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应该避嫌,赵佶笑着,等消息传到统万,他又可以请辞了。
那谁能去统万城代替高大哥呢?郭小小笑着,是不是得找个没有房子的,省得家里再冒出甘泉呢?
这倒不必。武好古笑着插话道,高俅可是狄武襄都不能比拟的良将,我朝还会有第二人吗?
他的脸上是风轻云淡,可心里面可真是有种拎着的感觉啊!如果这次不是坑了高俅,现在就该自己家里冒喷泉了。
而且他比高俅的抗风险能力更差,高俅还只是大宋的无双良将,大不了交出兵权闭门隐居以赵佶的气度,肯定能容他善终的。
可武好古的小辫子更多!他不仅是军事家,还是大儒和大资本家,还有一块真正可以控制的地盘界河商市!
高俅只是动了开封将门的一部分奶酪,才被抹得黑不溜秋。而武好古不仅动了将门的奶酪,连大宋最尊贵的文官士大夫也早晚会因为《实证论和左右榜进士对武好古恨之入骨的。
所以武好古要是一旦失去赵佶的信任,恐怕就得在造反和逃亡之间二选一了。
而要暂时保住赵佶的信任,高俅这个拉仇恨的大恶人就不能倒台。
因此武好古还得努力吹捧和扶植高太尉!
高太尉怕是天上的将星下凡吧一身紫色道袍的郭京在旁装模作样的掐指一算,点点头道,没错,就是天上的武曲星,是下凡来保陛下江山的,贫道为陛下贺!
武曲星是北斗七星之一,又名开阳,在道教信仰中主管财富和打架。而郭京能算出高俅就是武曲星下凡,当然是从武好古那里得到了启发价值三万缗的启发,郭京郭小小和刘无忌各自拿了一万缗。
赵佶又看看自己身边的二号高人刘无忌,刘道人也在装模作样的数手指,最后也点点头道:确实是星君下凡不过高太尉宅邸有甘泉上涌的传闻也不能等闲,贫道愿意走一趟,探个究竟。
郭京也道:贫道也愿意走一趟。
唔,赵佶点了点头,那就快去快回。
高俅的宅邸就在开封府西南的新内城,距离琼林宫很近。郭京和刘无忌走一趟也不需要太多时间。两个道士领了旨意,就去看祥瑞了。
赵佶又笑着对武好古道:大郎,你也远来辛苦,今日就在琼林宫中摆了酒宴,给你接风洗尘。他一指郭小小,笑道,今晚的酒宴是小小亲自下厨的,都是养生的菜色。你别看她是个女流,却极为精通性命双修之术
是吗?武好古冲着郭小小一笑。
女道士也以微笑报之,看上去还真有一些滋味,她笑着行了一礼,时候不早了,贫道且去准备一二。
然后便飘飘然而去,还真有那么几分仙风。
赵佶打量了武好古一下,笑着说:大郎,这女道士看着不错吧?可有意亲近则个?朕可以帮你搭个桥。
武好古尴尬一笑,忙把目光从郭小小的背影上收回,笑道:她怕是陛下的人吧?臣怎敢有非分之念?
赵佶展颜一笑:不过常常出入宫门罢了,没有甚大不了的。你不日就要去界河商市了,让她陪着也免得寂寞。
武好古道:陛下,臣其实想把十八姐带上她还没给臣生出儿子呢。
北宋的大臣外任,一般是带小妾不带妻子的。不过武好古现在准备把潘巧莲带去界河商市了
好啊,赵佶笑了笑,那就更得带着小小了,她对怎么生儿子,是很有一些办法的。
武好古揖拜一礼,那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第777章 撼山易,撼高家军难 四
契丹人的大军已经在黄河北岸驻扎下来了!
赵佶脸色阴沉。他找武好古入宫,并不是为了介绍郭小小给武好古,而是有军国大事要商量。
所以在郭小小准备养生晚餐的时候,赵佶就和武好古说起来河套的军情。
陛下不必担忧。武好古安抚着赵佶,河套有高俅坐镇,辽人绝不敢贸然进犯的。
如果没有高俅呢?赵佶当即追问。
没有高俅,那就只能放弃朔州之地了,毕竟朔州孤悬在北,很难得到朔方路其余各州的支援。一旦遭到攻击,就是孤城。不过有童贯在朔方路,银夏宥盐四州问题不大。只是失去朔州的草原之后,朝廷就没有养马之地,群牧监的盘算可就要泡汤了。
武好古倒也不是在误导赵佶。因为高俅已经被吹出了威慑力,而且契丹人也领教过厉害了,高俅是用几百甲骑击败过河清军和皮室军一万多骑的猛人,辽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了。
所以高俅的将旗只要在朔州城一竖起来,河对岸的契丹人就不敢动了。如个没有了高俅,那么童贯就只能放弃朔州以及附近的大草原了。
因为朔州其实是远离银夏宥盐四州,孤立在瀚海戈壁以北的草原上。后勤供应非常困难,屯田畜牧什么的,也没有开始。所以无法屯驻大兵,只能仗着高俅的威名,用少量的兵力据守。要不然,契丹只要过河,就能依靠骑兵的数量保卫朔州城,饿也能把城里的守军饿垮了。
听武好古这么一分析,赵佶心里面最后一点撤回高俅的心思也没了。因为现在政事堂已经瞄上了朔州的大草原了那可是养马的好地方啊!如果能把群牧监的马场迁到朔州大草原,就能多出几百万到一千多万亩的官地用来出租了,每年光是地租就能收入至少几十万缗!
