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明录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浪得虚名
“那兵马司的呢”春祥问。
常宇摇摇头:“兵马司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且他们现在还被东厂盯着呢,还敢自寻麻烦”
翌日一早,天色微明之际,常宇从内东厂衙门洗漱完毕,穿戴整齐直奔草栏场,三百宫字营太监军已全副武装列阵待发。
关外一战,太监军多有死伤,此时回宫又补了全额,战死的入中官烈士陵,伤残的有终身抚恤金,想留在宫里的就安排一些闲杂职务,想出宫的给予一定银子补贴,但大不部分太监都不愿意出宫,因为外边的人心太复杂,眼神太扎心。
常宇没多说什么,言简意赅,南下杀贼建功!
不多会崇祯帝亲至壮行,宫字营士气高昂,内廷二十四衙门的兵仗局奉旨送来一些军备,这让常宇唏嘘不已,当初偷偷的练太监军,甚至从京营油耗子那里偷偷的购置兵器,还要藏起来,甚至连自己的兵器都要夹在柴火里带入宫。
而现在,皇帝都亲赐军备,还是专门给大内制造的兵器,今日不同往昔呀!
宫字营从东安门出了皇城,东厂麾下其余三营已列阵久候多时,随即四营开拔,直奔正阳门方向出城。
常宇在东安门外回望皇城内那少年,拱手微微一笑。
少年大呼道:“鞑子的京观看过了,贼人的尚未一见呢”。
常宇大笑:“如你所愿”拱手道别,打马南下,随侍从之。
四营千余铁骑,又有家丁押辎重与后,浩浩荡荡的出了正阳门直奔永定门而去,引来百姓夹道围观,纷纷议论。
有灵通者便道,这是奉旨南下督军的东厂大太监的人马。
百姓轰然,又是东厂那心狠手辣的大太监,听闻他督军太原太原大胜,督军关外,宁远大胜,这次去保定,应该也是大胜吧……
又有人言,这大太监杀戮太重,太原斩贼数万造京观于城外,宁远一战更是带回京近万颗鞑子头颅……
众说纷纷,小太监充耳不闻,出城南下。
与此同时,城北李岩部已拔营,绕城东南下追常宇而去,至于满地凌乱的鞑子头颅,则等京营的人接手送至古北口长城下去筑京观。
紫禁城内万岁山之巅,崇祯帝眺望南城,呢喃低语,旁人不可闻,许久放转身下山,半山腰却遇坤兴公主,便道:“娖儿,这大清早的上山不怕着了风寒”。
朱媺娖脸色绯红,有些惊慌:“回父皇,孩儿穿的厚实,今儿天气也挺好,不冷”。
崇祯帝嗯了一声:“多看看这皇城里的风景吧,过段时间嫁人了,可就没这般方便了”。
“父皇”朱媺娖嘴巴一挑,崇祯帝呵呵笑
第524章 身后事
宋思扬知春祥乃常宇心腹,东厂的二把手,和那大太监一个主外一个主内,情若亲兄弟,至于老吴那更不用多说了,这俩人突然前来必有大事,他不敢怠慢赶忙把二人迎入内院大堂,心下嘀咕这一大早的,啥事啊。
喜鹊登门!
春祥和吴孟明相对一笑,然后看向宋思扬:“咱们联手做个大买卖!”
宋思扬眉头一挑,想着京城十二太保联手成为皇商,专为朝廷采购军粮这买卖都够大了,如今这两位爷又要搞什么!
八达通是八达通,十二太保手下养着数千兄弟算是有了着落,可东厂下边也养着成百上千人嗷嗷待哺呢,所以也要搞点营生,做点买卖养家糊口,但东厂是朝廷内衙门不能抛头露面做买卖,只好借壳上市!
宋思扬一听顿悟,原是如此,没问题啊做啥生意!
镖局!
