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走在最前面的一个都人人手执长枪,以防敌军骑兵冲阵,而且还戴上了面甲以防敌人的箭镞。后面的四个都,则背着盾牌,手执弓箭,随时准备射箭。

    而武松本人则举着盾牌,单手持着一柄长剑,走在队伍的最前列。他的身边还跟着一个依附宋朝的藩将,名叫包隆祥,是熙宁年间归顺宋朝的青唐藩部首领俞龙珂的族人。俞龙珂因为崇拜包青天,在投降宋朝有请求赐姓包,所以一族人都跟着姓包了。

    这位包隆祥因为能说吐蕃党项和汉话,所以就随军当了通事,他披着一身不大牢靠的皮甲,也没拿盾牌,大摇大摆走在武松身边,全然没有想到自己正在走向陷阱!

    此时在巴金城的城墙上,多罗巴的三个儿子都在探头张望。看到宋人兵分两路沿着山路上来了,他们就知道那些呆头呆脑的宋人中计了。

    不过这些中计的宋军看上去好像不大对啊,好像人人都披着非常厚重的铁甲。此时天色已经放亮,东面射来的朝霞照在擦得锃亮的步人甲的叶片上,泛出一片耀眼夺目的寒光。

    熙河路的宋军是番汉混杂,又以骑兵为主,重甲步兵并不多见。像现在这样一下子拥上了2000重甲步兵,如何不叫人心惊?

    大哥,这些人不会就是开封府来的禁军吧?和尚厮铎麻令倒是一下子就猜到了对手的来路。

    老三阿蒙道:二哥,他们看起来不是很弱啊。

    就是好看罢了!阿令节笑了笑,厮铎麻令阿蒙,你们各领2000名在南门和西门内列阵,等到城墙上万箭齐发时就一起杀出去!

    好,就这样!

    武指挥,好像不大对头啊!

    当包隆祥跟着武松一起走到了巴金城南门外,稍微开阔一些的台地上的时候,他已经发现不大对头了。

    因为城门虽然大开,却不见有吐蕃贼头出来乞降,甚至连个人影都没瞧见。

    这分明就是有诈了!

    莫惊慌!武松笑了笑,他巴不得巴金城里面的藩人出战呢,弟兄们,列阵,备战!

    备战!万胜!

    一帮无房猛男也跟着吼了起来,然后就开始以都为单位展开,最前面的是武松亲自指挥的长枪都,后面的四个都都持剑盾。

    当然了,这帮御龙猛男都是长枪剑盾弓箭皆通的精锐。虽然持着长枪上山的战士没有携带盾牌,拿着弓箭的战士们没有戴长枪。但他们仍然可以同时进行远射和近战肉搏,战斗力远远超过寻常的宋军。

    虽然开封河北的禁军战力远远比不了西军,但那是平均实力,并不等于这两个系统没有精锐了。而且御前演武的时候也没有排除西军将士。所以这4000房奴猛男实际上是从几十万禁军中选出来的精锐!根本不是三个吐蕃部落少主想象中的弱鸡。

    射箭!快射箭!阿令节看见宋军在城下列阵,连忙命令埋伏在城墙上的弓箭手射箭。

    此时巴金城内大约有7000名战士,厮铎麻令和阿蒙各领2000人列阵备战,还有3000人就被摆在城墙上准备放箭。

    因为宋军是分西南两路上山的,所以阿令节就在巴金城的西南两侧城墙上各布置了1300名弓箭手,在东北两面城墙上各摆了200名弓箭手。

    得到命令的吐蕃弓箭手马上开始射箭,也不是齐射,而是随便放乱箭,嘣嘣嘣的弓弦响声声几乎练成了一片。

    当弓弦声响起,无数支利箭从天而降的时候,并没有上过真正的战场的武松顿时就心脏一紧,除了举起盾牌遮护住头部之外,一时竟没了主张。

    倒是跟着他的那个藩人包隆祥反应快,一下子躲到身材高大的武松背后,还嚷嚷着:武指挥,快叫弓箭手反击啊!

