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墨唐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将臣一怒

    “写,不光要给你大哥写,给你三弟也写一封,告诉他们,在外不要担心家里,一切保重身体要紧。”周柳氏插着眼泪,哽咽道。

    很快,两封家书在周家二儿子手中完成,虽然只有简单的家长里短,但是却寄托了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同样的事情在大江南北同样上演,无论是乡村小院还是繁华都市之中高门大院,每个人收到了来自亲人的书信都是无比的喜悦。

    报一声平安,诉一声思念,让无数母亲不在挂念远在他乡的游子,让无数妻子的期盼得以实现,一个小小的邮票,承载着一封家书,让无数的家庭充满了欢笑,让无数亲人得以隔空相聚。

    “啥!”

    威武的喊杀声充斥旷野,长城雁门关外,一队队雄壮的士兵正在紧张的操练。

    雁门关乃是边关重镇,虽然如今大唐已经击败了东突厥,边关的已经很久没有战事,然而雁门关的操练从未放松过一天。

    经过一整天的训练,几乎所有的将士都托着一身疲惫的回到营房。

    “周老三,你的信。”忽然什长高声喊住了一个普通的士兵周老三。

    周老三不由一愣,愕然道:“怎么回事,我的信不是已经寄出去了么,怎么会退回来。”

    “该不会是你的信超重,邮票没有贴够吧!”一个士兵猜测道。

    其他士兵都幸灾乐祸看着周老三,他们可是有士兵写了好几页信纸,结果一下子超重,最后硬是贴了好几张邮票,这才得以通过。

    什长摇了摇头道:“这不是你寄出去的信,而是你家人来的信。”

    “什么?”顿时所有的士兵都轰动起来,他们的家书才不过刚刚寄出去,而周老三的则是雁门关第一个收到的家人来信。

    “家人也可以给给我们写信?”周老三喃喃自语,不敢置信道。

    什长没有好气道:“那是自然,只要是有地址,天涯海角也能送到。”

    “原来是二哥的信,一定是听说了驿站送信之事,主动给我寄信来!”周老三让什长帮忙看一下寄信人的姓名,这才恍然道。

    不少士兵顿时艳羡的看着周老三,不禁为他和家人的默契而感动,同时心中不由颇为期盼,如果是他们能够收到家人的来信,得知家人的消息那该有多好。

    好在并未让士兵等待太久,随着第一封家书送到军营,第二封士兵的家书也纷杳而至。

    雁门关的守将发现不少士兵总是有事没事的等候驿卒的到来,每当一封家书回寄到雁门关的时候,整个雁门关就会传来一阵阵欢呼之声。

    同样的事情几乎发生所有的军营之中,不少将领敏锐的发现自从麾下的士兵和家人通了家书之后,原本弥漫在军营之中的思乡之情一扫而空,所有将士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太子殿下的驿站通信果然不凡,若是当年杨广有此高招,十万关中子弟又岂能不尽心跟随,何至于落得身死国亡。”不少将领感慨道。

    谁能想到一个小小的信件,竟然解决让无数将领都为之头疼的思乡之情。




第八百七十六章 火爆的驿站
    “爆仓!”

    谁也没有想到驿站通信竟然如此迅猛的火爆起来,几乎是举国轰动。

    在此之前,满朝官员原本就不看好驿站,甚至连原来的驾部郎中不惜告病而推辞,只有李承乾一人强硬推行。

    他们之所以默许,一来是李承乾乃是太子监国,想要做出一番业绩,众人心知肚明,如果横加阻挠,只会让未来的帝王怨恨与他们,这是何其不智,至少目前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没有丝毫的动摇。

    二来,驿站简直就是朝廷的吞金兽,每年花费不少的钱粮来供养,效果却并不明显,如果李承乾真的能够让驿站自给自足,为朝廷省下一笔钱,那他们也可以得到不少好处。

    就连李承乾一开始也是不敢有大动作,认为一开始并不会有多少人寄信,仅仅先投入五百辆马车。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驿站通信简直太火爆了,原先大唐并非没有通信需求,而是受碍于交通的不便,一直被压抑着。

    驿站突然开始为天下百姓送信,一下子打开了这个决口,几乎所有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同一时间拿起了纸笔,为家人写上一封家书,思念远方亲人的家人同样也拿起了纸笔。

    而大唐远离家乡的游子何止百万,这上百万封信直接涌进驿站,仅仅五百辆马车可是超负荷运转,依旧难以周转过来。

    好在有苏定方强硬的指挥下,直接调用驿站之中原本供应给官员的马车,驿站之中,所有人都参与分拣信件,这才保证了通信的畅通。

    “启禀殿下,末将派十名手下奔赴大唐十道督办驿站通信,迄今已经有近两个月,初步完成,特来向殿下复命。”太极殿中,苏定方风尘仆仆的归来,昂然道。

    “讲!”