兵慌马乱的年头,行商的需要押送货物,银两,大户人家需要看家护院,市场需求非常的大,而提供这种业务的寥寥无几,这是常宇深思熟虑和春祥捣鼓一晚上想出的生意。
镖局有正式记载和有在工商局(朝廷)注册的是在乾隆年间,山西人张黑五被称为镖局的开山鼻祖,乃乾隆的武术师父,后在乾隆帝的鼓励下创办了兴隆镖局,这是史上第一个在朝廷注册镖局,专门替有钱人武装押运,护送现银票号,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这就是中国最早的镖局了。后来的镖师们一旦看到远处山上有土匪,就大喊:“合吾一声镖车走,半年江湖平安回。”在山西方言中,“合吾”和“黑五”是同音词。
但也有人考据,镖局的最始是有傅青主,顾炎武和戴廷栻为反清复明,保护商人押送物资所设,只是没有官方认定而已。
谁最先吃的螃蟹不重要,重要的是螃蟹可以吃,而且吃的人不多,但螃蟹很多,可以确定的是镖局是个非常稀缺但市场无比大的生意。
所以常宇决定开办镖局,靠这个来养东厂。
春祥一早同吴孟明说了,老吴一拍即和嚷嚷要入股,这早在常宇意料之中,这家伙你只要给他下个饵他百分百咬,随即吴孟明同来寻宋思扬商议此事。
一番商议后,三人做了决定,以八达通名义在前门外设一镖局,就叫八达通镖局,十二太保的人打理,东厂和锦衣卫九一开持股是为幕后真正的大东家。
镖局有官府背景实属最正常不过,这个行当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除了沿途打劫的强盗,还有江湖游侠,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背靠大树,这也是为何很多被官府盯上的江湖人若住进镖局,是不可以进去拿人的,因为每一家镖局后边都有一个大后台。
比如清末八大镖局中最大的会友镖局的后台就是李鸿章,他家的安保全权交由会友镖局负责,而会有镖局的创始人宋彦超本身就是出自神机营,和军方关系好的一比。
李鸿章这个后台虽硬,但也仅是个后台,可八达通镖局的幕后老板就是东厂和锦衣卫,仅凭这点,黑白两道就没人敢找事,现在常宇就要开创八达通镖局,业务范围除了押送货物,银两,保护商家出行,同时也提供看家护院的业务,可谓是现代快递公司和安保公司的合二为一。
三人从半晌午一直商议到晌午正中,真的是愈发觉得这行市场广阔,大有可为,一一详议后拍板便布置了酒菜吃午饭。
&n
第525章 压力难消
同为北地,京城却不似关外那般苦寒,时值四月,虽不及江南草长莺飞,却也万物复苏,荒野之间已见野草青头,道边柳树发了芽,真是出城踏春好时节。
然常宇此时哪有心情,保定府被贼军重重围困,危在旦夕,史可法深陷其中,孤立难援,更重要的是面对数十万贼军以及卷土重来的李自成他还没有应对之策,更无必胜把握。
千余铁骑自京城一路狂奔南下,途径乡镇村舍百姓避而远之,见其不扰方才松口气,暗道这是哪路人马怎滴如此杀气腾腾。
大军出动,探子先行,常宇一出城,便撒出数股斥候,前方打探详细,十里一组,左右相互呼应。
吴中的黑狼营一马当先在前,这货昨晚和屠元,贾外熊几人惹了大麻烦,待罪之身,见小太监脸色一直不善,远而避之。
屠元和贾外熊却是皮厚不怕开水烫,麾下两营同宫字营人马并肩,二人围着小太监使劲套着近乎,却总是热脸贴着冷屁股。
常宇虽是余怒微消,更多的是满脑子都在思索如何狙敌无暇理会,心忧李自成军威浩荡,除了十几万强兵外,还有数不尽的炮灰以及民心所向!
