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打招呼有用吗?陶子礼那厮心大的很,说不定还想直取兴灵,破灭西夏呢。武好古手里捏着几千精锐,那可是打败过两万西夏大军的强兵啊陶子礼怎么可能不用他们?
不会真的让武好古领兵破了兴庆府吧?
怎么可能?你忘了元丰四年的那一战了?无定河边拔几个州是一回事儿,打到兴灵又是另一回事儿了。蔡京打了个哈欠,把武好古折腾到西北去就已经赢了一招,接下去就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大人,您说的那个告发武好古的小人,是不是要弄过来?蔡攸试探着问。
杜文忠虽然不是武好古系统的核心人物,但却也是非常接近核心圈子的,一定知道许多内幕!
当然要弄到手里,你跑一趟清池县吧,从吕颐浩那里把人带来。记着,这事儿不能让旁人知道。武好古那厮在沧州可是颇有势力的。
在杜文忠的问题上,武好古的确是疏忽了也不能说疏忽,主要还是武好古的势力草创,根基还是忒浅。而且北宋的政治氛围也比较宽松,官场上斗来斗去都是放嘴炮。什么杀手,什么死士的并不多见,武好古在界河商市算是有死士的,那200个阻卜战奴和千人假子军团,还有西门家慕容家柴家的那帮子侄都是能替武好古上阵杀敌的。
但是他们不是干杀手的料,既不会追,也不会暗杀。如果杜文忠走沧州江湖的路子逃亡,柴家倒是能找到他。可是他却不知怎么到了吕颐浩手中,这些那帮江湖人士连杜文忠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武好古并不知道自己一个小疏忽给有心当小辫子给抓了,也不知道蔡京已经有了夺取界河商市的计划。他只知道童贯和武好文联袂到了开封府他们俩是回京述职的名义到达的,所谓的述职,当然就是向赵佶报告前线的情况和各级将领的功劳了。
不过武好古没有见到他们,因为这两人都是把国家大事放在首位的官儿,入城后也没回家,而是直接风尘仆仆的就去了皇宫。这二位当然不用閤门司慢慢排班了,直接就去崇政殿候见,而且很快就在摆了地图台的崇政殿偏殿里面见到了官家赵佶。
从赵佶那里,童贯和武好文听说了武好古要去替代高俅带兵的惊人消息。
陛,陛下要让武好古去指挥两直精兵?
陛下,我大哥他同意了?
赵佶心情非常不错,他刚刚听童贯和武好文叙述了西北前线大战的情况这可比看奏章过瘾啊!童贯就是个能吹的,武好文又当过说书,自然能说了。
如果不是遗传性胆小的毛病,赵佶都想学李世民,来个御驾亲征了。
唔,赵佶笑着点头,高俅的功劳很大了,加遥郡是肯定的。童贯武二,你们俩也是功不可没啊!难道就不应该让武大郎也立点儿功劳?一个遥郡,朕看他也加得了。
童贯和武好文听了赵佶的话儿,很有点儿无语了。
打仗啊!而且是和可怕的西贼打,可不是闹着玩的!
赵佶大概知道他们俩想说什么,笑着开口:旁人怕西贼,武好古可不怕。他在界河商市整天和辽人打交道,辽人不比西贼凶狠?
是啊,武好古还收了大石头为徒,还和阿骨打称兄道弟。区区西贼给他们二位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你们不必担心了,赵佶笑着,童贯,回头你和武好古一起走,去鄜延路监军。
奴婢领旨。童贯知道赵佶是什么意思仗还得他来指挥啊!
