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梁武帝萧衍成立过孤独院、寺僧浮屠们成立过病坊或悲田养病坊,和这皇泽院初衷都是一样的,目的是收留鳏寡孤独者和那些因为水灾、旱灾等背井离乡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事不能由那些无祖无父的光头去做。既然仁义是咱们永业集团的宗旨,这功德无量的事情就必然要去做。

    我们现在和以后会有很多的钱财,可这钱帛再多,到了最后也只是账本上一个数字,我们死了之后也带不去另一个世界。

    现在我们用这些钱帛做些善事,既能让那些苦难的人能过上安稳的生活,又能为子孙积德,也能够为世人做一个表率,还能为君王分忧。总之,是一个一举多得的事儿。”

    “壮哉!”杜伏威很激动的说道,“这事儿交给我来办!”

    “呃头一次见义兄这么主动做一件事。”

    殷清风诧异的看向杜伏威。

    杜伏威也知道有些失态了,赶忙解释道:“是你的想法太好了!

    我从大业八年投身山贼,之后转战齐鲁江淮各地。不管是直接杀人还是波及到的




第一百九十三章:推心置腹
    “还记得我说这个地方叫什么吗皇泽院!什么是皇泽院那是皇家、皇恩泽被的意思。

    这个皇泽院投入并不多,一旦在全大唐都铺设开来,影响会有多大你敢保证没人记恨你、诽谤你所以啊,这皇泽院对外的名义上是皇家的开设的,只不过是义兄你去打理罢了。”

    杜伏威摇摇头,“又忘记朝堂上那帮小人了。当初就是你提醒我的,现在还是。看来我这个性子啊,真是不能在朝堂上呆着。”

    殷清风安慰他说道:“得了,咱就不说扫兴的话了。我再说说我的想法吧。

    在开办之前,你去找太子和他说明这事儿。他知道后,肯定是支持你的。

    既然要开遍全大唐,总不能我们亲自去或派人去吧可是我们有那么多的加盟者啊。等着皇泽院出了效果之后,其他地方的皇泽院的开办钱帛都由那些加盟者出。

    这样既用不了几个钱财又能彰显他们家族仁义的事情,他们能错过了

    你还别怕他们不同意!

    等皇泽院落成的时候,大门外的墙上雕刻上捐助者名字的时候,他们花钱多少钱财都愿意呢,而且还非要争个第一!”

    “你真是奸商。动动嘴皮子,这么大的事情就办成了!”

    杜伏威不由得感叹道。

    殷清风登时为自己打抱不平:“这你可是冤枉我了。这世人都好名声的习惯你又不是不知道,咱们只不过是因势利导罢了。

    再说了,咱们让他们大把大把的赚钱,花这点儿小钱儿算什么。难道你真想把家里的钱财都投进去啊

    那也行,你们回去的时候,把天意给我留下,我怕你这败家的爹把我义子给饿到。”

    “哈哈哈...”

    “嘻嘻嘻...”

    被殷清风调侃的杜伏威,不在意的笑着说道:“所有的你都思虑过了,我就不担心什么了。只是,为什么非要我去和太子说这事情那可是你未来的丈人,你去说,不是更好吗”

    “别什么事情都往我身上推,这好事情太多了也会变成坏事的。

    你刚才那么大声的说这事儿交给你了,怎么现在又往回退缩了这皇泽院要开遍大唐的,你是负责人,你不出面谁出面

    而且,我之前不是说了嘛,你是早晚要出山的。现在找机会与太子多打几回交道,你们相互熟悉熟悉,也让太子敢放心的任用你。”

    杜伏威点点头,算是同意了殷清风的说法。

    单云英在旁边补刀,“我啊,就是担心你这义兄的心眼儿实诚。还好有小弟你在旁边指点着,否则就他的性情啊,哼哼...”

    杜伏威嘿嘿一声,假装没听见,对殷清风说道:“要不咱明天就去”

    殷清风想了想,“后天是七月二十八,我这里的学生下午放假。你和嫂嫂再呆上一天半,到时候咱们一齐回去。正好我也把刚才说的那些写出来、画出来。”

    杜伏威现在也没那么激动了,“成!”