中原老百姓没的吃了,就跟着他混饭吃,跟着起哄,古往今来从不缺这种起哄的人,只不过这时候的起哄叫响应号召,贼军过往响应着无计,穷人都仇富,都想着不劳而获,都想着杀地主豪绅,分粮分钱分地,打砸烧抢一扫往日的怨气,多么的快意恩仇,却不知道分到他们手里的只是一碗稀粥而已,而他们依然不过是个蝼蚁而已,待醒悟时已无回头路,只能随波逐流,走哪算哪了。
当然李自成也是痛并快乐着,虽然声势浩大,让守城官兵望风而逃,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攻占城池,可这么多炮灰这么多张嘴要吃饭啊,还有所过城池的投降的降兵,这个雪球越滚越大,本就是为了跑出啊搞钱搞粮食的,却没成想搞了这么多吃饭的嘴,可是他又停不下来,停止进攻就没了收入就更养不起那么多长嘴,而且还不能拒收,否则失了民心和军心,老百姓就不来当炮灰了,那些官兵也不会投降了开始抵抗如何是好。
所以这是一个死循环一个死局。
而唯一解开这个死局的方法就是把这些炮灰和降兵消耗掉,消耗一拨人打下一座城,抢到一笔是最佳方案。
可谁曾想,一路东来,就他妈的没遇到过抵抗,招招手就投降了,炮灰们一个没消耗掉,反而越滚越多,多到压的他气喘,真是让他哭笑不得。
眼瞅着雪球越来越大,大到快要崩盘的时,终于到保定府,北京城的南大门,李自成很渴望大干一场,消耗掉一些炮灰,不然越滚越大早晚把自己累死。
李自成想着如何消耗那些炮灰的同时,也在幻想一个更大的梦,眼瞅着这样不动一兵一卒就打到了保定府,京城在望,那……
这里可不是山西那边,一路北上京城有内外城墙关口重城无数,反而几乎等于一马平川,无山无关,甚至都没有大城阻路,早日如此当时应该就直奔这条路……
李自成没想到的是一路如此畅通,常宇也是意外,心中痛骂那些食君禄不为分忧的朝廷地方官员将士,都特么的没点骨气,宁远从贼也不敢举刀反抗,竟让人家轻轻松松的打到家门口,实在是可恨。
常宇心情一语,打马狂奔,胯下战马四蹄飞扬,似风驰电掣一般远远把随侍甩在身后,陈王廷等亲随不敢大意,打马狂奔。
未及半响,常宇竟超越前军至吴中跟前,一声大吼,本督的狗呢
吴中一个激灵,心想啥狗啊,不过很快反应过来,这小太监说的他在宁远西山抓的那两只狼崽子。
这两只黑狼崽子,无肉不欢,长势惊人且凶得很,外人不敢近前,唯独怕常宇和吴中,因为他俩喜欢动粗,不听话就是一顿
第527章 峙
保定府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如今的南大门深陷重围,半月之间李自成的贼兵横扫保定府各县,四周如顺平,满城,望都,高阳皆落敌手,如今在城南清水河对岸扎营。
这营地当真是一望无际,连绵十余里,遮天蔽日气势浩大让人看了就腿软,以至守城将士战意疲靡,城中百姓更是民心消极,这可把史可法急的上火牙疼,每日辗转城上激励士气,下城安抚民心。
同时急催援兵开拔,奈何随着四周州县皆入贼手,方圆百里内皆为贼军所占,派出去的探子不是无功而返,便是被狙杀,更是让他肝火大冒,却一时无计可施。
闯贼大军围城,而城中士气不振,民心不稳让史可法无比焦虑,唯感一丝欣慰的是城中尚有志同道合的志士,誓言一死也要守卫保定府。
比如同知邵宗玄知府何复,力排众议,坚决抵抗,每日陪同史可法激励军民,巩固城防,保定本地乡绅张罗俊等也是出钱出力,号召豪绅们捐钱捐粮誓死保卫家园,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若贼军破城,他们首当其冲家破人亡。
清水河,在保定城南,旧称阳城河,古为燕赵界河,城南这一段也是保定城护城河,此时一河之隔,官匪对峙。
旌旗连营百里,李自成兵势之大空前绝后,自太原兵败后,这一月在中原所获甚丰,元气恢复,野心也随即大涨,原本只是出门抢个劫,如今这般气势,倒不若直接打到北京城下和皇帝老儿谈一谈,要么同分天下,要么掰手腕谁赢谁坐。
最不济还能清除累赘,携金银珠宝回西安继续称王称霸。
太原一战损兵折将,辎重尽失,仅月余时间他在河南攻城掠地大肆搜刮金银,把腰包装的满满,补充了兵力恢复了士气,便连几个受伤的大将也痊愈。
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士气高昂,民心所向!
