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锦绣人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大白牙牙牙
而且正如仲玉所言,即使那位州牧日后会威胁到他,祸患也在以后。但如今叶家的威胁可是直接悬在他的头顶上。
“我与并州牧宋翊曾同朝为官,也一直通有书信保持联系,两人交情甚笃。季年你便为我拟写一封书信传召宋翊领军队入洛阳吧。”
“属下领命。”仲玉低头,拱手恭敬行了一礼,嘴角在无人看到之时缓缓勾起。
信鸽一路飞到州牧府中,专门负责喂养照看信鸽的人用特殊的手法解下信鸽腿上竹筒,派人送去给宋沐。
为避免信鸽中途被人杀掉,小小的竹筒另有乾坤,装有一个特殊的自毁装置,如果直接将竹筒打开,竹筒内部便会渗出一些水滴将特殊材质的便签弄湿,毁掉便签上的字迹。
宋沐用特殊手法拆掉机关,将竹筒里的便签取出,展开便签,一眼扫完便签上不多的话语。伸手往后一招,突然有人悄无声息出现,半跪在地上。
“通知下去,按原计划行事。”
跪着的黑衣人领命,一瞬间又消失无踪了。
两日后,宋翊收到了洛阳那边仲颖派人快马加鞭送过来的书信,书信最底下印着太尉的官印以及仲颖本人的私印。
宋翊摩挲着太尉印章,在他底下,衡玉、宋沐跪坐着。
“玉儿,对于仲太尉的提议你认为如何”
“父亲便应下吧。”衡玉回道。
宋沐接道:“若是将军拒绝了太尉的邀请,太尉势必会换一个人选合作。我等在并州远离洛阳,若是让其他州牧陈兵洛阳,并且谋图‘奉天子以令天下’,那我们势必会陷于被动。”
奉天子以令天下。
挟天子以令诸侯。
“奉”与“挟”之间,界限可一点都不分明。
果然,自古以来英雄所见略同,这些顶级的谋臣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衡玉如此想着。
宋翊沉吟半响,突然抬头对衡玉笑道:“想来玉儿对这件事早有成算,不然以前也不会一直让我维持与仲正衡的联系。”
仲颖,字正衡。
衡玉轻轻勾起唇角,算是默认。
“这一次玉儿你代为父前去洛阳吧,为父就不去凑热闹了。”宋翊说着,顿了顿,他方才喟叹,“当年玉儿告诉为父愿匡扶社稷,此言到如今可还当真”
衡玉反问,“黄帝之后,尧舜禹何如”
黄帝之后,尧舜禹这三位仁君如何呢
尧禅位舜,舜禅位禹,若是以后幼帝禅位于有能之士,也是一番天下美谈吧。
“尧舜禹后,天下大和。”
洛阳常驻守备军有三万,而衡玉此行洛阳,只点兵一万,但这一万皆是并州军中精锐,常胜之师。
宋沐留在了青城,没有跟随衡玉去洛阳。洛阳之行,他们早已做了种种安排,宋沐留在青城是为了更重要的事情。
比如,在天下范围推广纸张,修筑馆藏阁,还有以衡玉之名在天下范围内推行亩产过千斤的土豆和玉米。
这时候,时机已到,就看谁的动作更快,更能把握住局势了。
衡玉领着一万并州军一路疾行,待到兵临洛阳时,叶家已经得到消息,叶大将军亲自过来城门。
衡玉还未接近洛阳时,仲颖已经得知宋翊派了他的女儿领兵前来。
对于宋翊的做法仲颖有些不满,虽然宋衡玉的才名他也有耳闻,但不过是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子罢了,于是在派遣人前来接应衡玉时,只点了仲玉和他名下信重的谋臣田雎前来。
实际上一开始仲颖只打算派仲玉前来,但田雎自请前来。
他并不同意仲颖邀请并州军前来洛阳这一计策,但谋士只能为主公出谋划策,最后的抉择如何还要看主公心意。如今主公已经将并州军请来了,他要考虑的是怎么不让并州军反客为主,在洛阳中一边利用并州军节制叶家,一边又遏制并州军的势力。
不过当田雎看到叶大将军得到消息居然亲自前来时,脸色立刻就不好了。
他家大人摆架子端着身份不来,与他家大人身份地位相近的叶大将军却亲自前来了,万一宋衡玉心中对此不满,可不利于往后啊。
“大将军。”田雎、仲玉两人纷纷行礼。
叶信如今五十出头,身披坚执锐,却是一身儒雅气质。他对着两人点头道:“二位免礼。”
“我听说仲大人写信邀请宋州牧前来洛阳,怎么今日仲大人没有亲自出来迎接”
田雎脸色一下子有些难看起来,倒是仲玉不卑不亢拱手回道:“宋州牧与我家大人平辈相交,前来的是宋州牧之女,因此我家大人让我等先行来迎接,大人已经在家中等候宋州牧之女。”
