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农家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水起微澜

    而这次的事情,则是从击鼓鸣冤开始的,当两个衣衫破旧的外地人,状告赵家药铺草菅人命时,赵吉就知道事情大条了。

    其实,以前就有传闻,说是那家药铺卖假药,可那时都是小打小闹,更重要的是,曾经有人就此告到官府,然而人家药铺一点事没有,反倒是告状的人,还被警告了一通。不过即便官司赢了,名声却受到了影响,渐渐地客源就少了,尤其药铺附近的百姓,人家宁可走远道,也不会到赵家药铺来买药。

    而这次出事的,恰好是外地人,显然他们不了解情况,这才会一头撞上去的。若只是小事,他们也就忍了,毕竟人离乡贱,可这回不同,他们父亲本就病得重,又搁上了假药,当场就一命呜呼了。

    这对兄弟本就孝顺,若不然也不会将病重的父亲一路送到府城来医治,当时只因大夫手头没药,他们就近找了家药铺抓药,可谁知竟会因此送了命。这家人本就不甘,后来又碰上了有心人指点迷津,可不就闹了出来,随后,这案子很快就到了专职办案的莫推官手上。然而,没想到的是,莫推官相当粗暴,直接就将所有涉案人员全部锁拿了,包据药铺老板赵吉。

    赵吉并非第一次犯事,可以前都是涉案的伙计、掌柜被抓,他本人却是第一次被抓进了牢房,显然也有些慌了,为此,更让家人向秦知府求救。

    而秦知府显然也是舍不得他家这位钱袋子的,赵吉不是第一个为他们家敛财的人,可却是最合他心意的,这一干都七八年了。就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自然也是要有所作为的。只是,他自己出面显然有徇私的嫌疑,毕竟谁都知道那是他家的小舅子,所以他明里暗里地找王睿出头。可王睿哪里愿意,赵吉又不是他什么人,更不是什么好人,甚至赵吉如果能被定罪,他还会拍手叫好呢。至于拒绝知府后,会不会因此被针对,他并不担心,因为知府大人的官威,他早前就领受过了,如今就没什么可畏惧的了,所以愣是装傻充愣,不为所动。

    而知府在授意几回,发现王睿始终不肯出面后,也只好自己出头了。可谁也没想到。。哪怕知府出面了,莫推官依然不为所动,更是直言要他避嫌。这话顿时把知府气得够呛,赵吉又不是他亲的小舅子,何至于就要避嫌了,可这话到底不禁讲究,没有无事时就是小舅子,有事就是外人的道理,知府最后还是气鼓鼓地离开了。

    之后的事情,他们也就是看莫推官怎么断案了。在前期明确假药致死后,莫推官重点侦察药铺的人员,比如当天抓药的伙计,平日进货的掌柜,最后是药铺的主人。然而,在药铺的主人赵吉的授意与否上,大家开始了扯皮,赵吉一口咬定




第一百三十六章 王鹏中举
    上回的案子结了后,府城就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稳的时期,各方都表现得相当克制,于是变得一片和谐。

    而秦知府,在赵吉彻底隐退后,倒是开始怀念莫推官了。赵吉的确是做得最过火的一个,可那并不代表其他人,就都没有问题,事实上,除了府丞等几个新来的外,其他人可都不怎么干净,而他并不想被人笑话,所以还是大家一样倒霉的好。

    莫推官其人,经过秦知府这段时间的了解,也算知道了,他就是个耿直而眼里不容沙子的,一向主张对事不对人,所以,在打压了对方一段时间后,秦知府又重新把他提溜出来了。当然,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也算是莫推官专业能力强,是府衙离不开的人物。

    果然,莫推官并没有辜负知府的期待,一出来就狠治理了几个典型,之后府城上下简直是一片和谐,就连商场上不规矩的事情都变少了,看着似乎都比往日更加地繁荣、生机勃勃。

    转回另一边,王鹏在多年的苦读后,今年终于打算去参加乡试了,他的年纪着实不小了,如今已然四十七,不能再拖了。二郎今年二十四,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父亲了,见父亲要去省城参加乡试,当下也就请假陪着去了。而王睿,最近跟秦知府他们的关系处得还不错,也就在得到消息后,一并去了省城,他打算跟父亲二郎他们汇合,再看看有没有什么能帮得上的。

    到了省城后,大郎才发现,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以备咨询,若是父亲有一二疑点,他就负责释疑解惑。至于其他的一应事务,则通通交给二郎去安排,如今的二郎,已经长成,足以独当一面了。

    事实上,二郎做得非常优秀,大家想到的没想到的,他都考虑到了。他们找的院落距离考场在五公里内,厨娘安排了且不说,甚至连跑腿的小厮,都给安排了一个,专门负责为他们打探世面上的消息。

