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正在和武好古说话的智深大和尚还有潘兴业潘大掌柜。智深大和尚现在看上去可富贵多了,身上披着紫色的锦缎袈裟,脖子上挂着的念珠用的是最好的龙眼菩提穿成的,手上还拈着一串红珊瑚的手珠。

    他现在可是真正的高僧大德了,不仅在界河商市这边赫赫有名,便是在辽国高丽国日本国,也是有名的神僧了以他为原型的《毗沙门天法相图不知道被摹了多少本!在辽国高丽国日本国可是流传甚广!

    武好古今天来拜访这位神僧,自然是想请他出面的。

    大和尚,武好古笑着,本官这次过来,是想请您去析津府接个人。

    接人?谁啊?

    辽国成安公主。武好古道,她不日就要下嫁给我朝的西平王爷了,将会从界河商市入境从界河商市到开封府的这一段,会有本官负责陪伴,您也和本官一起。

    洒家也一块儿去?智深和尚一愣,洒家又不会哄公主开心,跟着有何用处?

    武好古一笑,大师有钱啊,大师可以向公主的夫婿放债西平王马上要替父西征了,军费估计没有着落,大师正好可以借给他。

    贫僧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是有钱,可也不能随便借钱啊。智深大和尚摇摇头,这事儿得从长计议。

    不,不,不。武好古摇头道,这笔钱是一定要借的!因为西平王这一次也是替佛祖打仗啊!




第812章 僧团贷款,按揭打仗
    替佛祖打仗?智深大和尚怔了怔,怎么回事儿?佛祖慈悲为怀,不喜欢打仗的。

    西域本是万里佛国,安西四镇也曾经是佛寺遍地,僧众满城之所在。可是自从大宝于阗国被黑汗回鹘攻灭,西域佛法便不复存在,如今都是外道的地盘了。想来佛祖也的不会满意的,所幸现在西平王上了奏章,要倾河西之兵西征安西,驱逐黑汗回鹘,恢复安西四镇。大师觉得佛法是不是应该同时回到安西四镇呢?

    这个智深大师显得犹豫。佛法当然是应该回到安西四镇的,但是钱和法他两回事啊!

    帅司,一旁的潘兴业插话道,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可是大买卖啊!这两年分到您府上的红利都在十五万缗以上,可不能做赔本生意啊。

    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其实是武好古和潘孝庵的买卖,属于界河大相国寺的股份并不多,只是借了个名头。

    而这座长生库因为在海州吸收了宋朝流放官员的存款,在界河又得到了辽国权贵的存款,因此有了大量低成本的资金可以调度。与此同时,界河商市和海州商市的商人们对融资以及汇兑的需求也极为旺盛,所以长生库的盈利情况很好。

    去年光是分给武好古的红利,就超过了15万缗(匹),也算是一架动力十足的赚钱机器了。

    不过在武好古看来,一年给自己15万到20万缗,并不是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的全部作用,甚至不是主要的作用。

    这座银行的经营还算稳健,利润也不算少。可是远远没有发挥出金钱的威力!

    金钱用好了,可是威力无穷的!

    现在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内(包括界河海州徐州析津府共四大分号)储存的金银铜钱和绢帛的总价值已经超过了1500万缗!如此巨款,只要拿出十分之一,就足够支持一场规模巨大战争了。

    而一场战争可以带来的收益,可是多到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地步。

    虽然西平王赵乾顺西征目标,都不是武好古所感兴趣的地盘。但是武好古还是愿意让河西军去和已经走向分裂衰弱的塞尔柱突厥帝国较量一下。

    因为只有赵佶的皇儿狠狠揍了天方教世界的支柱塞尔柱突厥,才有可能让大食国和塞尔柱突厥对大宋感到恐惧。

    这对大宋从阿拉伯世界获取知识,同时从阿拉伯海商那里夺取制海权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乾顺察哥两兄弟能有耶律大石的本事,哦,也不需要那么大,有半个耶律大石那么厉害,界河大相国寺的贷款就会变成一笔非常有价值的投资了。

    哪怕贷款最后无法以还款的形式回收,也可以获得许多额外的利益!

