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当然,这是暗入文字,饶是武好古也不敢公开建议赵佶迁都的。
但是作为赵佶的好朋友,武好古无论如何都要进谏一回的。要不然他的那颗善良的心是会痛的!
在他看来,大宋虽然改变了不少,但是并没有大幅变强。特别是朝廷掌控的武力,比原来强得只能说有限。
赵佶这个成吉思汗明显也是个西贝货,就算把真成吉思汗的家底给他,估计也玩不出什么花儿来。
所以要挽救赵佶和大宋未来的厄运。最可行的办法,还是放弃开封府这个根本无法守卫的都城。
即便不能把都城迁去面向海洋的海州,也应该迁往有长江之便,汉水之险的襄阳。
至于在德不在险什么的,对开封府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开封府受困于交通和周边土地的日益贫瘠化,连一百多万人口的吃饭问题都解决得勉强,还有什么德不德的?
相比之下,襄阳有汉水可以运粮,又靠近荆湖和四川这两大粮仓,多少张嘴也养得起。
而且襄阳又靠近西军的大本营陕西,完全可以用荆湖四川的粮食财富养活陕西的兵募。对于维持国家的武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而另外一本奏章,则提出了一个不迁都就能让耶律延禧大败而回的办法煽动生女真部落联盟起义!
因为武好古早就派出工兵去帮生女真人拆高丽人的城池了,估计现在曷懒甸战争应该以高丽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了。
这样生女真部落联盟就欠了武好古一个极大的人情。
另外,现在武好古的大军兵临析津府城下,而耶律延禧又在步步逼近开封府。辽国的力量看上去都用在了宋国身上,辽东道方面必然是空虚无备的。看起来也是生女真起义造反的绝佳机会。
生女真一旦起兵,耶律延禧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去开封府城下一游了。
那可是真正的敢达啊!当然,生女真也是大宋帝国真正的考验!
之前打败的西夏不过是个小强,被神宗哲宗折磨了两代人,早就国尽民穷了。历史上没有房奴兵和御前骑士,宋徽宗也差一点把西夏给灭了。
所以平夏之战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宋朝的军力有了实质性的提升。
而以西夏残余势力和教化团为主力打得安西之战,更是绝对优势下的碾压了。西夏再怎么也是东亚怪物,一百多年的残酷战争中打熬出来的。天方教的强者根本不能比天方教的军事体制很坑爹,他们是自己人不能打,全靠买来的奴隶兵。而且他们又不能买天方教的同胞做奴隶,所以天方教在中亚的地盘越大,可以供他们购买的奴隶就越少。古拉姆战士的数量,当然也就越少了
至于三佛齐注辇爪哇这些主要靠海权混日子的强国,在造船工业世界第一,而且总产量肯定超过第二到倒数第一总合还要翻个几倍的大宋跟前,根本不值一提。
这个大宋的武力虽然是弱的,但是在当时的世界上,还是可以稳稳排在前三名的。
而生女真,则是如今武力比赛的世界冠军,契丹应该还是亚军,至于第四名则是还是一团散沙的阻卜诸部。
这大概就是大宋王朝很不走运的地方了。
契丹刚刚衰弱,生女真又眼看着崛起,而女真人衰弱之后,蒙古又随之而起。
大宋这个世界第三,总是让世界第一在那里揍,而且还是一茬接一茬的来
更要命的是,大宋眼下的都城,又处在不可守的开封府!
那可真是一点儿都输不起啊!
高俅,张叔夜,王禀,你们怎么看?
杨戬带着武好古的奏章抵达开封府的时候,高俅已经带着4000骑兵(其中辅兵占一半)日夜兼程到达了。
所以今天也出现在了崇政殿之内,一块儿研究武好古的建议。
陛下,明显发福的高太尉上奏道,臣以为都城乃是国家根本,根本不固,地动山摇!
你赞成迁都?赵佶问。其实他是赞成武好古的迁都提议的。
开封府的确没有襄阳保险啊!
高俅沉默了一会儿,又摇摇头道:如今不是讨论迁都的时候。契丹正向黄河而来,若在此时迁都,一定会搞得人心惶惶。武好古上此奏章,显然也不是想让陛下立即迁都。
赵佶点点头。现在要迁都也迁不成!他倒是想走来着,可文武百官又怎么会答应?
张叔夜也道:陛下,昔日太祖开国之时,也觉得开封府不大适合建都,不过那时太祖是想要西迁洛阳的。
洛阳虽有险要,但是转运困难,的确不如襄阳。高俅道,不过陡然提出南迁襄阳恐怕也不妥当。或许可以将南京从应天府迁往襄阳,如此就能大兴土木,扩建襄阳城堡了。
好!好!赵佶点点头,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
那么,联合生女真之事呢?可行否?
