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当然,如果那些保甲民兵把自己训练到完颜敢达那种水平,用弓箭也是可以杀伤契丹铁骑的。

    必须配给!武好古很肯定地说,河北民兵多数不习战阵武艺,要让他们善用弓箭,恐怕得耗时几年才行。耶律延禧可不会等那么久啊!

    而且,一旦缘边的城池堡寨不守,被俘的河边壮丁就会变成耶律延禧手中的攻城利器。到时候契丹铁骑就会驱使咱们大宋的百姓去攻咱大宋的城池了!

    他看着梁子美,一脸忧色地说:譬如定州城池年久失修不说,守军也就是区区两将,且有不少缺额,又久疏战阵若是契丹打来,能有6000人上城就不错了。可定州偌大城池,6000人连城墙都站不满啊。况且定州之下还有北平望都唐县新乐无极曲阳等县城要防守,还有数十个镇寨堡铺要守。不用民兵和百姓怎么守得住?而民兵和百姓没有强弩纸甲,又怎么能杀伤辽寇?若是定州境内县城堡寨皆破,只剩一个州城,大学士该如何防守?

    只剩一个州城还守得住?梁子美眯着老眼看着武好古,心说:都是你害我的!耶律延禧不过就是想要两三百万,给他不就是了?现在可好了,万一真打到定州,本大学士是逃跑还是死守?

    一旁的纪忆插话道:宣抚言之有理啊虽然国家法度是不允许百姓和保甲持有军弩铠甲长矛马矟具装的,但是事急从权啊。我看不如联名上奏,就在河边沿边各州军开个特例吧。

    这事儿纪忆说了也不算,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许将许老爷子在场的诸人中数他官大。许老爷子眯着眼睛想了想,还是点了点头:虽有不妥,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是河边沿边军州不少啊,沧州信安军霸州保定军清州雄州莫州顺安军保州定州真定府这七州三军一府,都是沿边的。若都给民兵配弩,仓促之间,去哪里寻恁多强弩?

    宣抚司的兵器房可以设法打造。武好古道,另外,不仅得配给强弩,纸甲和皮盔也是少不得的。盔甲不仅可以防护身躯,还可以给战士壮胆。对付骑兵的长枪多少也得有点儿,要不然民兵就出不了城了。

    武好古一边说话,一边琢磨:七州三军一府的民兵怎么都得有一二十万人吧?而且其余的河北州军也不能一点准备不做。所需要的强弩纸甲皮盔长枪可不是小数目这可是笔大买卖啊!

    请记住本书域名:。手机版网址:




第1008章 团练
    崇道,许将抚着胡须,思索着问,就算强弩皮盔纸甲长枪可以由宣抚司兵器房供应,可如果河边沿边各州军府也没有多少民兵保甲可用啊!几年前或许还有一些,可是自打朝廷行了府兵制,河北保甲就名存实亡了。现在急切之间,该去哪里寻找恁多的民兵乡兵呢?

    其实河北保甲本来就没鸟用,连禁军都是废柴,还能指望保甲?

    而河北保甲完全无用的原因,在武好古看来无非就是两个,一是不给钱;二是没兵器。

    禁军给那么多钱都没用,不给钱的还能有用?也亏得王安石是赫赫有名的改革家,居然会有这种天真的想法,在账面上搞出六百多万保甲壮丁,结果除了惹出不少民变,什么用都没有。

    不给钱之外,不给好兵器也是个原因。禁军披着重铠,装备了神臂弓,也不见得有多少战斗力。保甲的武器都是民用级别的,软弓短矛木盾钝刀,纸甲的数量则是稀少到了极点。一个都保正只能有五领,多了还要问罪,严重的还要绞死这算什么意思?把保甲当成不要钱的炮灰兵吗?以为老百姓没读过书就不开窍了?靠这样的保甲能有用才见鬼了。

    要募集乡兵民兵并不困难。武好古道,只需要让地方的士绅百姓明白,这乡兵民兵是保卫家乡的,并不会出境作战。而且官府还会免徭义薄赋税给衣食,还会提供兵器和军官。

    要人家卖命,总该给点好处!而且打狗还得有根烧火棒呢!要和契丹人打,军弩长枪纸甲皮盔能不给吗?这是必须的!

