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重生九二好生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向晚葵

    “姐,难道就没有其它办法了吗”安安在一边也着急地问道。

    “办法还是有的。”叶纤红仔细想了想,回答道。

    前世在深圳时,去逛过外贸店,一间面积很小的铺子里,放了满满的衣服,边上写着大大的促销字样:二十块一件,三十块两件。

    卖内裤的小柜子同样写这样的字,六元一条,十元两条,二十元五条。

    说到底,就是希望你大批量买,越多越便宜。

    主要是这些东西都是库存,像内裤,拿来的价格,或许只有一块两块。所以只要卖出,都是钱。

    如果堂弟能找到一个帮手,在西关镇上找一间小铺子,用仓储式倾销,说不定能赚钱。

    “姐,你有什么好办法”郑兴旺也着急了,在一边催促道:“说出来看我能不能做到”

    他也猜到了这个办法是有条件的,否则姐肯定直说了。

    “我的意思是,如果想赚钱,最好开一家小店。”叶纤红把自己的想法简单介绍了一下。“因为你要读书,所以最好找一个你能放心的人,平时帮你管店,这样的人找得到吗”

    现在外贸行业还没有开始,她还听说谁专门做库存,如果旺旺能第一个进入这个市场,未必不能赚大钱。

    “人倒是有一个。”郑兴旺犹豫着开口。“我有个表姐,今年高中刚毕业,进工厂上班了。前些日子还碰到她,说上班没意思,想自己学着做生意。”

    “那她愿意帮你打工吗”叶纤红问道。

    这个才是关键,有时候越是自己人,越不愿意干。

    “我可以跟她合作啊!”郑兴旺回答道。“只要有钱赚,我六她四,肯定也愿意过来做。”

    对于这些合作赚钱的思路,他已从堂姐身上学了许多。

    当初安安请他们几个帮忙卖衣服,一件给一块钱的时候,他就知道合作赚钱的重要性了。

    所以堂姐一说完,就开始动这个脑筋。

    “不错,有魄力。”叶纤红见他反应这么快,忍不住拍了拍他的肩,赞赏不已。

    除了年纪小了点,阅历还不够,郑兴旺有些地方确实已经有了商人的视野。

    只要给他时间学习,将来未必不会超过自己。

    “哥,你真厉害。”听到堂姐夸哥哥,郑兴旺也竖起大拇指,乐呵呵地叫道。

    “马屁精。”安安在一边嘲笑了一句。

    “嘿嘿——”被堂哥取笑了,他一点也不在意。

    “这件事你先回去好好想一想吧!”叶纤红叮嘱道。“西半镇那边的店铺,租金很便宜,相信你能搞得定。至于拿衣服的钱,章诗萍姐姐那边,你先欠着好了,卖掉了再给钱,去其它地方拿货的时候,如果钱不够,就跟我说。”

    “好的,姐。”郑兴旺也没有推辞,“如果碰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先找你。”

    从一开始向堂姐开口求助,他就已把她当成了亲姐姐,不会再见外了。

    他非常清楚,自己只有努力去赚钱,才有可能改善自家的生活,并回报堂姐一家的帮助。

    如果在这些小事情上矫情,只怕一辈子也成功不了。

    ——

    第二天早上,叶纤红去了一趟瑜伽馆,想看看那边的情形怎么样了

    瑜伽馆昨天就开张了,她却没有去,原因很简单,既然一切交给董采玉了,就彻底放手吧!免得因为自己在场,反而让她束手束脚。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开这家店,也是一时临时起意。

    瑜伽这项运动,现在并不是最好的进入时机,所以即使开张了,应该也不会有几个顾客,叶纤红懒得费这个心。

    今天过来,只是突然担心店里空荡荡的没顾客,董采玉和几个教练失去了信心,需要她给她们打打气,让她们坚持下去。

    这项运动属于慢热型的,短时间内看不到好处。

    等练到一定时候,身体的平衡协调越来越好,连睡眠都明显改进了,走路轻快,整个人仿佛变年轻了。

    至此口碑相传,才会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

    让叶纤红没想到的是,楼上的教室并没有像她猜测的那样,只




第五十六章三叔建大棚
    陪妈妈说了一会话,叶纤红往三叔家走去。

    三叔家的房子虽然已非常老旧了,但是院子非常大,她进去时,看到三叔三婶正在院子清理毛竹。

    用柴刀砍掉竹杈和竹尖,只剩下一根光溜溜的毛竹,堆在院子墙角,几个同村的叔叔伯伯也在一边帮忙。

    “小红来了。”三婶最先看到她,笑着迎上来。

    “嗯。”叶纤红点点头,上前把认识的人都叫了一遍。“我就是来看看,你们准备的怎么样了”

