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李忠看了还在装糊涂的武好古一眼,笑了起来:实话和你说了吧。蔡元长之所以倒台,就是因为那500个府兵太好指挥,太听上官的话,而且又太凶了!
这样的兵摆在外府没有什么,可以摆在开封府,摆在天子脚下,那可就大大的不妥了。
李忠是在好意提醒武好古他虽然不是武好古一党的人物,但是界河商市每年都给他一笔丰厚的孝敬。拿了人家那么多,总不好眼睁睁看着人家掉坑里万劫不覆吧?
实不相瞒,武好古也不隐瞒李忠了,笑着道,本官早就知道这些朴实乡民山民容易被蛊惑了他们连着当五年兵,如果太太平平的是拿不着一文钱军饷的,而且如今的府兵不是有家产的农夫在当,而是赤贫之民为豪门胁迫,不得已才当兵的,他们想要搞事儿是很自然的。有事儿才能拿钱嘛!
而且官家对他们也没有恩义,同时又和将官朝夕相处。说句不应该说的,带兵的将官可以搞到一点钱发给他们,他们很可能变成将官的心腹私兵。这就是如今这个府兵制度的隐患所在啊!
现在的府兵制和隋唐那种征中上富户当兵不同,基本上都是强健而赤贫的农民当兵,而且又没军饷,只是在军官的强迫下训练作战。
至于终身免役的好处,对于他们而言,只是未来的,长期的好处。当下却是感觉不到的,而且能不能落实也不好说所以这样的军队是比较容易闹出军乱的。
对对对,李忠连连点头,还是崇道你看得明白,不愧为当世大儒。
武好古笑着:大儒可不敢当,只不过带过府兵,知道他们的秉性如果朝廷真的要实行府兵,那就一定要有好的武官去带,要不然真的容易出乱子。
李忠点点头,若以可靠论,还是禁军最善。
禁军中的东军在武好古看来根本不是真正的军队,就是一群有着各自营生的老百姓兼职去军营里面站个岗。这样的军队当然可靠了,但前提是没有敌人。
禁军也不成。武好古摇摇头,除了西军尚可,东军根本就是名为军实为民,天下无事还好,一旦有用兵的地方,朝廷要如何应付?
可不是吗?李忠道,官家正发愁呢!崇道,你真有办法?
有一点办法,武好古道,全天下几十万府兵要怎么调教某也不知道,不过在开封府替官家练出几万既可靠,又堪用的兵,某还是有点办法的。
真的吗?李忠一扬眉毛,正想询问,外面进来一个小黄门,看见李忠就行了一礼:李都知,官家就快到了。
第877章 公民模范军 下
金明池,碧波滟潋,荷叶圆圆。
巨大的龙舟缓缓在池水和荷叶间行过,龙舟上安安静静的,并没有传出丝竹曲乐之声。一个道装女子带着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宫女和一个大一些的小黄门,正在船尾的船舷边蹲着,一块儿在清洗从金明池中捞起的鱼虾。清洗完毕后,又用几个小篮子装了,捧着进入了位于船尾的一个小厨房。
厨房里面正煲着鸡汤,煮着米粥,飘着诱人的香气。
今天是郭小小亲自下厨,她会准备一席养生大餐,让正在龙舟的船舱顶楼一间舱室里面谈论国家大事的赵佶和武好古享用。
大郎,你真的想当知枢密院事?
虽然站在一扇打开窗前,但是赵佶却无心欣赏金明池的美景,而是问起了武好古真正的打算。
武好古呵呵一笑,陛下要我做枢密的事情,就该给我枢相的权位啊。
做枢密的事情?你要做什么?
武好古说:首先当然改革枢密院了,枢密院素有调兵之权,而无统兵之责。但是自西北乱事迭起后,枢密院的调兵之权也基本下放给了前沿帅司。所谓将从中御,已经沦为形式。究其缘由,除了中枢距离前沿太远,就是枢密院中尽是不知兵的文官,不知兵则无从御将。
陛下是圣明之主,一定想要恢复祖宗御兵之法,所以才召臣入京,主持枢密院改革的。
赵佶陷入了沉思,他的确有点改革枢密院的想法。蔡京在上疏中也提及了,但是真想要改革,却有一种不知该如何入手的感觉。
大郎,赵佶问,你有什么办法?
武好古道:臣的想法是建立枢密院军机房,军机房的职责类似于沿海制置司的军事机宜指挥,只不过要负责全国的军事调度及训练方略。
与此同时,还应该在各路帅司设立和三衙设立军事机宜指挥,并且要将各路的军事机宜置于枢密院机宜房和各路帅司的双重管辖之下。而由陛下通过枢密院下达给各路帅司及三衙的调度训练方面的诏令,也一律由军事机宜房下达给军事机宜指挥。
如此,通过军机房和军机指挥这两级,陛下就能将各路帅司的调兵权控制在手中了。
武好古的这个建议,其实就是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军事参谋体系。把枢密院变成了总参谋部,同时又在各路帅司设立参谋部。这样一来,从右榜进士科中取出的进士,就有了许多比较体面的职位可以安排了。
赵佶点了点头,这个主意不错!