    武好古顿了顿,又道:而且组织乡军民兵必须以地方上有名望的在乡官员为领袖,再以同族同乡同学为纽带,才能真正把乡军民兵组织起来。

    这不是乡军,而是湘勇练军了!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镇压了太平天国的湘军练勇的路子。

    在武好古看来,要组织真正有用的民兵,也就只有复制清末团练的办法。

    首先是要给钱!要是湘军淮军没有军饷,什么样的名臣都白搭。当然了,宋朝禁军的钱给太多了,民兵不能按照这个标准来,少给一点,再免个徭役,减免一点赋税,就应该有人来了。

    其次是要给兵器,敌人有的,团练都得有,敌人没有的,团练也得想办法弄来。

    再次当然得依托官僚地主阶级了武好古自己也算是官僚地主阶级的一份子(他也有地啊),又不闹农民起义,不依靠士绅豪强还能依靠贫下中农?

    而且儒学就是搞师生宗族血亲的,同族同乡,再加一个同学,就是现成的组织。哦,其实契丹人和完颜敢达也是这个路数。契丹人那里不是姓耶律就是姓萧的,都是自己人!女真那边,按出虎水完颜部不就是一个大宗族吗?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嘛!

    就算武好古的实证学派,虽然不是特别强调宗族,但是师生同门的一套,也是非常讲究的。

    这个就是儒家文明的社会组织方式!

    许相公,梁学士,叶学士,王帅司,武好古道,四位都是士林领袖,官场的耆老,如果肯出面邀请沿边诸州军府的在乡官员和豪强首领,相信一定可以得到相应的。

    另外,退隐相州的韩大学士在河北地方上的名望更高。不如由四位和晚辈还有忆之兄一起出面,请他老人家出山,领一个河北团练大使。这样必然可以一呼万应!

    退隐相州的韩大学士就是武好文的岳父韩忠彦,老头今年71了,年老多病,在相州养老。出山做事是不可能的,但是领一个团练大使的虚名没有问题。

    有了相州韩氏带头,河北地方上应该会有许多名门豪强相应。十几二十万的团练,应该是有可能拉起来的。

    而武好古也能趁机将沧州的团练也组织起来,沧州过去是个人口稀少的穷地方,没有什么名门,后来又安置了大量的骑士,完全是武好古可以控制的地方。

    所以沧州团练,当然就武家军了!

    那么沿边各州军府需要多少乡兵?王安石的侄子王旉这时开口问起了四个安抚最关心的问题了,另外,河北的十八将新军,又该如何布署?

    沿边各州军的乡兵,都应该由安抚使路管辖。武好古道,那就按照安抚使路来分配吧。真定府路定州路高阳关路的乡兵团练以四万人为上限。沿海路只有沧州一州,团练人数以两万为上限。大名府路并非沿边,但是大名府城非同小可,上万团练还是需要的。这样一共就是十七万团练!

    至于河北十八将新军,真定府路定州路和高阳关路各布置四个将,沿海路的防御由宣抚司直辖,布置两将守军。

    另外还有两将步军和两将马军为各路应援之兵,也由宣抚司管辖。

    十八将新军在满员的情况下有九万战兵,辅兵人数在六万左右,也就是有十五万人。再加上十七万团练,河北五路的陆上总兵力可以达到三十二万人!

    人数上倒是足够多了。不过打仗光有数量还不够,质量和指挥也是必不可少的。

    武好古道:五路团练加上十八将新军,如果再算上辅兵,人数总在三十万以上。沿边的七州三军一府还得广修城池堡寨,储备军粮军资这可是一大摊子的俗务啊!没有一个军事机宜房帮衬,恐怕不大好管吧?所以真定府路定州路高阳关路,是不是也应该和沿海路一样,设立总军机房了?

