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苏联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柯基丶
茶不思饭不想的墨索里尼,在自己的办公室和花园里像是个无头苍蝇一样慌乱地转了一整天。
叫来自己英俊帅气的女婿齐亚诺反复商讨着解决对策,在花园里走到自己有些心慌的墨索里尼再一次开口发问。
“如果那些美国人进攻欧洲,我们该如何是好你觉得希特勒和他的军队能抵挡住美国人吗”好看小说
被美国那庞大的战争潜力给吓怕了的墨索里尼甚至不敢用战胜一词去形容可能的结果,不敢有所奢望的墨索里尼只希望希特勒和德军能够抵挡住美国人不要攻入欧洲,最好也能派出大军帮助防守意大利海岸线,知道自家军队几斤几两的墨索里尼可不敢奢望能打得过美国人。
在1941年还没想着要干翻自己老丈人的齐亚诺稍稍思索了片刻。
尽管齐亚诺的内心中也非常恐慌和惧怕美国人的战争实力,但说到底还是要比墨索里尼强一些的齐亚诺没过多少秒就给出了答复。
“希特勒和他的军队征服了整个欧洲,并且是不费吹灰之力,连那么厉害的法国人都被他们七周拿下了,要知道我们的军队可是被法国人打的很惨。我觉得美国人就算再厉害也和法国人差不多,法国可是号称世界第一陆军,希特勒在付出一点损失以后应该能打败踏上欧洲的美国人,前提是美国人真的能够打进欧洲的话。”
到了现如今都觉得法国堪比战神般强大的齐亚诺,可并不知道法国人按照平方公里计算人数的投降场景有多丢人,时至今日的美国战力可是比法国强了不知道多少个次元。
听到女婿齐亚诺安慰后的墨索里尼转念一想觉得好像也是这么个理儿。
德国人连欧洲最强的法国都轻松击败了,顺带着还把那帮鼻孔朝天的约翰牛一脚蹬回了老家。再怎么不济也应该能把美国赶出欧洲,一定会是这样!
经过一天的反复权衡之后,墨索里尼几乎和希特勒一样渐渐开始觉得坏事变成了好事。
“美国人和英国人用主力部队与日本人在亚洲打仗,这样一来我们在欧洲的压力就会小出很多。我们可以趁着美国人和英国人被日本人拖住的这个机会重建帝国,非洲将会被我们收入囊中,地中海将会再一次成为我们伟大帝国的内海!”
在新罗马帝国伟大梦想的指引下,墨索里尼与希特勒在同一天向美国公开宣战,志同道合的三个好兄弟终于一起站到了美国的对立面给自己提前备好了棺材。
在三国统一对美国宣战以后,墨索里尼、希特勒、东条英机三人还别出心裁地又搞了一个三**事协定。
协定中规定德意日三国在对英美联合作战取得最终胜利之前,任何一国都绝不可以放下武器或是中途退出,并且就算被打的再怎么惨也不能单方面签订和平协定。简而言之就是三个国家的劲得往同一处使,不能搞墙头草二五仔举动。
在协定的核心部分,德意日三国还确定了对战后世界的瓜分范围,一致商定在战争取得最终胜利征服世界之后,缔约国德意日三国应根据协定中的三国同盟精神,在崭新的战后世界新秩序当中进行各个领域和事业上的友好合作。
这个荒唐的协定放在后世看来着实有些可笑,当了墙头草二五仔的意大利最先违反了协定,而野心膨胀到极致的日本人压根就没把协定中规定的战后世界划分当一回事儿。梦想着“布皇威于四方”的日本人,还指望着有一天能让膏药旗飘扬在欧洲最高点的上空呢,你希特勒给你自己划拉那么大一块领地还戳上了万字标志算哪根葱。
但不论怎么说,掘坟三兄弟的作死之旅从罗斯福总统发布战争宣言那一刻起算是正式踏上了正途。
第480章 突如其来的假期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钢铁苏联 ”查找最新章节!