枢密院军机房可以收了前线帅司的调兵权,而监军御史又能牢牢看住统兵的将领。
大宋的兵权,就能牢牢被朝廷掌握了!
其次,武好古又言道,如今西军朔方军灵州军都已经变成了强兵,守护开封府的禁军显得柔弱。陛下一定想要臣所管辖的枢密院制定一个在开封府训练精兵的法度一个既能练出精兵,又不会让这种精兵脱离掌控的法度。
怎么变成法度了?赵佶一愣,随即就追问道:大郎,你有办法了?
这个武好古欲言又止。
大郎,你快说吧!赵佶道,你如果真有办法,朕就让你当枢相。
武好古一笑:办法是有的,不过得让陛下破费了。
破费?赵佶问,要多少钱?
武好古笑道:就看陛下想要多少开封亲兵了!拱卫京畿精兵,当然不能和外府的府兵一个待遇了。
那是自然的。赵佶的眉头皱了起来,并不是心疼钱,而是不大放心。
武好古会不会借着撒钱练兵的机会,把开封府的新军掌握起来?
武好古又道:光是多给钱也不一定能买到兵士的忠心,所以臣以为若要让兵士忠心,就得用世世代代都沐浴圣恩的天下首善之民从军。
天下首善之民?赵佶一愣,用开封府的壮丁?这不就是禁军吗?
非也,武好古摇摇头道,禁军是终身服役,二十岁入伍,五六十岁方能除役。而且他们都是拖家带口服役的,不可能长住营中四时训练的。初兴之时因为是久战精锐,所以还算不错,但是如今却早就朽不堪用了。
如果陛下想在开封府置一支可靠之精兵,就得选拔京畿各县的丁壮,加以厚饷,再使之服役数年,犹如府兵,长住兵营,每日操练,如此必能成为精锐。
另外,这些开封壮丁,都是世世代代沐浴皇恩的首善之民,家眷亲人也都在开封府。而且见多识广,多数还能识得几个文字,自然不会轻易被居心叵测之人蛊惑。哪怕是统军的大将,也可能把他们变成自家的私兵。
毕竟我大宋在开封府广施恩义已经一百六七十年了!这样的根基,是没有人能够动摇的。
武好古提出的办法其实就是将新府兵制挪到了开封府,同时再发放高额薪俸以换取士兵的忠诚。
因为开封府在北宋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由于赵家王朝的精心治理,这里已经是大宋国内社会最稳定,人均收入最高,赵家也最受拥护的首善之区。
而且开封府百姓受教育的程度也比外府要高,大部分的壮丁青年都识得几个文字,又见多识广,可不是那些山沟沟里来的朴实农人可以相比的。这些识字断文,知道的又多的士兵和后世的公民军队多少也有点类似了。
要鼓动这种公民军队造反,可比煽动那些只知道吃谁家的饭和穿谁家的衣的雇佣军困难多了至少赵佶是这么想的!
好!好!好赵佶连着叫了三声好,转过身看着武好古,好一个足智多谋的武大郎,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陛下,武好古看到赵佶对公民军队很感兴趣,便继续进言道,臣还有建言。
好好,快说快说。
武好古道:臣建议将御龙猛士直,以及这一科右榜进士中的半数都编入这支开封模范军,做为骨干。再从府城内及各县征召平民子弟两万,混编成军即可。
如此甚好!赵佶道,御龙猛士无精打采已经很长时间了,若能有个出路,也能让他们鼓起精神。
只是这支开封模范军应该由谁来统带?大郎,你有人可以推荐吗?
武好古道:开封模范军的官长应该包括管军监军御史和军机长三人。现在主管三直禁军的王禀肯定是三位官长之一,监军御史应该由御史台推荐人选,臣要接掌的是枢密院,不方便说话。
另外,臣还想为模范军推荐一人。
说吧,想推荐谁?朕照准就是。赵佶心中有数,武好古一定是想推荐赵钟哥或慕容鹉。
这两人虽然是武好古的心腹,可本事是真有的,有他们来训练开封模范军,应该是可以使之成为劲旅的。
臣推荐钟傅。
谁?
钟傅,武好古道,他不是转成武资了吗?正好可以带兵啊。
赵佶想了想,可他还在御史台狱里面呢。
罪很大吗?
也不是很大,赵佶道,多半是被人冤枉的。
那陛下正好用他啊。武好古笑道,要不然,谁肯去当模范军的管军?虽然管军控制不了模范军,但是御史台可不管这个谁当管军,都少不得被弹章给淹没了。
说的也是赵佶点点头,又看了武好古一眼,大郎,你当了枢密使,也少不得被人弹劾啊!
