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大土匪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黑风土匪

    冲锋用马槊,近战用环首刀,远程用弓弩,中程用标枪,防御用圆盾,这是吴顺心中骑兵完整的武器配备!

    当吴顺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诸葛亮和法正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

    主公是想把亲卫营打造成这样的骑兵?

    如果吴顺真能成功,那么益州的骑兵将独霸天下!

    按照吴顺的脾性,诸葛亮等人知道,亲卫营估计得是一支重骑兵!

    主公,如果骑兵要使用多种武器,马鞍需要重新打造一番!

    蒲元听完吴顺的话后,已经想象到了将来的益州骑兵是什么样子。马鞍得设计悬挂武器的构造!

    远程使用弓箭,马槊等武器需要固定,不能在战马快速奔跑中掉落下来。

    蒲元,这些你自己去设想,我相信你。骑兵的强大就靠你了!

    吴顺紧盯着蒲元,认真的说道。他知道,像蒲元这等技术高超的人,你得给他压力,他才有动力!

    蒲元全力以赴!

    什么是被信任?这就是!

    吴顺一番话,以及亲卫营将士那灼热的眼神,让蒲元干劲满满,恨不得现在就去打造!

    主公,马槊制作,耗费时间很长,短时间内恐怕

    蒲元没有说完,益州是有钱没错,不过马槊这武器,光有钱还不够,还要时间!

    没关系,马槊费时太久,慢慢来。先把马鞍马蹬这些打造好,我们用环首刀,一样睥睨天下!

    现在益州士卒(武陵军士卒)用的刀,都是蒲元打造的环首刀!那品质没得说,不仅锋利而且坚硬!

    在与川军的战斗中,环首刀功不可没!

    走出兵器坊,吴顺又去了招贤馆。如今益州的招贤馆修建得磅礴大气,给人一种厚重的感觉!

    如今主持招贤馆的杨有财,这些天杨有财可是操碎了心。

    因为招商大会,益州一时间集结了无数人才,但是他却一个都没给吴顺捞到,心里愧疚不已。

    主公,您怎么来了?

    见吴顺和曲阿走进招贤馆,杨有财急忙起身迎接。

    刚才他还在叹气,有些抱怨吴顺不给他支招呢。张松主管的商务部,有吴顺支招,现在每天坐着数钱!

    蒲元的兵器坊有吴顺的图纸,现在干得热火朝天!

    就他的招贤馆门可罗雀,一个人都没有。原本负责接待人才的吏员都让张松给借去了。

    谁让杨有财是商务部的一员呢,招贤馆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去点人帮忙数钱。

    杨先生,招贤馆近来是什么情况,可有什么人才?

    看到杨有财肥肥胖胖的样子,没来由就有一种亲切感。其实不用问,吴顺也知道招贤馆的情况不容乐观,甚至有点严峻!

    主公啊,别提了!自开馆以来,一个人都没有!属下实在愧疚!

    招贤馆为何而立?不就是为益州招揽贤才,让益州更强大吗?可惜由于吴顺和武陵军之前的名声,世家子弟对益州是敬而远之!

    寒门还在观望,但骨子里还是不愿意来益州!寻常百姓中,出贤才的机会太小,杨有财基本不抱希望!

    杨先生,这样吧,你再发布招贤令,只要觉得自己有能力帮助益州的,不管是哪方面的才能,都可以来招贤馆,一经录用,厚待之!

    吴顺的想法也简单,就是想招揽一些有能力有想法的人。

    石匠,铁匠也行?

    杨有财试着问道。

    在某一领域有能力,有才华,就可以!石匠,铁匠当然可以!

    武陵军战力非凡,武器铠甲有很大的加成。而武陵军的装备都是出自蒲元的兵器坊。

    一个好的铁匠,对一个势力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一个好的石匠,在城镇建设,修建堡垒,修补城防这方面有重大贡献。一个坚固的城池,少不了一群优秀的石匠。

    属下明白。这就开始安排!

    有了吴顺的指示,杨有财自然是重拾信心,准备大干一场!

    接下来益州的招贤馆一改常态,不再专注于招揽治军理政的贤才,而是面对各行各业的精英发起了邀请!

    你听说了,益州招募各行业人才,我机会来了!