    看地上堆的笔竹,速度应该不慢,等地翻好了,只要抓紧点,应该没问题。

    “我们就照你给的图纸在准备。”三叔作为主人,回答道。“就是辛苦你了,还在跑这一趟。”

    小红没当自家是外人,一直在为他们的事操心,这点他心里有数,所以很感激。

    特别是儿子昨天回来,说打算开家服装店,这让他又高兴又烦恼。

    高兴的是,儿子终于长大了,懂得为家里出力了,年纪轻轻地就想开店赚钱。

    烦恼的是,怕他因此分心,学习成绩下降,将来考不上大学。

    不过既然这是小红安排的,他也不会拦着。

    小红是个明事理的人,肯定考虑过这些,就按她交代的做就行。

    “没事,我现在也空着。”叶纤红笑道。“到过年只有三个月时间了,抓紧把菜种下去,到过年前还能卖两匝,所以我过来催催你们——”

    “哦。”三叔明白了叶纤红话里的意思。“放心吧,我会抓紧时间把菜种下去的。”

    小红为了让自己多赚些钱,才不怕麻烦过来说这些,他怎么好意思拖自己的后腿

    “小红,搭个大棚种菜,真的能赚大钱”旁边一个五十多岁的大伯问道。

    他是三叔的亲大哥,照辈份上讲,她得叫大伯。

    因为以前两家不怎么走动,所以比较生份。

    “能不能赚钱,其实你们可以自己判断。”叶纤红也不想把话说满。“搭大棚的好处,就是棚内温度会比外面高好几度。冬天下霜的时候,里面的蔬菜也不会受影响,这个没错吧”

    “嗯。”大伯点点头。

    他种了一辈子田地,这个道理非常清楚。

    “如果没有大棚,一到下霜下雪,大多数菜都冻死了,市场上想买到新鲜的蔬菜,也比较难了。”叶纤红继续解释。“但是有大棚在,却不会冻死,到时拿出绿油油的菜去卖,能不能卖个好价钱”

    “对啊!”大伯反应过来。“过年前还好一点,特别是过年的时候,番茄茄子黄瓜这些,都比平时贵好几倍,如果能拿去卖,确实能赚大钱——”

    “可是有了这个大棚,冬天真的能种出夏天的蔬菜瓜果”有人不放心地问。

    “这个我也不太懂。”叶纤红老老实实地回答。“我只知道,有些菜不怎么怕冷,只要不让它们受霜冻,大冬天一样长得好。”

    在叶纤红印象中,像茼蒿、波菜、大白菜这些品种,只要不被霜冻坏叶子,冬天照样有收获。

    只是虞城冬天下霜的日子不短,蔬菜全部会被冻坏,有了大棚,就不一样了。

    记忆中除了个别只有在高温下才能长得好的植物,其它都可以在大棚里有好的收成。

    “对啊!”几个老农民一点,顿时明白过来。

    当然他们也不傻,老三家开始搞大棚的时候,他们几户也动了脑筋,否则也不会这么热心过来帮忙。

    但是农村人最大的问题,就是瞻前顾后,总担心花了这么多钱建起了大棚,如果出不了成果,就亏大了。

    所以想等老三家搞成功之后,再跟着做。

    叶纤红也没有劝他们,只有三叔成功了,别人自然会照着做。

    特别是三叔今年种出来的菜,全部会供应给王子饭店,只要蔬菜质量好,收购价肯定比平时高得多。

    对王子饭店来说,这也是最划算的,以前冬天的蔬菜,都是南方运来的,价格贵得离谱。

    三叔又问了一些搭大棚时要注意的问题,叶纤红挑自己懂得回答了。

    “三叔,这个大棚怎么建,其实只有一个原则,就是牢固和保温。”叶纤红想了想,又提醒了一句。“你们比我有经验,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形状什么的,反而不是重点。”