    借钱给西平王的买卖是包赚不赔的!武好古端起郭小小给他点好的茶汤,喝了一口,润了下喉咙,接着说,首先,西平王是有俸禄有职钱有公用钱的朝廷高官,一年从朝廷这里得到的各项收入就不下两三万缗。这笔钱,可以分期偿还债,完全坏账是不可能的。

    西平王赵乾顺是王爵,还有太尉和开府仪同三司的文武散官,拿得肯定是大宋最高一等的俸禄。其次,他还有两个职官,分别是河西节度使和安西大都护,而且都是实职,那就有两份职钱和两份公用钱。另外,还有各种补贴和赏赐,杂七杂八加一块儿,一年三万缗的收入怎么都是有的。

    所以可以办一个打仗按揭,一次借个一百几十万的,然后分个几十年慢慢还。

    武好古接着说:其次,西平王还有产业可以经营。你别看他丢了一半的地盘,可是河西走廊还在他手里。陆上丝路最好的通道就是河西走郎,如果好生经营,还可以财源滚滚的。

    再次,西平王的兵马其实还是比较强大的,如果能得到咱们的借款,西征获胜的可能,还是非常大的。如果获胜,西平王就能得到安西四镇的地盘和财物。而这地盘可不仅仅是西平王的!

    不仅是西平王的?还有谁?

    智深大师眉头皱了皱。

    潘大掌柜潘兴业也抬眼看着武好古。

    在武好古智深大师和潘兴业三人会面的静室外面候着的郭小小也竖起耳朵了。

    武好古是不是想在西北拿块地盘!?

    还有大相国寺啊!武好古笑道,安西四镇本是佛国,如今却是没有一座佛寺了。而西平王也是佛弟子,如果河西军恢复四镇,当然是要大兴佛法的。大相国寺现在借钱给西平王西征,将来就能领袖安西佛教了,这可是大买卖啊!

    的确是大买卖!

    大相国寺本来就是全天下最会赚钱的寺院嘛!有长生库,有集贸市场,有土地收租,还有房子出租对,还卖烧猪肉。完全可以连锁经营,在安西四镇开设四个大相国寺的分号。

    当然了,以理服人的博士们也会跟着和尚们一起去安西四镇的。和尚虽然有钱,但是他们不大会讲道理,比不上一手宝剑,一手天理的博士。

    而且,武好古一点都不担心西平王的偿付能力。虽然安西四镇并没有多大的油水,河西走廊也非常贫瘠,这两块地方加一块能养活西平王庞大的军队就已经非常勉强了。

    但是西平王一旦入主安西四镇,就毫无疑问会和塞尔柱突厥发生战争。只要乾顺察哥两兄弟能打败塞尔柱突厥的大军——参考后来耶律大石的战绩,问题应该是不大的——就可以向河中地区(指锡尔河阿姆河流域)继续扩张,还能勒索大食波斯天竺西北等地的天方教领主。几百万缗的欠款,根本不存在还不清的可能。

    智深大和尚心动了,他首先是和尚,然后才是银行家。对于这笔大大有利于佛教事业的大买卖,怎么可能不心动?

    可是这笔交易他一个人说了不算,要支持西平王打仗,至少得上百万缗的贷款吧?而且西平王也不可能提供什么抵押。

    大和尚看了看潘兴业,潘兴业皱眉道:元首,这可是至少上百万缗的借贷,如果没有相应的担保,那么这事儿在下就得向潘太尉请示了。

    潘孝庵现在也升到了横行官,还加了个洋州刺史的遥郡官,所以也能唤作潘太尉了。至于潘孝庵的职官,现在变成了将作监丞,提举西城所。

    上百万?武好古一笑,没有那么多吧?我们拿二十万出来就够了。那么大的功德,咱们不能都占了,全天下那么多和尚,他们也得为弘扬佛法尽一份力啊!