武二,赵佶看着武好文,表情稍微有点古怪,这个你的功劳很大啊!不过钟傅不想用你当机宜了,那就给你换个地方,先去做一任相州通判吧。
第687章 500名军官
通判,又称通判州事,因为拥有监察一州官吏之权,又被称为监州,也可以视为知州的副职。权力是很大的,不过品级却不大高,通常由京官担任,与权知军州事的朝臣品级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赵佶现在提出让武好文去当相州通判,意思就是要把他提拔到京官的级别上了。而且相州还是个对武好文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州,相州的权知相州事韩治是武好文的大舅子。而武好文的妻子韩氏不仅是相州人,还是在相州长大的。
如果武好文去相州做通判,就能把老婆孩子都带着,几乎等于在自己老家做官了。而且韩治肯定不会为难自己的妹夫,这一任通判肯定可以舒舒服服,也不会缺少政绩,再回京城,就能四平八稳升到朝臣了。
而且,就官场履历而言,这样安排也是最漂亮的。武好文虽然入仕的时间不长,却已经做过了校书知县说书主管机宜文字,现在再加一任通判。既有中央任职,又有在地方当一县父母官,还上过前线,又当过监州。可谓是丰富多彩,而且处处都有不错的政绩。有这样漂亮的履历,将来还怕不能荐跻二府?
明白了赵佶的用心,武好文暂时也不去想当什么御史了,而是揖拜一礼,臣谢陛下隆恩。
二郎,赵佶显得特别亲切,笑着问,朕已经看过你弹劾种傅的奏章了,你觉得钟傅不能胜任西路副帅之职?
若不是钟傅横生枝节,卓罗城和秦王川早就归我大宋所有了。
赵佶又看了看童贯:童贯,你怎么看?
钟傅确有失策之处,童贯说话就比较婉转了,他毕竟是个受人歧视的宦官,不能太过得罪文官,不过以奴婢观之,眼下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去替代钟傅。
后世有人说北宋无将,南宋无相,其实并不准确,但如果用北宋无帅,南宋无相,大概就比较确切了。北宋并不却少指挥几千上万人的将,但是能指挥数万乃至十万雄兵展开攻势作战的帅,的确是不大多的。
之前统军收复湟鄯廓三州的王厚也许有点帅才。但是王厚作为一个外来户武官,本身又没多少实力(没有将门支撑),要驱使一帮西军将门去打硬仗是很难的。如果没有钟傅插手,卓罗城秦王川打下来就打下来了,但是现在时机错过,要打就是尸山血海的硬仗了。在西北战场上和王厚相处的还算愉快的童贯自然不会把王厚往坑里推。
而钟傅虽然有揽权抢功的毛病,但总算还是个可以指挥西军打仗的文臣。文臣由于不会抢了西军将门战阵之功,所以相比王厚,反而更好指挥一点。只是真正知兵的文臣太少了,现在章楶死,吕惠卿老,还堪用的也就是陶节夫和钟傅了。
哦,还有一个从辽国叛逃过来的慕容忘忧其实也不错,只是这身份实在太尴尬了,不可能大用。
就在武好文和童贯回到开封府的同一天,慕容老头已经见到了星夜兼程北上的周云清。
你说甚?元首要去西北带兵和西贼打?
慕容老头是在界河云台学宫内的博士团大楼里面听到这个消息的,反应却是惊喜中带着那么一点儿讶异。
没错!周云清显得非常焦急,脸上头上都是灰土和汗水,都能搓出泥来了,看来这一路赶得很急,香山先生,您快随某南下吧!
南下?慕容忘忧笑了起来,老夫还有恁多学生要教呢,怎地走得开?而且老夫是文官,怎么能去带兵打仗?
香山先生,你莫和某家开玩笑啊。周云清紧张兮兮的说,宣赞都快急死了,他一个做买卖的,又没带过兵,这要是上了战场遇了西贼,还不得叫人家打得大败亏输?
怎么会输?他不是有两直精锐吗?慕容忘忧一边说话,一边拿出一张信纸,开始用毛笔在上面写字。
周云清摇摇头说:两直精锐原本只有5000,现在历经大战,人数怕是不足4000了。那么点人,对上藩人还行,遇上西贼能就太少了!
西贼的战斗力和吐蕃可不能划等号,两直精锐在第三次河湟之战中所蒙受的最大损失,就是在浩亹河战役中被仁多保忠的西夏军打出来的。而且仁多的兵马并不是西夏的精锐,如果对上卫戍军和铁鹞子,恐怕两直精锐都讨不了好!
