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特警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满座衣冠胜雪
他停住脚步。
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路口,但他从来没有拍过这里。今天,就是它吧。
因为是一个丁字路口,所以他选了一个极反传统美学的角度,让主体居于画面正中,而所有的背景物体则完全对称地分布在画面上。选定拍摄点后,他拿起相机,先调成矩阵模式,然后拉了一个大广角,拍了两张。然后,他将相机调成中央重点模式,推了一个中景,又拍了两张。最后,他调到重点模式,将镜头直推到头,选定路口中央交警的头部,让他从肩章到帽徽的脸部充满画面,拍下这个场景的最后两张。
既然拍了一个路口,索性接着拍另一个路口。就像每天离家,经过了这个路口后,必然要经过另一个路口一样。两个路口放在一起,才是一个整体。
第二个路口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中央依然站着那位年轻的交警。
于仲达选了路口的东北角做拍摄地点,这样可以使画面上的景物以及光线效果都能严格地符合传统美学的要求。然后,他按着完全一样的方式,矩阵、中央重点、重点,全景、中景、特写,拍完了一组照片。
于仲达深吸一口气,拿着相机,虚化眼前的所有声相,回忆了今天拍摄的全过程:每张图片的感觉,很好;相机的功能操作,准确无误。于是他愉快地盖上镜头盖,将双臂放在栏杆上,开始欣赏沐浴在明媚阳光里的这条著名大街。
忽然,一辆紫罗兰色的越野车风驰电掣地直冲过来。
于仲达有些意外。他每天都会看到这辆车经过这个路口,但不是在这个时间。不过,谁知道呢他也常常一天数次经过同一个路口。
紫罗兰色的秀丽越野仍然像往常一样,以在这种交通拥挤的地方不该有的高速划过路口,转弯开走了。这回于仲达看清了,驾驶室里坐着一个年轻的美女。
不远处,那位年轻的交警淡淡地瞥了那车一眼,继续他的指挥。
于仲达兴致勃勃地回家,把照片扩印出来,拿着看了又看。
他的妻子看见了,笑道:“是不是挺得意”
他点头,“有点。”
妻子的笑脸很明媚,偶尔却感觉有些模糊。他眨眨眼睛,有些不明所以,但很快就忘记了,笑着将视线转到照片上。
第一个路口的照片,画面上的人物和背景工整对称。那位年长交警居于中央,给人一种极为端正稳定的感觉。第二个路口的照片,人物、景物为四分之三的侧面、四分之三的光线,那位年轻的交警在右侧的黄金分割线上,画面感觉既坚实有力又生动优美。尤其是那两张交警头部的特写,一下子就抓住了观者的注意力。
那张年长交警的照片,背景是清晨的蔚蓝天空,画面正中的交警,两肩平正,头向一侧,面部沉静,目光深厚,物我两忘的注视着他的工作区域。早晨橘红的暖色阳光,为他的脸镀上了一层薄薄的金色,看上去既尊严又坚定。
那位年轻交警的照片,背景是被彻底虚化的车流,彩色的汽车成为一块块朦胧的色彩,衬托着他年轻又自信的面部。拍摄这张照片时,他恰好抓住了年轻交警脱帽准备擦汗的一瞬间。上午的阳光照得他满头乌发熠熠生辉,额上细小的汗珠闪闪发亮,专注而机敏的眼睛仍然注视着路口的一切。
真是好极了。
之后的几天如流水一般,波澜不惊地过去了。日常生活乏善可陈。于仲达与妻子相敬如宾,白天各自工作,回来后公式化地一起吃饭,偶尔聊聊天。情绪好的时候,两人会谈笑风生,互相调侃,关注八卦消息。如果心情不好,通常是妻子独自在客厅看电影,于仲达去书房研究摄影技术。晚上,两人分房而居,从没有亲密接触。奇怪的是,两人都对这样的相处方式很满意。
就这样,直到周末。
这天,窗外飘起了蒙蒙细雨。夹着细雨的轻风从半开的窗户吹进来,窗边的绿萝枝叶飘摇。于仲达斜靠在床头,看着细细的雨滴从绿萝的叶尖上滴下来,想着自从上周拍完路口,看过样片后,好像有些什么东西总是不能释怀,在心底萦绕着一丝淡淡的渴望,想要再到那两个路口看看,去找寻那丝渴望的原因。
于是,他起了床。他妻子的卧室房门紧闭,显然她还没起。他没惊动她,在隔壁小孩的读书声中悄然出门,走向细雨中的路口。
一下雨,天就降了温,人们呼出的气息在空中凝成白烟。寒澈的空气里,路口行人稀少,但车流依旧。于仲达打着伞,站在雨中,注视着正在路口工作的年长交警。
他穿着一件警用雨衣,稳如泰山地站在路口中央,指挥动作深厚沉静,放行时左臂平伸,舒展自然,右臂频频抬起,准确凝重。就这样在路口的三个方向,他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变换,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完全相同的动作,无暇顾及打在脸上的冷雨。