武好古笑道:臣早有准备,所以臣不打算干太久,有一年时间,能替陛下把军机房这一块给理顺了,再给陛下出点练兵的主意,臣就该请郡外放了。
陛下可得把沿海市舶制置司的差遣给臣留着啊!
好,一言为定!赵佶笑道,现在就让寅哥儿权发遣沿海市舶制置司,等你请郡了,再调他入朝吧。
原来钟傅现在就在火坑里面呆着,而且随时可能喝鸡汤,真是倒霉到家了。
把他逮进御史台狱的原因,就是蔡卞给他的那道接管直属速成武学堂的一营府兵的手令。
他被陈剑下令抓捕的时候,这道手令也给搜了出来。后来陈剑等人跑没影了,可这道手令不知怎么,就到了御史台。结果他就被当成了兵变的主谋,逮进了御史台狱。
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是他在不久前自己请求换了武资。
所以他是作为一个武官被御史抓起来的,大宋不杀的是文官士大夫,可不是他这号粗鄙武夫。
钟弱翁!刚刚在弹劾蔡京的事情上大出了一把风头的张克公,这个时候正在审问钟傅,你现在已经是个武官了!武官煽动兵变,依律是要处死的!
处死
钟傅那个悔恨啊!自己好好的文资,转什么武资啊!不就是提举宫观吗?安安稳稳的也挺好的,现在可怎么办?要杀头了!真是冤枉啊!
张御史,钟某冤枉啊!他看着张克公,低声下气的哀求。
他如果是文官,就那点事,御史台都不会进,更不用说掉脑袋了。
可是现在,真是一切都有可能啊!
第878章 钟大头,冤大头 上
冤枉?
张克公看着钟傅,一脸的同情,弱翁啊,御史台的同仁们都知道你是冤枉的!可是现在陈剑于同道薛定刘龙四个贼子都跑了。你的罪证又落在了御史台,发兵包围青城宫的罪人你不当,那谁又来当啊?
可我也是被挟持的!钟傅悔恨交加,我本来想去阻挡那四个贼人,可谁知道那四贼恁般凶狠,直接让人把我捆了张御史啊,下官真是被奸人所害的,您一定要明察啊!
奸人?张克公皱着眉头问,这个奸人是谁?不会是陈剑于同道薛定刘龙他们四个吧?
当然不是!钟傅道,奸人就是武好古!他才是实证学派的头头,陈剑于同道薛定刘龙全是他的学生,一定是他在背后指使谋划,下官就是被他给陷害了。
你这么说,可有凭据?张克公问。
凭据?钟傅跺跺脚,下官被拘在这里,哪里去寻凭据?若是能放我出去,一定能寻到凭据的。
张克公还是摇头,怎么可能放你出去呢?弱翁,此处是御史台诏狱啊!没有陛下的旨意,你怎么出得去?要不这样吧,你给官家刺血上疏,看看官家能不能饶了你这一回。
好好,钟傅点点头,麻烦张御史借钟某一把刀子
刀子?张克公一愣,你这是要
刺血啊!钟傅咬牙道,某现在是武人了,当不避刀剑!
不必,不必。张克公瞅了眼钟傅,这家伙虽然上了点年纪,不过看上去却挺强壮的,绝不是文弱书生。把刀子给了他还不知道会捅谁呢?
再说了,现在也不是揭露武好古这个奸臣的时候!张商英已经让人和御史台的同党打过招呼了。官家已经决心重用武好古练兵,在兵练好之前,谁弹劾武好古谁就是自找没趣,统统去当监军御史。
所以张克公才不会那么傻,把钟傅的血书献上去他只是想给钟傅喝一碗鲜香无比的鸡汤罢了。
谁让钟傅这厮怎么都不肯把罪名一个人扛下来,老老实实的去沙门岛走一遭?他的罪行可不是去海州了,起码得去沙门岛,然后再从沙门岛转去某个海外岛屿。
弱翁啊,张克公说,咱们御史台的规矩是这样的,凡是刺血上书,一律用鸡血你只要出钱让台卒去买只老母鸡,把鸡一杀,血不就有了?鸡还可以炖汤喝,多好啊。
是吗?那可太好了。钟傅一想不错啊,他已经很久没有喝过鸡汤了,而且用鸡血也不用自己挨刀扎。
张克公吐了口气,刚想让台卒把钟傅押回牢房,外面就有人来报:禀监察御史,提举皇城司的李副都知来了。
李副都知就是李忠!他没事儿可不会来御史台串门。张克公不敢怠慢,连忙吩咐人把钟傅送回牢房,自己则大步出迎。到了院子里面,看见了一声大貂珰打扮的李忠。
李忠也没和钟傅见礼,只是高声问道:犯官钟傅在哪里?
一听这话的口气和称呼,张克公便知道李忠身负皇命,连忙让人再去把钟傅拘过来,自己上前一步:下官监察御史张克公,已经让人去提犯官钟傅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