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金玉良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寂寞的清泉

    何五奶奶的怀孕,也更加坐实了陆漫医科圣手的名号,许多想生孩子的妇人都想找她看病。但因为她现在怀着孕,长公主下死命令她不能累着,所以那些人也不敢来打扰她。

    二十六,大吉,宜搬家,这天何氏和何承正式搬去榆青院。

    母子俩头天不仅请了陆漫和姜展魁兄妹、冯先生和先生娘子、阮先生,还亲自去鹤鸣堂邀请了长公主、老驸马,以及长公主府除了上衙和上学的爷们以外的所有主子,又遣人给宋默送了贴子。

    宋默不仅粘陆漫,还粘何氏。若他们搬家不请他,他肯定会哭的。

    他们只是礼貌地邀请那些人,除了陆漫三人、宋默,冯先生夫妻,以及平时跟何承玩得好的姜展玉,也没想过其他人能真的能屈尊前来。

    一大早,何氏和何承先回榆青院准备,吴叔还赶着一辆马车,车里装了他们的衣物,以及许多医书。

    大概巳时,陆漫和姜展魁、姜玖领着一猫二狗,以及几个有体面的下人正准备出门,就听到院子里一阵嘈杂声。

    不仅长公主和老驸马、姜展玉来了,连三夫人、姜展雁、大奶奶、宇哥儿、和姐儿、敏哥儿都来了。

    再加上丫头婆子护卫,浩浩荡荡的有几十人。

    大奶奶咯咯笑道,“哎哟,亲家姑太太一请,我们就都忙不迭地去做客了。”

    陆漫是真的高兴了。这不仅是给自己长脸,何氏和何承也会高兴。

    她赶紧迎出去扶着长公主的胳膊,笑道,“有了你们这些贵客,榆青院可是




第二百三十七章 重女轻男
    谢老国公叫老驸马“姜老邪”算是叫的好听的了。现在姜老驸马在贵族圈子有两个外号,一个是姜疯子,一个是姜老邪。叫他疯子,是因为他疯疯颠颠,智力像个孩子。叫他老邪,是因为他一会儿疯颠一会儿清明,净做一些让人不可理喻的邪乎事。

    因为老驸马的身体彻底好了,长公主出去应酬,有时候他也会闹着跟去,经常做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次在皇宫里,他偷偷跑到王国丈的身边,趁王国丈不注意突然下手扯掉了他的几根白胡子,说他纵孙欺负姜家人。气得王国丈暴跳如雷,还不好跟傻子一般见识。最后,还是皇上安慰了王国丈两句,才算找回了一些体面……

    只不过,一般人不敢当着长亭长公主的面叫他“姜疯子”,而是叫他“姜老邪”。而背地里,更多的人则是叫他“姜疯子”。

    老驸马又嘴硬道,“怎么没有关系这是我孙媳妇母亲的家,也就是我和长亭的家。去,去,回家,我们不稀罕你。”

    谢老国公气死了,又吼道,“这家姓何不姓姜,怎么成了你的家,脸皮忒厚。姜三郎的小媳妇是我重孙子的干娘,我们有亲,我来这里串门子是正份儿。”

    陆漫和谢大奶奶赶紧一人拉一个,把两个老头分开才算罢。

    长亭长公主没管那两个吵架的老头。想当初,姜老驸马一跟谢老头对上就吃亏,打不过人家也骂不过人家,只得躲着。而现在,姜老驸马蛮不讲理,至少在吵架上占了上峰。只要老驸马占了上峰,不管他有理没理,长公主都装作没看见。

    长公主逗弄着沛哥儿。沛哥儿已经八个多月了,长得虎头虎脑,极讨人喜欢。

    不一会儿,姜老驸马又跑到谢老国公面前,嘿嘿笑道,“谢老头,我不跟你吵了,我跟你讲和了。现在看你,长得不算好,却也不算丑。”

    谢老国公鼻子“哼”了一声,没理他。

    下一刻,姜老驸马的手突然伸向谢老国公长满灰白胡子的下巴。

    在姜老驸马就要薅到谢老国公的胡子时,谢老国公一下抓住了他的手,极是不屑地说道,“就凭你,还想扯我的胡子你个只知嚼酸文的白面书生,居然敢跟我动手。”然后,把姜老驸马往后一推。又拍拍手不屑地说道,“早知如此,你就应该像你老祖宗一样,练就一身硬功夫。”

