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注辇真腊占城不都向大宋朝贡过吗?都是好好的友邦,咋就拉开架势要开战呢?

    这已经不是国战了,而是一场国际战争啊!

    大宋怎么就莫名其妙卷入了南洋的婆罗门教国家和佛教国家的战争了呢?这事儿官家知道吗?两府知道吗?这是不仅擅开边衅,还擅自和外国结盟了。

    而且,看武大郎的意思,事情闹到这个地步,他还打算继续捂盖子隐瞒不报。还用伐辽备战的名义向界河大船厂订购了300艘战船和运输船不用说了,那么多战船运输船造好以后,肯定不是用来对付辽国的,因为辽国压根没有水军,用得着100艘6000料的桨帆战船?而且还都是安装上用来撞击的铁头的撞船。

    这些战船运输船摆明了是要用到南洋战船上去和注辇国爪哇国真腊国和占城国的水师开战的!

    大宋开国以来,对外用兵一直都是非常谨慎的,哪怕是和熙河路的蕃家部落开战,也得两府重臣反复议论才会得出结论。哪儿有这样满朝文武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在去国万里的海外开战的?

    上一回纪忆上报说什么使团遇袭,然后不得已清剿海盗,三佛齐敢恩献岛云云的。虽然满朝文武都不大相信,但是也抓不到什么把柄,而且纪忆又是礼部试第一名出身的文官。大家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可是这一回,海路市舶制置司都闹到和外国结盟而战的地步了,还敢说不是擅开边衅?哦,恐怕还不止一个擅开边衅的罪过,还得加一个抢劫罪吧?

    别人擅开边衅为邀功请赏,海路市舶制置司那帮货是瞒着上面打仗,估计也不会请赏,那就指着抢钱发财了。是不是那个南心岛的收费站就是他们抢来的。

    堂堂大宋天朝的制置司,现在变成了一个组团出海拦路抢劫的衙门了这叫什么事儿?

    二哥儿,二哥儿,你在想什么?武好古的笑脸凑了过来,关切地问。武好文这时才发现自己握着个开封炸鸡腿,都凉透了还没有啃上一口,走神了已经不知道多久。在席面上作陪的白飞飞和另外几个武家的家伎都半张着嘴看着他的啥模样。

    元符三年进士第六啊!怎么就拿着个炸鸡腿在发傻呢?这是不认识炸鸡腿还是怎么了?

    武好文有些尴尬的将鸡腿丢在餐桌上,又从身边伺候的武家家伎手中取过手巾,擦拭了一下油腻。

    大哥儿,小弟有话要说!

    哦。武好古点了下头,然后挥手让白飞飞和一屋子伺候的人儿全退了出去,只剩下了武家两兄弟。

    大哥儿,这个帅司小弟做不下去了。

    怎么做不下去?武好古语气有些放沉了。

    这不明摆着,海路帅司的兵马都在三佛齐海峡和注辇国开战了,这是国战啊!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开打?

    这事儿可由不得咱们!武好古看着身材肥胖,长相也不再英俊的武好文,皱着眉头道,如果注辇国不战,咱们的人是不会开战的派到南洋去的都是以德服人的好官兵!

    武好文摇摇头,他又不是三岁小孩子,会相信武好古的鬼话?

    南洋那边开衅还不是为了三佛齐海峡的大利?武好文道,这海峡本没有咱们的份,是纪忆之心血来潮夺取的

    什么心血来潮,武好古心想:明明是蓄谋已久!

    大哥,依我看,还是撤出三佛齐海峡吧,莫要在万里之外与注辇国开战了。武好文道,兵法讲究以逸待劳,咱们这回去国万里,到人家的家门口开战,是犯了兵家大忌啊!

    兵家大忌?武好古心中冷笑:这话你去和大英帝国说吧

    兵法之事自由总军机房谋之,武好古语气冷冷地说,二哥儿不懂军务,休要胡言!