各个方向的车都安静而规矩地排列等候,没有喇叭声,只有细碎的雨声和车轮辗过水洼的声音有节奏地响起。车流像河水一样舒缓地驶过路口,去往它们的目的地。
在另一个路口,那位年轻的交警挺拔地站在雨中,年轻而充满活力的脸上洋溢着自信。那目光,像在看待自己的领地,机敏地扫视着路口的各个方向。他的指挥动作优美流畅,犹如舞蹈,在车流组成的音乐中绵绵不绝。车辆在他身周驰过,如伴奏的旋律,而他则沉浸在工作的艺术中。
离开时,霏霏的细雨微风仍然诗情画意地漫天飘洒,于仲达举着雨伞,在这条穿着似锦外衣的古老街道上漫步。
回家后,他拿出底片,到图片社为他们放了两张非常大的照片,再精心贴上展示背板,愉快地等着下个周末的到来。
自此,每天早晨上班时,他的心底都多了几分牵挂。
有时候,他的车会堵在路口,然后他就安静地看着他们,看着初升的朝阳斜斜地照射在他们脸上。他们的双眼闪烁着光芒,动作迅速地疏散交通。
有时候,冷冷的雨袭击着这个城市,他会透过雨刮器不断扫过的前窗静静地注视他们。他们的身影会在他的视野里慢慢扩大,渐渐清晰,然后轻轻地从侧面车窗滑过。
他感觉一直有着莫明恍惚和迷茫怅惘的心越来越宁静。
第386章 光影的痕迹(2)
于仲达的作业交上去后大获好评,一个在大型期刊摄影世界担任副主编的朋友看到这批照片后也向他约稿,并让他写一篇既有文学性又有技术性的文字稿,将六张照片放上去。好的摄影作品都会有不低的稿费,他的文字稿和摄影图片会在两个月后刊登,到时候就有一笔不菲的收入,相当于他三个月的工资。当然,金钱的收获还在其次,对他摄影成绩的肯定才是让他感到兴奋的地方。
这种雀跃的心情一直持续到又一个周末。当淡淡的阳光透过窗帘照进房间时,他一跃而起,迫不及待地想要出门。
他的妻子忽然出现在他身后,温柔地说“我想跟你一起去,可以吗”
于仲达有些疑惑,以前似乎从没出现过这种情况。他想了想,觉得这个要求很合理,并没有什么难解之处,于是爽快地答应,“好,走吧。”
他拉开门,走出去。妻子细心地拿出钥匙,反锁房门。他站在一旁等她弄好,这才与她一起往街上走去。
隆冬的上午,十分寒冷。到路口时,已过了高峰期,于仲达首先看到的就是那位年长交警的身影。
那张在寒风中显得特别粗糙的脸上依然是平静的表情,充满沉稳的气度。这时的路口道路畅通,车行有序,老交警满意地扫视一下四周,一边脱下白手套一边向路边走来。
当他走到护栏边时,于仲达迎上去,微笑着说“警官,上周我给您拍了一些照片。”
“哦”他有些诧异。“我怎么不知道”
于仲达理直气壮,“是您在工作时,我拍的。”
“噢,那你是偷拍了。”他开玩笑地说。
于仲达分辩,“交警也是公众人物嘛,不算偷拍。”
老交警看了他一眼,温和地说“不是公众人物也可以拍,这没关系。不过,我想不出来我们交警有什么可拍的,服装不花哨,形象也不动人。”
“好的作品绝不是因为五颜六色的服装,或者脸长得像一朵花。”于仲达从夹子里拿出他的照片递过去,“它出自我们的内心。”
老交警接过照片,先是微微一怔,目光立刻就被照片吸引住了。于仲达看着他的神情,感觉特别开心。
这时,旁边一位老太太走到他身边,与他一起看着。她的脸上也出现了欣喜和自豪。
良久,他抬起头来,由衷地说“您拍得真好。”
“不,是您令它如此出色。”于仲达诚恳地说,“这一张送给您,请您收下。两个月后,摄影世界会刊登这张照片,到时候我送您一本杂志。”
他犹豫了一下,“好,我收下了,谢谢您。我在路口执勤三十几年,这是第一次在工作时拍的照片。”
他身边的老太太好奇地问“您是怎么想的要来路口拍照片,又放大了送给他”
于仲达看了看她。
老交警连忙说“这是我老伴。”
“阿姨,您好。”于仲达恍然想起,以前似乎常常在这里见到她,“其实一开始是要做作业。我想起拍过很多地方,但每天经过这个路口,这么多年了,一次也没拍过,就过来拍了。谁知冲出来一看,感觉特别好,就想送给本人一张,留作纪念。”
老交警点头,“原来这样,我很高兴,非常感谢您。”
老太太从提着的棉布兜里拿出一个保温杯,接过他手里的照片,把杯子递给他。
“不用谢。”于仲达微笑,“您每天工作,驾车的人也是在受您的益,我也是其中之一,所以您就不用客气了。不过,我倒是想问您一个问题。”
“行,您问吧。”老交警打开杯盖。
“几乎同样的地点,几乎同样的动作,为什么可以一做就是几十年无论是凌晨,还是夜晚,也毫不走样呢”于仲达总觉得不可思议。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艺术不可重复。他从来不会拍相同创意的照片,总想拍出新意来。