    李承乾眼中一丝焦急道,如今已经快两个月,眼看李世民即将要归来,他定然要在李世民回来之前,将驿站之事办好。

    其他朝臣也不由精神一振,准备侧耳倾听,这可是李承乾的朝堂首秀,百官也想趁机掂量一下这个太子的能力。

    苏定方深吸一口气郑重道:“天下百姓得知驿站送信之后,人人称赞此为仁政。”

    李承乾满意的点了点头,他之所以大力支持驿站通信,就看到此举为自己名声带来的好处。

    百官却不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驿站通信是仁政不假,然而却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不能解决大唐驿站用度的问题,再好的仁政也是一场空。

    苏定方继续道:“到目前为之,驿站一共接收上百万封信件,平均每天近五万封信件送到大唐的千家万户,其中长安、洛阳两地的信件出入量日均十万左右。”

    “共百万封信件,每日五万封信件!”百官听到这个数目不禁一阵骇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

    民部尚书戴胄掐指一算,每日五万封,每月就是一百五十万封,按照每封信一文钱的价格,那就足足一千五百贯,一年的收入就将近两万贯,虽然依旧满足不了驿站的用度,可是每年可以为朝廷省下两万贯的财政,亦是不小的功绩。

    “非也,这还不算,六百里加急新建的费用,再加上驿站替墨刊和儒刊送报获取的利润,驿站每月的收入至少两千贯。”苏定方昂然道。

    “两千贯!那岂不成一年就可以有两万四千贯的收益。”百官一片哗然。

    朝堂仅仅投入五百辆马车,外加两千名伤兵作为驿卒,竟然平白每年增加两万四千贯的收益,有了这两万四千贯,朝廷每年只需要拨付少量的钱财即可维持驿站的运转,这对朝堂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更难能可贵的是,驿站通信更是让天下百姓都为之受益,尤其军方传来的安定军心的效果,更竟让朝堂百官尤为重视。

    “竟然让太子殿下真的干成了。”百官顿时脸色难明,谁能想到李承乾竟然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监国时间办成了一件让朝堂都为之头疼的事情。

    “太子殿下英明!”百官纷纷恭贺道,也许会有百官认为驿站刚刚开通送信业务,通信量猛然暴增罢了,但是谁都知道,在这个通信极为不便的时代,通信永远绕不开驿站,这必定是一项源源不断的财源。

    李承乾也不由重重的松了一口气,当他顶住全部的压力豪赌驿站,一方面乃是因为此计乃是出自于墨顿之手,要知道从墨顿手中出的计策,从无一败。

    再加上此计即使是失败,但也可以落得了一个仁政的好名声,他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好在这一次他赌赢了,从此以后,再也无人轻视他这个太子。

    “退朝!”

    李承乾大手一挥,退出太极殿,等到走到百官看不到的地方,李承乾不禁激动地手舞足蹈。

    这可是他的朝堂首秀,竟然如此完美的落幕,又岂能不让他兴奋。

    “太子哥哥!”忽然一个脆生生的声音,打断了李承乾的兴奋。

    李承乾顿时尴尬的停下所有的动作,恢复一本正经的样子,侧首看到:“原来是高阳妹妹呀!”

    只见在等候李承乾的正是高阳公主,只见高阳公主手中拿着一封信,递向李承乾道:“听说太子哥哥改革驿站,让天下百姓人人得以通信给亲人,实乃天下的一大幸事。然而太子哥哥只关心天下百姓,却不记得父皇已经离宫将近两月,高阳同样思念至极,这里有高阳给父皇写的一封信,不知太子哥哥可否将他寄给父皇。”

    看着高阳公主幽怨的眼神,李承乾不禁一阵头疼,他可是知道高阳公主可是平时鬼点子不少,如今一番话让李承乾没有拒绝的理由。

    当下,李承乾灵机一动道:“高阳妹妹言之有理,父皇远在九华山,定然也会思念我等,等下为兄令皇子公主每人给父皇写一封信,汇报一下课业,皇兄派驿卒送过去,岂不是两全其美。”

    单单给高阳公主一人送信,岂不是惹得其他皇子不满,于是李承乾干脆接着借着汇报课业的名头,人人都给李世民写信,正好他作为太子有监督皇子课业的权利,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让像李世民展示驿站通信的成果。

    “那就多谢太子哥哥了!”高阳公主无奈道。

    如果单单是给她一个人送信,那她自然会更加讨李世民的欢心,如果是夹杂在一群皇子公主的信中,恐怕李世民根本不会关注她一个。

    当下,要给父皇写信的消息传来之后,几乎所有的皇子和公主都兴奋不已,纷纷提笔写信,至于后宫诸妃传来要求寄信则被李承乾无情的拒绝了,他作为东宫太子和后宫可不能有丝毫的牵扯,否则就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不过这可难不倒后宫的妃子,她不能寄信,却可以假借自己的孩子的之手。

    是夜,刚刚入宫,并无子女的郑充华,愤然将自己写好的信件撕个粉碎。

    第二日,等一众皇子和公主交到李承乾手中的信件明显的超重了许多,李承乾却装着没有看见,毫不犹豫的转手交给早已经等待的驿卒,吩咐道:“使用六百里加急的邮票。”