    前世网上有很多人建了家庭大棚,大多建在院子里,是给花草过冬用的。

    受院子的面积影响,只能因地制宜,于是建成了各种各样的形状。

    “哦,我明白了。”三叔想了想,点头回答道。

    小红把大棚画成拱形的模样,说到底是为了防止雨雪。

    就像北方造房子,会用尖顶一样,就是让雪自动滑下去,无法在屋顶堆积。

    叶纤红陪着他们聊了一会,就离开了。

    大家都在忙,她在这里只会影响他们的工作。

    回到家里,看到爸爸也回来了。

    “小红,既然大棚有这么多好处,我们要不要也种几亩蔬菜”郑建国问道。

    “爸,你忙得过来吗”叶纤红反问道。

    她自然不好说自己空间里有的是菜,没必要种了,可是这些菜除了自家吃,不可能拿去卖。

    父亲穷了这么多年,现在看到有赚钱的机会,肯定也动起了脑筋。

    在他的眼里,工厂是女儿的,自己只是去帮忙,所以赚得再多,也不算是自己的。

    但是种菜就不同了。

    “忙得过来。”郑建国见女儿没有反对



第五十七章饯行
    肖市长的调令终于下来了,新的职务是到省委宣传部办公室担任主任。

    当这个消息传开,整个虞城都沸腾了。

    宣传部本身是省委一个重要机关单位,而办公室主任,等于是部长的左右手,这个位置可谓位高权重啊!

    将来调到地方,最起码是地级市的副市长。

    原来的几个同事,知道这个消息后,也是表情各异。

    跟肖东胜一起合作,对付过宋保国的谢市长,态度最是鲜明,亲自来到肖东胜的办公室,当面表示了祝贺。

    尽管两人谁也没主动抛出橄榄枝,结成政治盟友的意思。但是他们都年轻,又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有前面的基础在,以后合作的机会就多了。

    肖东胜也不是目光短浅之人,谢市长愿意主动示好,他自然笑脸相迎,两人进了办公室,私下聊了十几分钟。

    至于聊了什么内容,没有人知道。

    接下来几个关系还不错的副书记副市长,也过来道贺。

    这算得上是花花轿子人抬人,大家客气一番之后就离开了,谁也不会把谁的话当真。

    唯一留下来的是新提拔的副市长赵书瑞,他姿态摆得极低,肖东胜把他迎进办公室,单独聊了一会。

    这很容易理解,通过温俊这个媒介,他已打进了肖东胜的圈子,两人算是天然的盟友。

    既然肖东胜高升,他留下的关系网,交给他无疑是最合适的。

    肖东胜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不但没有拒绝,反而主动把自己的一些人脉介绍给他,希望他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工作。

    等到了省里,虞城还需要有一个随时跟自己通气的盟友,充当自己的耳目。

    谢市长并不合适,以前两人地位有高低,反而不存在这个问题。

    现在已平起平坐,反而成了竞争关系,毕竟谁也不愿意充当被支配的角色。

    只有赵书瑞是个老好人,既然接收了自己的好处,给自己一些回报,也是理所当然的。

    一把手高书记马上要退休了,肖东胜爬得再高,也跟自己无关了,所以只是打了个电话过来,例行其事地表示了一下祝贺。

    反倒是以前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的副市长陈栋,趁下班前也过来了一趟。

    以前一直想跟肖东胜争夺常务副市长的位置,还斗过一次,闹得很难看。

    现在人家已把自己远远抛在了后面,当初的那些胜负心,现在重新来看,已成了笑话。

    他这才发现自己的短视。

    人家确实是下来镀金的,完成这个任务后,就离开了。

    既然如此,低头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反正以后相见的机会也不多了,何不客客气气地道别。

    肖东胜这时候确实没有心思记较这些小恩怨,见他主动示好,乐得客气一番。

    等到下班,他没有直接回家,来到王子饭店。

    温俊早已准备好了包厢,圈子里的朋友也全部到了,这顿饭算是给他饯行。

    一走进包厢,所有人一起鼓掌叫好。

    “干什么”肖东胜笑骂道。“我们又不是外人,有必要来这一套吗”

    “当然有必要。”赵大成笑道。“领导高升,先拍拍马屁,希望以后还望多多提携。”
1...217218219220221...33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