    他看着智深大和尚,笑道:人言开封府有九十九寺,每座佛寺都有长生库,库里面堆满了铜钱,可有此事?

    别看武好古现在号称大宋首富,他一力打造的界河商市更是肥得流油。但是要比钱多,他和界河商市还真比不了一帮银行僧。

    武好古再阔,创业也不到十年,能积累多少?开封九十九寺起码都是百年以上的老店!武好古怎么和人家比现金?所以武好古就想搞一个银团,哦,应该是僧团贷款。拉上几十间寺庙长生库一起出钱,界河大相国寺长生库就牵个头。

    这样总能凑出两三百万!

    而且,赵乾顺再怎么当老赖,也不敢赖了全开封的寺庙的账吧?这事儿要让佛祖知道了,别说他自己将来很可能要下十八层地狱,就连他家祖祖辈辈,都得一块儿下地狱。

    对于一个真正的佛弟子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

    这就是佛法的力量!

    谈妥了僧团贷款,武好古又和智深大师潘大掌柜一块品尝了烧猪院和尚的烹制的猪肉,酒足饭饱后才和郭小小一起回到了自家大宅之中。刚一进门,就有家人来报:提举京东市舶司事纪忆到访。

    忆之兄,许久未见,怎地发福了?

    哈哈哈,心宽体胖啊,现在离了开封府这个是非之地,住在仙境一般的海州,能不发福吗?崇道兄,你的变化也不小啊!精壮,精壮了!

    几年未见,纪忆纪大官人已经从当初英俊小生,变成了个哈哈笑的中年胖子。不过他发福也是应该的,他现在可是海州做官,一年中倒有半年住在仙境一般的云台山上,而且还是肥得流油的提举市舶司。除了捞钱,就是享福,日子过得真好似神仙一般。

    相比之下,武好古就苦了。为国为民为官家,真个是忙得团团转,连九死一生的战场都去了!整个人的气质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纪忆的形容也恰到好处,武好古变得精壮了不少。看上去不大像个和和气气的商人,浑身上下都是遮不住的冷酷!

    忆之兄大老远的来界河商市,不会是为了和俺这个武夫叙旧吧?

    在内堂中分宾主落座之后,武好古就开门见山问起了纪忆的来意。

    纪忆呵呵笑着:不瞒太尉,下官是在云台山呆久了,想要出来走动一番崇道兄,出访巴格达的使臣可有了人选?



第813章 史上最大的地产商
    出访巴格达的使臣?

    纪忆还记得这事儿?

    姓纪的想走这一趟?

    他也知道这一去好处大大的有?

    那么让不让他去呢?

    仅仅是一刹那间,武好古已经转了几个念头了,不过面子还是带着淡淡的微笑。武好古终于在西北战场上学会了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就是害怕的想哭,也得强忍住装出豪勇的样子,要不然乱军心啊。

    至于看到死相难看的尸体时想呕吐的感觉,在偷偷吐了几回后,也已经习惯了。

    不过会控制面部表情不等于能猜到纪忆的雄心壮志。在武好古看来,纪忆这个在关键时刻站错队的家伙,赵佶能让他闷生发大财就已经是心胸宽广了,难道还能容他位列宰执吗?如果他这样想,就太不了解赵佶了。看来他插进来的目的还是为了钱。

    如果是为了钱,就得拉上他一起干不拉上他,他就是个很难对付的竞争对手,拉上他就能组团去圈地。

    出访巴格达的使臣,现在还没有开始寻找。武好古和纪忆说了实话,他笑道,沿海市舶制置司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发展和高丽国日本国的关系。

    另外,去年还派了船队去探寻琉求吕宋。已经寻到了几个大岛,留了些人,等过了年还会安排船队前往。如果能站住脚,那么就要安排更多的人和辎重上岛了。到时候可能要你们京东市舶司多多协助了。

    所谓琉求既是指台湾岛,也是指后世的琉球群岛,也包括位于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这些岛屿虽然距离大陆都不算遥远,完全在大宋航海能力可以企及的范围内。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大宋朝廷并没有将这些岛屿纳入统治范围。

