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事儿本来该让武好文去的,可不知怎么,这位武二官人自打九月份回京来照顾怀孕的母亲冯二娘后,就不怎么愿意见官家了——别的官人都是想见见不着,他倒好,居然跟官家摆起架子了。连官家召见,他都想尽办法给推了。
可是说来也奇怪,怎么个官儿,赵佶居然没有一点要处罚的意思,还顺手给了他一个权发遣秀州事的肥缺儿。
这是知州啊!他当通判才多久?就升知州了,还是两浙路的秀州,那可是鱼米之乡,而且还有六七个盐场和一个酒务(上海务),可真是富得流油啊!
可是得了那么好的差遣,武好文依旧对官家不理不睬的今天拿到了从界河商市送来的《成安公主图也不亲自送进宫去,而是让人拿到了武诚之和阎惜惜共眠的惜苑。
二十哥儿,武诚之叫着车窗外的亲信伴当,同时也是自己的族弟武诚安,离琼林宫还有多远?
紧随在马车旁,长了一张忠厚老实的黑脸,看着就跟个农夫差不多(其实就是个农夫)的武诚安抬头看了看南面的城墙,低头对武诚之道:回大官人的话,只有三里地了,不过前面路上车马众多,最少也要走上一刻钟。停了一下,又问:要不大官人骑马吧。
不急不急,武诚之摇摇头,官家现在多半在崇政殿中问对呢,去了也是见不着的。
马车慢悠悠的走了一会儿,随着前面传来的一阵熙攘声音,马车突然停了下来。
武诚之的双眉皱了起来:前面出了何事!?
听着车厢中传出的声音似乎有些不快,武诚安连忙道:也不知道是那家王府的车马拦在咱们前面了
王府?武诚之一愣,是哪位王爷?
就在这时,一个陕西口音从车厢外面传了进来:可是武帅司吗?我家王太妃有请。
原来武诚之现在乘坐的马车是武好古的,不仅装饰得非常精美,而且马车上还有共和行的标记,非常好认。
王太妃?
武诚之一愣,然后才撩开了车帘儿,入眼的是一个五大三粗的武官,留着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子,腰里面还挂着一口西夏剑。
你不是武帅司?
这个大胡子武官不认得武好古和武诚之,不过却认得官服,武诚之的官服是绿色的,而武好古是防御使的正任官,官服颜色应该是紫色的。
老夫是管勾苏杭应奉局公事武诚之,武好古是老夫的儿子。武诚之自我介绍了一番,不知您是那位大王府上的?
下官是西平王府知客梁乙午。
西平王府?武诚之一怔,这不是西贼吗?西平王太妃那不就是小梁太后吗?她今天也是要去琼林宫面圣吗?对了,她和官家的儿子要迎娶大辽国的公主了
原来是武帅司的爹爹,失敬,失敬。名叫梁乙午的知客拱拱手就去了,没一会儿又折返回来,武大官人,我家太妃有请。
小梁太后,哦,应该是梁太妃是奉诏入宫的。她和赵佶的儿子(听着怎么有不对呢)赵乾顺在半个月前就进入了灵州境内,现在正在前往开封府的途中。
虽然很快就能和儿子相见了,可是梁太妃的心却悬了起来。
赵乾顺这一来,还能回得去吗?现在他可是父母都在开封府,作为孝子,不应该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原则,留在开封府好好的尽孝吗?回凉州(河西节度使司已经前往凉州了)去干什么?
至于替父出征讨伐安西什么的,有赵察哥就行了。论起带兵打仗,赵察哥可比赵乾顺强多了。
而且还有一个朔方河西安西三路宣抚使高俅在灵州呢!有高俅指挥朔方河西两军西征,不比赵乾顺这个高俅的手下败将西征靠谱?
所以这些日子,梁太妃一有机会就往琼林宫跑——当然了,她是去见刘太后的。还给刘太后送了不少礼物,就想求她在赵佶跟前美言几句。
同时,她还拿出多年的积蓄去给蔡京苏东坡送礼,想让两位相公高抬贵手,放过乾顺。至于武好古武好文兄弟,她当然也想要巴结则个,可是武好古人不在开封府,武好文又一直生病,今天在街上看见了武好古的马车往琼林宫而去,还以为这位沿海市舶制置司来开封府了,于是就想邀他共乘一车,联络一下感情。却没想到遇上了武好古武好文的爹武诚之
这是成安公主?真是个美人坯子啊!
梁太妃的马车之内,武诚之已经将自己带来的《成安公主图交给了成安公主的婆婆。
是啊武诚之一边应着,一边也在偷眼打量着梁太妃。
梁太妃当然是漂亮的,不过她毕竟是个寡妇,照理不应该浓妆艳抹的,可是她却偏偏把自己打扮的好像朵怒放的鲜花似也,也不知道是想给谁看的?
