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苏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柯基丶

    这份被慈父斯大林同志收藏起来的战报很有些来头,它并非是由苏军自己汇总撰写成书,而是前线冬季反攻的苏军部队从一位德军少尉的身上搜刮到的有价值战利品。

    更准确一点来形容的话,被慈父斯大林同志握于手中的这个牛皮小本应当说是一本日记更加贴合实际。

    “12月21日,小雪。”

    “一切都已经为时太晚,而且我们手中没有任何的重炮支援,他们都被丢在了撤退的路上,甚至于连一门像样的反坦克炮都没有,我们营就是在这样的装备情况下作为所谓的临时预备队,被投进了一个刚刚被伊万坦克撕开的阵地缺口处。”

    “理所当然地,那些伊万们用坦克炮还有机关枪扫射我们,数量巨大的步兵集群就像是海啸一般朝我们冲了过来!虽然我并没有亲眼见到过海啸是什么样子,但是我相信一定不如伊万的步兵集群冲锋来的更加凶猛。”

    “莫尔森的那挺mg34被冻死了,它缺少冬季用的枪油因而根本打不响。没过多久,伊万们就像一面铁墙一样径直砸到了我们脸上把我们所有人向后推去。几乎是和伊万们赶跑了我们同时,我发现我的mp40冲锋枪子弹又打光了!”

    日记写到这里有明显突然中断的迹象,看起来就像是笔者写到一半突然因为某种突发事件而被迫中止。

    伸手轻轻翻过一页之后,显然并没有突然死掉的德军少尉又一次留下了自己最后的笔迹。

    “12月22日,大雪。”

    “我们被伊万们击退了,不过现在看起来这倒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才对。士兵们开始无秩序地大批后撤溃逃,为了制止这种情况我和其他几名军官拔出了手枪试图阻止住他们。”

    “但是一切努力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我们没能在这场大混乱中恢复应有的秩序。溃散的士兵们冲垮了我们这些军官的阻拦,但凡是稍微不便于携带会造成拖累的装备都被丢的满地都是,已经没人在乎这些装备是否会落入伊万的手里反过头来攻击我们自己了。”

    “撤退的道路上到处都是死去的马匹还有破车,汽车和马车都有。一群群像是乞丐一样的逃难士兵身上裹着伊万们的死人衣服、死去战友的衣裳、还有睡觉用的破毯子,简直不像是印象里的德意志军队。”

    “一瘸一拐的队伍前进的很慢,看上去就像是在学校里学过的当年拿破仑败退场面。当然,当年拿破仑败退的时候还没有飞机,我们几乎每隔几十分钟都能被伊万们的攻击机光顾。士兵们管那些能发射火箭的飞机叫做飞行坦克或者飞行t34,这是一种很棒的飞机。”

    书写到这里的日记再一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但仅仅几行之后却又再度另起一行开始继续留下痕迹。博士

    “我们,这场史无前例冬季大灾难的幸存者,现在只有一个非常遥不可及的愿望:希望元首能够对那些造成这场大灾难的罪人施以最严厉的制裁!”

    战斗在前线上的德军士兵们很多都不知道,正是他们心中万分敬仰的元首亲口下达了那个会把他们送进地狱的坚守阵地命令。

    而那些被他们误以为是最终罪人的德军前线指挥官,却在不惜一切甚至于是冒着丢官免职的风险去强行顶撞违背希特勒的命令,这世界上最冤枉的事情,莫过于自己试图去拯救的人到头来反而还把自己当成了一切的罪魁祸首。

    当然,此时此刻已经被希特勒赶回家去养老吃自己的古德里安并不清楚这一切就是了。

    将刚刚看过的前线汇总战报联系着这本德军少尉日记所记载的内容仔细结合过后,内心中感到万分激动的慈父斯大林同志瞬间从椅子上腾地一下站起身来,紧握住他那个宝贵的玉米烟斗在办公室中不断来回踱步。