    王睿见没有其他能插手的事情后,就沉下心开始罗列一些考点,这也是希望可以查漏补缺,让父亲这次的科考再多几分机会,不想,倒也真让他找到了一二盲点,也是一件幸事。之后,就是押题了,若能押中,那才是真幸运,准备了几个题目,让父亲心里有数后,考试时间也到了。

    这回很幸运,题目押中了,他们是一边欣喜,一边纠结,毕竟就是押中了,可谁也不敢说,就真能考中,事实上,大伙反而更多了几分紧张,这要是没考上,那分数也绝对是接近录取线的,到时,那就让人更不甘了。

    而对大郎来说,他该做的都做了,父亲考上了,自然是惊喜,可哪怕考不上,他也不会觉得遗憾。王鹏却不同,今年是最好的机会了,如果今年都考不上,下回大郎就不知道到哪里任职了,基本不可能来陪考,那以后考上的机会就更渺茫了,他越这么想就越心烦。

    等待的时间,实在难熬,尤其是王鹏,心情更是焦躁,大郎兄弟见了,不过安慰了几句,结果却反被斥骂了一通,大意是这两兄弟没心没肺,对他的事不上心。大郎被骂倒不吭声了,他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心态太好了点,当然他不会承认也不会跟父亲争辩,说到底,父亲其实只是在发泄情绪,不必太较真。

    可即使如此,他也不想主动挨骂,后来,大郎他们都不敢惹他了,搞得王鹏想找人骂都找不到机会,更是一阵气堵,最后只好憋气地去逛街,连带着散心。而大郎怕父亲心情不好,会招惹到路人,当场就要求随行了,这回王鹏倒是没有借题发挥。

    他们父子去了一家茶楼,大体也就是换换心情,听听大众八卦。不想,他们坐下还没多久,就看到了熟人,柯家父子,然后他们理所当然地就并桌了。这些年,王鹏跟柯父逢年过节地也会联系一二,大体知道对方的情况,太具体的就没有了,不然也不会在省城考乡试的时候,才来偶遇。

    柯父很是高兴,他乡遇故交总是让人开怀的,虽说这故交,住的地方离得其实也不怎么近。至于柯家大郎,感觉就挺复杂的,他如今已经是个举人了,照理说很是优秀,可架不住对面那个早早中了进士,如今更是为官好些年了,这会自是被打击得半点自得的情绪都没有了。

    大家本是同龄人,如今却被全面压制,那感觉实在不算好,然而,另一方面,他们柯家根底薄,王家父子几乎算是他们家最有价值的人脉了,根本不容得罪。甚至他都明了,父亲的欣喜之所以表现得夸张而外露,那也是为了给他铺路,这下,他就更不能辜负父亲的心意了。所以,他内心虽然纠结,面上却是半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中举后
    王鹏回乡后,就先去拜祭了自己的父母,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如今考上举人了。现在,他已经成为家族中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以后他们再也不用为他担心了,他过得很好,以后还会更好。

    王鹏说着说着,到底还是伤感,这一天来得太迟了,恍惚中,他想起了爹娘的音容笑貌。

    一会儿是娘临终前的事,娘说:“你爹是个男人,他看重家族、看重名望,他希望你能出息、光耀门楣,可你娘我却是个小女人,对这些统统不在乎,我只盼我儿能顺心顺意,平安喜乐。”

    一会是满面笑容的爹,他说:“鹏儿,大郎是个出息的,是个出息的。只要好生栽培,将来就能光耀门楣,重现祖上荣光,别辜负了。”

    想到这,王鹏不自禁地叹息了一声,他成为举人,的确是让父母骄傲,可当初真正安慰到父亲的,却是大郎。当然,他也没什么好不满的,至少那能让父亲含笑而终。

    不过停留了一日,王鹏就回县衙了,哪怕县令是姻亲,可毕竟人都回来了,总不能再请假的。不过,他倒是包了酒楼,请所有的同僚在下衙后,去酒楼搓了一顿,算是庆祝他得中举人。

    此外。。他又另选了个日子,在王家镇上大摆筵席,遍邀族人参加。哪怕他父母都已然不在,可当年奚落过他的人,如今都该知道这个“好消息”,是他们错待了他,甚至是错待了他们家。

    这是他最扬眉吐气的一天,他也明白,举人就是他举业上的终点了,所以这才完全不惜银钱地大摆流水席。王家镇的人,大部分人或许并不缺这口吃的,却不会驳他的面子,而是纷纷过来捧场,一时间很是热闹。

