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看到现场要失控,慕容忘忧和马人望连忙转移话题。

    好,但还不够好。

    不够在什么地方?

    两点,一是没有皇上不习惯啊!

    还有一点,都管州怎么办也没说。如果六级公民制在全国实行,那么都管各州还怎么维持?

    没有皇上还是个问题不习惯啊!1300多年都有皇上的,现在一下没有了,谁能习惯?

    马上有人提出了解决办法,没有皇上的事儿好办,咱们继续选举执政当皇上就是了。

    继续选?他不干啊

    可也没不让咱们选啊!这种事情得有个过程的执政是大儒,哪能和赵家太祖一样,抢个皇上就做?

    也对!大儒都谦虚这个事情要一步步来的。

    没有皇上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都管州怎么办?

    都管州本是用来安置投靠的燕云豪强的,算是封地采邑。

    早先大家都认为都管州可以代代相传,就是私人领地了。

    可是共和国陡然而兴,燕地的贫下中农和共和小主们突然展现出了极大的战斗热情。一下子就改变了共和政府和都管州之间的实力对比。

    都管州在强大的共和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而且在都管州内部,也有许多人想要成为共和公民

    所以都管州的崩溃,似乎是个时间问题了!可都管诸家,谁肯放弃这样的利益?

    可要是不放弃,谁又敢和共和国对抗?

    光是那群一不要命,二不要钱的共和小主就能把所有的都管州给铲平了。

    所以这个问题又一次推到了武好古那边儿。

    又劝进?

    是啊,大部分元老还是习惯有个皇上的

    元首和皇上也没啥不同嘛,就是不世袭而已。

    这个终究是个习惯啊!

    辽阳府皇宫,武好古看着慕容忘忧和马人望两个老翁也直皱眉头。

    他想了想,要不这样吧搞个任期制,五年一期,我先当五年元首,五年后是不是要改皇上,咱们再看情况。

    这个任期制好啊元首任期满了可以改当皇上的!

    两个老翁互相看看,都点点头。

    就这样吧,回头再去做大家的思想工作就是了。

    反正武好古还年轻,要登基也不着急,而且也没人和他抢,慢慢走程序也挺好的。

    武好古又说:咱们该定个《共和国宪法,就是国体国号六级公民制元老制元首制这些个规整一下,定一部根本**。

    慕容忘忧说:这事儿让何天然章之凤去办吧,他们俩精通律学。

    嗯。武好古点点头,再加一个苏籥一起起草宪法。

    共和国当然得要立宪法了,不仅要立宪法,而且还要进一步制定《刑法典和《民法典,规范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

    好在云台学宫十多年前就开始培养律学人才,现在倒是不缺这方面的专才。

    元老院只需要确定原则,接下去的事情,就可以交给律学专才去做,然后再由元老们审查。

    执政,国号定什么?马人望问。

    武好古早就想好了,自己的国家虽然是共和国,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的名号肯定是不能用的。

    还是得起个古色古香的国号。

    周。武好古说,就叫周国吧。一来我的先祖在唐朝时曾经立过一个周国;二来共和国的立国精神,出自西周共和和周朝的国人议政。

    这其实没有什么异议,一个中规中矩的国号罢了。

    执政,慕容忘忧皱着眉头,接下去就是都管州的问题了。

    咱们下面还要调整州府,要缩减掉许多的州。这也会涉及到十几个都管州现在元老院把问题提出来了,我看得拿个主意了。

    现在共和政府统治的燕辽之地大致上继承了辽国的州府划分。州一级的行政区域太多,不是很大的地盘上有好几十个州府!

    根据共和政府的建议,准备合并精简到二十个州府之内,以方便管理。这样就不会有十几个都管州存在了。有可能会出现几个都管州合并成一个州的情况。

    这事儿好办!武好古笑着,都管州之争,归根结底是地方自治。

    自治?是羁縻的意思?

    差不多吧,武好古笑了笑,咱们不必学赵宋,把地方上的权都给收了。可以搞一点自治的州府嘛!

    自治的州府?慕容老头问,是和天津市一个路数?

    天津市就是个自治的市,虽然地盘不大,但是人口财富,都远远超过共和政府治下的任何一个州府。

    而且天津市还是共和政府元老院的驻地。这么多年来,中央地方也和谐相处,并没有什么不愉快。

    对啊,武好古道,天津市不是挺好的?旅顺市燕京市(原析津市)也是议会自治。等到京东市拿到手后,肯定也得搞议会治市。

    商市可以自治,州府就不行吗?可以先让那些都管州试试看啊。也可以学元老院的办法,搞勋贵议员嘛。如果几个都管州并一个,各家勋贵议员商量着办事不就行了?至于他们养多少地方军队,收多少租税,如何发展工商,共和政府一律不管。

    但是六级公民的认定,一定要由共和政府派员监督。

    倒是个高招!

