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谷鬹
接下来便是阅兵的重点了——射击。
通过朱平安坚持不懈的多方努力,再加上这个年代明军还不够重视火器,朱平安从各方获取火器,浙军的火铳普及率已经大刀人手一铳了。
射击检阅以哨为单位,一哨一哨进行火铳实弹射击。
朱平安设立了三个靶场,一个是七十米靶场,一个是一百五十米靶场,一个是二百米靶场。
三个靶场同时开始检阅,一哨一哨轮流在三个靶场上进行实弹射击。
由于这个年代火铳精度有限,而且也为了测试火铳的射速,朱平安令每个兵士在每个靶场各进行三次实弹射击,三个靶场也就是九次实弹射击。
朱平安令刘牧的监察营将各将士实弹射击的中靶数以及射击时间、射击熟练度等等一一记录下来,对应的打不同的分数,最后九次实弹射击下来汇总一个得分。
朱平安也在三个靶场之间来回巡视,对浙军全军将士的射击情况摸底了解。
“二郎加油,瞄准了再射,这一发再中,你可就是九发全中了。”
“狗蛋你忒娘的能不能靠谱点,八发就中了三发,这次要是再脱靶,看老子怎么炮制你!”
“王小二别担心,你已经八发中六成绩上等了,这一发你就正常发挥就是了。”
“铁索牛逼,九发全中,不愧是咱们伍的神射手,看看还有谁不服。”
靶场上人声鼎沸,人们射完的将士为场上正在射击的将士加油助威,喝彩声不断。
朱平安在校场上巡视诸将士射击,时而点头鼓掌,时而轻轻蹙眉摇头,不过总体还是满意的。全营将士的射击熟练度和射击精度已经达到合格线了,其中还有不少将士展示出了神射手的潜质,用这个年代的落后且精准度欠缺的火铳,他们的射击命中率都达到了惊人九射八中以上。
通过巡视诸将士射击,朱平安对浙军的火器水平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评断了。
火铳的威力尚可,但是射程和精度还是有些不足。
浙军的火药已经用改进的黑火药了,威力比之前的火药几乎提高了一倍,只要命中就能造成相当致命的杀伤力,这是弓箭等冷兵器所不能比的。
不过,碍于这个时代火器制造技术的局限,火铳的射程还有精度就有些不足了。
朱平安估算了一下,在七十米之内,浙军火铳的命中率大约在百分之五十五左右;一百五十米内,火铳的命中率就降低到了百分之三十五左右了;而二百米开外,浙军火铳的命中率就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十五左右了。
朱平安还挑了两哨,令他们在三百米的距离试射,发现命中率只有百分之十五左右。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出来吧,排队枪毙战术
射程倒还罢了,这个年代火铳的射程当然不能跟现代的枪械相比,但是比这个年代的弓箭最远射程和有效射程都要远的多,三五十米不成问题。
有了这个三五十米的先机,火器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我可以打到你,你却打不到我,等终于进入弓箭射程的时候,你已经损兵折将严重了,此时我再及时后撤拉开距离,在游戏里面就是典型的放风筝……
精度是个问题。
这个年代的火铳技术有限,都是滑膛枪,滑膛枪的射击精度本来就有限,并不是士兵训练不足,而是滑膛枪固有缺陷,射击精度先天不足。
要想提高火铳精度,必须有膛线才可以,膛线是枪管的灵魂,膛线可以使子弹在击发后高速旋转,使得子弹头保持既定的方向一直朝前。
不过,朱平安并非理科生,只是知道膛线可以提高射击精度,至于膛线是什么样子的,圆的直的还是螺旋的,朱平安是不清楚的,怎么在枪管刻画膛线,朱平安也是不知道的:另外膛线画好后,子弹需不需要调整,火铳枪管钢材需不需要调整等等,朱平安也是一概不知的。
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我可以把思路提出来,由装备营的两位火器匠师来研发。有了这个思路方向,多摸索摸索,应该可以做出来。嗯,待会就去找两位匠师,至于膛线理论。用陀螺就可以说服,陀螺转的越快,站的越直,一直围绕轴线转的。
只是线膛间世的时间就不敢保证了,毕竟是划时代的东西,估计两位匠师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做出来,一两年、两三年、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说不定。
可是眼下剿倭之战马上就要开始了,却是没有时间等待线膛问世了。 i
射击精度的问题必须得解决才行,除了特别优秀的神射手之外,一般士兵七十米的命中率才只有百分之五十五,差不多一半的射中概率,也就是说敌人站在那不动让你瞄准,也只有一半的概率能射中,跟抛硬市一样;至于一百五十米的命中率更是只有三分之三十五,差不多三成的射中概率,战场杀敌是你死我活的残酷,要百分百才可以,可不能寄托在概率上。
可是怎么解决呢?