    他喊话的时候,箭雨已经落在了包括武松在内的不少猛男身上了,叮叮当当的金属碰撞身响成了一片。不过却没有几个猛男被弓箭射伤,他们身上那副几十斤重的步人甲可不是纸糊的!

    第一都举枪,半蹲!其余各都齐射十轮!目标,城墙之上!

    武松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了,开始下令部下反击了。而武松麾下的猛男一反击,躲在城墙垛口后面指挥的阿令节马上就发现不对了。

    这帮宋军的箭射得又快又准!他们不像吐蕃人那样射乱箭,而是以都为单位,一轮轮的齐射。

    而且,他们的箭射的很准,几乎都飞向垛口,几轮齐射后,阿令节所在的南城墙上已经是一片死伤,惨叫声此起彼伏,火力也被彻底压制了。

    1300名站在城墙上的弓箭手,居然被400名城墙下面的弓箭手给压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阿令节一时陷入了惊惧,居然忘记自己还有俩傻兄弟正要出战呢!

    就在他惊慌的时候,厮铎麻令和阿蒙都已经骑上战马了,听见一片弓弦响动,两人也没多想,就各自领着人从城门口冲出去了。亲自厮铎麻令从南门冲出,阿蒙从西门冲出。他们都善战嘛,所以都是身先士卒往前冲的。

    而武松这个时候也已经收起剑盾,取出了弓箭,刚想要加入对城墙的射击,就看见大群的骑兵从狭窄的巴金城南门里面涌出来了。

    第二都,快射前方骑兵!武松连忙下令,然后自己就张弓搭箭瞄准了厮铎麻令的坐骑。

    这厮的打扮太眨眼了,身上披着袈裟,袈裟里面露出闪着寒光的青唐瘊子甲,一看就是个招箭的模样儿!所以瞄准他胯下战马的人还不止武松一个。只是转眼的功夫,厮铎麻令的战马就中了五六只利箭。不过这个不守戒律的吐蕃和尚胯下的战马却是青海出产的龙种马,高大强壮,挨了几箭后没有马上倒下,而是继续负痛冲击,只是速度较缓。

    稳住!

    不许慌张!

    后退者斩!

    看到几十骑从城门中涌出,那些半蹲着举着长枪的猛男稍稍有些慌张。不过负责用长枪抵挡骑兵的武松所部第一都的都头副都头和什长都是西军出身的猛男,这个时候纷纷大声呼喊,稳住兵士们的情绪。

    碰撞很快就发生了,但是并不猛烈。从巴金城的城门到武松的部下列阵的地方也就几十步距离,战马还没有完全冲起来,所以冲击力也有限,根本不足以突破猛男们手中的长枪。

    而肉搏随后就开始了!这些吐蕃人打仗的手艺实在不怎么好,骑兵冲阵之后也不退后整队,而是和宋军展开肉搏了。而在他们身后,吐蕃人的步卒也如潮水一样涌了出来。

    看到这一幕,本来士气有点低落的猛男们顿时就来劲儿了。

    那么多的人头,都是可以换房子的!

    而且他们看上去一点不厉害,因为大部分人都只有皮甲,也不是全甲,往往只有半身甲。另外,他们也没拿破甲的钝器,而是在用寻常的刀剑,这样根本不是全身铁甲的猛男们的对手。

    武松也兴奋起来了,大呼道:杀贼!割脑袋!抢房子啦!

    割脑袋!抢房子啦

    随着呼喊声响起,武松手下的猛男都不射箭了,而是持着剑盾长枪就向前挤压过去。

    血战,就在巴金城下展开了!




