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武好古接着又对高永福和郭药师说:高二郎,郭大郎,这次多亏了二位,要不然不知要死多少人了。
郭大郎,你想要哪个州?只管和我说。
郭药师闻言大喜,禀执政,俺老郭就想要个离辽国近些,方便出兵的州。下回执政伐辽的时候,老郭好当个先锋官。
好说,好说。武好古笑着,回头让马人望安排,他对辽国东京道中京道的情况了如指掌。知道哪块地盘可以养兵!
另外,你的兵马也需要放赏。我先给你二十万缗,随你发放。再给你二十个入读骑士学院的名额,你挑军中粗通文墨又年轻的军官送到天津来。让他们学了共和军的兵法再回你那里去,将来就方便共和军总军机房指挥你的大军了。
对了,上次你派到我这里来的甄五臣挺机灵的,让他也到骑士学院来学兵法吧。
郭药师只是笑着:某家多谢执政,也替甄五多谢执政了。
安排好了郭药师,武好古又看着高永福。
这厮和郭药师不一样,郭药师虽然也靠不住,但他是土豪出身。除了岳父是大氏家族的人,身边几乎没有渤海豪右。连他自己到底是渤海人还是汉人都不好说,多半是混血。所以武好古不担心郭药师号召渤海豪右作乱。
但是高永福就难说了,他可是渤海右姓大族出身。而且哥哥高永昌还当个渤海大元国的皇帝,门下可不少渤海右姓豪门出身的追随者。
而这些渤海右姓豪门都是大地主!
辽东的土地,要么属于契丹权贵,要么属于渤海右姓,要么属于寺庙,只有一小部分被郭药师这样的土豪占据。
所以武好古的土地政策对这几方面势力的打击是很大的,自然也不指望他们的效忠了。
现在契丹人跑了。和尚尼姑不值一提,要么走,要么还俗结婚生小沙弥去。就只剩下渤海右姓这帮地头蛇了。
别看他们现在作鸟兽散了,但是离彻底打倒踩上一脚还早呢!
而且打倒他们也不容易武好古也不可能发动群众斗地主。因为他只是想换一批人到辽东当地主,可没想过把右姓的土地分给渤海劳动农民。
所以对广大渤海劳动人民来说,武好古的政权和契丹政权没有两样,甚至更加可恶。
如果现在不把盘根错节的渤海右姓处理一下,自己早晚还得和他们打仗。不过武好古毕竟是大儒,要在辽东搞大屠杀也是做不出来的。
高二郎!武好古的语气已经放沉,你杀兄弑君,实在不是忠义之士所为,所以我不能封你在辽东了。
执政高永福额头上的白毛汗都出来了。小底不求官职了,为富家翁足以。
武好古看着他,本执政向来说话算话,既然许你州郡,自然有地盘封给你。你可知道虾夷大岛吗?
虾夷大岛?高永福摇摇头。
就在日本国东面海上,距离釜山商市2000多里。
虾夷大岛当然就是后世的日本国北海道的所在了!
眼下这个岛屿并没有落入日本人的手中,还是由虾夷部落控制。安东府去年就派人上了岛,在岛屿南部和日本本州相望的一个海湾处建立了一小小的据点,名叫北海馆。而且还据此和虾夷岛上的阿努伊人进行了接触。还在阿努伊人向导的带领下,稍微进行了一点探索。知道虾夷岛是个很大的岛屿,大部分是山地,被森林覆盖,也有一些平原,也拥有肥沃的黑土地。
另外,岛屿周围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如果得到足够的食盐供应,可以发展出咸鱼产业。
这个岛屿现在已经被安东府的人占领,可以交给渤海右姓管辖,以后就改名为渤海州。武好古顿了顿,高永福,你就是渤海州的大王!
选5000户在大元国中任职的渤海右姓人跟着你一起去吧!
这是要流放荒岛啊!而且还是高丽海外2000多里的荒岛!
去了,还能活着再回家乡吗?
高永福听了武好古的话,噗通一下就跪了,磕头如捣蒜。
执政饶命,执政饶命,小底但求一介平民,只求安安稳稳在家乡老死
怎恁般没有志气?武好古不阴不阳地说,你大哥高永昌虽然狂妄,但终究不失男儿志气,你年纪轻轻,又是大元的晋王殿下,怎只求个老死家乡?
这话
高永福吓得汗出如浆,跪在地上只是发抖。
武好古看着他,冷冷道:高永福,本执政在此与你相约,只要你肯带5000户渤海豪右去虾夷大岛,共和政府必不负尔等。这虾夷大岛距离辽东虽远,可是和日本国只隔着一道窄窄的海峡。如果你们5000户渤海壮士能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开垦土地,整备兵甲,将来未必没有入住日本国的可能!