大人物的作何决定与参加二战对马拉申科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
比起这些原定历史上就已经发生的事情,马拉申科现在更关心自己的下一辆坦克在那里。
矗立在寒风之中的野战指挥部帐篷被吹得瑟瑟发抖,围绕着帐篷四周竖起的几根木杆子架设着无线电接收发送天线直指天空,已经无车可用的马拉申科正在帐篷里手举着话筒和自己的直属上级老朱同志唠着嗑。
“是的,司令员同志,我们已经击退了敌人,目前正在休整,但是我的指挥车在战斗中损失掉了,好在车组全都安然无恙。”
能给老朱同志打这个电话一方面是汇报一下战斗具体细节状况,但同时,马拉申科心里也在打着一些自己的小算盘,比如说能不能想办法旁敲侧击一下从老朱同志这里打听打听有没有新坦克可用。
得益于苏军全线反击的胜利,现如今的朱可夫心情可谓是非常不错。
在加里宁方向上,德军南线防御被苏军部队全面突破楔入了纵深,德军在面临着被西方面军合围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继续后撤。
在克林方向,负隅顽抗的德军已经被红军的铁拳彻底粉碎,他们丢下了数以百计的大炮和动弹不得车辆,口中惊呼怪叫着向后退去。
沿着被积雪覆盖道路一路向西撤退的德军速度缓慢,已经沦为了苏军战利品的大量抛弃汽车让失去机动的德军在雪地中举步维艰。可即便如此,痛打落水狗的苏军依旧出动了大量航空兵部队前来席卷一路败退中的德军,来一场苏维埃式的热情欢送。
携带着100公斤小炸弹和航空火箭弹的伊尔2型攻击机专挑德军还能动弹的汽车打,这些车辆上一般都载满了德军的补给、药品、和伤员。
摧毁这些有限的车辆可以让更多的德军被冻死在这一路败退的冰天雪地里,仗打到这个份上已经无需再去谈任何的人道主义和狗屁骑士精神,如何能弄死更多的德国佬是苏军飞行员心里唯一在寻思着的事情。
已经失去了战场制空权的德军徒劳应付着苏军的空袭,各条零散败退线路上的德军大小部队几乎每分钟都在发来需要空中支援的电报,至于电报的内容则是统一口径大体可以涵盖为一句话:我们需要空军支援!
滞空时间算不上长的bf109无法时时刻刻跟在地面部队头顶确保制空权,处在被动状态下的德国空军已经从进攻发起者,变成了要掩护地面部队不受苏军空袭袭扰的保姆,这与仅仅几周之前的苏军航空兵处境是何等相似,只不过现在已经双方互换了位置而已。
疲于应付苏军空袭的德国空军甚至组建了空中巡逻队,游走于各条撤退战线上巡逻试图尽最大可能保护地面部队的安全。但领土幅员辽阔的苏联又岂是几十组空中巡逻队能面面俱到的,在欧洲战场还算够用的德国空军朝着苏联战场这么天女散花般地一撒出去,兵到用时方恨少的真理正是眼下这糟糕境况的最真实写照。
一路溃逃下去被苏军航空兵追着打的德军短期之内是不会再有还手之力了,按照朱可夫的预期至少在明年开春之前德军都得找个地方慢慢舔伤口缓口气。
虽然眼下苏军仍在进行反攻争取多收复一些莫斯科周围的失地用以拱卫首都,但至少目前看来莫斯科的安危是不用再发愁了。三九
“马拉申科,你和你的近卫坦克团战斗了多久了”
听到朱可夫的话语后不由一愣,完全没有料到老朱同志会给出此种问题的马拉申科握着话筒思索了片刻,但终归还是没有在脑海中的记忆里找出确切的时间。
“我不记得了,司令员同志。从我在列宁格勒转场到莫斯科,奉命组建了近卫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团开始,好像一直在战斗,没有停下过,确切的时间我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
对于马拉申科的回答显得有些预料之中,一手握着话筒另一手正在批改文件的朱可夫,在将手中的文件签上自己的大名递给身旁的通讯参谋后随即再度开口。
“有两件事情,马拉申科。”
“第一,你的部队需要休整补充,目前各条战线上的反攻进展顺利,暂时不需要重型坦克部队去追击敌人了。把手头的工作暂时转交给副手,你有一周的假期可以回家去探亲,德国人打过来的时候你的未婚妻已经被转移进莫斯科城内了,现在你可以回去把胜利的消息带给她,顺带再好好休息几天。”
战争状态下的军人们也需要休息,这一点对于深陷战争泥沼当中的苏德双方来说都是如此,长期得不到舒缓的紧张战争状态可是会把人活活逼疯的。
不过还没等马拉申科高兴,继续开口的老朱同志便把第二件事情脱口而出。
“马拉申科,科京同志那边给我发来电报说你的原型坦克反馈报告他一直没有收到,目前项目进展被拖延了,你把报告发出去了吗”
反馈报告沃日,妈的咋就把这回事给扔脑袋后面了!