    老驸马没有偷袭成功,只得跑去一边生闷气。不一会儿,又被孩子的笑闹声吸引了过去。

    两个老头不吵架了,陆漫便开始逗弄漂亮讨喜的沛哥儿。

    今天天气好,就专门在房檐下铺了一床褥子,沛哥儿坐在上面玩,其他人在一旁笑说。

    小家伙还认识陆漫,跟她极是亲近。陆漫弄出一点动静,或是做个鬼脸,小家伙就会“咯咯咯”地直笑,有时还笑得直打嗝。

    沛哥儿是谢老国公的心头爱,他见沛哥儿被陆漫逗得笑不停,就说道,“若三郎媳妇生个闺女,就给沛哥儿当小媳妇吧。”

    老驸马虽然跟孩子们在玩着,耳朵却一直伸得老长听着谢老头的话。听他如此说,一下乐了起来,跑过来说道,“谢黑子,这话是你讲的最有水平的一句话,是极。我也一直盼着孙媳妇给我生个重孙女,可长亭不愿意,说希望她能生个重孙子。我不喜欢他们生儿子,因为他们生了儿子我不会喜欢,还很嫌弃。若他们生了闺女,我就会喜欢。”

    谢老国公哈哈笑道,“姜老邪,说你傻吧,你还真不傻。说你明白吧,你还真不明白。”又摇



第二百三十八章 硬拽进去
    为丢丢剪剪和氏璧+

    晚上,又请了李掌柜和陈贺两位大夫、黄老师傅祖孙三人来榆青院吃饭。

    陆漫已经非常疲惫了,也没有留下吃晚饭,只把王嬷嬷一家和绿绫几人留下了,她带着小兄妹回东辉院歇息。

    之后,何承每天辰时来东辉院,要跟冯先生上一个时辰的课,还要在书房里抄医书,以及跟着陆漫学习医术,他每天至少要来东辉院两趟以上。何氏每天也至少要来东辉院一次,主要是来陪闺女聊聊天,再看看那对小兄妹。他们偶尔也会在东辉院里吃顿饭,但绝大多数还是在自己家里吃。

    何家只有母子两人,吴叔一家四口,主子奴才加起来一共六人。

    他们现在一个月能固定拿五十两的房租,何承之前手里有几十两银子,之后陆漫又给了他二百两房租,搬家那天贺仪就收了一千二两百两银子,家里的巨款让何氏和何承蒙了好久。有了这么多银子,陆漫又经常给他们东西,再加上何承会计划,日子过得很是不错。

    当时何氏看到那么多贺仪直咂舌,“他们都是贵人,能来咱们家捧场,还送了这么多贺仪,都是看在你姐的情面上。”

    何承点头道,“嗯,姐姐真不简单。那么艰难的开始,一年时间,人脉就经营得这么好。不止姐姐有一手好医术,还因为她会做人……我要向姐姐学习。”

    因为吴婶和王嬷嬷的宣传,何承会医术的名声渐渐在长亭长公主府的下人中传扬开来。那些下人知道何承是御医何晃的后人,又是“神医”姜三奶奶的弟弟,肯定医术了得,便有人来找他看病。何承看得好的就给他们看,看不好的就让他们去医馆,之后还会请教陆漫。

    何承医术还行,态度温和,没有一点架子,离他们住的后街也近,再加上人长得好看,找他看病的下人就越来越多了。

    特别是一些小娘子,没病装病都要来榆青院看看传说中的美少年。他不会揭穿她们,但也不会给她们开药,只和声细雨地说,她们没有大毛病,平时注意饮食即可,并以没有开药方为由拒收她们的诊费。而且,他给小娘子们看病也很讲究,还要在她们的腕上搭一块白色绫帕,再去摸脉。

    何承看病并没有提出收诊金,但经常找人看病不给钱就不好意思了,他们绝大多数也不差钱,就照着街头那家医馆的收费标准给。

    付钱,何承当然不会拒绝。他给人看病,不仅付出了时间和技艺,还出了笔墨纸砚。不付钱,何承也不会开口讨要,依然态度和蔼。有个别家庭实在困难的,拿两个鸡蛋当诊费,他也会笑眯眯地收下,毫无嫌弃之色。