    斯大林认为,所有的一切结合在一起考虑之后已经足够说明前线上的德军秩序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混乱,这些快被冻死的可怜德军士兵们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像戈培尔所宣传的那样战无不胜。

    不清楚真实情况的德军士兵们在无故抱怨一线将领的瞎指挥,使得下面的士兵们陷入了冬季战争的泥沼无法自拔。

    不论这些德军士兵不清楚柏林真实情况的一厢情愿看法是否正确,在眼下的慈父斯大林同志看来,让苏军伤亡惨重又打的无比艰难的卫国战争的确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战略阶段。

    想到这儿,正陷于兴奋状态当中的慈父斯大林同志当即回过身去一把抓起了桌上的电话,向着电话那头随时待命的接线员毫不迟疑地开口下令。

    “转告沙波什尼科夫同志,让他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苏维埃最高领袖的命令总是被执行地雷厉风行。

    短短不到半小时之后,风尘仆仆中一路仓促赶来的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便出现在了斯大林面前。

    “看看这儿,沙波什尼科夫同志,那些德国人已经被我们击退了至少两百公里,他们现在疲倦又狼狈不堪,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发起夏季反攻才算合适”

    春天的到来却并不代表苏联大地上的冬天彻底结束。

    深达数米的冻土层需要等到至少四月底到五月初才能完全解冻,消融的积雪和坚冰在此阶段会造成路面泥泞不堪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长途机动。

    深谙这一情况的斯大林并没有打算心急火燎地在路况完全变好之前就开始仓促行动,并且斯大林有理由坚信那些德国人肯定也没办法在这时候主动发起攻击,如何为即将到来的夏季反攻做好准备是此刻斯大林最优先考虑的内容。




第511章 朱可夫的努力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钢铁苏联 ”查找最新章节!

    身为接替朱可夫的新一任红军总参谋长,足智多谋又平易近人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对于前线有着足够的把握能力和宏观判断力。

    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老将非常善于洞悉浮于表象的幕后真相,与朱可夫时常进行战况分析与沟通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总是能够做出对于前线态势的精准预判并给斯大林提供最可靠且值得信赖的建议。

    但眼下斯大林给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出的难题却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摊在桌子上被斯大林刚刚手指过的两份报告让沙波什尼科夫元帅轻轻皱起了眉头。

    “安插在柏林的情报线发来消息,德国人准备在东线重新实施一场大胆而坚决的进攻,规模之大不亚于去年的入侵攻势,前线上所有的德军部队在得到充足的补充之后都会悉数出动,比较可靠的进攻开始时间大约是今年的4月中旬到5月月初左右。”

    内务部送来的情报让斯大林坚定了必须要先下手为强提前做好准备的决心,这是摆在眼前最显而易见的事情。

    至于另一份报告则是国防委员会刚刚收到的一手消息,甚至于连斯大林本人也是刚刚看完没多久。

    “不同于冬季战争时的中路突击,今年的德军主要突击方向被判定为了南线地段实施。大致猜测为先突破罗斯托夫,然后向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地区推进,最后向里海方向进军。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德国人一直志在必得,这是非同小可的事情。”

    在遥远的后世看来,此刻被斯大林摆在桌面上的这两份报告内容真实性都是毋庸置疑的。不得不说苏联的情报部门的确很有一手,大名鼎鼎的佐尔格也许是苏联情报部门最亮眼的红星,但却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那一个。

    时值三月的前线战场上格外的平静。

    苏军强撑着最后一口气从首都城下出击的反攻能量早已用尽,眼下正尽最大可能地利用着手头所剩不多的最后时间去补充部队,为今年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反观德军方面也熬过了最疲于奔命的冬天,找了一块鸟不拉屎的地方舔着伤口静静休养积攒着攻击能量等待恢复如初。

    苏德双方的整军大备战放在眼下来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一场更大规模的激烈血腥厮杀即将在冬雪消融后到来。