    你能做什么?

    能造船啊,益州肯定会建立水军,战船必不可少!

    一个祖上三代都造船的老船匠得知消息后,觉得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来了。

    收拾行囊,带上工具,就踏上了前往益州的旅途!

    离开招贤馆,吴顺直接去找诸葛亮。益州安定,政策开明,有很多涌入益州。

    有关流民安置,就成了问题。百姓抱着美好的愿往来到益州。一心盼望着开始新生活。

    吴顺觉得自己有必要安置好他们。冷兵器时代,拼的就是人口,谁的人多,谁就后劲就足,消耗得起!

    主公,不知有何要事?

    刚与吴顺分别没多久,诸葛亮心里还在为骑兵三件套震惊不已。没想到吴顺这么快就找自己了。依照吴顺甩手掌柜的性格,主动找上门,一定有要事。

    孔明,如今流民如何安置的,他们情绪如何?

    流民问题,如果处理得好,就是助力,一旦处理不好,极其容易引发民变。

    现阶段,益州正在恢复稳定,可经受不起民变的冲击。吴顺对世家可以不假辞色,但对普通百姓,吴顺是很热心的。

    主公,涌入成都的流民过多,现在已经向其他郡县分流。留在成都的流民都安排在城外,每天提供稀粥!

    流民数据太多,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孺。益州每天都需要拿出钱粮救济。

    因为益州对流民是来者不拒的态度,加上武陵军和吴顺在底层百姓中的好名声。前往益州流民,难民是络绎不绝!

    住城外?每天救济稀粥。这只是治标不治本啊。

    这么救济下去,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吴顺接纳流民是想增强实力,而不是真的要做活菩萨。

    救济这些无家可归的人,吴顺想让他们过得更好的同时,为益州做点贡献。

    孔明你看这样如何?在城西划出一片区域,招募流民修建屋舍。开垦荒地达到十亩者,奖赏屋舍一间!开垦出来的土地,三年不收租!

    吴顺把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想要解决流民根本问题。给他们一个谋生的出路,而不是天天等着救济。

    老弱妇孺怎么办?他们可开垦不了荒地。

    诸葛亮问道。

    小孩,就让王越从中挑选好苗子训练,加入黑衣卫。至于妇人,上了年岁的,可以替军队缝补衣物,军队给工钱。年轻的集中起来,找医者教授伤口处理等简单医术,将来有大用!

    设立一支医疗队的想法,吴顺很早之前就有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益州书院!
    此法甚好,可解决流民问题!踢出青壮,供养老弱,压力就不大了。

    吴顺提出想法,给了诸葛亮很大的启发。益州正是用人之际,正好可以一举两得!

    益州书院的事,孔明要抓紧,院长快到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益州的教育事业,吴顺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为了让益州的孩子们得到良好的教育,吴顺也算是操碎了心。

    不知主公说的院长是何人,似乎不是益州人士。

    打下益州后,吴顺就要求诸葛亮等人在局势安稳后,设计益州书院。如今书院已经快要竣工,书本也都印刷得差不多了。

    诸葛亮诧异的是,吴顺到底请了谁来做院长。要知道在东汉,一个书院,没有几个镇的住场面的名士,那就是个笑话!

    孔明可知蔡飞白蔡邕?益州书院的院长就是这位大能!

    吴顺有些得意的说道。谁也想不得,他能把蔡邕请动。

    主公,这是真的?如果真是蔡先生,益州书院必兴啊!

    诸葛亮也很高兴,如果蔡邕担任院长,可以给益州书院带来积极的影响,还能吸引很多学子前来。

    蔡邕这样的大名士,在东汉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而且谁没有一两个朋友。只要多来一两个大才,益州书院的名声就彻底打响了?

    过些天就该到了,院长就任之时,就是益州书院成立之日!

    没人来投奔,那就自己培养人才!虽然耗时费力,但忠诚度可以得到保证!

    有了吴顺的指示,诸葛亮立刻把流民分开,年轻健壮的,都派出开垦荒地,还有一部分进城修建屋舍。

    当得知这些屋舍是给自己修建的,流民们无不感恩戴德,对益州也有了归属感。

    有了房子,就有了根!

