟,恐怕恨不得激情澎湃,冲进图书馆借阅数本才敢罢休。
上一次孔家改造小学,世家策反夫子和学子这才得以阻止,然而这一次孔家开办图书馆,而五望七姓却只能干瞪眼束手无策,毕竟他们还能管得住寒门子弟的腿不成。
“少爷,你看这写诗的署名!”郑伯提醒道。
郑敞看也不看,咬牙切齿道:“墨家子。
毕竟天底下,能够写出如此精彩之诗,又习惯写两首半诗篇的诗人,只有墨家子一家,别无分号。
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孔家开办图书馆,墨家子写劝学诗,更是刊登在儒刊之上,这其中传递的信息不得不让郑敞意识到一个更为糟糕的局面。
那就是在五姓七望的强大压力下,儒家和墨家开始联手了。
墨唐 第九百七十九章 活字印刷术的威力
随着两首半劝学诗在横扫长安城文坛,整个长安城顿时刮起了一阵求学风,无数书生闻讯纷涌到图书馆,每发现一本自己渴慕已久的书籍,顿时如痴如醉的读了起来。
“以后我等寒门子弟再也不用抄书了!”一个身穿洗得发白儒服的寒门子弟激动道,不少人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
富家子弟家中本身有不少藏书,再加上可以买书,并不缺少书读,而寒门子弟先要拥有书,买不起就要自己抄书,这也是寒门子弟无法胜过世家子弟的原因,毕竟连书都没有读,谈何增长学识。
如今有了图书馆,所有的一切都改变了,富家子弟原本拥有的一切,寒门子弟都可以拥有,顿时再也不用抄书的寒门子弟,顿时将图书馆当成了求学圣地,一本本他们慕名已久,却无缘一见的名书,竟然在他们面前摆着唾手可得,再也不用像之前低三下四的向家庭富裕的同学借书,更不用连夜挑灯抄书,浪费纸笔不说,更浪费了时间。
他们疯狂的汲取着图书馆的知识,看着堆积如山的书籍,顿时有如宝山怎能空手而归的感觉。
他们挑挑选选,犹如狗熊掰玉米一般,挑了这个,看到哪个更好,就将自己手中的放了回去再去重新挑选。
“可惜只能选三本!”一个寒门子弟手中捧着精心挑选的三本书籍,回手看到一排排满满的书架,不禁痛心道。
“这有什么舍不得!一月之内,我等能够读完这三本书已经不错了,到时候再来换其他书来读。”同窗看着手中的心意书籍,乐不可支道。
图书馆最大的好处就是不但数多,而且免费,他们寒门子弟也可是肆意的选书来读,有书可读,这恐怕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了。
“一个月太长了,最多十天,我会将这三本书融会贯通,再来借书!”寒门子弟看着图书馆内的张贴的劝学诗,凝重道。
少年的时光乃是何等的宝贵,他已经落后世家子弟很多了,如今有如此好的机会,他又岂能不倍加珍惜。
图书馆内人来人往,络绎不已,一本本书籍被很快的借阅出去,不一会原本满满的书架都变得稀疏起来,好在孔德胜早有准备,每本都买下了近二十本,每当有空架的现象,就会有一批新书填充,这才不至于让寒门子弟将图书馆搬空。
看着一个个寒门子弟心满意足的借书离去,孔德胜不由浮现出一丝傲然,他浸淫学问一生,今日能够看到如此求学若渴的学子,顿时老怀大慰。
“这恐怕就是先祖孜孜以求的场景,今日后人终于实现了。”孔德胜朝着孔子之像郑重一礼道。
………………………………
“怎么回事?我儒刊竟然刊登墨家子的诗篇,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儒刊中,韦思安怒不可歇道,他和墨家子势不两立,更将儒刊视为自己的禁脔,自然不愿意让自己控制的儒刊为墨家子扬名。
然而儒刊马总编却眉头一皱道:“回东家,孔祭酒专门吩咐让儒刊留下诗文专栏的空间,并在最后时刻才送来诗稿,并要求我等保密,这样的诗稿,儒刊没法拒绝,孔家的要求,儒刊同样无法拒绝。”
韦思安顿时气急败坏,却又说不出话来,他虽然重金扶持儒刊,要论儒刊的控制权却不在他的手中,而在儒家众人的心目中,而孔家更是儒家的象征。
儒刊可以驳回他的决定,却不敢拒绝孔家的要求。
“而且孔家送来诗稿的同时,还送来了一个更让儒刊无法拒绝的绝世利器。”马总编一脸凝重道。
“又无法拒绝?”韦思安都快气疯了,左一个无法拒绝,又一个无法拒绝让他的面子放在何处,不知道的是还以为这个儒刊还是孔家掌控的呢?
