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网游竞技

敛财人生[综].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林木儿

    所以针对这个事,厂里开会,大领导小领导的都到场。

    最后拿出一个方案就是,外地来的职工,他们的家属,都尽量的予以安排工作。但是本地的职工,是没有给这一项政策的。为了能腾出土地,也为了能更好的安抚这一片群众的情绪,四爷就说:“每一户居民,咱们给一个指标。”

    要不然非转农了,大家不会怪运气不好赶上这个政策,只谁怪厂子没给他们工作的机会。有这么多人对厂子不满,是好事吗今天骚扰一下,明天骚扰一下,还要不要正常的生产了。

    那些不满聚集起来,本来已经成了快要翻滚起来的开水了,结果叫四爷倒了一瓢凉水下去,暂时是止沸了。

    这种做法,对上面也有个交代了!

    看!咱们积极响应了政策,稳定了大家的情绪。

    跟地方政府呢,比如临北区,也有了很好的合作基础了。但你们要做非转农,得那你们自己去动员,去做思想工作。

    于是,工作组下来,天天的开动员会。说国家现在还困难,要给国家减轻负担。说大家放心,转为农业户口,还是会给大家分土地。

    不管是心里怎么不愿意,但最朴素的道理大家都懂。

    这叫大势所趋。

    可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啊。

    这边说一家给一个招工的名额,然后人家就开始分家了。大家往小家的分。很多人家都是儿子还没结婚,就给分出来了。

    四爷是不怕这种情况的,矿山那边现阶段,就是往后的两三年内,都得是半机械半人工,那边永远不嫌弃人多的。而且过来的人多了,腾出来的土地就多了。建农场的时候反对的人就少了。他原先就准备这么干的,可那时候那么干,可不会那么顺利。很多人都不会想的那么远,只以为这是自己跟桐桐的老家,到处都是亲朋故旧,这是拿公家的饭碗去做自己的人情。所以啊,那时候需要一个像是计寒梅的人拦一拦,要不然口子一开,那就是非常可怕的事了。有些人家能一下子进来好几口子。要真是那样,等到了这会子,又得从厂里往出裁人。这一裁人,才是把人彻底的得罪死了。可现在则不然,为了厂子能有个稳定的周边环境,跟周围的当地居民搞好关系,是必须要做的。因此,一说给各家有个名额,全厂上下,没有不理解的人,也没有想偏的人。而对于之前没招工上的人家来说,还有什么怨气呢感激都来不及呢!要不是人家金老四吐了这么一个口,一家子又得回到以前那种日子去了。

    如今,家家有了干公了,有粮食还有钱。而家里呢又有地种,好歹是个收成。这么着下去,日子不会太难过了。总比全都打回原形好啊!

    况且,人家还由着咱们分家,分了家几个兄弟都去了,人家也没说啥。

    大家伙这心里就寻思着,人家还是有乡性,念着人情的。哪怕不是啥好工种,但好歹是吃商品粮的,一辈子不愁了!

    招工这件事,先是叫计寒梅一打,他再出手一拉。这一打一拉,才真正把问题给解决了。

    于是说各家分完剩下的土地,要建农场,之后说不定还会用一些临时工,那基本是没有周围的群众都没什么意见的。主要怕影响自家在厂子里当工人的那口子人。

    说建农场嘛,那就建。

    四爷又把一些荒沟荒山圈在里面,能养鱼的就养鱼,能种树的就种树,也不一定非得种庄稼。

    有些不够格去矿厂的,就直接去了农场。被戏称为拿着工资的农民。

    打从这个时候起,城市户口的价值好像一下子就高了起来。农村户口想换成城市户口,难死了多少人。

    农家的孩子挣脱一身农民的皮,招工的路会被人家企业自己的子弟堵死。没点关系的人想塞进去,那是做梦。唯一一个晋身的办法只有一个:读书,然后考出去。

    所以,在九月份再开学的时候,除了跟随父母迁过来的孩子,更有周围人家的孩子,都送过来了。听说这边的教学质量好,老师都是大学生,想叫孩子能有出息,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都想办法叫孩子上学了。

    暑假的时候把学校整整的扩了两倍,还是不能满足需要。每个教室都塞的满满当当的。

    丹阳回来一边洗脸一边抱怨:“教室里能热死人,湿热湿热的。”

    新教室,人挤的满了,就是这样子的。

    他爸就说:“克服克服,一年,就一年的时间。明年肯定给你们盖个好学校。”

    朝阳却觉得还好,“楼上也不定都好,想出来玩还得下楼,麻烦死了。”

    端阳就偷眼瞪他,这小子后知后觉的窜出去玩去了。

    四爷就说端阳:“跟着如今这个师傅怎么样”

