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好生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向晚葵
“可是不会被别人认可吧!”苏思诗语气有些伤感。“如果大家知道你一个人生活,就会想,这个人是不是有病啊年纪轻轻,又不是没有钱,为什么会没人要”
“会这样想的,多是无知的乡下人吧!”叶纤红安慰道。“我记得有本书上说过,现在日本的单身女人非常多,特别是高学历的,都不愿意结婚,单身男人也不少——”
倒不是看不起乡下人,而在农村这边,更多人说话没有顾忌。
心里其实清楚,会这样想的人肯定不少,诗诗姐一定是碰到了许多这样的“好心人”,才会让她发生这样的变化。
在这件事上,别说是九二年,就算再过二十多年,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单身女人依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
网上炒作剩女,炒作丁克,反正一个女人到了一定年纪,没有正常结婚生子,就会被拿来各种解读。
“是吗”苏思诗有些不敢相信。“人家是发达国家呢难道也不愿意结婚”
“越是发达国家,独身的人才越多。”叶纤红解释道。“倒是落后地区,很少有独身的人。”
“哦。”苏思诗想了想,有点明白叶纤红话里的意思了。
确实,越是发达国家,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人越多,反而不愿意结婚。
“不过我也想明白了,跟蒋建光的婚还是得结,有个男人也有好处,至少可以要个孩子。”苏思诗轻笑道:“趁现在还不老,抓紧要个孩子,否则过几年,想生也未必生得出来了。”
“有孩子是好事,会让女人的人生更完整。”叶纤红说着套路的话,其实内心并不确实这话是对是错。
或许每个人的人生选择都不同吧!
“嗯,我也是这样想的。”苏思诗回答道。“只不过以后若是我一个人养孩子,你得帮我。”
她对婚姻还是没有把握,不知道跟蒋建光能在一起多久
一个单身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她其实有种难以言述的害怕,总担心孩子没有父亲,她一个女人无法把她培养出健康的人格。
这方面小红似乎更有经验,所以她下意识地想先跟她说好,似乎这样自己更有勇气了。
“行。”叶纤红笑道。“到时你带着孩子,就住进我家来,我们人多热闹一些。”
脑中暗暗想着这样的场景,如果自己也有小孩子,那就更完美了。
说完结婚的事,苏思诗又问叶纤红在生意上的计划。
“小红,过完年后,你会投资新的项目吗”苏思诗问道。
小红今年才涉足生意场,算是个真正的新人,第一个纤诗美容会所,还是自己合资搞起来的,没想到半年过去了,生意已做到这样的地步。
最让人惊讶的是,她的投资眼光,似乎只要她看上的项目,就能百分百赚钱。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认识她的人,都愿意跟她合作。
自己从家族企业出来,也选择跟她一起合作,办了一家家纺公司。
至少从目前来看,这家公司前景看好,小红对产品的定位非常准确,又请了马丽莲这样一个当红歌星代言,等年后产品出来了,应该不愁销路。
“现在还没有计划。”叶纤红笑着摇了摇头。“我是个比较懒的人,还是希望宅在家里,陪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只有碰到了没法解决的难题,才会不得不开新公司,分担风险。”
除了最初的纤诗美容会所,因为要生存,才不得不开店赚钱之外,其它的都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才被动开起来。
像铝合金制品厂,当初是因为爸爸失业了,考虑给他找个事做,才开起来的。
像郑叶潮牌工作室,是因为想锻炼弟弟的能力,然后姐弟俩设计了一些衣服,让弟弟暑假去卖,后来见赚钱容易,才正式成立公司。