    殷清风站起来,说道:“那好,你和嫂嫂跟我们去打太极拳。”

    “太极拳”

    说来也惭愧,殷清风光顾着拍李世民的马屁了,太极拳和养生的那套还没来得及教给杜伏威和单云英。

    “走吧去了就知道了。”

    杜伏威和单云英都是有底子的,很快就把架子搭得像模像样了。

    看他俩学得差不多了,殷清风和月眉又分头把养生操教给他俩。

    第二天晚饭后,杜伏威把殷清风拉到书房里。

    “我和你嫂嫂都好奇,太子怎么就会把儿女都送你这里来我虽然书读的不多,但这皇家的规矩允许他这么做吗”

    殷清风知道欠他一个解释,但白胡子老神仙这样的话就没必要说了。

    他假装得意洋洋的样子说道:“从新式农耕到铜钱改制,再到帮他夺了储位,满大唐还有人比我更忠诚于的他吗”

    杜伏威刚想反驳,殷清风紧接着说道:“当然,刚才那句话只是表面的原因。他把儿女送过来,更多的是示好或者是监督我。

    伴君如伴虎。老虎怎么想的,会让小兔子知道吗反正我也没野心推翻他们李氏的江山,他把儿女放我这里,大家都安心,多好”

    杜伏威沉默了。

    从农家子到小山贼,再到雄霸一地的豪杰,如果没有心机他也走不到今天。

    殷清风是他的救命恩人,对他们一家也是一片赤诚之心。自己有事没事找些话题去问他,无非就是想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第一百九十四章:政治为先
    在东宫门前,杜伏威算是见识到殷清风有多威风了:那些守卫远远的行礼,没有任何阻拦和盘问不说,反而都是一副讨好的笑脸。

    如果这样,杜伏威也能接受。等他看见一脸笑容的迎出来的李晋安,他算是彻底放心了。

    虽然他只见过李晋安一面,但李晋安是谁他还分得清。既然殷清风与李晋安这么亲密,李世民对殷清风应该是没有恶意了。

    “难得吴国公来做客,殿下已经在书房等候了。”

    杜伏威没想到李晋安还记得他,他也笑着口称“不敢。”

    李晋安和杜伏威打过招呼后便不理他了,低声与殷清风说着什么。

    杜伏威向旁边让了一步,看着襄城和李承乾向李晋安乖巧的行礼。而李晋安只是随意的回了一下,又拉着殷清风说话。

    他见这姐弟俩不但不以为意,反而乖乖的跟在殷清风和李晋安的身后,他真不知该说什么好了。他真想把殷清风拽过来问问,到底谁才是李世民的儿子!

    接下来,他又看到相似的一幕:李世民和他客套了一下,然后满是笑容的回应着殷清风的见礼后,大手一挥就把两个子女给打发走了。

    杜伏威瞅瞅殷清风,又瞅了瞅远去的姐弟俩,他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自己也编一个什么神仙啊佛祖的回去哄哄自家的婆娘。自家婆娘自从有了身孕后,就愈发难伺候了。

    在杜伏威东想西想的时候,李世民已经在书案后坐下。他得到殷清风的暗示后,赶紧在东面的首座上坐下。

    殷清风不知道杜伏威为啥会在这个时候走神儿,但现在不是询问的时候。他见杜伏威坐下了,他也挨着坐下。如果以前他还担心杜伏威会在李世民面前出什么岔子,但那天晚上他明白了,原来杜伏威一直在藏拙。

    他不会因为这个而气愤或产生什么不该有的想法,乱世中谁敢对别人毫无保留谁才是傻子呢,更何况杜伏威一路上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的暗算与背叛才走到今天的。

    当然,也可以按照这个逻辑去推,认为杜伏威向他坦诚,可能是另一种形式上的扮猪吃虎。但他不会那么无聊的去这么想,因为他不是阴谋论者,心里也没那么黑暗。

    杜伏威将殷清风准备好的资料递给李世民,“伏威在义弟那里讨了一个差事,请殿下过目。”

    李世民最喜欢殷清风给他“添麻烦”,“麻烦”越多,国力就越强悍。只是今天竟然拉着李伏威一起来,他多少就有些好奇了。

    他接过资料,首先看到的是皇泽院的实施计划,他眼睛一亮,紧接着开始分析利弊。

    利,是肯定有的,毕竟冠以“皇”字。弊端嘛,虽说各地的皇泽院只需要那些家族出第一笔启动资金,但他们的名字却永远留在墙上,也会永远的留在地方志上。这个,就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地方志,又叫方志,是记述地方风俗、物产、舆地以及故事传说、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

    方志起源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一说方志起源于史,它是从古代史官的记述发展而来的。像《周礼》中所提到的外史掌“四方之志”,可能就是方志的源头。