    这样漂亮讨喜又医术不错的少年,就没有人不喜欢的。因为他姐姐是长公主府的三奶奶,连长公主和老驸马都对他喜爱有加,个别心思龌蹉的人也不敢打他的歪主意。

    渐渐地,连平国公刘府的一些下人也来找何承看病了。平国公府和长亭长公主府离得近,下人们住得也近,甚至有些人家还互相连了姻。

    这天下晌,暮色四合,彩霞满天。何承从东辉陆回家,走在那条僻静的小路上,只有他一个人的脚步声。医书快抄完了,他的心情格外轻松。

    住在这里真不错,离姐姐近,母子俩天天都能跟姐姐见面。日子过得好,自己的医术、课业都有了长足进步,还交了几个趣味相同的好朋友……

    他知道这都是姐姐给他安排好的,他现在也只得倚靠姐姐。等到自己以后出息了,就能好好地供养



第二百三十九章 刘四姑娘
    姚婆子从来没见到过那位四姑娘,但跟四姑娘的丫头小喜很熟悉。

    小喜有时候要出去在货郎手里买点小东西,为了方便行事,也为了知道一些府中的消息,就经常给姚婆子一点贿赂,久而久之跟她套上了关系。

    二月的时候,小喜听到货郎的叫卖声,就拿着碎银出了小门,却发现对面府里传来乒乒乓乓打家具的声音。

    她问姚婆子,姚婆子果真知道。因为姚婆子的女儿嫁给了长亭长公主府的下人,也知道一些长亭长公主府的事情。就说了“神医”姜三奶奶的母亲和弟弟会住去对面那个榆青院,还八赶卦了一番姜三奶奶的母亲如何漂亮,如何被休,如何休了之后还生下一个儿子的事。

    小喜的心思可不在姜三奶奶的母亲身上,而是“神医”姜三奶奶。她又重点打听了姜三奶奶的情况后,便跑回去跟刘四姑娘说了。说姜三奶奶的医术高超,治好了老驸马的离魂症,把快要死了的老和王妃救活了,治好了多例不能生孩子的妇人,现在许多贵人都争着请她看病,还开着同仁堂那样的大医馆……

    刘四姑娘死水一样的眼里有了一丝光泽,“真的姜三奶奶的医术真的有那么厉害,她外祖真的是何晃何御医”

    小喜道,“当然是真的。听姚嬷嬷说,她闺女的家就挨着那边府里一户黄姓人家,那家的儿媳妇五年不孕,就是姜三奶奶治好的。姜三奶奶的母亲也是因为何御医获罪被休的,才刚回京……”巴拉巴拉,把关于姜三奶奶的传说又说了一遍。

    两人合计着,既然榆青院是姜三奶奶的娘家,她肯定会去那里。

    小喜又把刘四姑娘的一副赤金镯子送给姚婆子。姚婆子掂着沉甸甸的金镯子高兴坏了,想着小喜是个妥当人,直接说把西北侧门的钥匙重新配一把,让小喜随时用。

    有了钥匙的小喜,就经常偷偷去听“壁角”。

    终于等到何氏带着儿女去看榆青院的那天,小喜打开门,直接去求姜三奶奶。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在姜三奶奶愿意给自己姑娘看病前,她们绝对不能透露自己姑娘的身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可姜三奶奶有所顾忌,还有下人的阻止,并不愿意帮这个忙。

    两人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小喜又听姚婆子说,姜三奶奶的弟弟何公子也会看病,许多下人都找他看病,少给或者不给诊费他都不会生气。又说何公子如何俊俏无双,如何没架子,如何惹得许多小娘子没病装病去看他,等等。