第651章 房奴凶猛 下
    武松举起宝剑,刺向了一颗光头。那颗光头向右一闪,躲开了致命的一击,不过却没有防备一张盾牌迎面撞过来。只听见嘣的一声,厮铎麻令的光头就在武松的盾牌上撞了个头破血流。武松看到一击得手,也不客气,马上举起长剑再刺。这下厮铎麻令躲不开了,他还没从刚才的撞击中缓过来,就感觉到脖子那里传来了一阵剧痛,他连忙丢了手中的弯刀去捂住脖子,然后就摸到了湿漉漉的,温热的液体。

    糟糕了!要上西天了!阿弥陀佛!

    这一刻,厮铎麻令的大脑异常清醒,他知道自己的脖子被人用剑扎了个窟窿,现在正在飙血,等血流尽,自家就要去西天佛祖那里报到了。

    血在流,力气也在很快流失,厮铎麻令很快就站立不住,向前扑倒在了地上。不知道是谁,用脚踩在了他的背上。

    好重,真的好重

    踩着厮铎麻令的是武松!武大指挥使的心可细着呢,他知道自己刚刚宰了一个大人物,看那身青唐瘊子甲就知道了。现在战场上可没看见第二个穿这种盔甲的。

    另外,那身盔甲也是好东西啊。分量轻,而且异常坚固,箭镞不入,刀剑难伤。自家是用不着的,可是高太尉和王太尉好像还没有那么好的甲呢

    所以那颗光头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别人给割了去,那身瘊子甲也不能让人抢走了。

    不过在战场上杀人是一回事儿,把脑袋割下再把人家的盔甲扒下来却是另一回事儿。

    只有一场战斗的胜利者,才有功夫去割脑袋去收取战利品。

    而对武松和他麾下的房奴们而言,苦战才刚刚开始呢!

    因为巴金城外的地形对他们不利。城池建在山顶的一片台地上,而上山的山路又非常狭窄,城墙外的空地又太小,使得宋军无法一次性投入太多的兵力,而且也没有办法迅速投入后续部队。

    但是已经在山上展开的千余人却个个都不好对付!他们都是身披铠甲的壮士,体力和武艺要远远超过他们的对手。而且他们同样只需要维持一个很窄的正面。在巴金城的西南两面,500人都展不开,还得分成两排。所以人数上的劣势并不是太大的问题。

    喊杀和金属碰撞的声音,在清晨的阳光当中回响,传到了早就被眼前的场景给惊呆了的阿令节耳中。

    苦战已经在巴金城的西南两面展开了!他的4000吐蕃勇士居然没有办法击退人数最多只有1000的宋军甲士!

    而数量更多的宋军甲士,布满了山脚下的谷地和东西南三面上山的山路,只有北面没有敌人

    好想从北面逃走啊!

    阿令节明知道这是一个陷阱!这是围三阙一,是狡诈的汉人常用的攻城方法。

    可是阿令节还是想逃走!因为逃走还有一线生机,守在这里只有死路一条。

    站在城墙上的阿令节看得很清楚,自己的军队完全不是宋军的对手,在宋军的阵前已经满满的铺了一层尸首,绝大多数都是没有披着铁甲的吐蕃人。有的人还未死透,只是在血水和死尸堆中辗转哀嚎。他的厮铎麻令已经消失在视线中了,很可能已经战死了

    如果自己不赶紧逃走,大约也要死在巴金城了吧?

    就在这个时候,身后突然有人在大喊:大哥,大哥,顶不住了

    阿令节一回头,看见自己的弟弟阿猛那张惊恐万分的面孔。

    大哥,快吹号角,让咱们的人退进城池,然后闭门坚守吧。

    好好,阿令节早就没了主意,听弟弟一说,连连点头,吹号角,退兵!

    号角声凄厉的在一片喊杀惨叫和兵器碰撞声中回响,宣告着吐蕃人的失利。

    但是关闭城门却很不容易,因为就在吐蕃人后退的时候,又有两个御龙猛士直的指挥趁机加入了战斗。他们都持着刀盾,从忙着收割人头的战友们身边掠过,嗷嗷叫着加入了战斗。

    慌乱中后退的吐蕃人并没有什么秩序,巴金城的门又太小,一次过不去几个人,可是在宋军的追杀下谁不想快点进城?于是人挤人的乱成了一团,进城的速度反而慢了下来。结果双方的战线就慢慢的向城门口挪动!