    沙波什尼科夫猜想,德国人在经受过冬季战争的挫败之后应当没有能力再像此前的莫斯科会战一样,发动三面包抄围城的大规模出击攻势让苏军陷于危难之中。

    但面前报告当中提及的内容是否可靠德国人到底会选择那条线路作为主要出击方向又会在何时何地以多少兵力向苏军发起冲击

    太多的复杂问题萦绕在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脑海之中,作为红军的总参谋长他甚至自问自己无法给斯大林一个负责任且准确可靠的答案和建议。

    经过了残酷的1941年之后,身为一名负责任且合格参谋长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已经无法再向斯大林给出任何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的答案了。

    面对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一番陷入沉思后的缓缓摇头,心情非常不错的慈父斯大林同志难得没有生气而是一本正经地缓缓点了点头。

    既然一个人无法拿定主意那就集思广益,斯大林决定立刻提前举行有关于夏季攻势的最高统帅部会议。

    两天后,出席这场重要会议的苏军将领可谓是将星云集,包括科京的老丈人伏罗希洛夫元帅、铁木辛哥元帅、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三位大佬,风尘仆仆中从前线上焦急赶了回来的朱可夫大将也在座之列,同时还有红军总参部作战处处长华西列夫斯基上将。

    被斯大林选为讲解人的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率先向在座诸将说明了有关前线总体战略态势的内容,而后开口道出了那个非常重要的最终结论。三月中文

    “结合各种情报分析之后,总参部认为夏季作战中德军将会在中央战线上继续对莫斯方向发起突击。”

    与其说是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和总参部这样认为,倒不如说是有些武断的慈父斯大林同志自己做出了这种很是草率的结论。

    从一名政客角度出发去考虑即将到来的夏季战役,斯大林并不是非常认同情报部门给出的德军会在南线突击的战略意图。

    在莫斯科已经功败垂成的情况下,斯大林判断如饥似渴的希特勒一定会再度指挥起他的傀儡走狗法希斯军队,向着整个苏维埃的心脏继续发起冲击。

    脑海中总是在思考着数天前马拉申科向自己吐露真言的一番话语,感觉情况正在朝非常糟糕方向发展的朱可夫开始盘算起自己即将到来的发言内容。

    “好了,同志们,在听过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讲解后,大家现在有什么想法要说的可以大胆畅所欲言,比如说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是应该保持防守还是以攻代守。”

    斯大林个人的主观想法无疑是偏向主动出击发起反攻,但身为上位者的心理却仍旧让他想要听听自己将军们的想法。

    脑袋里有些乱的朱可夫,对于自己前面几位元帅和将领的发言几乎没往心里去当成了耳旁风。等到话语权转交到朱可夫手里轮到他进行发言时,还在想如何劝说斯大林的朱可夫差点没反应过来。

    “我主张防守,斯大林同志。”

    与排在之前的铁木辛哥元帅发言内容截然相反,对战局有着非常清楚判断的朱可夫选择了在斯大林看来最消极的做法。

    “根据我最近一段时间在前线上的考察来看,我认为德军目前已经从冬季挫败中恢复了过来!而我军的兵力和技术装备却都损失很大,需要时间去加以补充和休养。加上天气正在变得逐渐转暖,道路泥泞期过去之后将很快会变得利于德军发起进攻,下一阶段我建议我军采用战略防守态......”

    朱可夫这边的话还没说完,来自斯大林的一声怒吼便强行打断了发言。

    “朱可夫同志!我必须提醒你!我们现在是在确定夏季作战方案,不能太消极保守,否则会将冬季战争中到手的优势全部丧失!我们要在局部防御的基础上打出全面反攻,破坏德国人的进攻部署让他们乱了阵脚,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夺取战场主动权!”