其实要严格说起来,弓箭的射击精度还不如火神枪呢,现在的武举考试,一百米左右的靶子,三箭中一箭就合格了……
当然弩的射击精度要高的多,不过弩的装填、连发速度远低于弓和火铳,这个另当别论。
弓箭的射击精度是如何解决的……朱平安摸着下巴沉思了起来,大片《英雄》里面那经典而震撼的一幕箭雨,第一时间便浮现在了脑海中。
然后朱平安便眼睛一亮,弓箭是集中弓箭手,万箭齐发,火铳亦可如此。
精度不足,那就数量来凑,一发火铳的命中率是百分之五十五,两发火铳呢,三发呢……
再接着,近代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排队枪毙战术便出现在了朱平安的脑海中。
排队枪毙战术,看似简单而愚蠢,实则极为残酷和有效。这是最适合火绳枪的战术,甚至在燧发枪时代也是极为合适的。
只有当枪械的精度、效率提升到一定程度后,排队枪毙战术才落伍。
排队枪毙战术,确切的名字是线列战术,排队枪毙战术只是后人调侃。
所谓排队枪毙战术,是指士兵不拍排成宽而浅的最密集线列,一条线列有二至四排士兵,然后齐射,力求最大的火力密度,以保证杀伤力。
这是火绳枪时代人类能想到的最先进战术了,在欧洲风靡了上百年,英格兰不列颠人龙虾兵凭借此战术横扫了印度和美洲,在全球横行无忌,打出了一个跨越全球七大洲的第一大殖民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当年,英国对我国发动罪恶的鸦片战争时,所用的就是这种战术。
现在这个战术还没有被人开发出来,至少还要一百多年时间才会问世,不过,现在是时候让它提前问世了。
不过,线列战术的名字适合西方习惯,却不适合大明的命名习惯,线列战大最考验勇气和纪律,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日后此战术便命名为勇纪阵好了。
印象中英国人的排队枪毙战术,一般是排成三列横队,第一列跪着,第二排弯腰,第三排站着,一声令下,三排士兵一起开火,一轮齐射。
记得历史上,大明立国之初,沐英平定云南时,为了对付叛军的大象等野兽,使用了火器,有感于火器装填太慢,而研发了三段击,即第一排火铳手射击后,退至队后进行专心装填弹药,第二排火铳手上前开火,然后退后装弹药,第三排火铳手上前射击,三排轮流装弹开火,弥补了火铳装弹用时长的缺点,保持火器相对持续射击,最后大获全胜。
再过数二三十年,倭国的织田信长也研发了另一种三段击,他是安排士兵三人一组,让其中射击精度最高的士兵充当射手,射击后,第二名士兵接过火枪并从前端装入火药,捣实之后装入枪弹,第三名士兵则从后面调整火绳的位置,将扳机移至原位,然后将火枪递给射手,如此轮流各司其职来达到相对持续射击的目的,其在长筱合战中凭此三段击,击溃了武田家骑兵。
勇纪阵采用英式,还是三段击?