而且这千把万亩土地用来种粮食,一年得有多少收成?能喂饱多少张嘴?
老百姓能吃饱了,当官的,当官家的,不就都能安心搞**了?
至于高俅拥兵自重的问题,其实也不是没有应对的办法。
首先有童贯在看着高俅!
童贯的手腕可比高俅厉害,在朔方军中的亲信一点不比高俅少。只是他是没卵子的宦官,没有人会拿拥兵的事儿去批斗他,因为北宋向来不忌内官掌边军。
其次是高俅大军的核心,也就是兵学司出身的军官,其实是可以无限复制的!
陛下,其实您如果撤了高俅,随便换谁去朔方,还是会被人说成拥兵自重的。武好古开始替高俅开脱罪名了。
何以见得?
武好古笑道:高俅其实是因缘际会,占了府兵壮丁兵学司武官御前猛士和骑士各方面的好处,才能成就名将之威的。
而府兵兵学司猛士和骑士,本不是我大宋固有,横空出世,必然会伤及一些人的利益。高俅又正好借着府兵兵学司猛士和骑士得了威名,且主持朔方府兵,当然会遭人嫉恨。如个陛下不愿意放弃府兵制,那么无论谁去朔方,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区别只是有高俅坐镇,契丹不敢来犯,府兵制也就能成功了。别人去的话,万一被契丹挫败,府兵制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府兵真的比募兵强?赵佶又问。
那是自然的,武好古说,募兵要服役到五六十岁,都是当爷爷的人了,还能上阵杀敌吗?人的一生,最精壮有力的不过是十七八岁到三十岁这段。也就是说,陛下所用的兵募,虽然在役三十年,真正有用的不过十年而已。平均下来,军营中也就三分之一是精壮,其余逐渐老弱。而府兵只服役五年,都选青壮之士,自然个个都是精壮了。
至于武艺战技,现在看起来募兵也不如府兵。
怎么会?
武好古一笑:陛下也是汴梁子,难道不知道京营禁军们平时的日子是怎么过的吗?他们都是老婆孩子围着,说是住在军营里面,可那军营和百姓住家并无二致。便是依据军规,也不过几日一操,怎么能和府兵相比?朔方的府兵都离家千里,日日夜夜住在军营里面,一日两操是没问题的。募兵一年操练的时间,也赶不上府兵一个月啊!
现在北宋正在试行的府兵和隋唐的府兵不一样,后者也是终身服役的,而前者只有五年兵役。因此可以连续服役,而不是亦兵亦农轮流番上。在连续服役几年的情况下,军队对士兵的管理自然可以大大加强,可以把士兵关起来操练后世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就是这样的!
而开封府的京营禁军的生活,用后世的眼光来看,其实就一群老百姓的居家过日子,压根和军事不沾边,能练出来才见鬼了。用这样实际上是老百姓的军队去打仗,当然被女真人一击而溃了。
另外,武好古接着说,现在朔方军中带兵的武官,大多都是兵学司出身,他们可是花了好几年时间学习带兵练兵之法的。京营禁军里面那些世袭来的带兵官如何能比?
以臣观之,这个法子还是很好的。陛下不如在右榜进士的基础上再加上一年两年的兵学司讲武,然后再派他们去朔方军中任职。同时再把朔方军中的老军官调出,去组建新的府兵军渐渐的还可以形成一个军官轮换的制度,就和文官轮换一样,这样就不怕他们养成势力了。
赵佶点了点头,神色中有几分欣慰。
武好古还是可靠的,一心为了国,想出了兵学司讲武和军官轮换的办法。
回头让政事堂讨论一下,尽快拿出个章程来
高俅还是第一次站在河套地区的黄河之滨。
这里没有高得好像城墙一样的堤坝,也没有汹涌奔流的河水,只有一条大河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之中蜿蜒流淌。
抬头向黄河北岸再看,依旧是无垠的草原,草原上,零星点缀着一处处小小的毡帐。白云似的羊群,在山坡上面流动。整个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副草原风景画一般。
契丹大军呢?
高俅自言自语问着。契丹大军没有了,不见了,高俅白跑了一趟。
太尉,辽狗早就走了是晚上走的,也不知去了何方?
