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世帝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清风逸之
或许是受不了殷清风这种强烈的心理压迫,许敬宗的身体抖动得更厉害。
殷清风在他面前站定,眼睛死死的盯着许敬宗,面无表情且声音低缓的说道:“人,无非一死了之。可,真的那么简单吗吕雉将戚夫人做成了人彘、太史公遭受大辟之刑、伍子胥掘坟鞭尸...你说,想死是不是很难”
许敬宗咬紧牙关,既不敢与殷清风对视也不敢回嘴反驳,就那么股战而栗的等着殷清风说出让他更惊心的话。
殷清风见他还硬撑着,不再是当初三句两句就被吓趴下求饶的怂样儿了,心知他的心理防线还没有被突破。
殷清风身体前倾,继续缓缓的说道:“自古帝王最无情,尤其是遭受臣子背叛的帝王。你能想象出秦王被立为太子后,打算如何惩治你以及你的家人吗
是本公子向太子劝言只惩治你许氏在长安的这一族人,也是本公子向太子请求将你们交给本公子处置,因为,你还需要给本公子一个交代!
若你不想江左许氏从此烟消云散,我想,你现在应该说点儿什么,对吗”
许敬宗又坚持了一会儿,才双腿一软瘫坐在那里。
殷清风俯视了他一会儿,转身缓缓的走回去慢慢坐下。
许敬宗身体斜倾,全凭一只手支撑着才没有倒下。
经过最初的恐惧,再经过这段时间的关押,他已经想好了各种应对殷清风的方式,并盘算着再次与殷清
第一百五十八章:古人讲古
殷清风呆住了,这剧情反转得太快了吧!
本想吃口河鲜,却连整个池塘的鱼虾鳌鳖蚌都自动跳到碗里,这...尼玛!
殷清风揉了揉眉间,尼玛!这是什么套路
东晋之后,江南之地又经历了宋、齐、梁、陈、隋五个政权的变迁,当初南渡的北地世家要么败落要么北回故里,只有极少数的家族留在那里,许氏就是其中一支。
在江南立足两百余年后,许氏在江左,虽然不像吴郡的顾氏、陆氏、朱氏和张氏、吴兴的沈氏、周氏和姚氏、会稽的虞氏、魏氏、孔氏、谢氏和贺氏那么显赫,但也算是江左大族。
现在,许敬宗要来个全族投靠,这是什么鬼路数
要知道,这个时代,一人投身为奴与全族投靠为奴,完全是两个概念。单身一个人还有机会卖主求荣,但一整族的投靠,除非到了动荡年代,否则,绝对要世代履行当初的诺言的。一旦背叛,就不是原先主人讨伐的事儿了,全天下的人都要站起来围而攻之的。
可,尼玛!谁听说过这个时代有全族投靠的例子吗这许敬宗脑子瓦塔了吗
说句最靠谱的话,只要他应下了许敬宗,从此许氏成员身上的每一缕布片都属于他的,每一个女性都可任由他...生杀大权可就全由他和他的后代掌控了!或者大唐王朝倒下,或者两族有一方死绝了为止,否则,许氏将永世为奴!
想以进为退套路小爷不像啊谁敢拿家族的事情当儿戏
这么说来...是真的
殷清风到底是出生与成长在现代,他想不明白这里面的关键点到底在哪里。不过,许敬宗已经臣服了,他大可开口询问。
殷清风问道:“你有什么权利代表你的族人”
许敬宗依然趴在那里,恭敬的回答道:“敬宗为许氏当代的族长。”
这就难怪了。一族之长的确有这个权利。
那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为他一人的荣华富贵要么是他太疯狂,否则敢不顾家族的前途为许氏一族的未来谋算可都世代为奴了,还有什么未来
以他的精明,绝不会做赔本的买卖的。
“呵呵...”殷清风冷笑了几声,说道:“你许氏凭仗什么要入我府下本公子又为何非要收下”
许敬宗似乎早就有答案了,他说道:“汉晋以来,凡名震天下的世家,除了与众多世家联姻外,都有不少的或大或小或明或暗的附庸家族。
郎君出身的殷氏在天下间的排名极弱,但现在有郎君出世,殷氏在郎君的带领下,位列一等世家只是朝夕之间的事。
许氏初祖为姜器之子,讳羌名缙云号高阳,乃少昊之师。春秋时为诸侯之一许国。许氏历经各朝各代,传承共计三千三百余年、一百一十五世。
永嘉之乱前,许氏鼎盛时,分支遍布北地各郡县,共建有五郡三堂。南渡后,敬宗出生的高阳郡得仁堂许氏立祠扬州吴郡杭州,传至敬宗一代也有八世。
现今,除高阳郡外,训诂堂在会稽郡已立祠五百余年。其余汝南郡、河南郡、太原郡星散,归为高阳郡。
许氏虽非天下豪族,但也诗书传家、时代官宦。
殷氏....”