崇政殿内。
就在武诚之和梁太妃一块儿往琼林宫来的时候,赵佶正在崇政殿内和蔡京独对。
苏东坡不在,这位右相的痨病在天气转凉后又严重起来了,昨天晚上病情突然加重,所以今天就告了病假。
所以今天崇政殿召对结束后,在崇政殿内就只剩下蔡京独对了。
陛下,据臣所知,黑汗回鹘妄称桃红石可汗已经一百余年了,而且此国早就衰弱,国分为二,互相攻打,根本不会对咱们大宋构成威胁的
蔡卿,你的意思是不必讨伐这个黑汗回鹘了?
倒也不是,蔡京笑道,驱虎吞狼,使两贼俱伤的办法还是不错的,而且还能扬陛下天威于万里之外!
只是陛下不觉得高俅对讨伐安西过分热心了吗?此事和高俅也没有多大关联,虽然授了他宣抚安西,但是他也不可能真的将兵去打安西吧?他为何力主讨伐?这不是在帮着西平王脱困吗?或者他还想在西北挑起战端,好让自己久镇灵州
第823章 我们都是一家人 完
高俅的确有些热心过了头!
在他给赵佶的奏折中,不仅力主讨伐安西,而且还举出了一二三四五一共五条必胜的理由。而且还提出了一个让朔方军精锐参加西征的建议,还认为可以通过朔方军的参战加强朝廷对河西安西的掌控其实高俅提出的这些建议,都是他的军事指挥机宜们想出来的。那帮军事机宜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低调,个个都想着要用安西人民的鲜血染红自己的官服
而高俅更多的是为了安抚这群一心想要立功的部下,才给赵佶上了这样的奏章。
与此同时,赵佶这边,弹劾高俅的弹章,多的都可以把高俅给埋起来了。几乎每一个御史言官,不论哪一派的,都至少踩了高俅几下。赵佶当然是一律留中不发,可天天看到这些东西,也觉得心烦,于是就和蔡京商量一番。
只是久镇灵州?赵佶皱着眉头,朕有不许他在灵州久镇吗?
陛下,高俅身边还有不少能人!蔡京道,他们恐怕不甘心一辈子呆在灵州吧?
赵佶道:说的也是蔡卿,让他们入京可以吗?
入京的话蔡京迟疑着说,去管三衙军吗?
赵佶默然。
三衙军向来是开封将门的地盘,这帮家伙虽然不能打,但是却胜在可靠。如果让高俅的人来替换他们呵呵,虽然高俅本人不在开封府,但还是让人不放心啊!
去枢密院如何?赵佶问。
让军事机宜们去掌管枢密院十二房的想法,最早是武好古提出的,只是和赵佶私下说了,并没有上奏章这个奏章要上了,大宋朝的文官恐怕就要把武好古当成死敌了!
陛下!蔡京一惊,枢密院素来是文臣掌管的这是本朝祖制啊!
这就是以文御武啊!
北宋是中央集权的,地方的阃帅权力有限,掌握不了多少兵马。以高俅之威,现在也只有驻灵州的少量兵马被其控制。以武好古的财力和手段,界河商市和沿海市舶制置司能够动用的兵力,不包括界河保丁的话(保丁是不会跟着武好古造反的),也不过就是几千人。而且大部分还是水军,在陆地上的战兵非常有限。
而文官牢牢控制的兵部和枢密院,虽然也没有直接掌握多少军队,但是却拥有军政军令两方面的大权,一旦被军事机宜们掌握,很有可能会就此展开对宋军的改革和清洗,大批云台学宫和骑士学院背景的军官会被启用,以替代将门荫补而来的军官。
这样一来,文官早晚会失去御武的能力!
此事容朕再想想,赵佶摇了摇头,把这事儿暂时搁置了,蔡卿,武好古送来密奏,说是想让界河大相国寺牵头,借200万缗僧团债给河西军充兵费
啊?蔡京愣了又愣,陛下,您说
就是由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联合其他一些寺庙的长生库,借200万缗给河西军充作安西之战的兵费。蔡卿,你怎么看?
蔡京张了张嘴,感到不可思议,官军打仗怎么可以向私人借钱?
蔡京又不傻,当然知道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其实是武好古和潘孝庵两人占大头的生意。而河西军现在已经投降朝廷,自然是官军了。河西军出征安西则是国战官军打国战问私人借钱,这事儿还真不是一般的奇怪啊。
赵佶也说:此事的确是春秋战国之后所未见不过武好古的奏章上说,借出这200万的好处很多。
首先是可以接着僧团放债的机会,让皇家寺庙的僧人们去河西安西开设或者掌握寺庙。河西是佛教圣地,僧徒信众不计其数,如果寺庙被朝廷掌握,那人心就属于朝廷了。而安西本是佛国,如今虽然是天方教徒为众,但是佛教徒依然不少(其实是很少),如果皇家寺庙能过去,也是很有好处的。
其次是能让云台学宫的博士团去河西安西开设儒家书院,传播圣人的道理武好古还建议等待河西安西遍设书院后,朝廷就可以在此二处开科取士了。
在河西安西开科取士那是武好古的大招!
