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帝国金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倪观

    赵悦还是点头,道:“叔父,赵悦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既然皇上如此信任赵悦,赵悦绝对不会辜负皇上对赵悦的信任,这市舶司,必须要最快速度在江南找到突破口,打开局面。”

    说到这里,赵悦很坚定,也非常沉静道:“就算得罪了这江南所有的士族




第四百八十一章违禁品
    “五条船,货物背后的金主,据说是周家、郑家和魏家。”

    曾永听着赵悦的回答,眉头再次皱起来。这三家,算得上是杭州境内非常有名望的大家族了,一下子扣下这三家的货物和人员,不用想,肯定会引起反弹。

    赵悦不怕引起反弹,可作为杭州地方官员,要是这三大家族联合起来,让杭州治下不安宁,对他这个知府大人来说,可就不美了。

    曾永沉默了一下,才开口道:“这三家,在朝中的势力不小,在这江南,更是根深蒂固。这一下子要得罪这三个家族,有些麻烦啊。”

    赵悦知道曾永的担心,他认真道:“叔父,我会处理好的。放心,不会因为这些事,给江南带来变乱的。”

    曾永只能摁下自己心头的担忧,叹气道:“你自己把握好吧,这事儿,徐徐图之。”

    赵悦点头,又和曾永说了一些事儿,这才告辞。

    等到赵悦出了知府衙门,时迁就过来了。让时迁一起上了马车,他才问道:“有什么发现”

    时迁恭敬道:“大人,按照你的吩咐,我们果然在几条船上,发现了朝廷明令禁止的违禁品。”

    赵悦顿时来了精神,坐正了一些问道:“哦,查到了什么”

    时迁直接拿出一个账本,递给赵悦道:“大人,这是从五条海船上查到的货物,里面,有不少都是朝廷明令禁止流出大周境内的违禁品。”

    赵悦接过账本,仔细看了起来。一边看着,时迁在一边道:“我们在船上,发现了几千斤铁器。其中,有一半都是已经铸造好的刀剑。另外,还发现了不少盐巴,最少有数千斤,目前还在审验。”

    这时代,大周朝冶炼业非常发达,特别是兵器,更为锋利。不过,大周朝外部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的草原民族。北方的草原民族尽管骑兵厉害,军队也彪悍,但缺少铁器,而且冶炼不发达。没有铁器,就无法铸造好的兵器,战斗力自然也会受到打折。

    为此,大周朝从立国开始,就明令禁止大周朝境内的一切铁器流出国外。

    不仅是铁器,包括盐巴等,在北方的草原上,都属于紧缺的货物,都属于战略物资。所以,铁器和盐巴,都属于朝廷管制的货物,禁止流出大周朝境内。盐铁物资,都属于国家战略禁运物品,一旦发现有商人偷运这些物资出大周,都是严惩不贷,甚至还要杀头。

    “查到了盐铁”听到这消息,赵悦心里顿时更有底了。

    仔细看了一下账本,随后合上道:“走,去码头看看。”

    马车很快出了杭州城,朝着城外码头走去。走了一刻钟,便可以远远看到码头上停泊的数艘大海船。

    下了马车,赵悦扫视了一眼码头。此刻,码头已经被市舶司接管了,市舶司的缉私士兵来回巡逻着,而在那几艘海船上,更有士兵在一边守护和看管着,根本不给任何人接近。

    看着着阵势,赵悦微微点头,倒是很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这码头看起来还是太小了。停泊了几艘海船后,就看起来无比拥挤。

    此外,码头周围地域也非常狭小,地面也是坑坑洼洼的。不仅如此,周围还没有任何仓库,根本不方便货物中转和启运河卸货。

    赵悦扫视着码头,心里已经有底。这杭州城想要进一步发展,这码头必须要重新扩建,否则,想要发展海贸,条件可真不太好。

    修码头是后面要做的事儿,现在他更关心的是这些



第四百八十二章海贸丰厚的利润
    看着那些放在船舱角落的弓弩,赵悦的眉头确实紧皱起来。

    因为,那些弓弩,不是一般的弓弩。这种弩箭,是大周朝军队里面配置给步兵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工具。这种弓弩,比守城攻城用的牛角弩要小,重量却也达到了五十斤,还是非常沉重和庞大的,平时作战的时候,通常需要三个士兵共同使用。