可行。高俅没有多想,便马上点头道,如果生女真可以举兵,耶律延禧恐怕只得回师析津府了。
张叔夜也道:此时也是生女真举兵的最佳时机若是陛下能赐他们一点钱财,把握就更大了。
钱财是小事,兵甲器械也可以供给!赵佶想了想,又道,只是生女真终是远水。而耶律延禧大军都快抵达开德府界了,可如之奈何?
高俅知道这个问题是问自己的,虽然他也害怕和辽人打仗,但是现在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陛下,臣愿意率领模范新军去抵挡辽兵。
好好!赵佶连连点头,心说:还是高俅可靠啊!武好古那厮太不靠谱了!
他想了想,又压低声音:朕本无意和契丹开衅,今次如能化干戈为玉帛,便是百万岁币也是可以许给的!
啊!?
这回轮到高俅傻眼了。
生女真眼看起兵了,你咋能给个百万岁币和契丹议和?这不是把生女真卖了吗?
而且原来就是五十万岁币,契丹折腾一回就变成一百万了,以后他们还得常来啊!
陛下,不至于如此吧?高俅试探着说。
现在不议和,难道等黄河封冻吗?赵佶面色一沉,你快快带兵出城切记不可浪战,要结硬寨,打呆仗,可知道了吗?
高俅郁闷的领兵出征,去黄河岸边抵挡南侵的大辽天兵的时候,大宋的天兵,也出现在了比高俅更郁闷的大辽辰州奉**节度使大公鼎的眼前了。
堂堂大辽,天字第一号强盗,从来只有大辽抢大宋,什么时候有大宋的强盗跑到辽东来撒野?
这样离奇的事情,居然还真的被他遇上了。
这天早上辰州奉**马步军都指挥使高永昌就给他带来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消息,大批的宋军战船,已经堵到辰州港的港口外面了。
一开始大公鼎还不怎么相信,直到他和高永昌一起登上了辰州城的城头,才发现数以百计的战船(包括运输船),密密麻麻散布在辰州港外海。
当先的几十条桨帆战船,更是全力划动长桨,直愣愣的就冲码头而来了。
这这这出身渤海大氏,但是却对契丹人忠心耿耿的大公鼎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憋了半天,终于憋出一句,这些宋人的战船来辰州做什么?
节帅,他们是来抢掠的吧?高永昌当然知道宋朝的战船是来干什么?马植的买卖就有他一份啊!
抢掠?大公鼎睁大了眼珠子看着高永昌,怎么可能?宋朝来抢契丹了?
他的问题才一出口,高永昌的一个族弟高药师忽然大喊了起来:宋人的甲士,宋人的甲士冲上码头了!
真的有甲士?
大公鼎连忙眯着眼睛去看,结果就是凉气儿连连啊!
从一艘刚刚靠上码头的宋国桨帆战船上冲下来的,都是身穿瘊子甲,手持着长陌刀(他们是战船上的肉搏兵,因为不晕船,所以打头阵)的壮汉,个个凶神恶煞一样的,看见守在码头上的奉**乡兵就砍。
奉**的乡兵大多是渤海人,不得契丹人的信任,所以也没有什么好装备,大部分人连甲都没有,只有一把短刀,一件战袄,一顶毡帽,怎么可能挡住披着瘊子甲拿着长陌刀的宋军?转眼的功夫,就都被杀散了。随后,更多的甲士,从宋军的战船上冲到了码头上,都是持着长枪刀盾和弩机的战士,组队列阵,极有秩序的向附近的辰州商市涌去!看他们的布署和行动还有装备,就知道是不可小觑的精兵了。
高永昌这时在大公鼎耳边急急地说:节帅,宋军势大,辰州军的京州兵根本抵挡不住!下官和舍弟保着节帅杀出去吧!去东京道向魏王殿下求援吧!
第1049章 南征北伐——风云将起
高永昌所说的魏王殿下就是皇太叔耶律和鲁斡的儿子耶律淳,他现在是东京留守,坐镇辽阳府,掌管着危机四伏的白山黑水。
后世的《辽史上将女真人的崛起描绘成了契丹人粗心大意造成的偶然事件,仿佛只要耶律淳这样的东京留守和耶律延禧稍微上点心,就没有女真人什么事儿了。
如果让如今身在辽阳府,面对危局一筹莫展的耶律淳看见《辽史上的观点,大概要破口大骂了。
因为大辽国在东京道所面临的真正危机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解的人口危机!
契丹人太少了!
而女直人和渤海人又太多,太多了!
