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特警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座衣冠胜雪
第459章 偏爱(1)
白桑吉一鸣惊人。
这场重头戏,他不但一次就过,而且得到了导演组所有大导演的交口称赞。尤其是他以元恺体隶书写出诏书全文的场景,让这些导演深感意外,然后就如获至宝。
历史上,刘元恺在琴棋书画上都达到了大宗师的级别。他写的书法、画的泼墨山水、下出的棋谱、创作的琴曲,大部分都是经典。尤其是他人生的中晚期,经历了艰难坎坷大起大落,作品的境界飞速提升,令人高山仰止。
在联邦的历史中,他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所以电影里会用较大篇幅来表现他一生中几个最重要的场景。两个小时的片长里他独占十五分钟,群星荟萃,他是最亮的那颗星。而这些重大历史事件,都需要白桑吉尽可能地还原摄政王当年的气魄与风采。
这很难,即便是从事演艺生涯多年的老戏骨也不敢说完全担得起来。这也是导演组忧虑的原因。但是,现在白桑吉在第一场戏里就表现出了非凡的演技和强大的气场,让导演们欣喜之余放下了一大半的心。
接下来基本上就从头开始拍。刘元恺接到皇帝兄长的电报,立刻回国,在病入膏肓的皇兄榻前成为托孤的摄政王。皇帝驾崩后,他扶着幼小的皇帝坐上龙椅,开始励精图治,希望能挽救大汉江山。他顶住守旧老臣的压力,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从国外归来的学子,大力推行科学研究,建立工厂,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加大粮食产量,尽力使百姓吃饱穿暖。他还下大力气肃清整治,惩办贪官污吏,褒奖清官能吏。他还拿出皇家私产与皇帝内库,发展军备,从严治军,希望能靠自己的军队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周边邻国的骚扰。与此同时,他还要顶住来自太后及其家族争权夺利的种种举动,压制住宗室蠢蠢欲动的野心。
时间太紧迫,他没办法细水长流,温水煮青蛙,只能乱世用重典,采取暴烈手段,抄家、流放、斩立决、绞立决。他坚守的底线是不搞诛连,不会满门抄斩,更不会诛连九族,但对于违反《大汉律》以及公然与他对抗的人,他都会毫不犹豫地下重手整治。
改革总是会伴随着大量的鲜血与死亡。
他在回国之前,亲眼目睹了北罗洲最强大的意坦利王国的动荡。议会与王权尖锐对立,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逮捕或暗杀有名的政治家,而议会却鼓动工人和底层士兵,悍然发动“蓝色革命”,最终将国王与王后送上了断头台。那段时间,到处都是枪声与鲜血,悲伤与哭泣,整个国家几乎陷入分崩离析的绝境。平民被杀的不少,王族被杀的也很多,双方得不偿失,最后只能坐下来谈判。新上任的国王与议会的新议长都比较温和,经过两年多的拉锯战,终于达成共识,建立君主立宪制,实现了共和。
刘元恺不希望大汉朝也出现那样的局面,因此先发治人,希望推动国家的发展进程,立刻实现工业革命,让百姓看到希望,有识之士更能认清光明的未来。
但是,历史的车轮终究是毫不留情地辗压过来,让他无法抵挡。
一群出身于没落贵族、乡绅地主、工农兵学商等家庭的留学生聚集在意坦利王国,从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中汲取了大量营养,渐渐有了清晰的政治主张。他们也要推翻祖国的帝制,连君主立宪都摒弃,只追求真正的民主共和。他们认为,只有这样,人民才会幸福,国家才能强大。
他们回国后,迅速发展壮大,势力遍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不断发动工人学生游行示威、农民暴动、士兵起义,全方位多角度地撼动大汉皇朝的统治,很快就宣布成立南方革命政府,与北方的皇朝分庭抗礼。