余杭的艾琳娜批发店,是被范市长逼出来的。
“那现在你的生活一切顺利,是不是表示短时间内,不会新开公司了”苏思诗笑着问。
“应该是的。”叶纤红认真地点头。
其实现在公司的规模真的不小了,特别是年前刚搞起来的蔬菜批发中心,单是这个项目,就极其吸金。
等那边一百个左右的店铺饱和了,说不定得准备二期三期工程,那时候,单是这一块,就能赚到上千万营业额了。
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这样的赚钱速度确实快得吓人,其实在重生前,比自己赚钱快的人多的是。
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一年赚到几亿的都很多。
“看来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抱住了你这条大腿。”苏思诗哈哈笑道。
&nb
第五十二章棉纺厂裁员
第二天早上,两人起床后吃了早饭,开车回虞城。
到家后,苏思诗换了衣服,去家纺公司上班,叶纤红则没有出门。
早上没别的事,于是去空间整理一下。
这次主要的目标,是那些新种下的花草。
空间里时间过得快,没想到它们转眼就要开花了。
叶纤红站在空间里,心里有些郁闷。
这么多漂亮的花,只能在空间里自开自谢,却没机会见人,真的有些可惜。
可以又没办法拿出来给人看,除非自己搭一个暖棚,以它做掩护,才有可能让它们见天日。
算了,叶纤红摇摇头。
暖棚如果建起来,肯定得自己动手,那以后就得被它绑住了。
自己现在的事已经够多了,还是别给自己添麻烦。
中午一个人边吃饭边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了这样一条新闻,虞城棉纺厂因为经营不善,准备再次大量裁员。
叶纤红叹了一口气,虞城棉纺厂的命运,其实跟前世一模一样,都是先承包再倒闭。
现在所谓的裁员,只是在为倒闭做准备。
想起刚开始轰轰烈烈的改制,叶纤红只能说,这是一场可笑的闹剧。
所谓的承包,其实是一场作秀,就是让某些人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把国有资产转移到个人的名下,等到工厂成了一个空壳,它就可以倒闭了。
说到底,损失的是国家的利益。
叶纤红坐在电视前感慨了一阵,电话却响了起来。
“小红,我打算马上回来一趟。”是王茂琳的声音。
“出了什么事”叶纤红有些惊讶。
倒不担心余杭那边出什么差错,批发店上了轨道之后,只要有源源不断的新款式开发出来,销售就不是问题。
“听说棉纺厂又要大量裁员了,我想回来招一些有用的人才进公司。”王茂琳直截了当地说道。
“啊这个主意好!”叶纤红一听,高兴地应道。“我刚才也看了这个新闻,居然没想到这件事。”
像棉纺厂这样的大型国企,蛀虫肯定很多,同样地,真正的人才也不少,毕竟八十年代分配了很多大学生进去,这些人大多技术全面,是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
“你同意就好,我现在马上去买票。”王茂琳急匆匆地说道。
今天接到以前一个同事的电话,说起了棉纺厂的事,并问她能不能帮忙介绍个工作。
她听得出来,对方话里话外,其实是想进她所在的公司,希望她能介绍一下。
那个同事以前跟她平级,也是管车间的,能力不比自己差,特别是对棉布非常了解,自家制衣厂如果要做大,这样的人才不能少。
所以介绍进公司,肯定没问题。
除了她,还有许多以前熟悉的同事,她知道自家老板对人才很看重,正好趁这个机会,挖一些有用的过来。
放了电话,叶纤红有些激动。
如果这次能再挖到几个有用的人才,那自己可以考虑把制衣这一块做大了。
到时产量有盈余,还可以把家纺这一块也接过来做,自产自销,成本就会低很多。
下午二点多,王茂琳就回到虞城,没有去见老同事,而是先到叶纤红的家坐了坐,汇报了自己的计划。
她拿出一张纸,递给叶纤红。
叶纤红接过,看到上面写着自己准备挖的几个人的资料,非常满意。
“小红,这几个人如果能全部挖到,那制衣厂那边可以考虑做大了。”王茂琳信心十足地说道。