    刘四姑娘听说后,又燃起了希望。若能请动何公子看病,他看不好,说不定还会去请教他的神医姐姐……

    于是,小喜就在西北侧门等何承。虽然何承一天几次路过那扇小门,但有时候有经过的路人,小喜都无法跟他单独说话。今天终于等到了只有他一个人,便急不可待地把他拉了进来。

    何承心里忐忑,被小喜一路强拽着去了一个小院子。这里非常偏僻,在刘府花园的后面,四周都是绿树翠竹,极目处才能隐约看到大片屋舍。

    那个小院非常旧,围墙上的白灰斑驳不堪。进了小院,前后只有六间房子,门和窗棂也非常陈旧,上面的朱漆已经暗淡,还有脱落。

    何承被小喜拽进院子,来到了屋门口。

    到了这里,何承又后悔起来。他甩掉小喜的手,涨



第二百四十章 真理
    陆漫没想到弟弟是在偷偷给人治疑难杂症,还很为弟弟的勤奋而倍感欣慰,觉得这个弟弟勤奋,懂事。经常提醒他要注意身体的同时,还会让人炖些补品给他补一补。

    四月十二下晌,陆漫一个人坐在书房里看书,却总是看不进去。绵绵春雨从前天下晌就开始下,足足下了两天两夜还没停歇。

    长公主一早就派人来通知陆漫,让她不要去鹤鸣堂请安,好好在家里歇着。还说,自己刚刚得到消息,皇上已经连夜让人将“东西”快马加鞭送去边关了。

    八天前,皇上收到边关八百里加急,谢家军刚刚打了一场大胜仗,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士气。而这场大胜仗,姜展唯立了大功。因为他带领的黑暴营穿插到敌军前锋军的的后面,神不知鬼不觉地突袭了敌军的腰部,崭断他们的首尾相衔,打他们了个措手不及……同时,谢大帅又奏请皇上,收购现有的老花镜,请姜展唯的夫人做成望远镜送去边关,这是打胜仗的“法宝”。又请求工部再做一千套“迷彩服”送去边关,给执行特殊任务的将士穿。还说这种衣裳是姜展唯设计出来的,对迷惑敌人的目测有奇效。

    当然,望远镜属于军事绝密,只有皇上、太子,以及张首辅、安国公、谢老公爷、周尚书等几个人知道。

    皇上马上下了一道圣旨,谁家有老花镜立即献给朝庭,朝庭有大用。当然,朝庭也不会白要,会象征性地出二百两银子购买。

    几天内,朝庭陆续收到了九副老花镜,献花镜的人都非常识时务,也不差钱,并没有要那二百两银子。这些人里,也包括长亭长公主和老和王妃。皇上再把自己的那副老花镜献出来,凑成十副。

    皇上让太子殿下拿着十副老花镜亲自来了一趟长公主府,把这事跟长公主和陆漫说了。太子先表扬了一大通姜三郎睿智有谋略,又欣慰地看着陆漫,表扬她的“冰雪聪明”,“极度聪慧”,连这种神器都弄得出来,为朝庭立了奇功一件。

    陆漫在心里暗哼,那姜展唯果真不是君子,还特别不要脸。居然说迷彩服是他设计的,也好意思!若当初自己把如何做望远镜的法子告诉他,他肯定还会不要脸地说望远镜也是他设计出来的。

    不过,陆漫还真不想在医学领域以外再显示出什么“极度聪慧”来。她赶紧笑道,“太子殿下过誉了。我别的本事没有多少,但记性超好,几乎过目不忘。望远镜是我小时候偶然在一本杂书里看到的,前些日子看到从番外过来的花镜,就想起了那本杂本。本想着试一试,哪里知道真的做出来了。”

    太子哈哈笑道,“过目不忘也是一项大本事呢。本宫会把你的这个功劳记在姜三郎身上,他的前程更远大了。”

    陆漫表面笑得欢,实际上心里狂吐槽。古代人就是讲究什么夫荣妻贵,妻子有功劳要记在丈夫身上,以期丈夫升官发财封妻荫子。

    古代有句话,悔教夫婿觅封侯。前世有句话,升官发财死老婆。两句话都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丈夫爬得越高,老婆就越没有好日子过。理念相差十分八千里的古代人和现代人在这一点上出奇地相似,可见这条定律绝对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夜黄花
    大概一刻多钟后,陆漫感觉肚子里又动了几下。

    “动了,动了,又动了。”陆漫惊喜地叫道。

    一旁的杏儿问,“三奶奶,什么动了”

    陆漫笑道,“是孩子,我的孩子动了。”

    杏儿和桃儿见陆漫如此高兴,也跟着欢喜起来。
1...5455565758...1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