    王越从流民中,挑选了一批孤儿,有男有女,带回黑衣卫基地开始秘密训练。

    这群孤儿,在后期的战争中,为吴顺立了无数汗马功劳。他们无名无性,在忠烈阁的牌位上,也只有代号!

    费诗和李严在流民中挑选了五百年轻女子,送到伤兵营学习医术。

    女人总比男人细心,照顾伤兵的效果会更好。当然最理想的方案就是找到华佗,让华佗来指导一下。

    可惜华佗在哪里,吴顺都不知道。黑衣卫一直在寻找,也没有任何消息。

    一辆朴素的马车,出了雒城了,正往成都而来。

    马车里坐着一名文士打扮的老者和一名衣着艳丽的少女。

    爹爹,你真的答应了?

    少女眼眸明亮,紧张地盯着他爹爹,似乎害怕听到肯定的答案。

    琰儿,大丈夫一言九鼎,如不是答应了那人,为父何必到这里来?

    少女正是蔡琰,而那老者就她的父亲蔡邕。

    蔡琰刚从益州回去,没想到马上又跟着蔡邕回到了益州。她想不通,蔡邕为什么要答应吴顺,做那个什么院长。

    爹爹,那么多人请您,您都不答应,为何偏偏选择益州呀。给琰儿说说吧。

    蔡琰不仅人美,而且还多才多艺,是个才女。可是在自己父亲面前,她永远都是一副小女儿姿态。

    益州挺好,一路走来,这里一片安定祥和不是么?

    蔡邕和女儿一路走来,远途的见闻,让蔡邕对益州有了重新的认识。对吴顺这个人,也有了新的定义。

    一天后,吴顺带着文武官员在成都城外等候,时不时远眺一下。心里很不平静。

    要说名声,即将要到来的这位,在整个东汉,那可是鼎鼎大名!

    不多时,远处出现一辆马车,正往城门赶来

    来了!

    吴顺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吴大人,这么大的阵势可折煞老夫了!

    在女儿的搀扶下,蔡邕下了马车。看到益州官员都在,心中触动很大。

    哈哈哈哈欢迎蔡先生!吴顺可是等候多时了。

    自己的挑选的院长到了,吴顺的心情可想而知。

    子轩,老夫没有耽误吉时吧?

    蔡邕一路紧赶慢赶,就怕错过了时间。

    没有,还请蔡先生与我等一同前往学院!如今院长到了,学院也该成立了!

    众人面带微笑,跟着吴顺和蔡邕,一同前往位于城东的益州学院。

    人群中,也只有蔡邕嘟着个嘴巴。因为他发现,益州的人没有一个人正眼看他。

    她一直想见一面的吴顺,根本没注意到她,这让她有种挫败感。

    其实吴顺并不是没有看到蔡琰,只是蔡邕在眼前,学院城里在即,他没空欣赏美女?

    能成功请到蔡邕,吴顺也是付出代价了的。因为洛阳一号替他做了承诺。

    无条件支持蔡邕著书立说,还提供皇室藏书给蔡邕参考,益州新纸和印刷术,本身对蔡邕这种读书人就有致命的诱惑力。

    如此条件之下,蔡邕分分钟就沦陷了。

    在董卓火烧洛阳时,宫中的藏书都落入了吴顺手中。这对蔡邕这种读书人来说,拥有莫大的吸引力。

    董卓死后,因为洛阳一号搭救,蔡邕免除一死。但也对官场心灰意冷,准备专心著书。

    得知蔡邕没死的时候,吴顺就有意把蔡邕弄到益州来,替他培养人才!

    如果没有洛阳一号,吴顺说不定派黑衣卫直接绑人。可是文人都有一股臭脾气,倔强!

    如果吴顺用强,按照蔡邕的脾性,那是宁死也不会屈服的。

    好在,现在蔡邕是益州的人了。这是谁也不能改变的事实!

    当吴顺一行人赶到学院时,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学生。

    学生们穿着统一制式的服装,整齐的列着队。看到吴顺当先走来时,他们眼里涌现出无限的狂热。

    是吴顺,给了他们读书的机会。是吴顺让他们有了奋斗的目标!

    识文断字,一般人想都不敢想,但是在益州,吴顺让适龄人,都有了读书的机会。
1...128129130131132...60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