高永福跪在地上,额头上黄豆似的汗珠还在往下掉,心脏也是呯呯直跳。
入主日本国?
真的假的?骗人的吧?不过好汉不吃眼前亏啊!真要和武好古顶下去,没准自己吃饭的家伙回头也得给装进盒子里去
想来想去,高永福也没招了,只好硬着头皮应了下来。
好!武好古笑着点了点头,既然如此,你就随着本执政的大军一起入辽阳府吧。
去虾夷大岛的事情也不必着急,好好准备明年能够启程就不错了。唔,现在准备得越充分,你们在虾夷岛上就能越快站稳脚跟了。记得多带一些壮士,多预备一些兵器和战马。
武好古当然是真的想让渤海右姓在虾夷岛上大显身手了,哪怕他们打到日本本州东北去,武好古都是乐见的。
虽然武好古不想让共和政府直接卷入对日本国的战争,但不等于他不会放点东亚大陆上的牛鬼蛇神去和日本人为难。
渤海右姓的那点武力在共和军面前不够瞧的,但是搁在日本本州东北,那可是无敌的强兵啊!
单是右姓子弟组成的骑兵,就能冲得日本武士们东倒西歪了。而且武好古还会向他们提供兵器甲胄,保证他们能在日本东北部打出一片天地。
等他们打开了局面,再贩卖兵器给日本国,让他们去打一场抗夷战争,这样日本人民就得努力挖黄金挖白银用来换兵器了!
第1199章 要开始分地了
辽国的土地制度和宋国是不一样的。辽国的私田其实很少,而且多数都集中在南京道。在其他地方,基本上是以官田为主。东京道这边,情况也是这样的。基本是没有私田的,土地都是官有。
而辽东这边的官田又分为无主荒地屯田在官闲田三大类。无主荒地可募民耕垦,纳租于官。屯田多为军屯,由军士耕作,收获除军士自养,悉归国家。在官闲田也可以募民耕种,纳租于官。
另外,契丹奚部女真等部落,在辽东也占有土地,这些土地同样是官有。契丹贵人在辽东所建的头下军州,所占的土地,就是这种分给部落的官田。
不过辽国朝廷一些粗疏,权门大族,经常会私占官田,开垦耕种,又不向官府登记,以逃避田租我家在显州占有的土地就是这样的。
正在辽阳皇宫中,很尽职的在给武好古讲解辽国土地问题的,正是马人望。
他当过辽国南面官的大官僚,而且长期都主管计司,也就是管民政和财政的高官,对于土地问题,当然是非常了解的。
这个时代,宋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土地私有制度就是那个被后世误解为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私有制。
实际上,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没有人把土地私有和封建挂钩的。
封建嘛,土地要封的!花钱购买那不是封建
所以宋朝的土地所有制其实不是封建的,倒是武好古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正在建立封建的土地所有制。
骑士户和府兵户的庄园,其性质是职田。也就是用土地的产出来支付骑士和府兵薪水,所以骑士户和府兵户占有的庄园都是免税免租的。而且骑士府兵本人,和规定数量的丁口都不必缴纳免役钱和户税。
当然了,骑士户和府兵户中可以豁免的免役钱和户税丁口数目是不一样的。骑士户可豁免的丁口多,府兵户可豁免的丁口少。
而辽国这边当然也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为主了。不过辽国的管理比较粗疏,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授田兵役制度。
对于官田的管理更加混乱,贵族豪强肆意占田圈地,寺庙也跟着一起占有土地,朝廷也不怎么过问。
所以辽东那么多的黑土地,开垦的面积也远远大于南京道,但是在税收上却远远比不上土地贫瘠且狭窄的南京道。
南京道因为有中原官僚系统的底蕴,所以管理得比较严格。因此使辽的苏辙才会有富家多被强取,子女玉帛不敢爱惜,燕人最以为苦的记载。
而在东京道这边,历史上因为冯延休韩绍勋主管东京道计司时,欲按燕地点标准收税,结果引发了大延琳之乱,所以辽国朝廷后来采取了让步政策。
不仅在辽东实行比较轻的租税,而且也不认真括地,以至于到底有多少官田被权贵豪门占据,辽国朝廷也是不知道的。
武好古笑着问:也就是说辽东的土地全部都是辽朝官有的,是不是这样?
基本是官有的。
那就好办了!武好古抚着巴掌,笑道:首先就是括地!辽东辽西这里有多少土地已经开垦,或可以开垦,都得查清楚了!
马老,这事儿你来领衔!再让张琳左企弓韩企先虞仲文他们都来辽东协助你,燕地各家子弟也可来辽东辽西出任地方官职。如此安排可好?