高俅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个相貌堂堂的大汉,正是武松武二郎。
武松在河湟之战的时候送了高俅一领青唐甲,让高俅非常喜欢,随后就视为心腹。而且他也真是能打,一路打过来立下了不少功劳。所以被高俅一再提拔,现在已经官拜权知朔州事兼兵马钤辖,职官也提到了从七品的客省副使,还有了个宣赞舍人的閤职。
在朔方军中,也算得上是有数的人物了。也不知道是升官的缘故还是在战场上历练出来了。现在的武松气质沉凝浑厚,一双眸子露出坚定的目光。高俅看着他,忽然想到了自己的好兄弟武好古,武好古现在也越来越沉凝了,有点看不大透了!
走了也好,高俅吐了口气,要是一直不走,靠这里的黄河可挡不住他们!如果真的过了河,某这个大宋名将,恐怕就要吃败仗了。
他其实是做好了吃败仗的准备,才离开统万城,只带了1000骑兵亲自黑甲选锋骑500,骑兵辅兵500来朔州城的。如果他在朔州打了败仗,只要不战死,倒也算解脱了。高俅败了,府兵也败了,大家就都满意了。
可是契丹人偏偏不肯配合一下!
而武松则是在辽兵出现在黄河北岸之后,被高俅派来朔州的,手底下只有一个猛士指挥,一个从鄜延路开来的步兵将,总共不到5000人。
不过在面对至少数万辽兵的时候,武松也没怎么害怕。因为由黄植生亲自设计和督造的朔州城,还是相当坚固的。
城池虽然不大,但是却选址刁钻,在一个黄河小拐弯的地方,三面临水,只有南面是草原。而且黄四郎还采取了夯土加沙袋垒砌的方法,以夯土为基,沙袋为墙,又加上了护城的水渠,将小小的朔州变成了一座尽可能坚固的堡垒。
别说数万契丹兵,就是再多几倍,武松也有把握守住。
所以他对黄河对岸云集的大军并不担心,反而在契丹大军消失以后,感到了忧心忡忡。
太尉,下官担心他们有可能会往西南而去!武松说出了自己担心。
秦王川?高俅问。
对!武松道,从这里向西南走600里就是秦王川战场了。契丹都是骑兵马队,一人双马三马的配置,几天就能抵达!
几天高俅皱眉,恐怕他们已经到了秦王川了!
那么河西军
凶多吉少!高俅吸了口气,突然苦笑了起来,这下朝廷只能靠咱们朔方军维持西北的局面了!某这个兵马总管,恐怕要长置久任了!
第778章 撼山易,撼高家军难 五
大宋建中靖国四年四月二十一日。
这个时候,远在河套,坐镇朔方的高太尉刚刚派出使者,将契丹大军很可能南下秦王川的消息报告给制置使童贯。
在秦王川中部的镇秦城周遭,却还是一片安安静静,没有半点大战在即时候的紧张。
驻守在这里的就是所谓大宋河西军的主力,其实就是从熙河路泾原路抽调出来的将近五万大军。主将是河西路兵马都总管高永年,副将则是河西路都钤辖种师极。都是西军中成名久矣的悍将。不管是用兵还是武艺,都不是高俅可以比拟的。
可是在秦王川战场上的战绩却实在有点拿不出手,一座小小的秦王川城,打来打去都没得手,最后不得不在察哥大军到来时退保镇秦城。
其实秦王川并没多大,不过是河西走廊入口群山丘陵中的一片洼地,可以用来屯田屯兵,也就成了双方争夺的一个焦点了说起来还是和后勤有关系。宋军如果拿下整个秦王川,就能在这里开垦种地,哪怕一年收获个十万十几万石的,也能喂饱两三万人马。有两三万大宋精兵摆在秦王川,河西走廊起码断一半!
因为秦王川并不大,所以位于秦王川北部的秦王川城和位于秦王川中部的镇秦城之间相距也就不远了。
而双方的大军人数也不少,宋军光是战兵辅兵就有五万。西贼的兵马更多,超过了八万。
那么多的兵也没法挤进两座小城,于是就在城外扎营。双方的大营几乎逼着对方,前锋哨探,也都时时刻刻保持接触。
远道而来的察哥大概是接连在高俅手上吃败仗,看到姓高的宋将都有点发怵了吧?反正一连多日都反应软弱。除了用游骑遮护自家大营之外,根本不出阵来挑战宋军的营盘。倒是高永年和种师极还时常派出步骑去西贼营前挑战骂阵。
不过随便怎么骂,察哥都打定了主意当缩头乌龟了!
而察哥的龟缩,对于高永年种师极而言,却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察哥那么多兵马驻扎不动,很有可能是打定了和宋军拼后勤。
可是在河西战场上,后勤始终是宋军的心病!
河西的背后只有一个熙河路,并不是什么富庶的地盘。都是大片的山区,只有少数的山谷河谷适合开垦。而且交通又忒不方便。相比之下,西贼背后的兴灵之地和河西走廊要富庶的多。
而且西贼在秦王川周围是有基础的,他们很可能已经将囤积在仁寿山城的粮草全都搬去了秦王川城
不过大宋和西夏的整体实力相比,又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别说整个大宋,就是陕西六路的人口财富兵力,都可以碾压西夏。之所以让西夏嚣张了那么多年,多半都是瞎指挥闹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