朱平安摸着下巴思索了起来。
还是看实践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
明天就开始推行勇纪阵,在实践中检验,探索最适合浙军的射法,朱平安下定了决心。
阅兵也在进入了尾声。
朱平安兑现了承诺,将十名最优秀的士兵叫到台上,当众勉励了一番并赏赐了营长级指挥刀,这是装备营新近打造出来的腰刀,是朱平安按照印象中戚家军军刀,提了想法,由装备营打造的,命名为浙军军刀。
有倭刀的风格,刀刃弧度加大,宽度缩小,但是跟倭刀不同的是,浙军军刀更长更硬实,刀刃中间和刀背上分别加了一条镐线和一条栋线,刀尖也保留着刀身基本的厚度,采用v字形开锋,便得具有强大的切割力,具有强大的砍削能力,这是标准的中国军刀血统,比倭刀更胜一筹。
朱平安做过测试,用改良后的浙军军刀与倭刀对砍,数次硬碰硬之后,倭刀出现缺口乃至断裂。
由于装备营人力有限,浙军在慢慢换装这种军刀,优先供应军官,军官的指挥刀比普通浙军军刀更加精良,也华丽几分,说是装逼利器也毫不为过。
阅兵最优的三伍也受到了朱平安的表彰,每人赏银三两,伍长记功。
阅兵表现最优的一哨是由义鸟陈大成率领的一哨,让朱平安有些意料,不过细想却又在情理之中,义乌天生兵种嘛,陈大成又是义乌人中的人杰,朱平安大力表扬了他们一番,令人记录在案,日后扩军,陈大成他们哨所有人在同等条件下享有优先金圣权。
最后,杀猪宰羊,肉香满营,在一众将士兴奋大呼中结束了阅兵。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夜深月明,万籁俱寂,北斗冲天河,除了值夜的将士外,全营将士全都睡了, 唯有浙军帅帐的灯火一直亮着,朱平安一边沉思,一边伏案挥毫。
桌案上数张宣纸已经写满了,最底下一张宣纸,只露出一行,上书:勇纪阵施行条例。
明日就要开始在全军推行勇纪阵, 也就是欧式排队枪毙战术了,具体条陈章程必须提前拟好, 有大致章程可依,才不会临头手忙脚乱一团糟。
所以,今晚朱平安连夜加班,将印象中的排队枪毙战术与浙军实际情况相结合,拟写出适合浙军的勇纪阵,这一版只是草案,具体条例还要在推行勇纪阵的过程中,结合实际边练边改。
当然,朱平安也没有忘了李姝,李姝现在是孕妇,最是需要老公呵护的时候,在现代就听说不少孕妇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可是, 由于浙军这边确实脱不开身,为了不让李姝挂念,也为了让李姝有个好心情,朱平安早在下午黄昏前派了一个亲卫送去镇上朱府送信, 还带了朱平安的一封亲笔信, 或者说情书。
赶在黄昏前,朱平安派出的亲卫便抵达了朱府,由人领着来到了二门前。
“咯咯咯,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小姐才念叨姑爷,姑爷这就来了。今儿姑爷来的比平时早呢,咦?怎么只有一个当兵的,王管事,姑爷去哪了,怎么没见姑爷呀?小姐还等着姑爷呢。”
琴儿和画儿本来在陪着李姝在院子里散步,听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跑了过来,到了后发现只有一个大头兵,却没有看到朱平安的身影,不由诧异的询问领着亲兵前来二门外的王管事。
“画儿姑娘,琴儿姑娘,姑爷没来,只有一个军爷来了。”王管事上前回道。
“回姑娘,大人派小的前来府上传话, 这几日大人要在浙军大营加紧练兵,就不回来了,请夫人保重身体, 安心养胎,不要挂念。大人说再过个三五日,便回了。”亲兵弯腰上前,抱拳对琴儿和画儿说道。
“怎么突然要加紧练兵了呀?左右离的这么近,也不耽误姑爷多少功夫啊。”
琴儿想到小姐方才念叨姑爷,还提前半天给姑爷煨了一锅花胶鸟鸡人参汤,若是知道姑爷不仅今天不回来,还要连着好几天都不来,小姐指不定多失望呢,想到这就禁不住橛起了小嘴,小声的嘀咕了起来。
“嗯嗯,就是啊。”画儿跟着点头。
“哦,小的差点忘了,姑爷让我把这封信带给夫人。”
亲兵说着取出一封密封着的素白信笺,恭敬的双手交给了琴儿和画儿。
姑爷人不来,来一封信又有什么用啊,小姐知道了指不定得有多失望呢
现在小姐的肚子越来越大了,小公子又爱在小姐肚里闹腾,尤其是到了饭点,这几日小姐本就胃口不好,若是小姐再失望难过,那就更没有胃口了。
琴儿和画儿拿着信,很是担心的回去禀告小姐。
“朱哥哥呢?”