    现在河北五路只有沿海路设立了总军机房,而且是和河北宣抚司的总军机房形成了上下级关系。

    也就是说,武好古可以通过军事机宜这个系统,将军令下达到沿海路所管辖节制的各种武装力量。

    但是在真定府路定州路高阳关路,军事机宜系统是不存在的。武好古这个宣抚是无法绕开三路安抚使司,将军令下达到各将的,甚至连各将的实际情况都无从知晓。

    当然,布置在真定府路定州路高阳关路的十二个将都不是武好古的云台系军官掌握的,他的将令传达下去也不一定有人会听从。

    不过有一个军令系统,总归能让武好古掌握真实的战场和军队情况。要不然他这个宣帅就是知彼而不知己,会被那几个老狐狸忽悠死的。

    总军机房自然是要的。高阳关路的叶祖洽拈着胡须,面无表情地说,不过机宜是帅司的幕职官,照例是由帅司自行征辟的!

    他说的没错,军事机宜也是机宜,而阃帅是有权征辟机宜这样的幕职官的。即便是军事机宜,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武好古的河北宣抚司的军事机宜,就是他自行征辟的。而海路帅司的军事机宜,则是武好古利用权摄海路的机会征辟的。

    至于西北宣抚司朔方帅司河西帅司(大教化团)的军事机宜,虽然由武好古推荐的因素,但是征辟权还是在高俅童贯和章援手中。

    只有开封府的三衙四军和模范新军的总机宜房,是由都军机司负责组建的。

    叶帅司所言甚善。武好古笑着,机宜的确是幕职官那么由宣抚司推荐一位副总军机给诸位如何?下面的各将各团练司,也都安置一名宣抚司推荐的副军机。

    宣抚司自不会干涉各路各军之事务,但是有了这些个副军机,就能尽快知道前沿的情况了。

    他一边说话,一边给纪忆打眼色。这是他的底线了,如果连副军机都安插不下去,宣抚司是空头的不说,连纪忆这个都转运使也很难掌握各路的一手军情了。

    我看可以啊,纪忆笑道,不如也给我派个军机吧我这个河北都转运使可是有按察将吏之权的,总也该知晓前方军务吧?

    那是自然。武好古连忙应答道。

    纪忆插手军务是没有办法的!宋朝的军事指挥就是这样的,政出多门,多头管理,打起仗来谁也不知道主帅到底是哪一位?

    反正在眼下的河北,武好古可不认为自己能指挥得动下面的四个安抚老爷,也不会认为纪忆是自己的后勤部长。

    看到纪忆这个河北的财神爷支持了武好古,许将梁子美叶祖洽和王旉也不好再拒绝了。

    不过军事机宜大权他们是不会交出去的,最多也就是让武好古的耳目插进来。

    四个安抚使不会让出军令权,纪忆这个都转运使当然也不会把自己掌握的筑城器械粮饷的权力交出去。

    看到武好古说的差不多了,他微微一笑,就接过话题了:既然诸位帅司都觉着要在沿边的七州三军一府广筑城池堡寨,那么咱们就先商量一下这城池堡寨该怎么筑起来吧?这事儿,可是下官的职责所在啊!



第1009章 生产力就是战斗力
    在七州三军一府广筑城池堡寨可是一笔大买卖啊!一共十一个州府级的行政区,光是县城就有好几十座,军寨堡垒更是多达数百座。除了界河商市及其周边有不少违规建成的红堡,其他地方的城池堡寨都是一百年没好好修过的。现在如果有十分之一要改成砖包土的城堡,光是红砖和泥灰就需要以千万级的巨款了。

    而且修筑城堡也不能光有砖头和泥灰,还得增设大量的守具器械,这可又是一大笔的开支。

    许将衙署的内厅之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手里握着巨款的河北都转运使纪忆。

    纪忆不慌不忙,先啜了一口茶汤,然后才缓缓开口道:这回要修筑的城池可不是一座两座,而几百座啊!恁多的城堡,靠都转运使司一家忙活是不行的,少不得宣抚司各路帅司州府,还有下面的县衙军寨一块儿出力。

    今天咱们就议一议各方面的分工,还有修筑城堡的花销要如何分担吧。

    说到这儿,纪忆就扫了一眼武好古,河北军务以宣抚司为首,不如先请武宣帅说说得修什么样的城堡吧?