    一个负责放置弩箭,一个士兵负责不断发射,还有一个士兵,则像是人墙,需要不断校正和掩护弩箭的发射。三个士兵共同使用一把弩箭,只要配合得当,这弩箭几乎都可以当做一把收割人命的收割机来使用。

    骑兵对步兵,在这个时代,有着不可抗拒的优势。特别是在骑兵冲锋的时候,如果杀入步兵阵营,那就是一场裸的屠杀战斗。

    大周朝和北方游牧民族争斗上百年,要知道北方的游牧民族,可是有着数十万骑兵大军。大周朝军队尽管善战,但面对这样大规模骑兵的部队,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对方。

    大周朝军队骑兵很少,基本上都是步兵。之所以能和北方这些如狼似虎的骑兵大国相抗衡,并且隐隐还压住对方,让对方根本走不出草原一步。依仗除了高大城墙抵挡骑兵的冲锋外,就是靠着装备了这些弩箭的步兵抵抗骑兵的冲锋。

    甚至说,这些弩箭,才是大周朝军队真正抗衡北方骑兵大军的底气所在。

    这些弓弩,最大的射程,可以达到一百五十步,在这射程内,甚至还能穿透人的身体,比弓箭还要厉害。当然,这种弩箭最有效的射程,则是在一百步左右。

    在一百步之内,这种弩箭的威力极大。最重要的是这些弓弩,是靠着装弩箭的盒子和弩箭的弹力配合,可以连续不断的发射,不像弓箭需要人不断拉弓射箭。

    用后世的比喻来说,就是这时代的这种弓弩,就如后世的机关枪,只要弹夹还有弩箭,就可以连续不断的发射扫射。弓箭,则像是非自动步枪,需要打一枪拉一下枪栓,只能单打。

    如果几十台弩箭共同使用的话,几乎都可以形成一个数百米宽的完整防御面。源源不断的弓弩弩箭,能将士兵面前一百步左右的空间完全锁死,形成一个“火力”覆盖。

    在这样的火力覆盖下,任何骑兵和士兵闯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正是因为这种弩箭威力巨大,而且是大周朝军队对抗北方骑兵最重要的武器。所以,在大周朝违禁品里面,这种军队里的弓弩管制是最严格的。和攻城用的牛角弩一样,每一把弩箭,都有专门的人员保管,甚至都有单独的编号,是严禁泄露出民间,更不用说泄露去帝国了。

    此刻,看着船舱里堆放的十多把弓弩,赵悦心思确实沉了下来。如果偷运铁器和兵器出海,贩卖去了大周朝以外的地方,都还好说。但没有想到,居然有人把大周朝军队最锋利的武器,都偷运出海。

    “一共多少把弓弩”

    阮小二连忙回道:“大人,清点过了,这船舱一共查出十二把弓弩。另外兵器,大概有一千多件。除此之外,还有三百多把弓箭,差不多一万支箭羽。”

    阮小二倒是很顺溜报出查到的这些违禁品,说到这里,再次补充道:“另外,还查获了十八箱盐巴,合计差不多两千多斤。”

    说到这里,阮小二走到船舱另外一边,打开一个箱子。顿时,箱子里面露出白花花的盐巴。

    看着那些盐巴,在看着另外箱子里面摆放的刀剑,赵悦躬



第四百八十三章海商郑家
    杭州城内,有座山,叫做凤凰山。凤凰山在杭州城内的东南面,主峰不高,北近西湖,南接钱塘江,形若飞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环境也非常优美。杭州城的城墙,便是依山而建。