李姝看到琴儿积画儿两人回来,没有看到朱平安的身影,不由开口问道。
“啊,那个”琴儿和画儿两人一脸为难,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想要隐瞒吧,可是终归瞒不的住,可是直接说吧,又担心李姝失望难过,只好支支吾吾了起来。
“朱哥哥有事,今天回不来了是吧?“看到两人为难的样子,李姝一下子便明白了,意兴阑珊的放下了手中缝制的小猪玩偶,淡淡的说道。
这种公仔玩偶还是朱平安与李姝聊天时,聊到小宝宝出生后的玩具时随口说的,顺手画了几个q版的玩偶草图,李姝看后觉的有趣,亲手缝制的一个公仔,憨态可供,童趣可爱。
本来是准备等着朱平安回来,给朱平安看的......
可是得知朱平安今天不回来后,李姝也就意兴阑珊、百无聊赖了。
小姐果然不高兴了,琴儿和画儿见状相视一眼,心里面不由担心了起来。
“朱哥哥有没有说什么时候回来,明天,还是后天?”李姝又问道。
“哪个,哪个”画儿和琴儿又支支吾吾起来了。“这几日都没空回来了?”李姝的语气明显比刚才失落了,情绪明显绷不住了。
“小姐,姑爷刚才派人过来,说这几日要在大营加紧练兵,就不回来了,请小姐保重身体,安心养胎,不要挂念,再过个三五日,便回了。”
谷撣
琴儿和画儿不得不小声的将实情讲出来,一脸担忧的看向自家小姐。
果然看到自家小姐脸色又失落了几分,喃喃了一句,“三五日啊”
不知怎么了,之前在京城时,一别南北千里之遥,连着数月不见,也未像如今这般;可如今到了一处团聚后,只一两日不见,便相思难忍
“小姐,小姐,姑爷还让人送来了一封亲笔信呢。”琴儿连忙说道。
“对对。”画儿跟着连连点头,接着两人便将信笺送到了李姝手上。
信封上写着“姝儿亲启”四个大字。
虽然不抱希望,但是还是希望小姐看到姑爷的亲笔信后,能够少伤心会。
两人不由如此祈祷道。
“什么信啊。”李姝面无表情的淡淡说道,接过信低头看了一眼,情绪也没有多少起伏。
姑爷的信果然没用,跟预想的一样......看到这一幕,画儿和琴儿不由垂头丧气了起来。
李姝面无表情的撕开信封,一张被叠成心形的信笺露了出来。
看得出姑爷很用心呢,都叠成了心形呢,看到这一幕,画儿和琴儿又升起了希望,然后看向自家小姐,发现小姐脸上也没有多少波澜......
还是没用,什么信也不如姑爷回来啊,琴儿和画儿心中都明白。
“姑爷也真是的,练兵也不至于这么紧急啊,连饭也顾不得吃,离的这么近......”
琴儿和画儿低着头,替自家小姐打抱不平,帮着小姐把委屈说出来,小姐能好受些。
“噗呲......”
一声情不自禁的娇笑传来,打断了两人的打抱不平。
琴儿和画儿难以置信的抬起头,没有听错吧,刚才小姐笑了是不是?
视线中,小姐已经展开了信笺,看的认真,一双明眸,波光潋滟,媚眼如丝,脸上的表情早就冰雪消融了,人面娇若桃花,嘴角弯出了幸福的弧度,回眸一笑百媚生。
“你们说什么呢,如今国难当头,朱哥哥练兵是正事,有几日不来又怎么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李姝一边目不转睛的看着信笺,一边头也不抬的说道。
啊?
画儿和琴儿呆若木鸡。
姑爷的信里写了什么灵丹妙药,竟然一下就治好了小姐的相思症?!