怎么是4000?慕容忘忧笑道,朝廷那么多兵,他不会多要一点吗?怎么都搞个两三万啊。
两三万兵当然有的,可是都不能打啊!周云清摇摇头道,五十万禁军里面,真正能打的顶天就是五万六万,加上西军将主家的效用,有七八万最多了。
慕容忘忧只是笑着,堂堂一个大宋才七八万能战的,也敢想平夏灭辽元首的界河商市中,能战的精锐怕要有两三千人了。有这等治军的本事,怎是不知兵的?
先生
慕容忘忧这时已经写好了书信,然后把信推到了周云清面前。周云清扫了一眼,原来是写给赵钟哥的。
他当下大喜道:先生,您要唤钟哥儿回来帮忙?
自然是他。慕容老头笑着,老夫年老矣,战阵之事,概是年轻人的这个钟哥儿在生女真那里,可是学了不少本事,也该回来立点功劳了。
那敢情好啊。周云清道,宣赞还请您在界河商市给他搜罗一点勇士以充效用。
慕容忘忧摇摇头,笑着:元首一定是急糊涂了他哪里需要从界河调动效用?两直军中,可是有现成的数万大军啊!
数万大军?周云清看着慕容老头,心想:这老头瞧着是老了,而且还老糊涂了。
你不知道枢密院兵学司?慕容忘忧看着周云清问。
枢密院兵学司知道啊!周云清何止知道,他还差点成了兵学司的生员。只是因为那时他家背景不够,才没轮上。
慕容忘忧笑着又摸出一张信纸开始写信,一边写一边说:兵学司的500生员可都充了殿前御马直的骑士那可是能撑起100个部的军官啊!
老夫在他们身上花了差不多四年的心血,而且之前这些人中的大半就带过兵,是西军的小武臣。有他们在,再搞个两万府兵,训练上几个月,不就是一支大兵了?虽然不可能人人都如御前猛士那么厉害,但是架不住人多啊!打光多少就补充多少,西贼能耗得过大宋?这主意可是元首想出来的,他还不知兵?
少数精英军官加上无数炮灰众的军事体制当然适用于大宋这个人口大国了。大宋的炮灰数量几乎是无限的!问题就是怎么进行合理的动员,以及怎么训练精英军官了。
王安石的《保甲法那样的动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别说中世纪的宋朝做不到,就是后世的军国主义国家,也不可能在没有爆发全面战争的情况下进行二丁抽一的军事动员。
而武好古这只大蝴蝶用翅膀扇出来的建立在不公平的右榜进士科基础上的义务府兵制,却得到了不少北方大族的支持,因此得以顺利实施。
现在陕西六路河东路河北两路和河南一府已经开始试行或全面实行府兵制。陆陆续续被征召起来的府兵,总数已经超过了10万,都是年轻力壮的农夫。
不过大宋的枢密院和兵部并不知道该怎么利用这支大军,所以就打算让他们在无定河流域收复后去那里屯田了。因此武好古要开口索要,哪怕要个两万,赵佶都不会拒绝的。
反正这些炮灰众现在也是吃闲饭,让他们跟着武好古去壮壮声势也没啥不好的。
而和义务府兵制配套的精英军官,则更早一些,就被武好古利用慕容忘忧的建言提出了。而且还得到了哲宗皇帝和章惇的支持,成立了枢密院兵学司。
虽然最后枢密院兵学司被关闭了,但是第一期入学的500生员不仅完成了三年的步兵军官课程,还因为转行做了骑士,又额外增加了一年的骑士课程,前前后后接受了四年的军官教育。而且,关闭后的兵学司学堂,也因为训练骑士的缘故,得到了重生,变成了界河云台学宫下属的骑士书院了。
根据武好古的计划,未来的骑士必须在骑士书院接受漫长的养成教育和军事训练,必须要掌握全套的骑兵和步兵战术,足够充当低级的骑兵步兵军官。
而已经训练完毕的500名骑士军官,现在除了少量阵亡或别有任用的,全部都在殿前御马直中听用。