刘元恺很快就清醒地意识到大势已去。为避免国家分裂、皇族危殆、百姓流离失所,他提出结束南北战争,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
南方革命政府的临时总统文曦就是大汉联邦的第一任总统。他出身书香门第,家道中落,自身却天资纵横,有着极高的政治智慧。接到刘元恺的邀请后,他毅然冒险前往燕京,与刘元恺面谈。
刘元恺愿意放弃帝制,甚至连君主立宪都不坚持,却提出了善待皇族的《燕京条约》总共三十八条。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十八条,为皇族保留了尊严、财产以及子孙后代的利益。该条约将与大汉联邦共存,只要大汉联邦不亡,条约永远有效。
条约签订后,刘元恺便干脆利落地代皇帝写下诏书,宣布退位,然后在一个月内安顿好先帝的妃嫔,就带着皇帝与皇家内库搬出了皇宫,隐居到皇家园林中,从此不问世事,只醉心于琴棋书画,同时引导小皇帝接受现实,培养爱好,寻找人生真正的意义。
电影里有关他的部分至此结束。十五到二十分钟的剧情根本无法展现他的一生,但几个重大事件却会完整呈现,以此书写他的传奇。
对于刘元恺这样的人,白桑吉是非常景仰的。以他的所作所为,他应该会得到不少天地功德,转世后也会生活得很好,并且很可能回到本源宇宙,投身在极好的家庭中,资质绝佳,得到重点培养,以后前途无量。
为了演好这样一个传奇人物,白桑吉一拿到剧本就让杜漓收集所有的相关资料,包括政府列为绝密的文件都翻出来了。他有着无比强大的精神力,仅用了一晚的时间就将所有资料通读,然后去伪存真,梳理归纳,还反复捋了几遍因果线,让刘元恺的真实一生几乎完整地呈现在他眼前。对于刘元恺各个时期的情感与心理变化,他比任何人都理解得深刻,照此演绎,自然惟妙惟肖,让导演和编剧都挑不出半点错来,除了惊喜就是赞叹,同时还百思不得其解。
“你说,这个小白不是警察吗从来没有接触过娱乐圈。难道了解的资料有什么疏漏,他其实上过表演课”
“不不不,我问过了。他确实从来没有从事过跟表演有关的职业,一直都是警察,而且是长期战斗在第一线的警察。”
“是啊。听说他们巡逻的时候,长期都是茫茫草原上。那里海拔又高,荒无人烟,许多地方连手机信号都没有。”
“我觉得他就是注定要吃这碗饭的,他这是天生的演技。”
“嗯,你看小白,他长成那样,不吃这碗饭简直是天大的浪费。”
“我看网上他的粉丝说,上帝造人用了七天,其中有六天都用来造他了。你还别说,这话很有道理。”
“哈哈哈哈,我也看到过,说他是老天的亲儿子,其他人都是捡来的。”
“对对,还有什么……女娲造人,只有他是用最好的美玉精心雕琢出来的,我们都是随便甩的泥点子。”
大导演们哈哈哈地笑,然后一致同意,白桑吉在电影里饰演摄政王,绝对是爆点之一。他们拍的这部献礼大片在票房方面一定会碾压以往的所有献礼片。
接下来,白桑吉拍了乘坐客轮回国后,从码头直奔皇宫,被重病垂危的皇帝托孤。那位性子软弱,终身受制了权臣与皇后家族的皇帝喘息着对最信任的幼弟说:“朕无能。如今大好河山满目疮痍,沉疴难起。我儿太小,所谓主少国疑,国赖长君,他并适合继位。等朕去了,你就登基吧。只要护着我儿,让他一生平安,便足矣。元恺,祖宗基业就交托给你了。”
白桑吉跪在龙榻前,抬手握住皇帝枯瘦的手,声音里略带哽咽,“皇兄,臣弟定会好好照顾太子。皇兄龙归大海之后,臣弟会扶保太子登基,并帮他守住江山社稷。皇兄,臣弟定会保太子一世平安。”
皇帝长长地叹了口气,“那你就要教他很多东西,让他以后能够当一个合格的皇帝。这很累,你不必如此。朕也不是试探你,确实是真心真意。”
白桑吉的眼圈都红了,“臣弟年幼时,父皇龙驭宾天,是皇兄亦父亦兄,将臣弟养大,百忙中仍然不忘过问臣弟的衣食住行,还亲自教臣弟读书写字,让臣弟无忧无虑地长大,还支持臣弟去西洋留学。皇兄待臣弟恩深似海,臣弟亦不是狼心狗肺之人。皇兄,臣弟定会待太子犹如皇兄当年待臣弟。这是真心实意,绝非虚言。”
皇帝无奈,只能长叹一声,“既你执意如此,那朕就封你为摄政王,享亲王双俸。太子年满二十方可亲政,在此之前,由你总理朝政。元恺,家事,国事,朕皆托付于你了。”
白桑吉重重点头,“皇兄但请放心,臣弟绝不辜负皇兄嘱托。”
皇帝放下心来,长长地吁出一口气,缓缓地闭上眼睛。