    而更让他意外的是,席间还有人拿他当例子,激励家中孩子好好学习的,他一时都有些恍惚,曾几何时,他一直是作为反面教材存在的。。想不到他也有作为正面例子的一天。此外,他甚至还听到有人夸他资质过人的,尤其听着还挺有道理的,毕竟他在课业上花的时间,当真比不上那些个全职读书的人,如今反而是他成为了举人,而那些人却只有眼红的份,这可不就佐证了他资质过人吗

    再有,还有人夸他天性聪明,所以所出的子嗣才各个优秀,看,除了几个小的外,家里各个都有功名在身。对于这份夸赞,他显得尤为满意,笑得开怀极了,这可不就是自己的功劳,所以儿子们才各个优秀,就是那几个小的,瞧着也是聪明伶俐的。

    王勤,王鹏的大堂哥,此时也来了,他看着身边众人对王鹏的吹捧,此时满心不是滋味。想当初,他远比王鹏站得高,可如今王鹏是众人的焦点,而他呢,自从考中举人后,不曾有任何建树,不管是科考还是其他方面,以致如今变得越发黯淡无光了。

    王鹏可不知道他那大堂哥在想什么,他在办完筵席后,算是对自己有个交代后,就心满意足地回县城办公了。他却不知,在他离开后,族中还因为他引发了一场风波,而这场风波的漩涡中心,正是言夫子,也就是当年教导王鹏的夫子。

    当年就是因为言夫子的那句科举无路,才会导致王鹏后来的黯然神伤,而如今王鹏中举,则充分证实了他言论的有多不靠谱。要知道秀才若还有侥幸的话,那举人是却绝无幸理的,这至少证明了,人家王鹏的天资其实是很不错的,结果这么个苗子,当年却败在言夫子的那张嘴上。

    王鹏当年中秀才的时候,其实找言夫子闹过一回的,然而那时候。其他人却只觉得他小人得志,搞得他备受压力,后来也算是和解了。这回中举人后,他就没再提过言夫子,也没去找麻烦,秀才时可以无所畏惧,毕竟前程有限,可如今都举人了,本身还是当官的,那就要注意风评了。在这尊师重道的世道,若一而再,再而三地闹,那就完全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他多年苦读,可不是为了出一时之气的,再说,就是他有心闹腾又能如何,还能把对方逼死吗真逼死了,他的名声得臭成什么样了。

    王鹏是没了动静。。然而当年的同窗中,却有人有了动作。王鹏或许是被打击得最狠的一个,但却不是唯一一个,另外几个当年被打击的同窗,看了王鹏的成就后,私下里就觉得,自己也是被言夫子给耽误的。为此,这些天来,他们时不时地就给言夫子一家找麻烦,一开始,族中都没好意思干预,也摸不清楚王鹏的意思,后来试探过跟王鹏无关后,族中这才开始干预,事情最后才慢慢消停下来。

    &n



第一百三十八章 预备离开
    在王鹏享受举人功名的时候,王睿也在忙,他是为了自己将来的任职问题,三年之期快到了,而这回他打算到外省去任职,毕竟他在本省青州已经待得够久了,是时候去外面看看了。

    当他把这个意愿告诉岳父后,京城那边很快就回信了,说是会妥善安排的,初步意向是南州下面的某府任知府,让他提前做好准备。这些年,他跟岳父的联系还算紧密,当然妻子发信比较多,她几乎每月都会给家里写信,再随信赠送点土特产,而他呢,则基本在节礼的时候,送上一堆厚重的节礼,随后再附上一封慰问信。

    这些年,但有所求,岳家一向不会推辞,这也让他对岳家越发地感激,更是庆幸自己当年能够娶到贤妻,这才有如今地顺遂生活。唯一遗憾的是,这次,父亲的事情并没有圆满的结果,现下并没有合适的县令空缺,只能静待时机。不过岳父那边也说了,他会帮忙调动一下父亲的职位,信中更是提前透露说,是去邻府某县担任县丞,算是小小地进了一步。

    说来县丞、主簿这样的官职,一般都是下面报上来,吏部就会批的,不过如今吏部有意插手,别人自然就没资格有意见。这次空出位置的县丞,人家是告病致仕的,因着时机巧,就决定把位置留给王鹏。

    另一边,王鹏接到大郎的信后,笑得很是开怀,他终于可以挪窝了。虽说在自己的老家任职很威风,可他真的还年轻,心态更年轻,他是盼着出外闯荡的。以前,他一心要考个举人出来,也就没动作,毕竟在熟悉的地方,处理公务顺手,也就能多花点时间读书,可自打中举之后,他就觉得心痒难耐了。