马人望抚着胡须说:好,好有这些人帮忙,老夫一定可以将辽东辽西的土地查得一清二楚。
其实老夫在辽国做官的时候是真不敢查,查下去老命都要送掉的。现在辽东辽西已经在共和政府治下,老夫还怕什么?
对!什么都不用怕!武好古一挥手,共和军在辽东辽西摆了三十万大军,管什么右姓左姓,不服气的尽管来战!
他们哪敢啊?马人望摇摇头,笑着,而且他们也没道理,那些土地本就不是他们的,白种了一百多年,还想怎么样?
其实也不是渤海右姓在种,都是渤海奴在种。最早的时候,渤海右姓不过是替圈了土地的契丹贵人或寺庙管理庄园。
因为渤海右姓控制着大批的渤海奴,所以无论是契丹贵人还是那些无法无天的寺庙,圈占了土地以后,都要让渤海右姓来管理,他们也就因此做大了。
原来辽国东京道这里,土地并不稀有,缺的是劳动力。这也是渤海右姓可以在灭国之后,还能逐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
而武好古这回,不仅要剥夺右姓的土地(其实也不是他们的),还要剥夺右姓家族对人口的控制。
因为武好古要安置在辽东的至少二十万公民户(包括府兵户骑士户)也需要佃农和雇农。
执政,马人望摸着胡须,老夫建议在括田检地的同时,将辽西辽东地面上所有的渤海右姓子弟,悉数迁往旅顺府安置。
武好古拈着胡须,似乎在仔细思考。
马人望道:渤海右姓替契丹人管理田土一百多年,大多有些资产,而且他们的子弟多少都读过点书,也算半个士子。如果可以集中到旅顺府,旅顺一定可以很快繁荣起来。
把他们聚集到旅顺会不会闹出乱子?武好古有些不大放心。
旅顺是他在辽东的大据点,也是统治中心。
马人望想了想,又道:那就把他们分别迁到辰州和旅顺。分在两处,应该就乱不起来了估计会有一二十万众要迁移。一人分个五亩地,有一百万亩土地应该足够了。
分四处吧,武好古道,再给马二哥一些,再送一些去安东府。另外还有5000户送去渤海州。这样渤海右姓分在五处,不会再为祸了。
其实是七处。马人望笑道,辽国那边还有一些,上京道和中京道北部也有渤海人。另外还会有一些出奔黄龙府投靠完颜阿骨打,也许还会带走一些渤海奴。
那就由他们去吧!武好古一挥手,等诸军布防完毕,就开始辽东辽西括田搜户!等查明了户籍,再宣布迁移右姓。
另外,右姓各家的族长,也要全部集中到辽阳府居住。
武好古这回在辽东辽西搞得土地革命可以说是得心应手了。
一方面有燕地汉人豪强这些带路党帮忙;二来共和政府有燕地土改的精英;第三,则是有三十万大军镇在这里!
这三十万大军不仅对渤海右姓是个震慑,对于负责检地括田的官员,同样是个监督。
而武好古自己,当然也得在辽阳府坐镇了!
对于现在的共和政府而言,实在没有比辽西辽东土地改革更大的事情了。
这次封建土改一旦完成,共和政府的公民户很有可能会超过三十万!
有了这三十万武装的公民,共和国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坐镇,武好古还准备把慕容忘忧吕好问吕本中苏迨苏过李纲侯仲良等等实证派理性派甚至理学派的学者都请到辽阳府,一起商议建立共和国的问题。
成立一个天下为公的共和国可比依葫芦画瓢搞个帝国王国困难多了。
此时的中国已经有了1300多年的帝制传统,成立帝国或王国(两者在中国其实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很多先例可循。
但是共和国却是中国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的国家形态。相关的实践,除了记载在史册上的西周共和,就是界河商市京东商市幽州和南洋都护府这一类地方政权的实践。
说实话,共和主义并不成熟,也远没有到深入人心的时候。
武好古现在把共和国的牌子扛出来,只是因为看不到帝制的希望。
也不是他自己不能为帝图皇,而是在不改变幽州共和大方向的前提下,皇帝这把交椅也只有武好古也许还有武好古的儿子能坐稳。再往下传,一定会闹起革命。
因为幽州政权的基础不是维护皇权的士大夫,而是颠覆皇权的武装公民和资产阶级。这帮人就相当于人人带枪的美利坚暴民和黑良心的资本家啊!
其中武装公民的精英是军校生,这些都是什么人啊?
而资产阶级中的精英则是以云台学宫学生为核心的大学生(这年头大学可没扩招啊)。近代的大学出了多少刺头?
只要稍微了解一点近代历史,就会知道军校和大学都是帝制国家的革命家摇篮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