科举这事儿,负面的因素当然不少主要是考的东西没啥大用但是有一点却是值得肯定的,科举是加强国家统一的方法之一。
只要能给偏远地方的社会精英通过考试入朝做官的机会,他们对造反的兴趣就不高了。
陛下,河西安西的士子恐怕考不上吧?
赵佶笑着:左榜当然考不上,但是右榜他们能考啊他们武艺都是不错的,再加上云台学宫开始的书院教导,10年之内应该能出一批朕的门生吧?到了那时,朝廷在河西安西就大有基础了。所以朕觉着,这钱还是可以借的。
陛下圣名!
蔡京嘴上这么说,心里面却是大感不妥。
河西安西的壮士肯定是多的,写文章他们不行,武艺应该不差,左榜肯定考不上,右榜进士没准能出几个这其实也没什么,可是蔡京已经想到了武好古一定会趁机扩大右榜进士的名额,将来也许就是右榜左榜一样多了!
好吧,赵佶笑道,今日就到这里吧。
蔡卿,你待会儿替朕去一趟苏东坡的相府,探望一番。
臣领旨。
蔡京走后,几个小黄门就把赵佶的午膳送来了,山珍海味摆了一桌子。赵佶还没有开动,又有閤门宣赞来报:西平王太妃和管勾苏杭应奉局公事武诚之求见。
宣他们进来,赵佶笑着,再加两副碗筷。
喏!
陪官家吃饭啊!
西平王太妃没有怎么样,武诚之却是激动的不行,都不知道该站着吃,还是该坐着吃了。
坐,坐下,站在怎么吃啊。赵佶笑着,武卿,听说你又当爹了?
哦,是啊,武诚之坐了下来,臣的内人几日前诞下一子。
好啊,好啊!赵佶笑了笑,非常高兴儿子好啊,儿子可以做官。武好古最近又立功了(立了什么功?),他的官职也不大好再升了,不如就给他一个荫补的名额,也让你的三子做官吧。
谢陛下,武诚之起身行了一礼,忽然觉得不妥,不过臣的长媳还有大郎的一个妾室最近也怀上了,若要荫补,也该等她们俩生产之后
郭小小似乎还是有点办法的,反正自打她跟了武好古,武家的女人们就纷纷怀孕了,不仅潘巧莲有了身子,西门青和奥丽加也先后怀了身孕。在武好古写给武诚之和武好文的信中,都提及了这些事情。
无妨,无妨,赵佶笑着挥挥手,武好古有的是机会立功。
那臣就多谢陛下了。说着话,武诚之就摸出了武好古画的《成安公主图双手奉了上去,陛下,这是大郎让臣献上的。
拿来看看。赵佶接过卷轴,展开一看,就是眼前一亮,真乃绝色佳人,呵呵,这是大郎在界河替朕选的美人?
啊,武诚之一怔,马上道,陛下,这是成安公主,是您和西平王太妃的儿媳
这话咋恁般变扭呢?
武诚之也觉得不对了,偷眼打量了和自己对面而坐的梁太妃一眼,梁太妃正没好气看着他呢!
原来是乾顺的未婚妻啊!赵佶轻轻点头,把画卷给了小梁太妃,太妃,你也看看吧。她和吾儿乾顺,可称得上是郎才女貌吗?
二姐儿,你还有两个妹妹?
是啊
她们都和你一般貌美?
呃,吾的四妹北仙最美
那可太好了!
大哥儿,你是想要
同一时刻,武好古和耶律南仙正并辔走在南下的途中。天气虽然寒冷,但他们二位却都选择了骑马而不是躲在暖和的马车里面赶路。
一边赶路,两人一边还在亲切交谈。
真的很亲切,武好古管耶律南仙叫二姐儿,而耶律南仙管武好古叫大哥儿,听着仿佛拜了把子一般。
不,不,不是我。看到耶律南仙一脸为难的表情,武好古连忙摇头。他不是在替自己张罗小妾耶律南仙的妹妹也不可能给武好古做妾,身份摆在那里啊。
武好古毕竟是大宋的臣子,怎么可能纳大辽的郡主为妾?其实武好古是想把耶律南仙的妹妹送到赵佶的身边。这样赵佶和耶律延禧可就真的成了亲戚了!
你四妹多大了?武好古又问。
今年九岁了。
九岁?武好古算了算,好,太好了,年纪正好!十年后正好十九岁。
十年后?
耶律南仙更糊涂了,武好古什么意思啊?十年后要纳自己的妹子为妾?这怎么可以?他虽然有的是钱,但也不能这样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