白桑吉看着他,眼睛里是浓浓的悲伤,轻轻地叫道:“皇兄……”
旁边有太医正上前来,拿着羽毛伸到皇帝鼻孔前,看到没有丝毫颤动,便猛地跪下,颤声宣告,“皇上……宾天了。”
外面哭声骤起,越来越响。
第460章 偏爱(2)
这场戏拍完,从导演到编剧再到围观的其他人都一致叹息。
美人垂泪,简直令人心碎。
那如果美人走至末路呢陷入绝境呢
导演组和编剧组都开始摸下巴,思索着白桑吉接下来的戏份要怎么拍才能更加感人。
那些桂冠影帝影后和老戏骨们都很喜欢白桑吉,不时主动提点他,指导他的演技。白桑吉在他们面前不过是个新秀,即使红得再快,也动摇不了他们的地位,因此他们都愿意对他帮一把,结个善缘。
演艺圈里有不少佛教徒,大部分都是经历了很多,大红大紫过的天王巨星、影帝影后和艺术家们。而藏族几乎全民信佛,且非常虔诚。大家都讲究积福报,结善缘,所以平时相处得相当和谐。
不拍戏的时候,白桑吉的左手腕上总是戴着一串木制佛珠。这是他父亲当年登上神山,千辛万苦找到菩提树心,然后精雕细刻而成。佛珠共有一百零八颗,在他优美匀称的手腕上绕了三圈,也可以戴在脖子上。他从小就带着,盘了二十年,每颗佛珠上的包浆都莹润光洁,隐现佛光。这串佛珠现在价值上百万,如果是虔诚的佛教徒,说不定能卖到四、五百万。
同样品相的佛珠他有三串,只是颜色不同,分别是原木色、红色、白色,雕刻的花纹也不相同,因为对应的是不同的菩萨。除了原木色是他父亲给的外,另外两串都是他大哥送给他的。
这样的佛珠,白杰布也有,比白桑吉的还要好,因为比他多盘了十年。最好的那串大概能卖到七、八百万,另外两串也值三、五百万。
通常来说,藏族人只要有条件,都会尽可能地多备下几串佛珠。他们给不同的菩萨念经,会使用相应的佛珠来计数,这样就不会乱。他们通常会戴着佛珠拜菩萨,许多人每天都要拜一千拜。所以藏人很少有胖子,无论是磕长头、朝圣、转山,还是日常的拜菩萨、转经,运动量都非常大,根本胖不起来。
这样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盘起来的佛珠,无论价值多少钱,他们都不会卖。这是他们的信仰,谈钱简直是亵渎。
白桑吉的佛珠让识货的巨星与艺术家们欣羡不已,不知不觉间就与他亲近起来。白桑吉的态度一如既往,既有谦逊也有自信。他常常请教那些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对于各种派系的提高演技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表演起来更加游刃有余。
因为时间充裕,所以大导演们都不赶戏,而是精益求精,每一个细节都捋得很细。有时候针对某一场戏,几位导演还会发生激烈的争执,各有一套想法,还要试演一番,演员们只能配合。白桑吉也常常在同一场戏里用上两、三种表演方式,导演们根据效果采取其中一种。这样的形式更加锻炼白桑吉的演技,让他的进步很快,从以往出于本能的表演方式发展到有意识地去研究更好的表现方法。
拍戏的进度不算快,一周以后,才到关栩与白桑吉的对手戏。
这时候,已经是古汉王朝最后的一段时期。摄政王向南方政府发现邀请,约他们到燕京谈判。南方政府的临时大总统毅然接受邀请,准备率领代表团北上。
摄政王为免节外生枝,担心有人居心叵测,中途截杀他们,以挑起南北大战,遂派遣对自己最忠心也最善战的骠骑大将军、英国公卫衍之率领五千精锐南下,到南北的分界线大扬江边迎接,护送南方政府代表团直达燕京。卫衍之接到命令后,心中不忿,匆匆赶到摄政王府,想要摄政王收回成命。
白桑吉穿着揉合了西方元素的家居休闲汉服,坐在摄政王府的花园凉亭里。面前的桌上放着一张古琴,正是刘元恺生前最喜爱的名琴“绕梁”。当然这是复制品,但音色也不错,是复制品的上品。
白桑吉听到导演喊“开始”,便抬手放到琴上,随即五指甩出,一串激昂雄厚的乐声便随即响起。如银瓶乍破,当中有战鼓声声,铁蹄踏踏,让人感觉到风云变幻,千军万马重重包围,当中的一队人马却不肯投降,往来厮杀,希望能冲出重围。可是,终究敌人势大,眼看无法逃生,战友们一个个死去,他们却依然不肯放下武器,而是决定死战到底,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是古典十大名曲之一的《十面埋伏》,于汉初问世,一直流传到现代。它本是琵琶曲,后来也有不少琴师用古筝来演奏,却很少有人用古琴。毕竟古琴只有七根弦,而且音色浑厚沉郁,不容易弹出高亢激昂的意韵。白桑吉偏偏用古琴弹奏出《十面埋伏》,充分表达出满心的郁愤、悲凉和苦苦的挣扎。
