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妆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遍地沧桑
    他的刀工很不错,厨子们一看他的刀工,就认可了他的水平,还有身份的加成,所以教起来顺风顺水。
    仅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鸡蛋羹,就叫他们非常折服。
    这个时代,还根本没有鸡蛋羹这道菜。
    大唐的烹饪工艺,其实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进步。
    蒸、煮、烤、煎、腌、焖、炖、卤、烹、炸等技法都已经有了,食品雕花也有。在颜色搭配和造型上也有所讲究。
    不过还没有溜、炒的技法,在菜肴的花式和品种上,也没有那么多。
    李木就把重点放在了这两方面上。
    三天之后,李木的新身份就办好,过所也下来了。
    从此往后,他就是并州文水人,对外的身份,就是杨夫人的外甥,武氏三姐妹的表兄。
    每天的日子都过得充实而忙碌。除了教授厨艺,就是看书写字。
    原计划传授厨艺用五天,但教起来之后,五天根本不够用,就延长了五天。最后用了十天这才结束。
    一共教了厨子三十多个花样,其中用猪肉做菜,也被当做一个重要项目来传授。
    还有血肠和香肠的做法,甚至还教了厨子如何生黄豆芽和绿豆芽。
    总之,最后厨子们千恩万谢的走了。
    这件事结束,武如意这边却来事儿了。
    “先生,你一定要给学生出这口气。”
    如意一边抽烟,一边在屋里转来转去。
    “如意,你不要跟他一般见识,他不过是个纨绔,嘴上占点便宜而已,何必如此较真。”
    今天上午,如意姐妹出去,遇到了两个纨绔子弟,出言调戏她们。惹得如意发火,就回来找李木,想要找回场子,报复人家出气。
    无论古今,哪里都会有几个纨绔流氓,见到漂亮姑娘,说几句轻浮的话,似乎也很正常。
    “不行,一定要报复他们,让他们以后再也不敢放肆。”
    “既然如此,当时你为何不报官”
    “这点儿小事,官府不会管。所以才回来找先生嘛。”
    “他是何人”
    “县尉之子。”
    难怪官府不愿意管。
    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儿,县尉又主管一县治安,报官也确实没多大用处。
    “你要我怎么做”
    “去打他一顿。”
    死丫头,叫我去打县尉的儿子,这不是把我推前线上去了么
    “如意,此事还要从长计议。”
    “先生是不是害怕县尉可惜我没有亲生兄弟,只有你这个表兄和先生。如今连你都不给我伸张正义。只可惜父亲早逝,如今只能受人欺负,呜呜呜……。”
    竟然抽抽噎噎哭了起来。
    死丫头,你不是还有两个哥哥吗不去找他们出头,你找我干什么
    “好好好,我帮你还不行吗”
    “真的”
    如意立刻停止哭泣,破涕为笑。
    “真的,不过要想个万全之策。”
    “先生不用想,学生已经有了主意。那个周二郎,每天下午都要到文峪河沐浴,经过一段树林,咱们就在那里埋伏,把他打个半死。”
    李木心里不禁一惊。
    这个小丫头,也太狠了点儿吧。对方出言调戏是不对,但也不至于打个半死吧。
    不过,对于她来说,有这个想法也不奇怪。
    后来她进宫的时候,处理那个狮子骢,就显露出狠辣的性格来。
    先拿铁鞭子抽,然后拿锤子砸马脑袋,要是还不服,就一刀捅死算了。
    现在说打个半死,还算是客气了。
    不过也没事儿,她现在才十二岁,到时候我在场控制局面,也由不得她胡来。
    “他们几个人去河边沐浴”
    “只有两个人,周二郎带着一个奴仆。准备两条麻袋,往他们头上一蒙,一顿乱棒打下去,叫他们晕头转向,毫无还手之力。”
    &nb
第22章 还有点儿良心
    李木立刻意识到了一个严重问题。
    自己蒙面,如果对方把自己当做拦路抢劫的强盗,或者惊动了官府,就将带来很大麻烦。
    他一下子把面巾摘了下来。
    “你就是周二郎”
    他决定采取主动,先发制人。
    “对,我就是周二郎,你是何人为何拦住去路”
    周二郎两人下马,走了过来。
    “我是武如意的先生,今天是你轻薄了武如意吗”
    “我轻薄了她先生,武尚书有从龙之功,武如意是功臣之女。家父只是个小小的县尉,我敢轻薄她”
    是啊,有道理啊。
    这小子挺清醒的,怎么能做这种糊涂事儿呢。
    “为何如意说你曾经轻薄她无风不起浪,想来你还是有失礼之处。”
    “先生,若说失礼,也就是我多看她几眼。实在没有过分之处。武如意今天就说要找人打我闷棍,看来你就是来打闷棍的喽武如意在何处,为何不请她出来对质”
    看两眼没什么啊,谁叫你长得那么漂亮呢。
    到底是那个死丫头在撒谎,还是这个周二郎在撒谎啊。
    “既然没有失礼之处,告辞。”
    死丫头,你跑了,叫我给你挡枪,我才不给你背锅呢。
    “慢着。”
    周二郎和仆人上来,拦住了去路。
    “曾经听说过先生的大名,《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令人大开眼界,先生厨艺精湛,令人佩服。”
    “过奖了,雕虫小技而已,不足挂齿。”
    “既然先生敢替武如意出头,倒是要领教一下先生的拳脚。”