    他正打算跟儿子商量一下,是不是能升一级,好吧,就是升不了,哪怕换个地方也不错,不想他还没说呢,儿子就给他安排好了,这会自然是顺心遂意的,心中更是念叨着,还是睿儿最贴心。

    半个月后,他终于得到任命,他迁任滁县县丞。王鹏拿了东西就跟陆县令去报备了,毕竟他们不止是亲家,还是朋友,合作愉快多年了。随后,跟陆县令商谈了一下,才发现对方也要调走了,这么两个都要离开的人,干事情就有点没顾忌了,他们立马决定联名保举二郎成为主簿。

    有他们两个的联名,二郎上位的可能行还是很大的,又解决一桩心事的王鹏,心情大好,回家就把好消息告诉给了二郎。随后,当他把自己的行程纳入日程后,才发现家里的人有点太多了,不适合都带去。虽说这世道纳妾的人很多,可出外顶多带一两个妾室,多了就要被人笑话了,他可不想为这种事背上好色的名声。

    可这带谁不带谁的,却是个麻烦事了,他一时也定不下来,想着倒不如先听听她们各自的想法。于是这日,王鹏叫了全家来到大堂,告诉大家他要调职了,然后是询问她们是属意跟他上任还是留在老家。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说想要跟他去赴任,这下,王鹏开始头痛了。当他说最多带两房妾室时,屋中立马闹成一团,尤其是那几个新纳的妾室,抱着孩子就哭上了,口中还说什么离不开父亲。

    这话听着跟生离死别似的,王鹏见了更是一阵气堵,至于的嘛,又不是不回来了。然而他说了几次让她们别哭了,结果愣是没人搭理,最后一怒之下,他干脆甩袖离开了。她们既然这么爱哭,那就让她们哭个够。

    见王鹏走了,没了观众,她们的哭声就是一顿,跟着大家就都不哭了,只有一些哭得太投入的,这会还不能立时停下来,尤带着几分抽抽噎噎。她们对彼此相顾无好言,事实上,她们如今还称得上是竞争对手,自不会留在大堂开茶话会,跟钱氏道别后,彼此哼哼两声地就各自散去了。

    她们走后,屋内就剩下了钱氏跟二郎一家。钱氏还正纳闷,平日二郎见到这些妾室,总是一脸烦躁,今天脸上的表情却意外地平和,为此,她还多看了他好几眼。不过,想了想老爷刚才说的话,觉得二郎可能是在为去留的问题思考,这才没空搭理那几个妾室,心下倒也不以为意。

    不过如今,她更关心的是二郎的去留问题,所以也就问了,陆氏听了,也紧紧地盯着丈夫,想知道他的想法。

    看到两人的紧张劲,二郎笑了笑,随后就给出了答案,“我并没有接到调职的命令,而且父亲跟岳父这几天一直在忙我的事,想让我接父亲的班。”

    此话一出,婆媳俩的想法出奇地统一,这会都没人在乎王鹏的外任了,而是关心二郎的前程。钱氏率先开口道:“能成吗,有几分把握”

    从书吏到主簿一如天堑,有多少人干了一辈子的书吏,临到老都只能对着主簿的位置垂涎欲滴,这一步实在太过重要,所以钱氏一时间,也很有些患得患失。当然,更多的还是高兴,二郎干这个书吏,都干了有四五年了,如今可算是有盼头了。这几年,若非家里的家底颇丰,时常能贴补一二,不然,光靠书吏的那点俸禄,怕是连家小都养不活,日后若是成了主簿,这日子就不用愁了。

    二郎笑得很爽朗,“有父亲跟岳父在,总有个七八分的。不过,在还没尘埃落地前,这事不能乱说。”

    钱氏欣慰地笑了,“好,好好好,我跟你媳妇这点分寸还能不知道吗,放心吧。呵呵,只要你能上位,你父亲那边,他爱带谁就带谁吧,我是懒得管了。”就凭老爷对二郎的这份心,以后他爱偏心谁就偏心谁吧,至于留下的人,她也会好生关照的。

    此时,二丫夫妇也在讨论王鹏调职的事情,尤其二丫,对此还相当发愁。

    这会,二丫正皱着眉头道:“父亲要调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要知道如今的太平日子,是跟父亲分不开关系的,虽说自家从不会仗势欺人,可也没人敢欺到自家身上,这要是父亲离开了,以后可就不好说了。

    相比妻子的焦虑,蔡京就显得平淡多了,“不用担心,这几年,我一直与人为善,人缘还是不错的,就是岳父离开,想来也不会有太多麻烦。”说着又顿了顿,“还有,这些话你在家说说也就罢了,可千万别说到岳父跟前去,不然,要是被岳父认为你只顾自己,半点不考虑岳父的前程,到时怕是要对你有意
1...3233343536...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