造成契丹人太少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佛教大兴了。虽然汉人和渤海人都相信佛教,但是佛教思想在汉人渤海人的大脑中所占的比重并不高。这两个民族主要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将宗族传承看得比佛祖重要。他们相信的其实是和儒学融合后的佛教,所以并没有影响人口的增长。而且和尚在辽国属于统治阶级,不是汉人和渤海人想当就能当的。
而辽国高贵的契丹国族虽然也受到儒学的影响,但是程度不能和汉人渤海人相比。而且他们又是统治民族,是和尚们最喜欢忽悠的对象,所以被忽悠出家的契丹人肯定比汉人渤海人多多了。
另外,契丹人还长期实行内婚制。姓耶律的通常只能和姓萧的婚配,姓萧也只能和姓耶律的结为连理,少有例外的。
在长期的内婚制后,近亲结婚的危害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这样又进一步降低了契丹人的人口增长率。
而造成渤海人女直人人口暴涨的祸根则是耶律阿保机埋下的。渤海人和女直人原本的生活区域主要在东北外围地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也就不太有利于人口的增长。
可是契丹人在征服渤海人女直人后,却把渤海人举族内迁到了有了相当程度的开发,适合农业生产的辽东辽西,而将外东北的土地留给了女直人。之后,又陆续内迁了许多女直人进入辽东地区。因此这两个民族的生存空间,也就得到了实际上的扩张,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依旧居住在东北外围地区的生女直人口并不算多,但是只要一离辽河远点,就是各种各样的熟女直部落了,什么曷苏馆部回跋部乙典部鸭绿江部顺化王部龙府部,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而在富饶肥沃的辽河流域,则到处都是渤海人耕种的土地!而在辽河沿岸还有沿海的城镇之中,从事工商业,担任中下层官吏的又多是汉人。契丹人在东京道这边少得几乎都找不着了。
因为统治民族的人口太少,辽朝自然也没有能力在辽阔的东京道建立起有效的统治。所以大量的生女直熟女直部落都保留着自己的武装,一不留神他们就会起来闹上一场。而居住在辽河流域大灵河流域的渤海右姓和汉人豪门,同样也养了部曲私兵,有些甚至还筑起堡垒坞壁,拥有自己的私城!
更让契丹统治者们感到忧心忡忡的,则是生女直部落联盟的出现!
部落联盟就是国家的雏形!同样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辽国的统治者们,又怎么会不知道生女直部落联盟的威胁?
而生女直诸部占有的地盘又那样的辽阔,从混同江两岸一直到东方辽阔的大海,这片地广人稀的土地,几乎都是生女直的家园。
他们一旦据地立国,就将是昔日海东盛国渤海国的再现!
可知道女直人早晚会变成辽国的大患又能怎么样?出兵剿灭吗?一个磨古斯之乱,打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平息!现在大辽又和南面的大宋打了起来,而且战局怎么看都不像能必胜啊!
虽然大辽皇帝率领的大军在定州之战后一路凯歌高奏,现在正沿着北流黄河南下,都快靠近开封府了。
可是在大辽南京道析津府这边,情况却对辽国非常不利!宋国的数万大军不仅在燕京城南的桑干河高粱河之间建立了大营,而且还在沿着桑干河高粱河向北修建起新的堡垒。
这摆明了是要用堡垒推进的办法把析津府城包围起来啊!
由知奚王府事萧遐买和南京道团练使耶律控里骨指挥的解围军团,则行进缓慢,到目前为止还在玉田蓟州三河一带活动。
耶律淳现在真不敢想象大辽和大宋之间的战争会打出什么样的结果?更不敢想象生女直熟女直渤海人还有一部分有贰心的汉人豪强在得知析津府被大宋攻取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正坐在东京道留守司的衙署内厅里面反复翻看着一封从玉田大营寄来的书信的耶律淳,忽然就听见门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然后就瞧见自己的妻弟萧敌里快步走了进来,一脸的惊骇。
魏王,出大事儿了!宋军打过来了!
什么!?打,打到东京道了!?怎么那么快!
耶律淳顿时就是一身白毛汗。他是东京留守啊!东京道距离析津府有一千余里呢,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打过来?
不对啊!耶律淳拿起书案上萧遐买从玉田大营寄来的书信,萧遐买的信今天早上才到,他在信里面说,宋军还在析津府城周围挖壕筑垒呢!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打到东京道呢?
长得跟个白面书生似的萧敌里摇摇头,打来的是另一股宋军,从海上来的昨天上午在辰州港上陆,大公鼎和高永昌两个废物抵挡不住,都跑到辽阳府来了!他们俩正在大堂里面哭呢!
从海上来的?
耶律淳这下可坐不住了,猛地站了起来,三步并成两步,一路小跑着就去了留守司大堂。刚到大堂门口,就听见高永昌在那里嚎啕大哭。
都死了,都死了,俺的手下真是可怜啊,连身纸甲都没有,连根长一点的枪都没有,遇上宋人的铁甲陌刀队,就只能挺着死啊
铁甲陌刀队?
耶律淳吸了口凉气,加快脚步就入了大堂。看见大公鼎这个老头已经瘫在地上了,头发也散了,胡子也乱了,衣服上面全都是焦黑的颜色,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宋人的爆裂火箭炸得?
高永昌看着就更可怜了,脑袋上缠着血迹斑斑的纱布,一条胳膊好像是折了,用木板和布条捆扎了吊在脖子上。不过精神还好,还能嚎啕大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