叶信随手转着拇指上戴着的扳指,闻言瞥了仲玉两眼,“宋州牧之女,就是那位改良了煮盐之法,在天下间推广平价盐的宋明初吧。”
仲玉道:“正是。”
“汝乃何人”
“仲大人之侄仲玉仲季年。”
叶信上下打量他几眼,忽而朗声大笑,中气十足,一点也不显老迈,“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并州有宋明初,我洛阳也有季年你啊。”
仲玉一直微垂着头,闻言脸色不变,淡淡回道:“大人过誉了。”
远处突然有滚滚烟尘,像是有几十匹骏马一同疾驰于官道之上。
叶信将打量探究的目光从仲玉身上移开,往官道尽头眺望。
仲玉也重新站直,与田雎一起打量着远处,等着他们要等的人前来。
一匹纯黑色,没有半点杂色的骏马率先出现在众人面前,骑在骏马上的是一名身穿轻甲的少年将军。马匹由远到近,三人也逐渐看清那位少年将军的面貌——
银色轻甲极为合身,在明亮的阳光映衬下越发耀目,身后的黑色斗篷随着纵马而轻轻扬起,带着些风流肆意与少年意气在。长发用玉冠束起,面容俊秀不辨雄雌,眉眼轻扬就有无限风采。
在距离三人十步之遥的地方,少年将领将马缰一拉,略一控马便停了下来,跟随在其身后的几十位近卫也同时控马,几乎是同一时间停了下来。
最前头的少年将军自然是衡玉,她翻身下马,身后的四十名近卫也一同下马,动作整齐,可见军容之肃。
百战之师。
近距离感受着这些士兵的气势,叶信三人脑海里都浮现出这个词。
除此之外,田雎突然对于联合并州军挟制叶信的办法增添了信心,叶信心中则是越发有危机感。
他心里盘算着,禁军人数虽多,他真正能够调动的也不足一万,而且洛阳的禁军未尝见血,哪里能和镇守边境的并州军一较高下。
如果宋明初当真要支持仲颖和叶家打擂台,他只能学一学仲颖,去请其他的外援了。
比如凉州牧刘昭就一向与他交好,而且凉州民风剽悍,士兵战力绝对不输并州军。
当然,现在还要先看宋衡玉对他的态度。就看她是打算支持仲家还是在他的态度下转变成两不相帮了。
叶信抬头与衡玉对视,衡玉目光先是扫了一圈,最后才迎上他的目光,飒然一笑,抱拳对着叶信行了一礼,“若是明初所料不错,在洛阳之中能有这般气度的人,也唯有叶信叶大将军一人了。明初久仰大将军威名,今日一见方知何谓盛名之下无虚士。”
衡玉早前来过洛阳,在叶信不知道的时候早已见过他,所以自然能认出他来。
叶信心下思量颇多,面上却一点端倪也不显,闻言大笑出声,“贤侄客气了。老夫早闻贤侄大名,这江山历来都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啊。”说到后面略有唏嘘。
“大将军威仪如此之甚,若是有人这般说,明初一定第一个不依。”
与叶信寒暄两句,衡玉才转身对着立在一旁的田雎道:“明初见过两位。若是明初所料不错,这位先生应该是仲叔父麾下的谋士,而这位公子应该是仲叔父族中晚辈吧,不知两位如何称呼”
仲玉抱拳回她一礼,“仲玉,字季年。”
田雎一抱拳道:“吾乃主公帐下谋臣田雎田子真。我家主公在府上已经设好宴席,只等着我二人接到少将军便为少将军一行人接风洗尘。”
宋翊膝下只收养有一女,如今又让他的女儿代他来洛阳,田雎唤衡玉“少将军”,也是在给衡玉面子。
而且以此子这身气度,的确当得起他这一声称呼。田雎心下叹道。
衡玉:“仲叔父乃长辈,在下是晚辈,仲叔父这般是
113.反派的姐姐
购买比例不足, 显示的内容是防盗章 宋翊只能看着他们脸上的喜色心下揣测, 却根本问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莫不是玉儿想出了什么可以让盐场提升产量的方法
这个念头一出, 宋翊自己就先摇了摇头。
煮盐之法传到如今已经几百年,单凭人力烧煮制得的食盐产量太少, 根本难以供应天下人, 以至于盐价高昂, 但盐又是百姓家中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
这几百年间也不是没有人试图去改善煮盐之法,但始终都不得其法。
不过,若是真能改善呢……
因为煮盐产量极少, 朝廷并没有将盐业收归国产, 产盐得到的利润皆归个人, 只要按率纳税即可。不过因为盐业背后所耗费的人力以及所蕴含的利润, 向来只有士族和官府会去煮盐制盐。