内心中暗道不妙之余猛地一拍大腿,光顾着和德国佬打仗的马拉申科在近段时间遭受到了太多的变故。
先是基里尔重伤进了医院,紧接着又是雅可夫在战斗中身亡。
接连两位战友的逝去让马拉申科感到几乎快要崩溃,原本一直还挂在心上的反馈报告也随之被马拉申科扔到了九霄云外,如果不是老朱同志提起这茬的话马拉申科明年能不能想起这事儿都不一定。
联想到自己的座车已经被德军击毁,这反馈报告着实不太好写的马拉申科不禁有些挠头。
“看来反馈报告暂时还没有发出去,刚好,科京同志在电报里说想要亲自见一见你,他有很多问题想要和你交流,既然报告还没有发出你就利用这段假期亲自去见见他好了。科京同志会在明天来莫斯科向领袖斯大林同志汇报工作,你们大概有半天的时间交流一下。”
第481章 牛头人悖论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钢铁苏联 ”查找最新章节!
能和苏联重型坦克之父一块探讨一下未来终归是件好事,马拉申科对此也还算是期待,稍稍思索后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的马拉申科随之向电话那头的老朱同志报以肯定的答复。
“没问题,司令员同志,我会和科京同志好好讨论一下的。”
放下了手中的电话之后忽然有些怅然若失,对于这突如其来的假期,感到有些意外的马拉申科可谓是根本没有做好准备。
和科京同志探讨一下重型坦克方面的设计对于马拉申科来说只算是个小事,令马拉申科有些拿不定主意的却恰恰是本应该最期待的娜塔莉娅那边。
用同床异梦来形容马拉申科和娜塔莉娅的关系似乎不太恰当,但也仅仅只是睡在同一张床上的马拉申科却自始至终都没做过什么出格的事,就在上一次养病回家第一次见到娜塔莉娅那次。
前世时在莫斯科大学留学三年的林杰可不是什么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和班上乃至隔壁系女同学打得火热的林杰可是度过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之夜。
但这一次的穿越情况却总有些不太一样。
用着别人的身体还受着别人的临终嘱托却保留着自己的原本思维与意识,马拉申科怎么想都觉得和娜塔莉娅滚床单有种牛头人的味道。
这算是自己绿自己吗
自嘲一笑之余缓缓摇头的马拉申科也无法得出确切的答案。
但总而言之,一次难得的休假是已经敲定的事实。在和彼得罗夫政委打过招呼告知一声,并将手头尚待处理的事物都转交给拉夫里年科安排好了自己走后的事宜后,颇为硬核的马拉申科直接坐上了一辆t3457中型坦克向莫斯科的方向疾驰而去。
加满燃油后可以连续跑300公里不熄火的可靠t34坦克是远程跋涉赶路的最佳之选,尽管坐在这样一辆战争机器当中有些憋屈根本与汽车无法相比,但在冬季越野路况下依旧能够保持较高行进速度的t34中型坦克却是最合适之选,舒适性方面的问题对于早已习惯了颠簸战斗环境的马拉申科来说也无足挂齿。
但体积庞大的坦克终归还是不可能开进城里去的,战争状态下的苏联首都莫斯科早已全城戒严,任何载有军人的军车进城都需要等级备案核验通过,更何况马拉申科眼下搭乘的是一辆战痕累累的红军主力坦克。
但在莫斯科城外准备下车徒步进城的马拉申科却遇到了一张非常熟悉的面孔,阔别并不算太久的瓦连京下士正站在一辆嘎斯吉普车旁朝马拉申科连连挥手示意。
“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马拉申科同志,祝您健康!”