    在凤凰山附近,便是杭州城的富户和豪门大族居住的区域。沿着凤凰山山脚,一路过去,都是各种豪门大宅。

    在这片区域内,有着一栋豪宅,占地面积最广,而且修建得最为富丽堂皇。这栋豪宅,便是杭州城最有名的海商郑家的宅邸。

    郑家宅邸,沿山而建,坐山靠水,风水非常优越。宅邸里,各种亭台楼阁接连不断,又全部掩盖在山丛树木中,不显山不露水。整座豪宅,算得上是将凤凰山的景色融汇其中,如果不是认真又居高观察,很难看得到整座豪宅的风貌。

    郑家豪宅,说起来还有很大的历史。要知道,这座豪宅最少两百年的历史了,最开始的时候,还是当时统治东南的南唐国主李煜在杭州的别宫。

    当年大周初立,正是五代十国混战时候,大周兵强马壮,逐步征战天下。江南这片区域,就属于南唐的统治。后来大周朝大军进攻东南的南唐,看着大周兵强马壮,统一又是趋势,一直生活在江南的郑家很明智的选择效忠大周。

    在皇帝带兵打下江南,郑家给大周皇帝捐献了一大笔钱作为军资。因为郑家的站队和出力,皇帝在平定江南后,就赏赐了这座豪宅给郑家。

    这一晃眼,就是快两百年过去了。郑家时代都居住在这座大宅里,数百年的经营,又从事利润最丰厚的海贸,郑家到底有多少钱有多少财富,谁也说不清楚。

    此刻,在郑家宅邸里,在最深处的宅邸大厅内,郑家家主郑山河,此刻面色沉静,听着下面的人汇报着一些情况。

    听完手下管家汇报后,郑山河神色肃穆,缓缓道:“按照你说的,我们拿船上的货物,恐怕会被查出来。”

    郑家管家一愣,不肯定道:“老爷,不可能吧,咱们那艘船,可是经过改造,里面的暗舱,很难被人发现的。就凭着那市舶司的这些雏,也能查出来”

    郑山河神色严肃,摇了摇头道:“不要小看人。船只我们改造过,确实很隐蔽,可真正要去查,还是会露出破绽。”

    说到这里,郑山河站起来,在大厅里来回踱步好一会,才接着道:“派人去码头上盯着那些船只,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来报。”

    管家得令后,郑山河一个人坐在大厅里沉思不语。很快,他又叫来了自己的大儿子郑平波。

    “父亲大人,您叫孩儿”郑平波步入后,给郑山河行礼,很恭敬问道。

    郑平波也不过二十来岁,一直负责郑家海上贸易的事儿。这一次出海,便是郑平波负责的。

    郑山河盯着自己的儿子,道:“咱们家船只私自偷运出海的那批货物,估计有可能会暴露,这事儿,很棘手。这些货物,可是朝廷明令禁止偷运的武器,处理不好,便是我郑家大祸。”

    郑平波一愣,也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那父亲的意思是”

    郑山河道:“我已经安排人盯着码头上的动静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那市舶司主事官赵悦和你一般年纪大小,现在你去活动一下,打探一下消息,看看市舶司要怎么样才肯放我们的船只和人手。”

    郑平波也知道事



第四百八十四章本官差钱吗?
    郑平波来到市舶司衙门的时候,赵悦刚好从码头回到衙门里。听到郑平波来访,他倒是有些诧异,随即冷笑起来,心道这些人,倒是来得很快。

    吩咐人带人进来,赵悦坐在了自己的主位上。很快,郑平波就从外面走了进来。进来后,看到坐在主位上的赵悦,郑平波连忙行礼。

    “小生郑平波,见过赵大人。”

    郑平波已经考了秀才,尽管他的年纪比赵悦还大,可赵悦现在是从五品的朝廷命官,在赵悦的面前,他也得保持客客气气,行晚辈的礼仪,所以也自称小生。

    赵悦打量了一下郑平波,微微颔首道:“郑秀才免礼,咱们这算是第二次见面了吧”