    三佛齐海峡是有巨利于国的!关系天下兴亡,断没有放弃的道理!而且三佛齐海峡之争根本不用朝廷出一文钱的军费,也不必出一石军粮。一切都由三佛齐市舶司筹措,而且还会大大的富裕。即便战事正酣,一样可以向国中输送粮食和金银铜材。其中的利益,堪比东南六路之和!

    三佛齐海峡可以贡献的税赋当然比不了东南六路。但是占据了三佛齐海峡的大宋,就等于杀入了中世纪海洋贸易产业链最赚钱的环节。可以彻底改变长久以来的海贸逆差格局,从而为大宋本土积累金银可别小看了三佛齐海峡拦路收费权的作用,如果一年有个一二十万两黄金流入,一百年就有一两千万两黄金流入大宋了。

    如果大宋自开国以来,每年都有这个数目的贵重金属流入,现在还会有钱荒吗?根本不可能现在都可以铸造金银币或者发行金银本位的纸币了。

    有了金银本位的纸币,才能发展出近代银行业啊!

    单是金银流入,就有那么大的利益,更不用说爪哇岛这个大粮仓的利益了。

    如果能一步步的侵占整个爪哇岛大粮仓,将来就可以确保每年几千万石甚至上亿石粮食的供应在没有美洲大陆的番薯玉米土豆来填饱老百姓肚皮的时候,你要想大规模发展经济作物是有可能引发出大饥荒的!而资本主义初级阶段,就必然伴随着什么羊吃人蚕吃人的事情。

    历史上的明朝覆亡,也许就与此有关!

    如果明朝拥有三佛齐海峡这个收费站,拥有爪哇岛的大粮仓,哪儿还有明末农民大起义?

    所以三佛齐收费站是用来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而爪哇岛米仓则是为血腥的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托底的再苦再惨,总有爪哇救济米可以吃!

    大哥儿,武好文只是摇头,随你怎么说,我总要辞了海路帅司的而且我还要劝大哥儿一句,悬崖勒马,切莫铸成大错啊!

    武好古的脸色非常难看了。他并不担心武好文会去揭发自己武好文有点书呆,是把《论语上的话当圣旨的。所以他一定会履行亲亲相隐的原则。武好古再怎么样,也没到谋反的地步。所以根据儒家的原则,武好文是不能揭发哥哥的,大义灭亲什么的,在真实的历史中是不允许的!

    大宋孝治天下,大义灭亲只适用于揭发谋反和亲属间的相互伤害罪。

    所以只要武好文在海路帅司的位子上呆着,他就得替武好古相隐,决不能去揭发武好古的罪行。顺便提一句,亲亲相隐的原则也适用师徒,所以米友仁也不会去揭发武好古。他要是去揭发了,非但不会得到奖励,还会被士大夫视为士林败类。

    可武好文要是辞了帅司,让别人来干,那可就麻烦了。

    二哥儿,武好古看着弟弟,脸色渐渐缓了下来,咱们哥俩虽然不是一个妈生的,但是打小一块儿长大的,哥哥的为人,你还不了解吗?

    以前是了解的,可后来你变了武好文心说:你以前胆子很小的,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越来越胆大,现在更是什么都敢做了!

    南洋的情况,你根本不了解。武好古义正词严地说,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南洋之事,你只是胡乱猜想,连耳闻都没有,更不用说目见之足践之了!你这样请辞,是不是太贸然了?恁多的圣人之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武好古说的话汉朝大儒刘向在《说苑政理中的话。既然是汉朝大儒的话,那一定是有道理的!

    看到武好文哑口无言,武好古接着说:二哥儿,你是海路帅司,南心岛也是你的辖区,可以前去巡视的。你如果走不开,也可以差亲信前去。眼见足践之后,真相自明。是不是要请辞,到时候再说吧。

    这

    这可有点难为武好文了。去南洋可不容易!恁般老远的,还要坐船去。万一遇上风浪也许就回不来了

    武好古端起酒杯,笑眯眯的抿了一口杯中酒,二哥儿,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你也莫怕海上风大,其实沿着海岸走也没甚风险。如果还不放心,就向界河大船厂订一艘万料大海船。等船造好了,再去南洋巡视如何?