慕容忘忧这个时候已经写完了第二封书信,拿在手上吹了吹,又递给了周云清:这封信你带回去给元首,再和他说,等钟哥儿回来,老夫就在界河商市这里挑600个骑兵效用,让钟哥儿带去开封府。
第688章 工人阶级有力量
周云清拿了慕容忘忧写给武好古的信,本想在界河商市休息一晚就立即动身南下。可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武诚久又带着武好古的另一封书信来了界河商市。
武诚久带来的书信一共有两封,一封是给留守界河的西门青,命令她作为自己的代理人,继续留守界河商市,并且牢牢掌握假子军团保正骑士和阻卜战奴兵这三支武力。
另一封是写给界河商市营造所所长黄植生黄四郎的,命令他立即在界河商市营造行之中,挑选率领壕寨作(营造十三作之一)的都料和大匠南下听用。
这可把黄大都料吓了一跳虽然武好古的书信中没有明说要上战场,可是黄四郎又不傻,怎么会猜不到?武好古要的可是壕寨作的人!壕寨作其实就是管筑城的,界河商市南北两城的城墙就是他们修建的。
另外,在界河南北两城之外,还不少壕沟和高大围墙。譬如界河云台学宫船政学堂骑士书院骑士书院北院(就是假子军团的驻地)市舶司衙署等等,还有遍布北沧州的骑士堡寨(四家到五家合用一寨),都是界河商市营造所下属的营造行的负责建造的。
可以说在挖壕筑城这方面,界河商市营造行的经验异常丰富!整个大宋,都没有比界河营造行更会筑城的商行了。
莫慌张,不就是去无定河边上筑城么?
黄四郎跑去实际主持界河商市的西门青那里求救,却正好撞上了慕容忘忧周云清慕容鹉西门安国和林家父子一大帮子人都在他们是为周云清践行的,黄四郎也受了邀,没想到却要和周云清一块儿南下了。
今年三十岁出头,身材高大,留着一部大胡子的黄四郎虽然瞧着有点儿像武夫,但实际上却胆小的很。如果不是在界河商市这边置下了价值几十万匹绢的产业,他早带着老婆孩子和八个小妾一块儿跑了。
听到慕容老爷子安慰的话儿,黄四郎眼泪都快下来了。
无定河那边儿有西贼啊!黄大都料跺着脚,他们会眼睁睁看着咱们筑城?
西门青笑着:所以元首才叫你去啊?谁不知道全天下最会筑城的就是界河黄四郎?连开封府的李诫都不如啊。有你在,筑城的速度一定很快,而且筑起来的城寨一定会特别坚固。
她其实是很担心武好古的如果不是武好古在信里面一再叮嘱她要看住了界河商市,她都恨不能披上盔甲去和武好古一同上战场。不过在面子上,她还是显得不慌不忙,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大姐,黄四郎也管西门青叫大姐,他说,我在界河商市还有一堆事儿呢!营造行还有不少活儿要干,营造学堂也快开张了
营造学堂和船政学堂一样,也是一所伎术学院,是专门培养营造都料匠和大匠的。名义上也附属于界河云台学宫,实际上却是完全独立,由界河商市营造所管辖的,黄四郎本人就是书院的司业。
四哥儿,慕容忘忧接过话题,笑着说,为了营造学堂你也得走这一遭啊。挖壕筑城修补城池还有挖城破寨,不都是用的营造十三作的本事?再带几个石作和大木作的大匠兴许还有攻城器械要打造呢。在战场上筑城打造器械也是门大本事,要掌握了将来就能在营造学堂交给学生了。
还是慕容老头想得周到,营造一行中的确有打造器械工具的本事。这个年头社会分工还不是太细,专业的木工和营造工具,外行人可不会打造。
虽然这些大木作和石作的工匠不会打造工程器械,但是手艺还是在的。只要有军中的工匠教授,他们很快就能把各种器械给打造出来。这可都是真本事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