这问题似乎有点突兀,老交警停住动作,沉吟片刻才说“我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不过,无论我在不在,路口都会在那里。只要路口在那里,就总会有经过路口的车,那么就总得有人指挥它们正确通过路口。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职责。不只是我,我想全世界的每一个交警都是这样想的。性命交关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
于仲达若有所思,缓缓地点了点头。
一直站在旁边微笑的老太太说“快喝吧,都凉了。”
老交警连忙端起杯子喝起来。于仲达闻到一股浓烈的中药味。
“怎么您病了”他关心地问,“怎么不休息”
老交警轻描淡写地说“老毛病了,胃不好。”
“那得多注意了。”
“没事。这是职业病了。再说,现代社会,节奏都这么紧张,有几个人胃不疼”
三个人都笑起来。确实是这样,胃病算是常见病、多发病,虽然疼起来要人命,但也确实算是小病。
“我这病就是累了她。”老交警把杯子递给身边的老伴,感慨万千,“这不,她天天按着时间来给我送药。晚上做好饭,又来接我下班。上个月,我过五十五岁生日,孩子们说要到一个高级酒楼请我们吃海鲜,她不干,非要在家自己下厨。我说你给我做了大半辈子的饭,还没做够吗她却说我一辈子就干了两件事,上班教学生,下班侍候你。上班教的学生,越教越大,越大越出息。下班侍候的你,越侍候越老,越老越开心。你看,我这日子过得多有滋味,所以,今天就更不能出去吃饭了。大家都没办法,只能听她的”
“好了,别再说了,真是越老越啰嗦。”老太太笑着打断他的话,眼里满是纵容,“我已经退休了,没什么事可干。孩子们都体贴,也不让我带孙儿孙女,只管享福。我每天走走路,挺好的。再说,我们都老了,能多聚一分钟就多聚一分钟”
老交警又打断了她的话,“你看,你这好浪漫爱伤感的毛病一辈子都改不了,知识分子脾气,就是这样。”
老太太不好意思地看了看于仲达,“您听烦了吧”
“不。”于仲达连忙摇头,“我很爱听。”
老交警伸手与他重重相握,“好吧,小伙子,再见。这张照片是我一生中拍得最好的一张,将来我要是走了,就用这张作遗像。”说完他哈哈大笑。“听见了吧,老伴”
老太太仍然用纵容的目光看着他,微笑道“听见了。”
于仲达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半晌才道“像您这样的人一定会活一百岁的。”
“好啊。”老交警爽朗地笑道,“等我一百岁的那一天,一定再找您给我照一张。”
“一言为定。”于仲达也笑了。
从刚才开始,他的妻子就没上前,一直站在侧后方,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看着他与老交警夫妻谈笑风生。
于仲达并不在意,与老交警夫妻道别,就离开这个路口,走到下一个路口。
那辆令人过目不忘的紫罗兰色高级越野车已经出现,正如野马一般飞速驰来。绿灯闪烁着提醒,要变红灯了,它却陡然加速,好像要趁变灯的一瞬间冲过路口,可最终也没有快过红灯闪出的时间。随着一阵尖厉的刹车声,它的大半个车身超出了停车线。
那个年轻交警双眉一皱,十分坚定地一指它,示意它停到一边去,接受处罚。
于仲达兴致盎然地走到附近,瞧着他们。
年轻交警走到车门旁,动作标准地敬礼,然后礼貌地说“小姐,请您出示驾驶证和行车证。”
那位美女从车窗探出头来,疑惑地问“我好像没犯错吧”甜美的声音里隐隐有一丝耍赖的味道。
于仲达忍不住微笑。
年轻交警一本正经地问“知道红灯是什么意思吗”
“知道啊。”美女笑道,“幼儿园里就学过哥哥姐姐手拉手,一起走到马路口,红灯亮了停一停,绿灯亮了往前走。”
“知道就行。”年轻交警仍然绷紧脸,“小姐,请您出示驾驶证和行车证。”
美女拿出驾驶证递给他。他翻开仔细看了看,抬头看着她,“行车证。”
漂亮车主打开车门下了车。雪白的长大衣衬得她肤白如玉,黑色长发如瀑,在风中轻扬。她看了他一眼,脸微微一红,急切地说“你不能再扣我的分,我已经十分了。”
年轻交警完全无视她的如花容颜,一字一句地说“我想,在这之前,您就已经知道,您已经十分了。”冬日和煦的阳光里,他那一身黑色嵌银的警服将他衬托得更加英姿挺拔。
美女有些气馁,“你们这个扣分方法,在规定上有错误,所以在理解上应该纠正。”
“是吗”他不为所动,“您觉得错在哪里”
“你看嘛,交通规则上说,每位驾车人每年有十二分。一旦扣到十二分,就要停止一切去参加学习。那么,如果每位驾车人每年有十二分,那停止一切的死结,就应该是那个本来就是死结的数字十三。所以,既然规定错了,就应该在执行中改正,别扣我的分了。”她胡说一气后,满怀希望地看着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