    慕容忘忧和马人望两个老翁一琢磨就明白了。

    武好古的办法有点类似于推恩,将都管的权力分到地方议会。同时再让几个都管家族互相掣肘。

    一个都管拆成了几十个议员,想要造反就难了。

    另外,这些都管州内的公民数量,也决定了他们在共和国元老院内的话语权元老的选举,要根据各种公民的数量综合考虑,来划分选区的。

    如果某个州的公民太少,那么可以分到的元老额度也就少了。而公民的数量,除了天津市这样的大城市外,基本上都是由骑士府兵的数量决定的。

    所以各家都管也就不得不拆分出一定数量的骑士户,这对都管家族来说,又是一种推恩。

    当然了,这种推恩是建立在公民议会这套体制行之有效的基础上的。

    而公民议会这一套体制的有效性,又和整个国家的体量大小有关。

    至少在通讯条件极其不发达的中世纪,共和国的确不适合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大国。

    如周国这样,本土不过相对于后世中国的北京天津部分河北省整个辽宁省的小邦,交通完全依靠渤海海运(地盘基本上围着渤海湾嘛),人口不过数百万,公民数量最多三十万的共和国,大概就是共和制度能够施行的上限了。

    另外,不仅是共和制度在中世纪不适用于大国。就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初兴阶段的时候,也都兴起于一些小邦。比如意大利四海国,比如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比如英格兰王国。就算是大美利坚,一开始也就是十三个州,几百万人。

    大宋这种一亿人口,大部分的土地还在交通不便的内陆地区的超级大国,要进入资本主义,要工业化,历史都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了。

    12世纪的生产力,根本想都不要去想了。

    从这个角度而言,武好古如果黄袍加身,一统天下,那他就必须考虑整个帝国的经济平衡,而不能任由国家的一隅野蛮发展,去冲击国家的其余部分了。




第1209章 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上
    转眼已经是大宋政和三年的仲秋。

    地处关外的辽阳府,笼罩在一片肃杀的秋意当中,虽然还没到漫天飘雪的时候,但却已经能感到一股股自北方袭来的寒意了。

    中世纪的小冰河期在十多年前就开始了,平均气温一年比一年低,处于塞北严寒之地的辽河流域,对于凛冬的感觉则更加明显。

    夏季在缩短,冬季在延长,初雪的日子更是一年比一年早。

    辽西和辽东的土地改革,在夏天结束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根据马人望张琳韩企先等人的报告,在辽西辽东,总共有6100余万亩的土地(包括辽西属于后世河北省的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

    将近23万名共和军的骑兵(骑士)府兵,得到了150亩至1000亩不等的职田因为辽东的土地实在肥沃,而需要分配土地的人又太多,所以辽东骑士的庄园规模缩小到了1000亩,辽东府兵的庄园也减少到了150亩。不过这些田庄的产出,却一点也不比燕地1500亩或200亩的田庄少。

    新增加的府兵户近215万,骑兵(骑士)户约有15万。总共有将近4730万亩的土地被分配给了这23万人。

    还有600余万亩土地,分配给了马家郭家,以及被强制迁移到辰州旅顺鸭绿水(马植的地盘)岸边的渤海右姓。

    另有450余万亩分给了在燕地土改中蒙受损失的燕地中小豪强和辽东辽西的汉人属于马家郭家体系中的汉人壮士的土地,由两家自行解决。而这450余万亩土地都是私田,可以自由买卖,无论持有者是不是公民,都不能免税。

    最后的220余万亩,则被武好古奖励给了平定辽东辽西的功臣。土地虽然不多,但是都集中在旅顺府辽阳府和辰州等辽东大城市周围。经济价值可不低,而且也是不能免税,可以自由买卖的私田。另外,早年间授予勋贵的燕地土地,现在也都划分成了私田。

    土地已经分配完毕了,期间当然发生了多起暴力抗拒事件。不过在强大的共和军面前,渤海人和寺庙僧侣的反抗,根本不足一提。

    不过分配完毕的土地,大部分都撂了荒。因为分到土地的人们,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消化他们的战利品这一轮土地改革解决的只是土地的使用权或产权,解下去的开发利用就是个精细活儿了。