    挨了慈父一顿当众臭骂的朱可夫也不吭声,吃了之前那次因顶撞斯大林而被一撸到底大亏的朱可夫变得精明起来。要想继续为祖国效力就不能在这种时候继续当众顶撞斯大林,索性一声不响地坐回了椅子之上。

    缓了口气的斯大林眼看朱可夫一声不吭地坐回到了位置上,还以为一向以牛脾气著称的朱可夫这是默认了自己的见解,随即开始向着与会在场将领发表起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长篇大论。

    斯大林演讲的内容无外乎与这场战争眼下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需要红军将士们精诚团结将德国人赶出祖国的大地。

    斯大林反复强调了德国人的兵力不足和补充困难,眼下已经无法进行全面进攻。而红军则要进行积极防御主动积蓄力量发起势不可挡的反攻,在适当时机主动出击将德国人的进攻部署完全打乱,从而彻底夺取战场主动权。

    这场决定着1942年苏军命运的会议最终并没能因为马拉申科的小小劝说而有所改变。

    担心自己再被斯大林一撸到底的朱可夫最终没有选择顶牛,熟知斯大林脾气和性格的朱可夫非常明白眼下这场仗是非打不可,这是最高领袖不容忤逆的绝对意志。

    伴随着斯大林对红军总参部反攻计划的一锤定音,差点没让马拉申科死在斯大林格勒的1942年战争机器终于缓缓开动了第一个齿轮。



第512章 元首在行动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钢铁苏联 ”查找最新章节!

    在慈父斯大林号召全体苏联红军动员起来,开足马力全军备战准备向侵占自己祖国的呐粹入侵者反戈一击时,遥远彼方的德国却也在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着准备。

    位于柏林市区东北方向650公里以外的拉斯登堡被称之为“狼穴”,这里是阿道夫.希特勒平日里最习惯待的地方,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同样也是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核心大脑所在地。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身兼重任的德国元首希特勒开始习惯于蝙蝠式的作息时间。

    自苏德战争爆发以来,希特勒经常凌晨三四点钟批阅完一天所有的报告文件后才草草睡下,早上十点钟左右就会准时起床上班。

    都说当希特勒的厨师恐怕是天底下最轻松的元首大厨,吃口足以淡出鸟来的希特勒几乎是荤星星不沾半点,但每天三四点钟才敢睡下早上还要比希特勒起的更早的鬼畜作息时间,又有几个人能体会得到其中痛苦呢

    虽然现如今的作息时间已经被完全打乱,但仅仅一年多以前的希特勒却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在征服法国吊锤英国远征军的那段日子里,希特勒的心情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佳状态,作息也不是现如今的蝙蝠模式而很有规律,与正常人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在那段已经过去的美好时光里,希特勒每天午后和夜里都会邀请自己身边的人和国防军高官们一起坐下来品茶闲聊。

    涉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前线的战事甚至于对德国征服苏联后的下一步战略,以及一些近期发生在军队中或德国国内的趣闻轶事,时不时还会放上一曲施特劳斯的曲子舒缓一下疲惫不堪的身体和精神。

    但伴随着浅显居室的恶化,现如今的希特勒已经很少再与国防军高官们坐下来谈心闲聊。古德里安认为那些总参部的高级将领忽悠了希特勒的放话终归还是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一作用仅限于让希特勒和国防军高官之间产生不信任裂痕,对前线战局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现在的希特勒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颓废的落魄老头。

    脸比平日里拉的更长、面色也是比所有人更甚的苍白无力,走起路来有时候甚至会毫无意识地磕绊一下摇摇晃晃几欲摔倒,弄得跟随在希特勒身边的一众心腹和随从们都为了元首的身体状况担心不已。

    要命的问题往往是外界造成的而不是身体本身。

    被希特勒委以重任的江湖野医莫勒尔能力有限,后世很多的史学家和砖家叫兽都把希特勒身体垮了的锅甩到他的身上,虽然这一切与他的行医方式的确存在着巨大的因果关系就是了。
1...130131132133134...23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