    根据呼延庆和吴四德从明州送来的报告,琉求诸岛(包括台湾)上也不是没有居民。一些岛屿上早就有汉人居住,还有一些岛屿上则有土著在生活,甚至还有一些岛屿上有海盗活动的痕迹。

    不过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屿(台湾岛)上却是没有汉人,倒是有不少土著,时不时的还会驾着他们的小船到福建沿海做点小买卖,有时候也会偷点抢点什么。

    而琉求诸岛中有几个较小的岛屿,比如位于琉求大岛和福建之间的澎湖诸岛上就有福建过去的渔民居住。而且澎湖诸岛上的港口非常不错,是天然的避风良港。所以呼延庆和吴四德就在澎湖列岛上建立了第一个据点,留了二百多个坏人和一队水军官兵,还从福建运去了许多物资,准备在那里建立据点。

    另外,在琉求大岛的东北大约1000里的海中,还有一个东西长约200里的大岛,名曰阿儿奈波岛。岛上不仅有土著,还有不少福建过去的汉人,而且还有一个小小的王国,名叫天孙国。

    因为人家已经有了国,呼延庆和吴四德也不敢贸然派坏人去攻打。不过呼延庆还是以大宋遣日使臣的名义去了趟阿儿奈波岛,还给岛上的天孙王送了礼物,换到了一块修理船只的地皮,还留了一条不知道坏在哪里的木船在岛上,当然还有几个磨洋工的船匠水手

    至于琉求大岛,也就是后世的台湾岛,据说是个瘴痢横行的岛屿。凡是上岛居住的汉人,往往过不了几年就会沾染上瘟疫,然后就是死路一条。

    不过汉人也不是不能上岛,只是必须在冬季北风大起的时候上岛,在岛上的大溪(浊水溪)以北的平原附近登陆,去找岛上的土著收购鹿皮,然后尽快离开。

    因为这段时间,大溪以北的沿海平原地区气候非常寒冷,和中原的春秋两季差不多,所以瘴痢不容易流行所谓瘴痢其实就是蚊虫苍蝇传播的传染病,天气冷了就没有蚊虫苍蝇之类的传染媒介了,也就不会让人得病了。

    虽然呼延庆和吴四德不知道原理,但还是准备在今年冬天上岛,去看看能不能找到通汉语的琉求土著,然后带回澎湖岛上的据点其实台湾岛西部沿海平原收东北季风影响的低温期,对于开发台湾岛是很有利的。上岛的汉人至少有两三个月的安全期,可以清理出大片的平整干净的土地用来建立据点和港口。

    当然了,清理出来的比较安全的土地也不会太大。用来建立一个收购鹿皮的殖民据点是没有问题的,至于要大规模开发,以后慢慢再说吧。反正先把土地占下来,开发的事情慢慢再说这个就叫囤地皮!如果有可能的话就先囤上几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总归会有升值的时候,反正也没人来收地产税,囤上一千年也没什么成本。

    探寻琉求吕宋?纪忆这几年一直在模仿武好古的商业行为,所以听说武好古在探寻琉求吕宋,马上就来兴趣了。崇道兄,咱们为何要探寻这种海外荒岛?

    武好古一笑,探寻当然是为了占领了,这可是开疆辟土啊!

    这是开疆辟土?

    纪忆想了想,这种岛屿又没户口,又没产出,又没税赋,要来何用?

    没人多少人口倒是不错,不过没有产出,没有税赋就未必了。武好古笑道,譬如琉求大岛上虽然没有汉人,但是有不少土著,还盛产鹿皮,如果仔细搜寻,也许还会有别的特产。而阿儿奈波岛上早就有土人建立了国家,有了农田渔村,可以向往来的船舶供给食物淡水,你家去往日本国的商船就常常在那里停靠吧?

    纪忆点点头,这个阿儿奈波岛和岛上的天孙国他都是知道的。不过他也不觉得这个小岛有啥油水?
1...462463464465466...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