    如今驿站八百里加急的邮票并未构架出来,六百里加急也仅仅在修通砖路的地方试运行。

    “是,太子殿下。”驿卒郑重道。

    看着驿卒离去的身影,李承乾的眼神顿时变得深邃起来,这一次他一力推行驿站改革,并未通报李世民,而李世民也不可能没有听到任何风声,却没有丝毫的阻止,如今是到了他们父子摊牌的时候了。



第八百七十七章 集邮之风
    “你的胳膊在哪一年受的伤。”

    九华山行宫之中。李世民接过众皇子公主的信件,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独臂的驿卒身上。

    驿卒激动道:“回陛下,小人是贞观四年受伤,当年小人随着大军北征,遭遇突厥骑兵而受的伤。”

    “你也算是有功之臣了!”李世民感慨道。大唐击败东突厥那可以一场艰苦的战争,大唐虽然战胜,依旧损失不小。

    “全赖朝廷的恩赐,小人才得以谋得驿卒之位,得以谋生。”驿卒因战事而受伤,本已经不能干劳力,但是仅仅用独臂去送信,却是他可以轻松完成的工作,而且待遇不错,然而他却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给皇帝送信。

    李世民点了点头,仔细的询问了一番驿卒驿站通信的一些细节,良久之后,这才挥手重赏驿卒让其离去。

    “驿站通信,朕的太子一出手果然不凡?”李世民感慨道。

    一旁的长孙皇后,不由闪过一丝隐忧道:“乾儿,任性独行,驿站乃是国之重器,虽然平日作用不显,但是关键事情却有大用,又岂能轻易改动。”

    长孙皇后明着斥责李承乾,实际上这是在探李世民的口风,毕竟李承乾这一次的驿站改革可是举国瞩目,她又岂能没有得到风声。

    李世民冷哼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现在阻止驿站,朕又如何向举国交代。”

    现在全国都已经享受到快捷通信的便利,如果李世民再贸然否定,恐怕天下人定然不愿。

    “乾儿急功近利,只是想要做出一番政绩,还望陛下海涵。”长孙皇后请求道。

    李世民不由沉默,不得不说李承乾的确让他颇为意外,他不动声色,坐视李承乾改革驿站,就是测试一下李承乾,原本他已经做好了给他收场的准备,却没有想到竟然是这么一个意外的结局,驿站改革竟然一片好评。

    忽然,李世民眼神一凝,盯着朝廷驿卒送来的信封上的小小的邮票,只见那个邮票之上赫然是诸子百家之中的墨家墨子。

    “你以为这真的是乾儿一人所为?你的好女婿也脱不了干系!”李世民冷哼道。

    对于李承乾的驿站改革,他原先一直感觉有种熟悉的感觉,到了现在看到墨子邮票才恍然,这可不是浓浓的墨家子的风格。

    当初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就已经警告过墨顿不要再搞什么动作,却没有想到这小子还是按耐不住寂寞,作为父亲,他自然不认为自己的儿子有什么错,这个锅只能由墨顿来背。

    长安城中的墨顿还不知道一个小小的邮票出卖了他,而他正在带领长安城掀起了一场集邮之风。

    “那个天杀的偷撕了我的邮票!”国子监中,一个律学监生,手中拿着一个没有邮票的信封,悲愤道。

    由于长安城的通信业务太过于火爆,而朝廷招收的驿卒有限,对于大型的机构往往采取集中投递,国子监生的信件就放在门房之中,是谁的信件自己去找就可以了。

    这就造成了不少人见猎心喜,看到了心仪的邮票,就忍不住开始下手,而普通人被偷撕邮票并不在意,只要信件到即可,而碰到邮票爱好者那几乎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情。

    “不就是一张邮票么,这又有什么?”同伴根本不理解律学监生的心理。

    律学监生愤然道:“老子就缺一张老子了,这次可是专门吩咐家人回信的时候贴上这张,却不知道被哪个天杀的给偷了。”

    “不就是一文钱么?可是这些邮票已经用过了,根本没有什么价值了。”同伴摇头道。

    律学监生摇头道:“这你就不懂了,这可是大唐有史以来第一批邮票,其主题乃是诸子百家,绘画之人更是大唐技艺最为高明的墨家子,其中的价值你就可想而知。”

    “对!听说就连墨家子也是疯狂的集邮爱好者,尔等想想,能让墨家子看中的东西,又岂能没有价值。再说就算是现在不值钱,假以时日,定然可以甚至升值百倍。”另一个监生点头赞同道,虽然墨家子已经从国子监毕业,但是对于国子监来说,永远是一个说不完的传奇。

    “最可恨的我只差一个老子就可以集齐一套了,如今功亏一篑了。”律学监生痛心疾首道。

    “我还差孔子,和墨子。”

    “我还差庄子和韩非子、惠子。”

    ……………………
1...255256257258259...4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