两人好奇的凑上前。
只见信纸开头,画着q版的小姐和姑爷,画里q版姑爷单膝跪地向小姐献花,画的惟妙惟肖,可爱极了,怪不得小姐看了一眼就禁不住噗嗤笑了呢。
再往下看,只见下面写着一首格律特殊的长短句诗词:
浮世三千,吾爱有三;
日、月与卿。
日为朝,月为暮,卿为朝朝暮暮。
寒门崛起 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 操练勇纪阵
桃花集上空,天朗气清,万里无云,就连寒风也很给面子的偃旗息鼓了。
风和日丽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桃花集校场几乎笼罩在了黑雾之中, 而且还伴随着一阵又一阵惊天动地的“砰砰砰”声,不知道的还以为桃花集校场有大妖在渡劫呢。
周边的村民从一大早就听到了这一通又一通砰砰砰的声音,一开始以为这是谁家办喜事放炮竹呢,不少村妇一脚踹起还在被窝里的男人,让他下去看看谁家办喜事呢,怎么没有通知咱呢,乡里乡亲的, 要不要去搭把手帮个忙啊。
一大早,村里不少男人都懵懵的出门查看情况,在村口碰上好几个同样出来查看情况的乡党。
一番查看后,确认自己村子没有人家办喜事,也没有哪家熊孩子偷偷放炮竹。声音的来源好像在桃花集山脚那边,几个乡党结伴过去查看。
然后就看到了黑烟弥漫的桃花集校场,以及越来越清楚的砰砰放枪声。
咋回事?桃花集闹鬼了吗?一阵又一阵的黑烟,还有那砰砰砰的声音比炮竹还要响好几倍。
“军营重地,闲杂人等退避。”浙军巡逻兵第一时间发现了查看情况的村民,及时将他们屏退。
不过村民也从浙军巡逻兵这得到了事情的真相,不是闹鬼了,也不是放炮竹,而是浙军在发射火铳。
这不是什么秘密,大明的官兵普遍都有列装火铳, 只不过数量不多罢了。
得知浙军在训练火铳后,村民们恍然大悟的各回各家找各自婆娘汇报去了。
自己国家的将士训练的越认真, 他们越放心。
对于浙军来说,今天一大早自家大人便令他们操练一种新式火器战阵——勇纪阵。
本来看自家大人这么认真重视的样子,以为火器战阵可能会像古代大名鼎鼎的八门金锁阵或者是卧龙诸葛先生的八阵图那样高端大气复杂的战阵。
可是,万万没想到, 自家大人如此重视的火器军阵,却只是排排站而已。
这不就是刚开始练兵的立定站好吗?
只不过比当初立定站好稍稍单薄了一些,当初军阵很厚实,足足有十多排,现在的勇纪阵只是三排而已;哦,还有,比当初站的紧凑了许多。
“我让你们站的紧凑一些,没有让你们挤在一起。人与人之间,排与排之间保持现在的距离,无论是行进还是立定亦或者冲锋,都要保持现在的距离。”
谷憾
“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哪怕是箭雨,哪怕是天上下刀子,也要给我稳住阵型。这就是考验我们浙军的纪律,刀山火海,枪林弹雨,人可死, 阵型不能乱,也不能散!前面的人一旦倒下, 后面的人要立刻上前填上空位,保持阵型齐整。”
“我们的阵型叫勇纪阵,为什么叫勇纪阵,就是因为这个战阵最主要的两个要求就是‘勇气’和‘纪律’,要狭路相逢勇者胜,要泰山崩于前而阵型不乱。只有最具有勇气和纪律的军队才能布成勇纪阵,而我们浙军最不缺的便是勇气和纪律!”
“我为什么要排这样的勇纪阵,很简单,就是为了发挥火器的威力。经过昨天阅兵,我发现了,相信诸位也都发现了,火铳的精度和命中率有限,在七十米之内命中率在五成多一点,一百五十米内命中率就降低到三成左右了;而二百米开外命中率就降低到了而成多一点,如此的命中率,必须要集中火铳密集射击来提高命中率,这样才具有杀伤力。毫不夸张的说,阵型是勇纪阵的生命,也是勇纪阵战斗力的保证。”
朱平安将浙军分成三股,每一股都是三排,两千余人分成了九排,每一排都是二百二十多人,一排大约长一百米,九排人潮,如三波巨浪一样向前推进。
朱平安在队中举着一个铁皮喇叭,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纪律和勇气的重要性,解释操练勇纪阵的原理,不时的纠正将士操练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虽然浙军在成军一来一直重视队列训练,在操练勇纪阵时接受还算快,但是勇纪阵毕竟跟队列训练不同,要求的更多更严格,在实际操练起来,浙军还是暴露了不少问题。
保持队列,匀速前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220余人一排,三排一股660余人,三股2000余人要步履协调一致的匀速向前推进,不能走的太快,也不能走的太慢,要按照固定步幅允许向前,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另外,平时训练都不容易,到了枪林弹雨、杀声震天的战场上,就更不容易了。
从一大早,一直练了半个多时辰,浙军才勉强达到了朱平安的最低要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