关栩身穿古汉朝末期骠骑大将军的官服,骑着马冲到摄政王府大门前,下马后大步走进去。他龙行虎步,英俊的脸上一派肃杀之气,显然心情非常不好。一路上都有婢仆向他行礼,称呼他“卫公爷、卫大将军”。他只微微点头,始终一语不发,大步前行。
他本来满心激愤,步履匆匆,听到乐声后却脚步一顿,随即放轻了动作,慢慢走过去。在激烈沉痛的乐声中,他走过拼花石板小径,穿过桃花林,上小桥,过池塘,绕假山,终于看到摄政王弹琴的身影,于是停步不前,默默地看着他,眼里满是痛惜。
白桑吉弹完,猛地抬起头来,看向不远处的关栩。他的情绪尚未平息,明亮的眼中满是极度的郁愤、深深的无奈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关栩只觉得浑身一震,心里忽然大恸,情不自禁地双膝跪下,沉声道:“殿下,您不能放弃汉家江山。臣愿率十万大军南下,奋力一战,护皇权,保社稷。”
白桑吉看着他,双手从琴弦上抬起。他闭上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睛,沸腾的情绪便平静下来。他温和地说:“起来吧。”
关栩却不肯,“殿下,咱们还没到最后一步,您不应放弃……”
“衍之。”白桑吉提高声音,打断了他。
关栩抬头看向他,双拳紧握,眼圈通红,仿佛要喷出火来。
白桑吉轻叹,起身走到他面前,向他伸出右手。关栩只能顺着他的手势站起,却依然紧绷身体,不肯妥协。
白桑吉拍了拍他的肩,“衍之,够了。你能做的,该做的,都做了,已经足够了。大势所趋,非个人所能挽回。倒行逆施不可取,你还是顺天应命吧。”
关栩固执地摇头,“不!我不信,我不信这世上还有人能比您做得更好。”
“我也这么想,可是有什么用呢许多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能比我做得更好。”白桑吉洒脱地笑了,“既然如此,就能者多劳吧。”
他说的这句话后来得到了验证。从卫衍之晚年写的回忆录里,人们得知了这段对话,与联邦建立之初的激烈动荡相互印证,都是感慨万千。
当初,文曦也算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了。但联邦共和制初创,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于是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都是一片混乱。
各地军阀割据,互相混战;保皇派负隅顽抗,后来卷走大笔财物,整个家族移居北罗洲;联邦政府内各派势力分割权力,议会中常常上演全武行;百姓生活依然困苦,民不聊生,盗贼横行;各种天灾不断发生,精食歉收,政府救援赈灾不力,已经有贪官污吏出现;国外各种势力虎视眈眈,难以压制……
文曦表面上看着胸有成竹,实际上曾经秘密拜访刘元恺十余次,在他不计前嫌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理顺了内政外交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这才稳住联邦。文曦投桃报李,也给了刘元恺极高的地位,尊他为“国父”,认为他才是结束帝制、实现民主共和的最大功臣。
而此时此刻的摄政王虽然困顿,却依然潇洒。他对卫衍之微笑着说:“衍之,今日天气晴好,你陪我走走吧。”
“好。”关栩连忙点头,陪他缓步走进桃花林。
白桑吉看着枝头盛开的粉色鲜花,淡淡地笑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大汉王朝得享国祚千余年,已属侥幸。我再不甘心,也挣不过天命。此乃天要亡我,非战之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