    分到土地的府兵骑兵(骑士)功臣们需要把他们的家人从燕地接过来帮助管理土地,或者干脆把土地发包(大部分的勋贵都会这么做)。而要将多达几千万亩的黑土地经营起来,又少不了资本劳动力和市场的配合。

    以交易辽东辽西农牧产品为主业的营口市和锦西市,在政和三年夏天的时候就开始了规划,预计将在政和四年进行招标。当然还是天津模式,整个儿承包给商会去开发,发展起来以后也是自治城市。

    一家以支持辽东辽西和燕地农场开发为目的的政策性银行,共和土地银行,也在政和三年夏天,在旅顺市挂牌成立了。

    根据计划,这家银行可以接受只有使用权的府兵骑兵(骑士)农场作为抵押,提供低息和长期的农业开发贷款。并且还可以接受借贷人用农产品还本付息。

    如果借贷人因为经营不善,无法偿还贷款。他们也不会永远失去庄园,而是失去落干年的使用权。而且他们只要不失去府兵骑兵(骑士)的军籍,就拥有提前赎回农场的权利(只能在农场完成秋收后赎回)。

    另外,这些职田庄园农场,理论上虽然是官产,但是根据正在起草的《共和民法典的规定,是可以由子孙继承的,只是不得进行分割。

    而继承农场的子孙,就必须履行当兵的义务。并且根据他们的公民等级,决定农场是否免税。

    只有取得临时公民及以上身份,职田农场才能享受免税的待遇。否则就必须缴纳田税,而田税收取的则是农产品或等值的银钱。

    如果没有子孙愿意承担当兵的义务,或者公民等级为候补临时的府兵骑兵,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承担兵役(不包括阵亡战伤被俘失踪等原因),职田农场也会被收回。其中候补公民的农场会被立即收回,临时公民的农场则会在临时期满后收回。

    而终身公民除非被降级(因为犯罪或严重触犯军法),否则他们无论能否承担兵役,都可以终身拥有农场,而且不必缴纳农业税。

    此外,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共和国的平民候补公民还需要承担丁税,也就是人头税丁税相当于宋朝的丁税和免役钱的结合。不向公民和公民的妻子子女征收。候补公民如果拥有军籍,也可以享受相同的免税待遇。平民和非军籍的候补公民。则不能免税。

    不过共和国的丁税和田税都不重,对平民而言也不是多大的负担。

    因而在共和国的财政收入中,丁田二税的占比是非常低的。而且归地方的州府和自治市支配,并不是中央税。

    而共和国财入的大头,则是各种各样的工商收入。包括关税市税(市税通常是包税)船税(凡是隶籍共和国,可以得到共和国海军保护的商船都要交税)房产税(只在城市中收取)矿税伐木税(商业化伐木要交税)等税项,以及保护国(地)贡金,官营工商业的利润等等。

    另外,公民捐款,也是共和国财政的重要来源捐款是可以维持或提示公民等级的!而公民等级的好处,自不待言。

    除了对税收和职田庄园进行了严格明确的规范,《共和国民法典中,还格外突出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和买强征抄没等等侵犯私人财产的行为,不是明令禁止,就是给予了极其严格的约束只有在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紧急状态,政府才能强征民间的财物用于抵抗,而且在战后还必须照价赔偿。

    当然了,对于商人和大地主(主要是勋贵地主)的逃税行为,也是《共和国刑法典的重点处罚项目。除了罚款拘捕等常见的处罚方法,还有公民降级这个大杀器!

    包括最高等级的元勋公民,都有可能因为逃税或者其他犯罪行为被降级!

    所以逃税在共和国的代价,是非常巨大的。考虑到共和国的税率,实在是得不偿失。

    在辽阳府城中,武好文居住的馆舍中,正堂上点了个火炉,火炉里炭火熊熊,炭火上还温着一壶老酒,屋子里面酒香四溢。

    武好文侯仲良杨时三人围着一张方桌而坐,一边品着老酒,吃着小菜,一边在议论着他们昨天刚刚得到的《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密!细!几可以秦法比拟,只是少了酷烈。

    大儒侯仲良评价道:看来武执政的确没有统**,定八荒的雄心。

    老师,您为何有此评论?武好文问。

    这不是明摆着吗?一旁的杨时笑道,那么细密的法度,得花多少心思去执行?若是二十州土地,几十万公民,数百万平民,倒也勉强能行。若是换成大宋四百州军,亿兆民众,怎么可能行得通?所以武执政的心思,已经明摆着了。

    如此说来,武好文送了口气,表情有些复杂,官家倒是可以高枕无忧了
1...690691692693694...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