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豪商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武好古就站在其中一艘楼船的船楼顶部,面前摆着一个画板,画板上已经粘好了生宣。只见武大郎手中捏着铅笔,飞快的在宣纸上留下一根根线条,一片片阴影。不到半个时辰,一幅《清州黄河入界素描图就已经接近完成了。
他是元符二年的二月十五日,跟随蹇序辰为正使,李忠为副使的使团,离开开封府北上的。
不过以往使辽的使团不同,这一次的使团不是骑马乘车北上的,而是坐上了两艘不知从哪儿调来的由水轮驱动的楼船,沿着黄河一路北上的。
船行的速度不快,到了元符二年二月底,才堪堪抵达了河北东路的清州境内,就在黄河和界河的交汇处停泊了下来。
停船的目的是为了等待辽国方面派出的接伴使抵达。辽宋之间的外交模式和后世国与国之间互设使馆的外交方式是不同的,并没有常设的使团在对方的土地上,而是定期或不定期派出使团互访。
因为双方曾经是敌对国,所以对对方的使团也一直小心提防,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不仅规定了使团往来的线路,并且在沿途修建迎宾馆以避免使团人员和外界过多接触,而且还会派出接伴使和馆伴使进行贴身陪伴。
所谓接伴使,就是在边境上迎接使团,然后一路陪伴他们进入己方首都的官员,而馆伴使则是在首都陪伴对方使团的官员。
根据双方使团往来的惯例,必须有接伴使陪同,使团才能进入对方的领地。
照理说吧,有接伴使看着,还要入住指定的迎宾馆,如武好古这样的特务是没有什么机会可以画谍画的。
不过现在大辽国和大宋国都不是其兴也勃焉的时候了,接伴馆伴都流于形式,迎宾馆的看守更是松懈得一塌糊涂,很多时候只要花点钱打点一下,迎宾馆是可以随便出入的。
正道,武好古将手中的铅笔放在了一张桌子上,一边舒展筋骨,一边唤着身后的张择端的字号,这张图的编号是8号,名字是《清州黄河入界素描图。
8是阿拉伯数字,武好古在图画上方的留白处写了一个阿拉伯数字8,没有写图画的名称。而在张择端拿着的一本目录本上,则有阿拉伯数字8和对应的清州黄河入界素描图的字样。
这阿拉伯数字当然是武好古交给张择端的,姑且给他当成密码使用吧。
图画和目录是分开收藏的,目录由张择端收藏,图画则会交给西门青收好。
武好古转过头,对着依旧是男装打扮的西门青微笑道:小乙,图画你收好了。
嗯。西门青点了点头,她虽是男装,却也和在开封府时不一样了。
在开封府时的西门束了胸,穿着褪色的旧衣,边幅不修,看着略有一些邋遢。
可是出了开封府后,西门青立马就换了一身靓丽的新衣,也不束缚自己饱满的酥胸,每天都把自己拾到得清清爽爽,还特意化上淡妆,在身上洒了香粉——这大概就是女为悦己者容吧?
这样一来,便是张择端这样的半大小子也知道西门青是个大姑娘了。
不过他还是有些奇怪,西门青多半是老师的姬妾,那她和老师为什么不是同舱而居的呢?
武好古看着显出了娇媚艳丽的西门青,心里也在打同样的主意:西门大姐现在这样跟着自己,该是和自己淫奔了吧?淫奔为妾啊
好一个痴情女子啊!
作为男人是不是应该主动一些?难道还等着人家姑娘家自荐枕席?
要不今晚上就叫西门青来侍寝?
好像也不妥虽然西门青的名分只能妾,但也不能真的把她当侍妾来对待,还是自己主动送上门去吧!
大郎,大郎,你在想甚底?
西门青的声音在武大郎耳边响起,这时武大郎才发现自己光顾着想怎么上了西门青的床,忘记把画从画板上揭下来交给西门青了。
哦,我在想你呢。武好古低声回了一句,然后顺手把画好了的生宣从画板上揭下来递给了西门。
想奴?
西门青听了他的话儿,俏脸儿顿时羞得通红,接过画纸低着头转身就往船舱里去了,因为没有看路,竟和一人迎面撞在了一起。
小乙,你走道怎么不看路啊?
被西门青撞了一下的是马植,他也和武好古等人一同北上,名义上是童贯的随从。不过在楼船停靠清州黄河口的时候,他就下船去了附近的宋辽榷场了。一去就是三四天,也不知见了什么人?今天倒是兴冲冲地回来了。
马植去的这个榷场名叫清州榷场,建在黄河东岸,是在黄河北流入辽后才出现的,榷场一边靠着界河,一边则临着黄河。两边都建了码头,可以供南来北往的船只停靠。因为地理位置实在优越,因而繁荣非常,如今已是宋辽互市中最繁华的榷场了。
不过这榷场本身却有点破烂,围墙是木栅栏,房子也都比较低矮,看着就是马马虎虎建起来的,和武好古在海州见到的榷场根本不能相比。
马二哥。
武好古上前向马植行了一礼。马植却有点奇怪的看着西门青的背影,过了一会儿才问:崇道,你和西门大姐
这个武好古哈哈一笑,这个可是私事。
马植摇了摇头,低声道:怎还没得手?