我为何不趁机夺了这天下!清水河南岸,李自成望着远处保定城,脸色反复无常,身边李过面无表情。
“还在想那个太监”李自成扭头看了李过一眼:“明廷从头到脚溃烂到底,非一人之力可为,一个太监不足一提”说着冷笑:“明廷虽胜了一场小仗,却输了大局!”
“孩儿并非想那太监,如父亲所言,他不足一提,孩子想的是那叛贼李岩”李过咬牙切齿!
李岩的临阵倒戈,让贼军上下皆恨之入骨,李自成更是每思及于此,都是额头青筋暴涨,恨不得扒皮抽筋,悔不听牛矮子的话!
牛矮子就是贼军头号军师,嫉李岩才情风流,每每在李自成跟前诋毁,言之非池中之物,非同道之人,要杀要趁早。
然则李自成爱才,一时难断,终成恨。
但比之李岩还有一个人更让李自成耿耿于怀恨之入骨的人,那就是常宇!太原之战初始以为掌舵的是蔡懋德和周遇吉,到了后期终于竟然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太监,可就是这个小太监,从头到尾吊打他,刺杀李来亨,擒杀部将李友,白鸣鹤,生擒大将刘体仁,伤大将任继荣,马重禧,击溃他数十万大军,死伤不计其数。
十余年未曾遭遇此等惨败,李自成引以为耻,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只是这奸诈阴险的死太监此时何在
是坐镇太原呢,还是在定州,李自成目光朝西望去,数日前麾下来报,一支明军约三万人马自西从固关而出,直上西北一路披靡,沿途贼军流寇不可挡,终至定州城外被刚破真定府的任继荣和马重禧追到,双方大战一场,贼军正不敌之时,罗虎率震山营闻风而至,双方在定州城外唐河畔激战一番,隔河南北对峙。
那西来明军却正是周遇吉部,他既然来了,那小太监应是不远了吧,李自成并不知道那时候小太监还远在关外和多尔衮杀的天翻地覆呢。
眼见李过也是望着西方夜空发呆,李自成叹息:“想
第527章 峙
保定府素有“北控三关,南达九省,畿辅重地,都南屏翰”之称。?保定之名意为“保卫大都,安定天下”,?向来是“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
如今的南大门深陷重围,半月之间李自成的贼兵横扫保定府各县,四周如顺平,满城,望都,高阳皆落敌手,如今在城南清水河对岸扎营。
这营地当真是一望无际,连绵十余里,遮天蔽日气势浩大让人看了就腿软,以至守城将士战意疲靡,城中百姓更是民心消极,这可把史可法急的上火牙疼,每日辗转城上激励士气,下城安抚民心。
同时急催援兵开拔,奈何随着四周州县皆入贼手,方圆百里内皆为贼军所占,派出去的探子不是无功而返,便是被狙杀,更是让他肝火大冒,却一时无计可施。
闯贼大军围城,而城中士气不振,民心不稳让史可法无比焦虑,唯感一丝欣慰的是城中尚有志同道合的志士,誓言一死也要守卫保定府。
比如同知邵宗玄知府何复,力排众议,坚决抵抗,每日陪同史可法激励军民,巩固城防,保定本地乡绅张罗俊等也是出钱出力,号召豪绅们捐钱捐粮誓死保卫家园,因为他们非常清楚的知道,若贼军破城,他们首当其冲家破人亡。
清水河,在保定城南,旧称阳城河,古为燕赵界河,城南这一段也是保定城护城河,此时一河之隔,官匪对峙。
旌旗连营百里,李自成兵势之大空前绝后,自太原兵败后,这一月在中原所获甚丰,元气恢复,野心也随即大涨,原本只是出门抢个劫,如今这般气势,倒不若直接打到北京城下和皇帝老儿谈一谈,要么同分天下,要么掰手腕谁赢谁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