再次见到自己上次回莫斯科时的专职司机既有些惊讶又显得欣喜,对这个小自己好几岁的红军小战士有着非常不错印象的马拉申科,随即一手提着行李箱之余主动脱下了手套。
“有段时间不见了,瓦连京同志,最近过得还好吗”存书吧
与马拉申科右手相握之余报以了一记没有具体含义的微笑,已经顺手将车门拉开的瓦连京下士旋即示意马拉申科上车再聊。
进城的最后一段路并没有耽误多长时间,已经登记报备过的瓦连京下士只是简单出示了证件便被通过放行,和瓦连京下士聊得还算比较热闹的勘验证件红军战士甚至还主动递给了他一根烟,经常出入莫斯科城的瓦连京下士早已成了熟人。
“是谁让你来接我的我以为没有人知道我会返回莫斯科。”
终于从一片雪原的城外驶入了莫斯科城内,瞬间感觉路况好了很多的马拉申科随之开始与手扶方向盘的瓦连京下士搭讪聊天。
“这我不太清楚,马拉申科同志,您知道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下士司机,有些事情是我无权过问的,只需要执行命令就好。”
将问题脱口而出之后的马拉申科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疑问似乎有些白痴,能够给自己提前安排好司机并联络到位的人估计也就只有老朱同志了。
“知道吗马拉申科同志,昨天真理报上又刊载了您的事迹,报纸上说您带领近卫第一重型坦克突破团,将那些呐粹法希斯的精锐部队大德意志步兵团打的狼狈逃窜。领袖斯大林同志还给文章撰写了一段评价,说这是苏联人民必将战胜邪恶的最好铁证。”
一语道尽之余话音未落,左手扶住方向盘保持着低速前进状态的瓦连京下士,随即拿起了车窗后放着的一卷报纸递到了马拉申科的面前。
“.......”
对于瓦连京下士口中的稍显激动和兴奋话语一时间不知该作何回答,接过了瓦连京手中报纸的马拉申科随即伸出双手将之完整展开。
“邪恶的法希斯军队粉碎于红军铁拳之下!匪首希特勒的精锐狼狈逃离莫斯科!”
无比醒目的头条标题在展开报纸的一瞬间随之跃入了马拉申科的眼帘,令马拉申科更加意外的则是头条下面的那张黑白配图照片,正是自己那辆刚刚被德军88炮击毁不久的kv85原型坦克座车,碰巧自己的上半身在照片里还探出了炮塔外,从姿势来看应该是正在指挥身后的坦克。
如果马拉申科没记错的话,这张照片应该是拍摄于自己在伊斯特拉方向上取得了战术性胜利转场的时候,那名真理报女记者的青涩笑容和崇拜眼神还给许久没开过荤的马拉申科留下了挺深的印象。
“合着我还成真理报的日常座上宾了这太扯了,卧槽。”
能够隔三差五地日常登上真理报头条固然是件好事,但马拉申科同时也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好事是一把双刃剑。
将苏联官方报纸当做一种情报收集手段,眼下的德国人估计已经把自己的大名登记在册,接二连三的捷报喜讯估计没成德国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也差不太多了。
在成为一线红军战士们眼中万众瞩目坦克英雄的同时还得被德国人惦记,这种双刃剑的头条报道真的让马拉申科有些哭笑不得。
第482章 伟大的卫国战争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钢铁苏联 ”查找最新章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