“等等!”殷清风打断他。
擦!信息量太大,让小爷好好捋捋。
中国已知最早的姓氏有:姬、姜、妫、姒等“女”字边的姓氏。许氏初祖是姜器之子,自然是源出姜姓了。
至于他说“传承共计三千三百余年、一百一十五世。”嘛...是咋计算出来的小爷可不信他们家的族谱能把商周之前的年代和辈分算计明白,多半是穿凿附会吧
还有,许氏现在主要的郡望只有高阳郡和会稽郡,也就是说,除了会稽郡之外的许姓子弟都归许敬宗管那可牛x了我的许哥!
高阳郡和会稽郡虽然分属两个郡望和堂号,但一笔写不出两个许,他们之间肯定有密切的往来。这么说来,只要小爷点下头,这许氏的力量都是小爷的了
殷清风心动了!
他继续想到,“会稽郡好像是现代的苏州吧小爷要谋划江山,江南那一块是重点之一。若是有许氏及其联姻家族的帮忙,那小爷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计划。
看来这孙子的确有价值收留啊
不过...听听他还会说些什么。”
殷清风挥了下手,示意他继续说。
许敬宗得令后,继续说道:“殷氏出自帝喾嫡子殷契之后,以国名为氏,同样源远流长。
敬宗虽不得拜读贵族宗谱,但也知晓郎君出生于殷氏的陈郡堂。除陈郡外,殷氏还有汝南郡、琅琊郡、东海郡、雁门郡、弘农郡和冯翊郡等七郡七堂。其中,陈郡与东海郡为主要支脉。”
“咦这孩子是特工咋啥都知道该不是蓄谋想弄死小爷吧”
“咳”
殷清风问道:“你为何对殷氏如此熟悉”
不由得他不尴尬。
第一百五十九章:用人之道
通过刚才殷清风询问的那几个问题,许敬宗便判断出殷清风这个妾生子在其本族内的确不受重视。那么,自己的回旋空间就更大了。
他斟酌了一下词语,依然恭敬的仰头回答道:“第一,贵族现在的族长出自闻礼公的长平堂,但未必不能由京兆堂的后人出任。只要郎君有心,敬宗愿全力辅佐。
第二,太子最少要在十年后方可登基为圣,彼时,贵为帝婿的郎君已近而立之年,正是在庙堂上施展雄心的好机会。敬宗出仕为官多年,可为郎君效犬马之劳。
第三,从江都之变后,敬宗便负重忍辱,哪怕留下骂名,也要振兴许氏门楣。可高阳许氏几经磨难,可堪造就的子弟寥寥无几。
现在天下初定,那些顶级世家一定会趁机分夺各方各地的利益。若许氏再不振兴,即使香火不断,最终也要沦为末等家族。
之前,敬宗及劣子冒犯郎君,但何尝不是郎君的先祖和敬宗的先祖将敬宗派遣至郎君的门下
敬宗愚钝,无力带领族人重复先祖风光。百年之后,敬宗将无颜面对先祖先宗。
与其许氏一族在敬宗手中败落,不如投到郎君门下。即使世代为奴,也比沦为世家眼中的猪狗辈为好。
郎君去年年方十五龄,便被秦王看重,未来自不可限量。但,郎君身为妾生子,又为人丁稀少的京兆堂后人,从殷氏族内得到的助力并不会多。
未来,无论是在庙堂之上,还是殷氏族内权力之争,郎君都需要有众多的外力来支援和众多琐事要处理。
所以,敬宗恳请郎君,将敬宗及许氏一族收为足下守门鹰犬!”
说完,他重新低下头,将额头抵在地板上。
“册那!我册乃娘只b!”
殷清风在心里爆了句粗口。
他一直得意将许敬宗玩弄于掌股之间,现在看来,还真是一个不小的笑话。
刚才他看似在自己面前瑟瑟发抖,心中却早就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弯弯来算计着呢。否则,怎么会如此冷静而又条理清晰
他不但善于蛊惑人心,而且冷静、缜密、厚黑、不择手段、审时度势...这样的人才不好好利用那可真是太罪过了。
之前自己只是依照史书上那些记载,去评判一个人。但却忘记,许敬宗一生劣迹斑斑却能善终,何尝没有道理
他肯乖乖臣服,不是人家怕死,而是留得青山在!他肯世代为奴,是因为自己背后有李世民撑腰。否则,就自己这个小嫩瓜,估计早就被他玩儿死了吧!