    等万料大海船造好了,差不多就是大观三年四年了




第957章 资本主义接班人
    离着腊月越来越近,界河商市的天气也一天冷过一天。

    几场北风刮下来,界河上的冰层已经冻得如同钢铁一般坚硬。厚度早就超过了三尺,不过再厚的冰层,也挡不住渔夫们垂钓的热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到冬季冰封的时候,就会有一些闲着的渔夫在厚厚的冰面上凿出一个大窟窿,然后用竹木制成的钓竿,从冰窟窿中鲤鱼。冬季的界河鲤鱼特别肥美,而且因为气温很低的缘故,也不容易**,是用来做切鲙的上品,价格当然也不便宜了。不过对于界河商市中的富豪们而言,只要想吃,再贵的价格也是可以承受的。

    所以每到冬季,冰封的界河上就会有许多渔夫冒着寒风进行垂钓。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允许垂钓的,因为冰封起来的界河,也是喜好冰雪的人们游玩取乐的所在。一个个人工开凿的冰窟窿可是会吞噬人命的!所以在市民们聚集嬉戏的河段,是有专门的警巡看着,禁止渔夫靠近的。

    武好古今天也难得有了空闲,换上了便装,带着潘巧莲西门青,还有几个大一点的孩童,一大家子都到了靠近共和坊的一片冰面上玩耍。不过奥丽加罗汉婢和郭小小都没来。

    这三个女人,现在都有了身孕,在宅子里面保胎呢。

    孩子们的玩具是一架马拉的雪橇,这是在界河冰封的时候才有人使用的交通工具。现在界河商市有二三十万常住人口,商品经济非常发达,不亚于开封府和海州了,哪怕到了寒冬腊月,城市的需求也依然旺盛。自然就有人想到使用雪橇拉货做买卖了。

    武好古在界河商市城北的一处别墅正好是靠着水面的,因此也有几只雪橇是仆人们在冬天拉货用的。今天被一块出来玩耍的完颜兀术(兀术一直住在武好古家)找到了,还套上了一匹小母马,当起了车夫,拉着武好古的几个孩子玩得起劲儿。武好古的长子武义勇是完颜兀术在蒙学的同学,是个大皮蛋,骑马射箭都会了,这会儿正跟完颜兀术学赶大车呢!

    哦,对了,武好古的这个长子和完颜兀术可是好哥们武义勇蒙学里面最调皮捣蛋的孩子,而金兀术却是斯文知礼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也很好。而武好古想要把完颜兀术培养成艺术家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功。

    虽然金兀术同学对绘画没有多大兴趣(也能画一点了),但是他的乐感居然不错(估计是遗传的,他爸爸是兼职跳大神的)。会拉胡琴吹羌笛,还会唱歌跳舞!最拿手的是一边拉二胡,一边吟唱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居然还不走调。

    这个金兀术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大金国的文艺工作者?

    孩子们皮得有点乏了,都围坐在一架雪橇周围。金兀术拿出了二胡,武义勇则取出了羌笛这小子比金兀术野蛮多了,在蒙学里面是打架王,不过却听比他大一些的金兀术的话(金兀术不打架,但是会教武义勇打架的本事,所以武义勇特别崇拜他),还向阎婆儿学了吹羌笛,现在可以和金兀术一起来个合奏。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伴随着二胡和羌笛合奏出的《念娇奴乐曲,金兀术又开始用河南话唱歌了。

    这个场面,实在有点辣眼睛啊!

    看着少年兀术拉琴唱歌,武好古忍不住微微摇头。

    官人,王四郎唱得不好吗?潘巧莲这时从河北俏生生走过来,问着武好古。

    她口中的王四郎就是金兀术。完颜姓氏在女真语言中就是王的意思,所以在阿骨打和乌雅术两兄弟先后皈依天理后,他们就把王作为按出虎水完颜部的汉姓了。

    乌雅束汉名是王雅,阿骨打的汉名是王旻,而阿骨打的儿子们的汉名都是宗字辈的,金兀术叫王宗弼,因为行四,又称王四郎王四哥。

    好啊,很好啊,武好古道,四哥儿很有文采,说不定以后可以中个状元。

    武好古的这个预言后来成真了,金兀术后来真的中了状元是大金国的第一届状元郎!是他爸爸完颜阿骨打亲点的。

    潘巧莲不是一个人走过来的,还带着一群仆役和西门青,其中还有俩仆役拿着杌扎,就是后世说的马扎,展开后摆在冰面上,武好古和潘巧莲一人一个都坐了上去。西门青则立在两人身后,目光却紧紧盯着她的宝贝儿子武义勇。