    快关城门!

    马上关闭城门!

    阿令节和阿蒙两兄弟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慌了神了。他们虽然号称善战,但是却从来没有遇上过恁么能打的对手。人人披着铁甲,武艺又高,力气似乎也是使不完的。早知道他们那么能打,就应该关闭城门死守,不,而是应该早早弃城而去守邈川城。

    但是现在说什么都完了,只求能闭上城门,守到什么时候算什么时候吧。

    可是巴金城的城门却不是他们想闭就能闭上的,因为这种山寨是没有闸门的,只有两扇木门,必须大开大合。现在门口挤满了人,挡住了大门合上的路径,使得城门根本无法关闭。

    城门无法闭合,城墙上的吐蕃人又开始挨箭射了!

    原来武松和他的手下已经收割好了人头,又取出弓箭开始往城头上射击了。这可真是拼体力拼臂力的活儿啊!他们这些人披着甲扛着兵器走了几十里山路,然后马上再投入一场肉搏,打退了比自己多几倍的敌人后又开始射箭。几乎和铁人一样耐久坚韧!

    武卒的优势,在这个时候显露无疑了!

    而反观吐蕃人,他们连整天摆弄弓箭的游牧民族都算不上,不过是一群山谷里面的农夫,体力和武艺都不能和武卒相比。那些在城墙上放箭的弓箭手,在胡乱射了二三十箭后,一个个手臂酸软,已经拉不满弓,哪怕居高临下射出去的羽箭都软趴趴的,打在宋军的铁甲上根本毫无作用。而宋人射来的箭镞却依旧有力,对于没有铁甲护身的吐蕃人而言,几乎就是催命符一般的存在。

    转眼的功夫,巴金城的城墙上就是一片哀嚎,到处都是中箭倒下的吐蕃战士。

    阿令节和阿蒙两兄弟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完全明白了,巴金城守不住了!

    大哥,城北没有敌人,咱们就从哪里逃走吧!

    逃得掉吗?

    阿令节僵硬地点点头。逃不掉也要试试看啊!

    两兄弟到这个时候也顾不得巴金城了,带着一百几十个亲随就下了城墙,直奔马厩而去。兄弟两人各选了一匹龙种马骑了,就带着手下开了北门,落荒而逃了。

    殿前御马直都虞侯杨可世骑着一匹高大的河湟战马,立在一处高坡上。在他面前视线所及处,就是巴金岭的北坡。

    围三阙一,用御马直骑兵设伏于巴金岭北坡之下的战法,就是他向高俅王禀提出的。

    和出身开封将门,没有多少实战经验的高俅王禀不一样,杨可世可是正经西军出身的将领。年纪虽然不大,才二十七八岁,但是却已经久历战阵,是西军中小有名气的骑将。要不是这点名气,他也不会被潘孝庵推荐给高俅,做了御马直的都虞侯,也就是高俅的副手。

    高俅哪里懂什么骑兵?他这个都指挥使不过是装样子的。御马直最早靠慕容忘忧和赵钟哥训练调教。后来则是靠杨可世辅佐高俅,是实际上的指挥官。

    对于这支用了150万亩土地才组织起来的精锐骑兵,杨可世一开始是很怀疑的,可是在接管了御马直的日常之后,才发现这支骑兵绝对可以和西军最精锐的骑兵相比了。

    而和御马直一起出现的御龙猛士直的战斗力,更让杨可世感到惊讶。

    已经衰弱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开封禁军,居然在当今这位官家手中复兴振作了。

    难道大宋真的要走出一百多年的文弱,走向一个武功鼎盛的时代了吗?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事情,那自己这个大宋的武人,可真是生对了时候了。
1...368369370371372...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