快,快了。
马植一笑:那现在可有机会了。
武好古忙问:有甚机会?
今晚下船去榷场,我们要私入辽境。
私入?
对!马植道,就是你,我,童刚夫,纪忆之,西门大姐,张正道,林教头,陆教头,还有月儿和莲儿一起私入辽境。
不会被辽人发现?
马植一笑:我不就是辽人?他顿了顿,和你说了吧,这是早就计划好的,要不然西门大姐也不来陪你了。今晚会有人上船,假扮你和纪忆之童刚夫,等到了燕京再找机会换回来。
辽国官府不会发现?
不会,马植一笑,这次是接伴使是南京警巡使马俨叔,是我族叔。
马俨叔就是马人望,而警巡使是管理警巡院的官儿,警巡院这个衙门是参访唐朝京城的左右巡设立的,管理的事情很杂,包括巡逻缉盗边疆御敌平乱市场商贸监督,以及南京析津府城市的军民户籍等等。基本就是个大杂烩官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南京道境内的迎宾馆也归警巡院管了,所以马人望自然就是接伴使了。
有马人望打掩护,马植带人私入辽境当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马植笑呵呵的对武好古说:崇道,到时候安排你和西门大姐扮做夫妻,还怕没有机会得手吗?
第235章 忠臣马人望
一是夜,东南风起。
才过亥时,下了大雨,就在一片风雨之中,武好古和西门青张择端三人,在马植和童贯的安排下下了楼船,进入了清州榷场。
夜雨中的清州榷场,街头一片朦胧黑暗,只有哗啦啦的水声。打更防火的人都不知眯在什么地方躲雨避风了。整个榷场,显得空空荡荡而又安安静静的。不远处的黄河水也起了波涛,在黑暗中反复拍打着并不牢靠的岸堤,发出哗哗的声音。
离码头并不是很远的地方,有一处挂着西门堂牌子的生药铺。自然是西门家的一处产业。在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居然还有灯火从堂内传出,生药铺的门板只上了一半,半扇门敞开着,一个伙计模样的人提着灯笼,守在屋檐下不停张望。看见一群模模糊糊的人影在雨中行进,连忙挥动手中的灯笼,左三下,右三下。
是我家的人。
西门青在这次密使行动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比她交待给武好古的更紧要。从码头上下来,就是她打着纸伞在带路。对于这个又大又破的榷场,西门似乎非常熟悉,带着重人左转右转,就到了榷场内的西门堂前。
可是大姐吗?
西门家的人问。
是我。西门青高声回答。
快进来,快进来吧。
西门家的这人是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武好古借着灯光,打亮了一下此人,发现他竟是个光头。
大姐,门口那人是假装的和尚?进到堂内,武好古低声问西门青。
他不是假装的和尚,他就是个和尚。西门青低声回答,他叫吹灯和尚,是燕京华严寺的和尚。
西门吹灯?武好古心想:也不知有没有西门吹雪?可是西门家的人怎么会在辽国的寺庙出家?难不成是以和尚身份为掩护搞地下工作?
咣当一声,西门堂的大门已经被合上了。药铺大堂里面没有旁人,原来等在这里接应的就只有吹灯和尚一人。
诸位,在下西门吹灯。西门和尚一开口就是浓浓的燕腔。奉了析津府华严寺主持和尚燃灯太师之命,在此迎候。
燃灯太师?
武好古听着有些懵懂,这是什么人呐?难道不应该是马人望马人杰派来的人吗?
马植这时开口解释道:燃灯太师是在下的一位叔父,俗家名马人材,若冠后就剃度出家,现如今是燕京华严寺的主持和尚。我们此番就是以南朝画师的身份进入辽国,名义上是去为华严寺做壁画的。
我们今晚就在此间休息,入辽所需的文状,都已经备好,明日就可渡河北上了。
其实马人望马人杰派马植南来就是找武好古去画画,好拍耶律洪基和耶律延禧这对祖孙的马屁至于其他的事情,都是马植在自作主张!