    郑平波连忙回道:“大人记忆很好,没错,这是大人第二次见小生了。上一次,是在市舶司那新闻发布会上,小的有幸见过大人和曾老父母。”

    赵悦第一次来杭州,在市舶司衙门成立后,就邀请了杭州城和周边地区的商人家族过来参加过“新闻发布会”。那时候代表郑家来的,便是郑平波,赵悦对他还是有印象的。

    郑平波口里说的曾老父母,可不是他的父母,而是指得的杭州知府曾永。这时代的人,喜欢把本地最高的当地官员叫做父母官,比如县令、知府,都是各个地区的父母官,也会被尊称为老父母。

    赵悦点头,对这郑平波,他的印象其实还好的,只是这一次的事儿,让他确实生气了,挥了挥手道:“坐下吧。”

    郑平波连忙摇头道:“多谢大人,小生站着就好。”

    对于郑平波的客气,赵悦也懒得坚持。他现在已经慢慢的习惯了这时代的规矩,也不会勉强对方坐下来。何况,才查到了海船,对方就找上门来,赵悦倒是想要看看他有什么话要说,他也不想给对方太好的脸色。

    这时候,有人送上了茶水。出去了一趟,这大热天的,人出汗都多。赵悦斟酌喝了一口茶水,解渴之后才慢悠悠问道:“郑秀才那么着急求见本官,有何要事”

    郑平波很恭敬道:“小生过来,是为市舶司扣押的几艘海船而来。”

    赵悦放下茶杯,看着对方,似笑非笑道:“哦,郑秀才倒是来得很快,我还以为你们不会在乎市舶司扣押的几艘海船呢。”

    郑平波连忙赔笑道:“大人那里的话,还请大人高抬贵手,有事咱们好商量。只要大人肯放手,小生和郑家还有周家、魏家定然感激不尽。”

    郑平波说着,不动神色的拿出一叠银票,放到了赵悦的案头上,道:“这里是郑家的一点小意思,孝敬大人的,还请大人可以高抬贵手。”

    看着郑平波放到案头上的银票,赵悦微微皱眉。那些银票,赵悦还熟悉,居然还是招商钱庄的银票。

    招商钱庄尽管已经打算在江南地区扩张建立钱庄和分部,但到目前为止,都还在筹备和选址。换句话说,目前江南地区,可还没有招商钱庄的。

    然而,此刻郑平波手里送上来的,便是招商钱庄的银票。一看,还不少,这一叠银票,估计都有差不多一万贯的价值了。

    一万贯,那可是千万钱了,这还是开始,赵悦都是没想到对方会这样如此大方。

    不过,此刻赵悦倒是很纳闷一件事情,这郑平波的手里,怎么会有招商钱庄的银票呢

    更没有让他想到的是,这郑



第四百八十五章意欲何为
    郑平波一愣,看着赵悦那认真的神色,有些尴尬,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话。好一会。他才赔笑道:“大人自然是不差钱的,这只是我们的一点小意思。不管大人如何惩罚,我们都愿意接受。”

    说到这里,郑平波补充道:“大人,我们愿意以后如实按照市舶司的规矩做事,还请大人多多见谅这一次的行为。”

    赵悦顿时冷笑了起来,看着郑平波道:“呵呵,按照我市舶司的规矩做事。要是我没有记错,市舶司的规矩,早就已经告知你们了吧。呵呵,要是我们市舶司不扣押你们的船只,你们似乎不会把我们市舶司放在眼里。”

    郑平波连忙摇头,尴尬笑着道:“大人言重了。”

    赵悦冷哼了一声,敲着桌子,慢悠悠道:“既然你来了,本官就不和你兜圈子。我想,你自己应该心里明白,你们的船上,似乎不仅仅只是表明上的东西吧。”

    郑平波心里一颤,脸上却没有表现出什么标签,挤出一丝笑容,尴尬道:“大人,小生听不懂你说的话。不知道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1...112113114115116...2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