    二说方志脱胎于地理学,是由我国古代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和《山海经》演变而成的。《尚书禹贡》记载了战国前的方域、物产、贡赋等,《山海经》记载了远古时的山川、形势、物怪等,它们被认为是方志的雏形。

    不管哪种起源,他都不希望看到某些家族的名字被记载下来。但他也明白殷清风这么做的出发点,无非就是利用那么世家罢了。可这在政治层面上,算是一个极大的败笔。

    李世民说道:“不知国公可算过,如果每一县都建这样一座皇泽院,总计需要钱财多少”

    杜伏威也明白这话不是问自己的,他扭头看向殷清风。

    殷清风看李世民这架势,就知道他心里有什么异议。但这个问题他事先还真没想过。

    他稍微沉吟了一下说道:“若土地由各地县衙出而不用购买,可以节省一部分钱财;建造围墙和房屋,以收纳五百人算,大约需要两千贯;再为这些人准备第一个月的粮食等,大约为三百贯。

    若以这个数字推算,一千座皇泽院的费用在两百三十万贯到两千五百万贯之间。”

    李世民登时放心了。

    如果这个数字放在去年,国库是绝对拿不出来的。但现今而言,别说两百多万贯,就是再增加一倍也无所谓。

    最主要的是,这笔钱出得太值了!

    只要皇泽院建成,它就始终彰显皇家的泽被之恩!这在无形中,就起到教化万民的作用!而付出的,只不过是几百万贯而已!

    他轻拍了一下



第一百九十五章:杜绝隐患
    殷清风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快,他奉承的说道:“小侄对叔叔的睿智,敬佩得犹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啊!”

    李世民哈哈一笑。

    随即,他说道:“那你打算让他进入兵部任职喽。”

    殷清风说道:“将文武分离只是第一步。若只停留在这一步,他们早晚还要勾结在一起的。比如说,某个世家既有子弟既出仕为官,又有子弟在军中。那么,分离文武就没有意义了。”

    李世民万分期待的看着殷清风。

    “小侄的谏议是:在兵部内设立督查司,职能与御史大夫相同。

    但是,从此以后,督查司的人代替御史大夫,专门监督文官;而御史大夫则负责监管武官。”

    “妙啊!”

    李世民兴奋的站起来,挥了一下拳头,“从此以后,非但文武不相统,而且还要...”

    “还要交叉监督。”

    殷清风替他补充了一句。

    “对!交叉监督!哈哈哈,看以后何人能祸乱大唐的江山!”

    李世民越想越兴奋。

    “妙真是太妙了”

    等李世民兴奋够了,殷清风说道:“所以,以后再挑选御史大夫和督查司的人,一定不能有利益的牵扯、不能有姻亲的牵扯。也就是说,御史大夫与军中的人没有关联,督查司之前也不认识任何一位文官。”

    李世民深以为然。

    随即他就想到了之前殷清风提到的密谍。

    如果成立了密谍,文武百官的动向他就能得到掌握、就不用再担忧文武勾结了!

    嗯...这件事自己要好好琢磨琢磨。但是...要不要问一下他呢...

    李世民说道:“杜伏威就是这督查司的首任官长了”

    殷清风回道:“他与朝中各文武从无交集,才能也足以担任。即使身在兵部,但由接触不到兵权,叔叔还担心他有异心吗”

    李世民点点头。

    “叔叔这太子的位置还没坐上太久,若现在就向圣人提及,阻力应该很大。”

    李世民再次点点头。

    “这几年先让小侄的义兄将皇泽院办起来,到时候在那些文官面前也有一定的威严。”

    “好!就这么说定了:他将各地的皇泽院建成之日,就是他进入督查司之日!”

    李世民立刻拍板做了决定。

    殷清风一拱手,“那,小侄就代义兄恩谢叔叔了。”

    李世民一摆手,“相比一个督查司的官长来说,你今日这两策才是我看重的。而且,这两策出自你之手,若他做不好,我就唯你是问了。”

    殷清风没说是也没说不是,他说道:“为了保证不受干扰,这督查司只在名义上归兵部管辖,具体行使职能的时候,兵部没有任何权利干涉。也就是说,圣人直接统御督查司。”

    李世民长呼了一口气。

    他以为殷清风只是来给李伏威谋个差事的,没想到收获竟然这么大。别说给他一个督查司官长的位置,就是殷清风让一头猪来坐这个位置,他也不会反驳的。

    相比大唐的长治久安,一点小小的交换根本不算什么。

1...6465666768...19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