    潘巧莲又从仆役手中取过温补的热汤,是装在绸缎包裹的铜手壶里面的,不仅可以饮用,还可以拿来暖手。潘巧莲把手中的铜手壶递给了武好古,然后自己又拿了一个,靠在丈夫身边,微微笑着:王四郎的确是个读书的种子,咱家大哥儿要有他一半用功就好了。

    大哥儿也还行吧?武好古笑了笑,只是没有四哥儿的文采。

    武义勇有点偏理科,算学很好,文学稍差,儒学也就是混,音律和绘画都不错,武艺成绩最好,几乎和金兀术不相上下。而金兀术因为年纪比较大,更懂事一些,读书也就用功,各科成绩都很好。特别是文学和儒学相当不错,都能和那些名门家塾的子弟相比了。如果选定左榜进士为目标,也许真的能高中。

    还是要抓紧一点,潘巧莲说,再过两年就要入小学了,虽然不愁进不了四开书院,可是

    不必入四开书院,武好古打断了妻子,入骑士小学吧。

    骑士小学?潘巧莲一愣,那可是少年军学啊

    骑士小学也是一所教授六艺的书院,不过偏重武艺军学,实行的也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进入了骑士小学,就等于入了军伍了。

    因为是对口骑士学院的,所以进入骑士小学的学生,应该有很高的比例会成为骑士学院的生员,将来就是职业军人了。

    明年就是1108年了武好古低声嘟囔,还有七到八年看来得让骑士小学把课程缩短到四年了。

    如果不出意外,武义勇和王宗弼应该在1110年进入骑士小学,1114年进入骑士学院,1118年毕业。如果遇到战争,还可以提前个一年。应该可以赶上平辽之役的。

    大郎,你再说甚?潘巧莲有些不解地问。

    没甚,武好古笑了笑,我看勇儿就是个武人,真要让他去考左榜进士就太难为了,不如从军吧。大姐,你说是不是啊?

    没错!西门青应道,信儿和铁哥也差不多,都是赳赳武夫的料。

    武义信和武铁哥比武义勇晚一年进入蒙学,不出意外,应该是1119年从骑士学院毕业了。

    都从军啊?潘巧莲眉头微皱,她的儿子义久年纪还小,尚未开蒙,不过瞧着武好古的教子路线,会不会也被教成个武夫?

    当然不会都从军了。武好古知道潘巧莲的心思,久儿自小身子骨弱,怕是吃不得军旅之苦的。

    潘巧莲松了口气儿,也不和丈夫继续讨论子女教育问题了,而是把话题转到了武好文身上。

    大郎,二叔是怎么回事儿?年节都不过就去了清池县城。

    武好文当然是和哥哥在闹变扭了,不过武好古不会和潘巧莲说这些,只是笑道:他事儿多啊,沧州州治要移往南皮,要在南皮构筑新城,还要在沧州检地派府兵役可得好好干啊!

    沧州托了界河商市大发展的福,这几年也阔起来了。而且境内又安置了许多骑士老爷,其中不乏拿到官身的真老爷。一州之内,可是官人遍地,富豪无数。原本的清池县城实在太寒酸,不适合再做州治了。于是高阳关路的安抚使去年就上了奏章,提出将沧州州治前往北流黄河边上的南皮县,并且在南皮筑城开市。现在赵佶已经批准了这个建议,具体实行就落在了武好文身上。

    这可是白送功劳啊!武好文兼着海路帅司,可以动用界河商市的资源,修个县城还不跟玩似的?用得着那么急吼吼年也不过了就去清池县城?
1...544545546547548...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