衡玉也正是知道朝廷没有垄断盐业,这才动了开盐场的念头。
而宋翊猜不透衡玉这番动作背后的深意, 也越发期待起衡玉将要展示给他的成果了。
要做的事情大多都安排下去, 衡玉也就闲了下来,只等着成果出来。
最先出来成果的是纸张。
这个时代还在用竹简, 将字刻于竹简之上, 不仅耗时耗人力, 还不易随身携带以及保存。
前世时文姬归汉这一典故为何传唱千古, 就是因为蔡文姬过目不忘, 归汉后默下诸多失传的书籍, 以至于有大批璀璨文化不至于埋没于战乱之中。
知识垄断在士族手里, 寒门士子想要求学简直难上加难。正是因此, 朝堂几乎成了士族的一言堂,重要官位皆被士族把持,帝王手里最为重要的选官任官权利也被士族瓜分掌控,隐患无穷。
只要造出平价纸,她便可以在天下范围推广平价纸,随后在全国境内修建脱胎于图书馆理念的馆藏阁以供天下人免费借阅抄写书籍,以平价纸、馆藏阁收揽天下士人之心。
再往后看,有了平价纸,她就能推行教育,一步步将选官任官的权力从士族手里重新收过来。
造纸、制盐之法,皆可利天下。衡玉上一个世界时,为了方便往后的任务,有专门去了解过造纸以及制盐的过程,她从宋翊那里寻到了能工巧匠后,便开始命人去研究这两样东西。
衡玉将工匠呈上来的纸张摊开在书桌上,执起毛笔,在光滑没有瑕疵的纸张上落下字迹。
字迹行云流水,洒脱随性。
“没有渗墨。”衡玉搁下笔,执起纸张翻看背面细细查看,肯定道,“上品纸张。”
围在一旁的几个负责制纸的工匠们脸上立刻露出喜色,“这真是……这真是太好了!”
宋翊给她的工匠皆是行业内的能工巧匠,钱财不缺,沉淫钻研技艺几十年,孜孜不倦追求的就是精湛技术。
对于这些工匠而言,有幸能够参与到研发纸张这一如此重大的发明过程,简直是一件极大的幸事。
纸张替换掉竹简必是大势所趋,他们这些工匠的名字也会随此流芳千古。
士农工商,名声对于他们手艺人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还请女郎君为纸张赐名。”渐渐平复心情后,隐隐被推为众工匠之首的冯平拱手道。
“此纸出自我并州,日后定当天下闻名。世人对并州的印象,大抵是苦寒之地,常年有匈奴袭边,就让我并州,随着这纸张一起名扬四海吧。”
衡玉轻笑道:“此纸名为——并州纸!”
纸张已经出现了,接下来该配套出现的就是活字印刷了。
衡玉心里有了计较,交代工匠下去扩大纸张的生产,顺便找了木匠,把活字印刷的原理告诉他们后,就让木匠暂时先将常用的字雕刻出来。
她安排好这些事情后,重新回到书房,在洁白无瑕的并州纸上慢慢默出前世背得滚瓜烂熟的《春秋》。
经历了四个世界,每个世界里她都和经史子集打过交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文献她已经熟记于心。
这个时代,因为战乱还有世家把持书籍等原因,有许多有名的文献在市面上都失传了。宋家藏书不少,但并没有《春秋》。
衡玉默出《春秋》,既是为以后打算,也是想要收一个人的心。
——宋沐!
衡玉给宋翊提出的第一策,是关于民生方面的一些建议。她没有刻意去了解宋翊是怎么做的,但她曾听宋翊说过,他将这些事情都交给宋沐去安排了。
而宋沐做出的成果,由近些日子逐渐变得热闹起来的青城集市就可见一斑。
她心中想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亲力亲为无法兼顾,只能去收揽人才为她所用。
宋翊的招贤令发布出去已有三月,前来的人并不多,里面也有不错的人,但也只是不错而已。
真正顶尖的那一批人已经察觉到时代的风云跌宕了,但局势尚且不明朗,他们都还在观望着。而衡玉的眼光从一开始就汇聚在他们身上。
只不过那些人她现在也只能肖想肖想了,但她身边这位精通内政、擅治民生的人才,衡玉可不打算错过。
空闲时就动手默一些,不过十日,就将《春秋》全文都默出来了。
她自己动手将纸张订成册,最后在书的封皮上落下力透纸背的《春秋》二字。
摸着有些薄的书册,衡玉心下感叹,若是将全文刻在竹简上,成书起码要堆成一小堆竹山,但写在纸上只是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