    端阳的师傅技术科的,资历非常老。算是老牌的留学生,三六年去德国留学的。三七年国难当头的时候回来,后来辗转在言安这个大后方工作。虽然留洋过,但又跟这些后期留洋的那些不一样,他的政治上没有什么问题。而就本人而言,虽然是技术是有些过时,但就端阳这种打基础的孩子来说,跟着这样的师傅才是刚刚合适的。

    其实政治学院那边也是也不错的地方,在里面哪怕是打杂,学到的也够他受用一辈子了。可那地方,四爷不想叫打眼,就不能叫端阳去。厂长的儿子呆的地方,在很多人看来,是想忽略都难的。

    所以,才给挑了这么个师傅。

    “吴师傅挺……严格的。”端阳是这么说的。而且不会因为他爸是厂长就对他另眼相看。做的不好也一样骂的跟三孙子似的。

    听端阳说的多了,林雨桐心里就有数了。

    当天晚上做的红烧肉,就多做了半碗,盛到饭盒里,又拿了两个大白馒头递给端阳:“去!给你师傅送去!”

    端阳就说:“我师傅那人,就是给吃好吃的了,也不会对我手下留情的。”

    “谁说我想叫你师傅手下留情了。”林雨桐拍他,“去,给你师傅说,我跟你爸得谢谢他。你底子薄,就得比别人多下苦功夫。我们不怕严,就怕不严。把你交给师傅,那就是师傅的半个儿子,只要不好好学,要打要骂都行。我们没二话。”

    端阳蹭一下抬起头来,瞪大眼睛:“妈——”

    “去!”林雨桐连推带拽的把端阳赶出大门:“快去快回,回来好吃饭。都等着你呢。”

    端阳是撅着嘴出去的,可一出门眼泪却下来了。

    亲爹亲妈也不过如此了!

    等端阳回来吃饭的时候,骄阳拿了一整个馒头,掰开两半给里面塞上鼓鼓囊囊的肉。

    朝阳一边看一边肉疼,但还是问:“你又出去吃”

    骄阳‘嗯’了一声,“我爱坐在门口。”然后给窜出去了。

    丹阳朝外指了指:“又给送去了!”

    给哪送去了!

    给计寒梅送去了。

    计寒梅是一个人过日子,经常不开火,凉水泡馒头,就上一口咸菜,就能对付一顿。骄阳之前到隔壁捡她的风筝去了,然后就看见计寒梅一个人可怜巴巴的吃那个。当然了,也就是在孩子的眼里,计寒梅的形象是可怜的。

    于是,她开始偷摸的接济人家去了。

    今儿是端上她的半碗稀饭,明儿就是端着她的半碗面条。就跟这次一样,这回又拿着一个夹着肉的馒头去了。

    一家人都知道她那是干啥去的,但谁也不说破。

    想去就去呗。

    计寒梅呢看着那么大点的小妮妮,手里举着个馒头:“奶奶你就吃吧。没事,这是我的那份。我不跟别人说,真的。赶紧吃吧!热着呢。”

    计寒梅几乎是没有跟孩子相处的经验。哪怕是在身边抚养过两个孩子,可大多数时候是请来的老乡帮着带的。她给出钱,人家在家里帮自己带孩子,一天到晚的忙,有时候十天半夜都不着家。真心话,从来没有跟孩子这么近距离的相处过。

    她严肃着一张脸,僵硬着身子:“我不要,你赶紧拿回去。”

    骄阳学着她皱眉,然后叹气:“你这人怎么这样啊!叫你吃你就吃,干嘛这么啰嗦。”说着,就垫着脚尖把馒头放在桌上盛着咸菜的碟子里。然后下巴一扬,头发一甩蹭蹭蹭又跑出去了。

    计寒梅目瞪口呆,这孩子说话着语气,这动作,怎么看着就那么熟悉,但偏偏她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骄阳回家,林雨桐就问:“一个都吃完了真能干!肯定不够吧,再吃一个”

    这孩子就笑的见牙不见眼,看着她的小碗碗里面放着的肉和扣在上面的馒头,点头如捣蒜,“我可饿了呢。得再吃一个!”