    不仅是修什么样的城堡,还有在哪儿修筑,这两件事儿得宣抚司的总军机房把握。

    武好古接过话题,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场的四个安抚使还有监军谭稹都没有提出异议,反正他们不是真懂军事,又何苦掺和这种没油水还担责任的事儿?

    由谁来施工,可以慢慢商量。武好古接着说,用什么样的材料筑城,现在倒是可以定下来。宣抚司的意见是所有的州城府城军城,要尽可能修成砖城,和界河商市一样,用红砖包土的办法修城。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砖城比土城坚固耐久;二是砖包土可以在原有的土城基础上增筑,不仅工期短,施工的难度也比夯土版筑要简单,质量也容易控制。

    修筑城堡的用工这块儿,武好古和纪忆都没有办法插手,都得由地方官去动员民伕。他们能管得着的,也就是提供筑城的红砖泥灰和监工了。

    十几座城堡呢!梁子美皱眉道,那得用多少块砖?

    武好古答道:如果按照界河商市的修法,一步大约用砖四万块,另外还需要八千斤界河泥灰和四万斤泥沙。

    他这话一出,顿时就把内厅里面的几个老头给吓着了。

    啊!那么多!

    这哪里用得起?

    太多了,太多了

    一窑砖才多少?得烧到何年何月去?

    许将梁子美叶祖洽和王旉四人虽然都是比较精通实务的文官,但毕竟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对于实证学派的一套又不怎么看得上,所掌握的信息难免有点落伍了。

    他们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的思维,是根本不能想象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中的敞口砖窑是怎么烧砖的。传统的封口式砖窑,一窑砖也就是5000块。如界河商市的城墙,修一步就需要整整八窑的砖。

    而出现于十年前的敞口砖窑,在得到了商市资本的青睐,以及汇集起来的劳动力,还有通过水路运抵的廉价石炭结合在一起之后,发展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种大规模生产的方式。最新投产的敞口砖窑一次就能烧制五万到六万块红砖。效率是传统封口砖窑的十倍!

    因此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现在都发展成了工业化生产红砖的中心!在没有制砖机械的情况下,两大商市一年的红砖产量合计高达一亿多块!不仅能满足两大商市本身的需求,而且还能通过水路销往各地。

    界河商市高大坚固的城墙所需要的红砖,也不过就是两大商市一年的产量而已。

    武好古扫了一眼几个老头,笑着解释道:用砖多少,得看包砖多厚了。包砖包厚了,用砖自然就多。包得薄了,用砖自然就少。界河商市一步四万砖那是因为包得厚了,而且城墙又高大。如果适当包得薄一些,一万两万,甚至五六千块砖也能修一步城墙了。沿边边大部分的州城府城都不大,一般就是十里八里,三四千步上下而已,有个两千万到四千万块砖也能修一遍了。

    而且沿边七州三军一府中的真定府城原本就是个石头城,无须包砖,沧州又有界河商市遮挡,也不需要立即给新州城包砖。所以只剩下六州三军,一共九座城堡要改建成砖城,用砖三亿到三亿五千万块应该就够了。另外还要使用五六千万斤界河泥灰。

    至于县城和堡寨,可以先加固土城凑合,将来再慢慢修建成砖城。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三亿五千万块砖,五六千万斤泥灰,再加上搬运的成本,两百万缗怎么都没跑的!另外,运输这些红砖和泥灰的纲船,照例可以由河北都转运使司免除沿途税卡的过税,纲商们顺便还能捎一点私货。

    崇道,那么多块砖,那么多的泥灰,价钱怎么算?许将一边说,一边眯着眼睛打量武好古。

    武好古笑了两声:这事儿可不归我管。忆之,你是转运使,你说吧。
1...573574575576577...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