    “周二郎,既然是误会,没必要动手动脚的吧拳脚无眼,伤人就不好了。”
    “先生是怕了吗若是先生怕了,就跪下磕头,今天拦路之事就此了结”。
    小子,你以为我真怕你啊。
    “周二郎,你想如何比试”
    “我也不用刀剑欺负你,咱们就比拳脚工夫,一对一。”
    “好,不过不用一对一,你们主仆二人可以一起上。”
    “竟敢蔑视我”
    周二郎就冲了上来。
    怎么说动手就动手啊
    李木闪过周二郎,突然跃起,双脚连环提出,就先奔着仆人去了。
    那仆人没防备,一下子就被李木踢在脖子上,哎呦一声趴到地上。
    那边周二郎刚刚转身,李木的脚又到了。
    周二郎也有两下子,连续躲过两脚,但是第三脚却没躲过去,被李木扣在脖颈上,扑倒在地。
    “周二郎,你输了。”
    “你竟然也会拳脚”
    “学艺虽然不精,但你这样的,再来三个,也不是我的对手,只用脚,不用拳,就可轻易制服你。”
    李木并不是习武之人,不过他这招连环脚确实很有威力。
    这一招,是他爷爷传给他的,从小就练习,已经应用得非常熟练。
    他的爷爷是个算命先生,这个手艺是李家的祖传。
    以前算命先生要经常行走江湖给人算命看风水,在外面挣的都是现金,随身携带。所以就难免引起歹徒的觊觎。
    为了保护钱财和性命,不少命师都会练上几招保命的功夫。
    李木这个连环脚,就是这么来的。
    不过只有三招,三招过后要是不能制服对手,就只好重头再来,或者逃跑。
    也正是因为只有三招,所以练得非常熟练,也很有气势。
    如果周二郎挺过李木三招,最后谁胜谁败还真不好说。
    “我认输,在此向先生赔罪。”
    周二郎就向李木鞠躬。
    “看你哪里跑”
    就听得一声娇叱,武如意突然从树林里冲出来,挥舞着木棒,就向周二郎打去。
    周二郎急忙躲闪,也没躲过去,后背上挨了一棒。
    “先生救我,冤枉啊。”
    周二郎躲到李木身后。
    “如意停下。”
    李木喊了一声,趁着她一愣神儿,夺下了木棒。
    “先生,就是这个狂徒轻薄于我。”
    &nb
第23章 招婿风波
    田假的日子,过的懒散而平静。
    武顺似乎不太愿意读书,假期里也没找过李木请教学问。
    武柔还小,只有十岁,整天贪玩儿,自然也不会找李木探讨什么学问问题。
    倒是如意动不动来请教一些学问上的问题,提出的问题还颇有些深度,可见是认真读书了。
    当然,借着请教学问的机会,来要烟抽,顺便要几块糖的事儿,也是难免的。
    其实李木也喜欢这个小丫头来跟他讨糖吃,看着她高兴的样子,他的心里也有一种满足感。
    她再聪明,也只是个十二岁的小姑娘而已,还是个孩子嘛。
    一天没有其他事儿,李木就把自己关在屋里,练习毛笔字和读书。
    《论语》已经能够全部背诵下来,现在开始背诵《孝经》。繁体字已经认得差不多了,只是写起来有的还不熟练,但也一天天进步。
    最让他高兴的是,折扇已经悄悄做出来了。
    做了两把,一把是纸面的,一把是绢面的。
    在粘贴之前,李木叫冯高云把《凉州词》给写在纸扇面上,又叫他在绢扇面上画了一幅山水画。
    冯高云虽然心里疑惑用来干什么,但李木没说,他也就没好意思问。
    扇柄和扇骨是李木叫府里的木匠给做的,用竹子加工而成。
    最后李木悄悄地组装起来,效果还很不错。
    李木并没有急着把扇子拿出来,他准备等天气凉一些的时候,再找杨夫人谈此事。
    拿出来早了,杨夫人要是想今年就上马,并不是一件好事儿。
    士大夫之家也好,官宦之家也好,虽然瞧不起商人,但是他们并不是瞧不起钱。
    他们虽然有土地和俸禄,但是光靠这些,想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多数官宦、士大夫家,甚至皇亲国戚,也都做生意。
    大唐的盐铁并不实行国家专卖制度,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垄断。
    象盐、铁、茶叶、香料这样的战略物资,和一些高利润行业,许多都被一些大家族控制。
    即使五姓七望那样的大家族,虽然门第高贵,也自诩清高,但他们的许多财富,甚至多数财富,还是来自于经商收入。
    只是他们自己不直接出面,而是由家里的族人和下人出面经营而已。
    士族大家都经商,何况庶族出身的武士彟本身就是商人出身呢。
    没有人会嫌钱多,所以,杨夫人也不会拒绝扇子这样的赚钱项目。
    外面传来脚步声,从窗户一看,武元庆来了。
    李木急忙收起扇子,假装看书。
    武元庆、武元爽不时到这里走走,问一些是否缺什么东西,小环伺候的好不好之类的话。
    武元庆照例客气一番,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离去。
    李木也不以为意,就接着看书。
    武元庆回到自己屋里,武元爽和堂兄武惟良已经在这里等候。
    “跟他说了吗”
    武惟良问道。
    “二郎,我觉得还是不说为好,就没跟他提起。万一他不同意,此事就没有回旋余地了。”
    武惟良在他家里排行老二,所以武元庆叫他二郎。
    “大郎说的有理,依我看,还是先到许家那里说一下,若是许家同意,再找媒人前去提亲也不晚。李木孤身一人,能入赘到许家,也是他的福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