没错,医巫闾山马家的确有自家的小算盘。凡是世家大族都有小算盘的。马家人看到契丹人的统治摇摇欲坠,就想脚踏两只或是三只船也是正常的。
但是那只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并没有要马上付诸实施的意思。而马植这厮用后世的话说,稍微有点大汉族主义,年纪也青,容易头脑发热,所以做事就有些激进了。
不过马家的两个掌门人,马人望和马人杰,还有这个马和尚马人材,都是多年成精的狐狸。他们可不会冒冒失失就以医巫闾山马家的名义去和南来的密使接触。
所以在得到了马植遣人送去的密信后,三个马家的大佬足足在燕京商量了十天。
最后决定由华严寺出面招待南使。因为寺庙在辽国的地位是超然的,而燕京华严寺又是辽国一等一的大寺庙。里面好些个大和尚都是从横帐三父房出来的皇族,就是出点什么纰漏也兜得住。
而且,马大和尚马人材的地位也不低,有个检校太子太师的空头官衔。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是说出来还是很唬人的辽国皇帝喜欢给大和尚封这种俗家官,什么太师太保司空的一大堆,听着蛮大的,实际上也没啥用,还是一吃斋念佛的和尚。
不过用来应付大宋密使倒是挺合适的,反正大宋这边也没派出什么够分量的人物,就是一个宦官和两个九品芝麻官而已。马家出个太师大和尚也够意思了。
至于谈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华严寺的壁画给搞定了,最好还是那个什么油画的。壁画画好了就能去拍耶律洪基和耶律延禧的马屁,马屁拍到位了,马家就能更上层楼了。
另外,就是在马家和大宋之间建立一个非正式的接触渠道,关系先保持着,如果能从大宋那边得些好处,那就更理想了。若是真的到了辽国大乱的时候,马家没准可以靠着大宋的支持,坐上个大镇节度使的位子,割据一方,也得风光一阵。
如是时运不济,也可有个退路。
清晨来到的时候,燕京城,也就是大辽国南京道析津府城,也被一场春雨所笼罩。
雨水哗啦啦的在大辽南京警巡使马人望面前的滴水檐落下,织成了一道雨墙。庭院中的景色,都变得模模糊糊的。
大辽的未来,就像这雨中世界一样,近了还可以看看,远处就看不清楚了呀
现在的大辽国要是能千秋万代维持下去该多好?虽然契丹和奚人是所谓国族,可是姓耶律的和姓萧的真没几个能理财治民的。
这些人要么就是整天游猎玩乐,要么就是吃斋念佛迷进去了,难得有几个脑筋清楚的还得去应付一大堆的部族和耶律家内部的争斗。
而真正捞油水的衙门,比如上京盐铁司东京户部使司中京度支使司南京三司使司南京转运使司和西京计司(这六个衙门合称五京计司,是掌管辽国经济的关键部门),统统是在汉人大族控制之中。什么铸钱啊,贸易啊,盐铁啊,官营手工啊,还有南面各州军的税赋(各路州军的钱帛司),还有管司法的各京道的警巡院,全都捏在汉人大族手中。
譬如马人望自己就当过中京度支司盐铁判官,南京三司使度支判官这两个大大的肥缺。现在又当了南京警巡使,一样也是肥缺。
他自是捞了个盆满钵溢,然后再从中拿出一部分孝敬上面姓耶律的和姓萧的大佬,于是老糊涂皇帝耶律洪基和整天不知道在干什么的南北枢密使耶律延禧,就都认为他是个大大的好官了。
其实辽国的南面官好当的很,只要能摆平管区内的世家大族就万事大吉了。辽国又不似大宋,各种刁民一大堆,当官的还要管刁民的死活辽国南面诸道路州就是世家大族的天下,除了耶律和萧两个国姓,第一等的就是燕四族,就是韩赵马刘这四家,接下去则是李家高家史家张家梁家等等十几家二等汉人大族,再下面就是高张杨窦乌李这六家渤海右姓。
这三十余家的事情摆得平了,上供给辽国皇帝的税赋数量也别太少,其他的就是拍马屁了。
而且辽国重要一点的官都是世选的,也就是凭本事投胎才能当上的大官。所以如燕四家出身的马人望这官当得不要太爽!
另外,辽国也和大宋一样,是不抑制土地兼并的。而马家这样的世家大族那可真是敞开了兼并土地人口,哪家不是田亩数百万,佃户曲部好几万的?
还有,辽国的商人是真没地位的。和宋朝不一样,宋朝因为没有什么门阀势力了,所以士这个阶级泡沫化了,农工商三民也就没有什么上下了。
而辽国是世家天下!农工商三民倒也比较平等,都是世家的奴仆。所以辽国的商业基本被汉人世家控制,手工业则主要是官营的,自然也在汉人世家的掌握之中。
对于燕四家之一的医巫闾山马家而言,还有比大辽更好的祖国吗?
可是,现在的大辽国真是风雨飘摇了,一个磨古斯之乱就打了恁多年也摆不平。东面的女直人也蠢蠢欲动,和契丹人有血海深仇的渤海人也不大安稳了。就连南面一向孱弱的大宋国,居然在昏君奸臣的领导下国力蒸蒸日上,把西夏打了个落花流水
身为大辽国忠臣的马人望只是沉默不语,一时竟然想得痴了。背后脚步声轻轻响起,传来了儿子马英的声音:阿爹,二哥儿使人来报,他们已经上了辽东开来的纲船,正往析津府而来。
马人望的心思飘得很远,随口就吩咐:这些天,医巫闾山老家那里怎么样了?那里的渤海奴还老实吗?大宝剑那逆贼可捉到了?还有赵家那小子叫什么钟哥的,到底怎么回事儿?好好的世家子不做,怎么去做贼了?你再派人去联络则个,看看能不能招安。现在真是越来越乱了,天下要乱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