    好吧!只要你高兴,怎么都好吧。

    计寒梅那人,是那肯占便宜的人吗特别要好的战友,送她点什么,她是立马给这边送过来。送过来的时候,又有几次是孩子在的大多数时候孩子都在学校,然后人家就是那么一副样子,把东西塞给林雨桐。

    林雨桐说不要,人家就拉着个脸,皱着眉,那么个语气说:“给你你就拿着,又不是叫你吃的。哪那么多话”

    她这么一扭身走了,林雨桐‘噗嗤’一声给笑出来了,这一笑,已经走出门的计寒梅一愣,估计也想起来了,骄阳的语气跟动作跟她一毛一样的。

    这也是怪了,所有的孩子见了她都恨不能退避三舍,可只有骄阳,怎么就那么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呢。

    天气慢慢凉了,老太太要回省城了。那边到底是暖和,屋里带着暖气,不像是这边,得烧壁炉。四爷上总厂去的时候,顺便把老太太捎回去了。

    其实两口子还总因为公事往城里跑,见林百川和常秋云的机会不少,可这老两口见孙子的机会就不多了。暑假的时候,几个孩子除了上班的端阳,都在林家过了大半个暑假。就这,还总嫌弃回去不带孩子。

    用常秋云的话说:“你以为我想你吗我就是想我孙子。”

    哪个都是心尖尖。

    孩子上学了,四爷带着老太太走了。下班回来,林雨桐抽空,把院子里老豆角收一收。

    结果这边才说收了明儿蒸麦饭呢,那边就有村上的六族婶跑过来:“妞妞!妞妞!虎妞子!赶紧的,快点!出事了……你婆婆出事了,你嫂子拉着架子车跑着去了……”

    往哪边去了

    林雨桐扔下东西,就赶紧问。

    “往灵台去了。”这人喘着去,只管催。到底是个啥事,也没说明白。

    林雨桐骑着自行车就走,看这样,肯定不是小事。

    自行车比架子车快啊!

    半道上追上拉着架子车朝前跑的刘铃铛了,“咋的了你坐上来,我拉着你。”

    自行车的后座能带人,坐上去伸手拉着架子车,也一样跑。不过是骑自行车的人累一点罢了。

    刘铃铛不顾那么多,坐上去才说:“娘她……她……难产了!”

    啊!

    啥时候有了的我都不知道!

    刚开始嫁人那两个月还常露面,后来就不怎么回来了。人家都说这人是过自己的日

    子去了,谁知道……这是有了不好意思见人吧。

    我的天啊!这都多大年纪了。

    林雨桐就问说:“你啥时候知道的,怎么也不说一声。”

    “寒碜死了,我都不好意思提。”刘铃铛才说,“是她偷摸去学校看疙瘩。疙瘩回来说的,说他奶该不是病了吧,肚子可大了。我还当是有啥病呢,结果去远远的看了一样,看着肚子鼓囊囊的……我估摸着八成这是有了……刚才村里的六子回来,说是碰上个车站回来送信的,叫他帮着跑腿给捎口信,说是肚子疼了一两天了……这可不是难产了吗”

    把林雨桐听的一愣一愣的,还想着,这向党也太不是东西了,要真这么急,怎么不给厂里去了电话。总比叫人捎信快吧。

    结果到了地方,林雨桐才发现,啥怀孕了

    根本不是!

    那就是吃高岭土吃的!

    浑身浮肿,肚子如鼓,越是干瘦,越是显得肚子大。

    怎么把自己折腾成这样了。

    林雨桐都火了,站在门口就喊:“向党!向党!你给我出来!”

    边上才有人说:“向站长住院了……这边的吃的……人家儿子当家,吃的啥的,人家就领了……”

    向党三个儿子,都在铁路上上班。

    林雨桐挨个打听过去,二话不说,拎起来,管你们是儿子还是媳妇,能看着人往死里饿,就不是什么好鸟。她是摁住就打,一边打还一边问:“今儿非卸下你们一件不可!说!是不要胳膊还是不要腿了!”

    都知道这是四爷的妈,一个个的还敢这么着。

    人家都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这是打谁的脸呢。

    林雨桐今儿豁出去了,不打的叫这些人知道厉害,今儿就不算是完。

    边上的人嘀嘀咕咕,就是不敢上前。心里还说,这向家在站里一向是霸道,怎么也没想到如今这么怂。三男三媳愣是不够人家收拾的,这会子那几个儿子一个个的倒是喊着:“妈!救命啊!”

    这会子知道喊人家妈了,晚了。

    李月芬那样,真要是没人报信,撑不到晚上的。

    也是刘铃铛没敢耽搁,直奔着这边来了,要不然林雨桐也不能这么快知道消息。

    先给扶到厕所外面,揉了揉身上的穴位,好歹能排泄了。先叫泄出去再说。然后有林雨桐从向家的几个儿子那儿拿回来的馒头饼子,就着水,叫她吃了。

    这条命算是捡回来了。

    刘铃铛就说:“您啥时候过过这种日子在家跟霸王似的,咋如今被人欺负成这样也不知道捎口信呢。”

    李月芬低着头,苦笑。

     




1241.旧日光阴(53)三合一
    旧日光阴(53)

    报复

    什么报复

    林雨桐将手里的东西放下, 就往厨房去, 还说端阳:“进来说话。”叫人家警察看见母子俩搁在院子里说悄悄话, 不合适。
1...13461347134813491350...152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