任何一家企业,靠一两个管理人员,是撑不起来的,必须有足够的中低层管理人员,才能正常经营。
“那行,这件事全权交给你了。”叶纤红大致看了看,回答道。“到于工资待遇,你照我们现在的标准给就行,如果没把握,再给我或者乔总打电话。”
“好,那我先走了。”王茂琳也没有浪费时间,站起来就往外走。“回头再向你汇报结果。”
叶纤红拿起纸再次看了看,上面有两个人引起了她的注意。
一个叫张兴昌,是织布车间的技术员,据王茂琳的标注,这个人对面料极其精通,只要经过他的手,就能轻易判断出面料的好坏和价格。
这一点对制衣厂帮助或许不大,但是对家纺公司来说,就是雪中送炭了。
叶纤红和苏思诗开的家纺公司,是打算走高档路线,那么磨毛棉肯定会涉及。
这种面料用的棉花,一般是美国进口,或者是新疆当地产的,其它地方产的棉花,往往因为纤维长度不够,达不到磨毛的要求。
如果有这样一个专业人员把关,那不管是面料采购,还是质量控制,都是少出许多差错。
另一个叫严永新,跟王茂琳一样,同样是车间主任,不过管的是织布车间。
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动手能力强,车间里一些机器,他经常能改进一下,让次品产生的机率少了很多。
在叶纤红看来,现在的缝纫设备,效率其实非常低,需要更新设备。
让严永新来设计改良不现实,但是让他去管采购,说不定能找到国内外最新的机械设备,那就足够了。
毕竟新的机器,不仅仅代表的是生产力,也代表产品的质量。
叶纤红设计衣服,需要大最的机械设备,帮自己提高效率。
其它人也不错,都有足够多的基层管理经验,招进来之后,很快就能上手。
叶纤红把这份名单放在抽屉里,等王茂琳晚上给自己回音。
因为这个原因,她下午没有进空间,怕无法最快接到王茂琳的的电话。
做晚饭的时候,叶纤红专门多烧了一些菜,如果王茂琳赶得及,可以叫上苹苹来这边吃饭。
等胡向阳、苏思诗和安安都回来,还没有接到王茂琳的电话,她才把这件事丢开。
那些人都是茂琳姐以前的同事,说不定跟他们谈好后,她请他们吃饭去了。
第五十三章王茂琳挖人
第二天早上,王茂琳陪着苏思诗,去面试了一些人。
最后苏思诗得偿所愿,招到了三个需要的人才。
吃了午饭,王茂琳又回余杭了,叶纤红也恢复了平常的生活。
至于招好的人,因为马上要过年了,打算年后再让他们上班。
年关越来越近,大棚蔬菜已开始成熟,有人担心后面菜多,销售困难,所以提前上市。
温俊那边是来多少收多少,一点不含糊,价格也给得不错。
这下子菜农更安心了。
有些聪明的人,于是放缓上市时间,准备在春节前十来天,再正式出售。
温俊知道后,劝他们正常上市即可,没必要往后拖,因为都是他来收购的,价格全部一样。
如果一齐延后,到时蔬菜太多,来不及发出去,等大家过年去了,就只能年后再收了。
这才绝了一些贪心鬼的小心思。
叶纤红的蔬菜批发中心,现在每家店铺门口,都忙个不停。
郑建国大棚里的瓜果,依然在采摘。
这些货是直接供给王子饭店和周边几家饭店的,倒不用担心卖不出去,所以他每天采摘一些,让王子饭店,每天能吃到最新鲜的蔬菜。
这样的好处很明显,采摘期长,产量自然也高了。
叶纤红有一次回家的时候,尝试着把空间里的水,移出一部分,装进爸爸浇水用的水池里。
水池就建在大棚边上,其实就是地下埋了一只可以藏进三个人的大缸,装满水后,就足够给大棚浇水了。
没想到用空间水浇菜后,大棚的瓜果产量,明显提升了。
像黄瓜、番茄、茄子这些品种,一般都会有固定的开花次数,采摘到一定时候,它们就不会结果或者很少结果了。
但是这些瓜果明显违反了这个规律,不管摘了多少,过几天依然会开花结果,似乎无穷无尽。
叶纤红这才知道空间水看着不起眼,其实也有一部分灵液的成份。
好在只是倒了一部分进水池,倒不用担心被人看出马脚。
有一边在大棚边走的时候,叶纤红又忽发奇想。
大棚与大棚之间,挖了一条宽约半米,深约三十厘米的排水沟,如果在这里养些泥鳅,不知道会不会多了一项收入。
跟爸爸说了之后,郑建国也不知道行不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