马总编并未解释,而是拿起一块印版送到了韦思安的面前道:“东家请看这份印版,
韦思安接过来一看,不由眉头一皱,只见印版上满是油墨,不由心生嫌弃。
马总编不由一叹,手上一动,只见原本一个完整点的印版,竟然均匀的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块中都有一个小字。
“这是…………”韦思安疑惑道。
“这是孔家送来的最新的印刷技术——活字印刷术。”马总编看着一个个微小的刻版,痴迷道。
“活字印刷术,这有何厉害之处?”韦思安不解道
马总编叹了口气道:“东家可是知道孔家图书馆的刊印上百本汉代孤本之事。”
韦思安点了点头,孔家开办图书馆此乃长安城最为轰动之事,他自然知道。
马总编摇了摇头道:“而东家不知道的是,孔家从买纸张到印刷成书竟然只用了短短数天的时间。”
“这怎么可能?”韦思安惊呼道,如果刻好雕版几天印刷出来几千本并非不可能,然而印刷出上百本书拿得需要多少雕版呀!怎么也不可能办到。
“这就是活字印刷术的厉害之处。”马总编赞叹道。
看到马总编演示活字印刷术的原理,韦思安不禁激动起来,报刊不同于雕版印书可以重复刊印,
而报纸却还要每期更新,一旦刻好了雕版却仅仅用一期就没用了,在印报刊的过程中最头疼的事情就是雕版了,也是儒刊平日里消耗最大的开支。
而孔家利用活字印刷术短短几天,竟然可以刊印近百本书,这样的速度简直是为儒刊专门量身打造,有了此物,韦思安有把握儒刊扭亏为盈。
“这恐怕不是孔家的东西吧。”韦思安冷静下来,皱眉道,他可不相信儒家领袖孔家竟然会静下心来研究印刷秘技,此物怎么看都是浓浓的墨家风格,再加上用活字印刷术刊印的可是墨家子的诗篇,这不由得他不怀疑。
“东家英明,这的确是墨家墨技,这一点孔家并未隐瞒,老夫知道东家和墨家子有嫌隙,但是此活字印刷术乃是专为报刊而生,想来也是墨家子为了墨刊所设计,此次为了相助孔家对抗五姓七望这才拿了出来,有了此术,报刊无需再等十天半月一期,只要儒刊愿意,每日出一期也并非不可能,如果东家因为一点点嫌隙就弃之不用,恐怕儒刊定然会被墨刊甩在身后。”马总编凝重道。
“这么说,老子要向墨家子低头。”韦思安涨红这脸道,本来他和墨家子很不对付,如今要求到墨家子的面前,怎么也让他下不了台。
马总编冷笑道:“老夫怎能会让东家向墨家子低头,如今墨家子被五姓七望逼迫已经是秋后的蚂蚱了,一旦墨家村破产,墨家子还有什么可横的,到时候以韦家和五姓七望的关系,这活字印刷术还不是儒刊的囊中之物。”
韦思安顿时哈哈大笑道:“不错!墨家子已经是朝不保夕了,又怎么有胆量来找韦家的麻烦!老子今天就是用了这个墨家这个活字印刷术,看它又能奈我何?”
马总编含笑点头,他并不是让韦思安向墨家子低头,而是担心韦思安好面子不愿意使用活字印刷术。
韦思安大手一挥道:“不就是烧制一些陶器么?韦家这就去请长安城最好的陶匠,定然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上活字印刷术。我就不信墨家子敢来闹事。”
“东家英明!”马总编含笑道。
“总编,东家!这是这一期的墨刊,你赶快看看吧!”就在二人志得意满得的时候,忽然一个儒刊编辑神色慌张匆匆而来。
“怎么了?”韦思安皱眉道。
儒刊编辑慌张道:“墨刊采用了新的刊印技术,如果儒刊不跟进,恐怕再无回天之力。”
“不就是陶活字?你又不是没有见到。”马总编皱眉道。
“不!比陶活字还要细小清晰的印刷技术!”儒刊主编将手中的墨刊展开,放在二人的眼前,只见这期墨刊的字体犹如文字大小,然而却异常清晰。
“这怎么可能?”马总编不由惊声道,孔家送来的陶活字他可是亲自试验过,其字体大小那也有面前墨刊字体的数倍大。
儒刊主编无奈道:“墨刊已经刊文了,此次活字印刷术,墨家共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陶活字,胜过雕版印刷术十倍,免费供天下人使用,一个是更加先进的铅活字,胜过陶活字十倍,则需要向墨家村购买。”
“墨家子好算计!”韦思安怒声道。
活字印刷术一出,定然会让原本使用雕版印刷书商损失惨重,墨家子抛出一个免费的陶活字来平息众怒,自己手中却掌控者更加先进的铅活字。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马总编的脑海之中不由思索的想起了儒刊印刷的墨家子的半句诗篇,眼前的一幕不正是如此么。
雕版印刷报刊的开支一般分为,雕版,油墨,纸张,最后是运输,铅活字坚固耐用根本不会磨损,同时印刷出来的字体更加清晰,而且字体更小,节省了大量的油墨,和纸张,他不过是粗略一看,就发现单单墨刊这一版面的字数,就胜过儒刊的三版之多,同样的信息,墨刊用一张纸,而儒刊需刊印三张,这样一来墨刊可以节省大半的运费。
单单一个活字印刷术,就将印刷报刊的成本降低了大半,这节省下来的可都是财富呀!
韦思安冷声道:“节省墨刊这几个钱又算得什么,墨家子以为能够救得了墨家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