可怜小爷一向自诩牛掰,却沦为狐假虎威狗仗人势之辈,原来,小爷本人在他眼里就是个屁啊而且,看这架势,自己这条“狗”还得继续借助李世民来震慑他。呜呼啊悲哀啊
殷清风咒骂了几句,闭上眼睛开始认真思考。
看来,自己要好好再想想“没有不好吃的菜,只有不会做的厨子。”这句话了。怪不得再英明神武的皇帝都允许奸臣与忠臣济济一堂,而不是分出忠奸后一杀了之。
自己凭着个人喜好做事,还真是幼稚得可笑啊!以后要记住了:对一个人的爱憎是一回事儿,能不能用、怎么使用是另一回事儿!
“对许敬宗评判有误,那王德俭呢是不是也是这样”
想到这里,殷清风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王续应该只是琅琊王氏的一个等级并不算高的子弟,在族中的话语权估计没有多少。不杀王德俭,似乎也不会对自己产生威胁,顶多算是一点小麻烦。但若是此事败露,麻烦可就大了。
当然,有王雄涎那个扮猪吃虎的角色在,此事出不了纰漏。但这事却要引以为戒,用武力去解决问题永远要落于下乘。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怪不得小东倭喜欢研究《孙子兵法》呢!大道至简、万理归宗,兵法又何尝不是为人之道
自己这两年做的事,最多就是个“其次伐交”,更多的是“其下攻城”。可笑自己好在裴寂和武士彟面前耀武扬威、洋洋得意,估计人家是像看小丑一样看自己吧嗯...看在李世民的面子上,自己最多就是个打扮精致一点儿的小丑!
哎真悲哀!
不过没关系,小爷现在嫩归嫩,谁不是从小嫩葱的年月走过的,爷会努力的!现在还是想想接下来怎么应对许敬宗这只老狐狸吧!
若真像他自己说的那样,他当初和现在只为了振兴家族,那,就要重新考虑对他的使用了。
他要是能心悦诚服的臣服,还真有很多事情可以让他去做。只是扔他去修路,真是大材小用了。
而且,许氏族人就算再不济,挑出几十个上百个有能力的人还是可以的。到时候,由他将族人派出去做些外围的琐事,可比自己派人去做方便多了。
殷清风睁开眼睛,说道:“抬起头来。”
许敬宗依言抬起头,仰望着殷清风。
殷清风看着他那双冷静的眼神,心里又替自己悲哀了一下才说道:“如果你的初衷是为了振兴许氏,小爷敢保证赐予你的远比你想象得还要多。但,你让小爷如何相信你的忠心毕竟你之前可是
第一百六十章:极度恐惧
许敬宗真的傻眼了。
他想到了许氏一族在他手里涅槃重生、想到了自己再度飞黄腾达,就是没想到他认为能打动殷清风的说辞,殷清风却根本不在意。
“不对!不对!对族权他不感兴趣也就算了,怎么可能没有出仕的打算不出仕而只有一个驸马都尉的头衔有什么用你以为你是皇子还是宗室世子
到时候他在公主的面前还能抬起头吗到时候他在族内依然只是一个妾生子!到时候他还怎么可能享受醇酒美色到时候他在大唐在长安依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他甘心
不对!肯定不对!他是在以进为退!他想干什么他这么说一定是还想算计某!某该怎么应对”
殷清风见许敬宗没那么慌张了,他也不给许敬宗更多的时间,说道:“那,你还要举族投靠吗”
许敬宗暗暗给自己打气,冷静的回道:“有郎君庇护许氏一族,敬宗便无悔。无论郎君欲施展宏图还是享受田园,敬宗都愿追附尾翼。”
“呵呵...”
殷清风站起来走到许敬宗的面前,“小爷刚才还说你坦呈呢,现在又开始耍花腔你现在,恐怕是非常非常失望吧。
你在想,小爷若只是一个小小的驸马都尉,未来断无能力帮助你许氏再度振兴,也无法让你享受荣华富贵吧。”
耍花腔什么的,许敬宗能听明白这个词汇的意思。但对于殷清风的嘲讽,他面不改色的说道:“身为奴仆,自当期盼和帮助自己的主人更加强大。敬宗得郎君收留,便要尽心为郎君效命。
至于许氏的前途,敬宗已是郎君的奴仆,如何处置那些族人的一切,皆由郎君恩典。”
殷清风笑了笑,他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老许啊,你还真不诚实啊”
“老许什么鬼称呼”
许敬宗半俯下身体,“不敢欺瞒郎君。敬宗句句肺腑之言。”
殷清风再次拍了他一下,转身回去坐下,“你先坐下说话。”
许敬宗沉吟了一会儿,在殷清风的下首坐好。
殷清风说道:“我们这么说来说去,无非就是彼此不了解。现在我们来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如何”
许敬宗拱手说道:“请郎君示下。”
他嘴里这么说着,心里却在急速盘算着,“彼此不了解除了搞什么战马养殖,你还有什么值得某去了解的如果不是因为你是太子的郎子,你也只不过是一个下贱的妾生子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