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接下来,黄锦就听到沙沙沙的声音,黄锦知道,这是嘉靖帝在回复小朱大人的密折。
笔停,落锁。
听到密折匣子上锁声,黄锦心里了然,小朱大人的密折批阅完了。
嘉靖帝批阅完朱平安的密折后,又打开了一个密折。
翻阅了这份密折后,嘉靖帝脸上的笑容更甚,一旁的黄锦甚至都听到了嘉靖帝的笑声。
这是礼部官员张纶上的密折,记载了他出京去洛王府公干,顺便给世袭的洛王爷请安,洛王爷很高兴,赏了一些东西给他,他如实记载了这些赏赐,密报给嘉靖帝。
看到张纶密报了此事,嘉靖帝对此很满意,当即在密折上批示:“人臣于义固无私交,若同心体国,互相敬爱,则又唯恐其不然也。”
批阅完这份奏折,嘉靖帝很是满意的对一旁的黄锦说道,“朱小子提的这个密折,甚得朕心。自此始,朝野上下,稍有暧昧之处,朕皆洞悉之。呵呵,人不能欺朕,亦不敢欺朕,密奏之事,惟朕能行之耳!”
“圣上英明!”黄锦弯腰恭维道,心中惊叹不已,短短数日,这已经是圣上第三次夸奖小朱大人所提的密折了。小朱大人远在江南偏僻小县,竟然能有这种待遇,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小朱大人还真是与众不同啊。
有道是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虽然起于州部的不一定能做宰相,发于卒伍的也不一定能成猛将,但是黄锦却深信只要以后不犯昏不犯什么原则性大错误,朱平安日后定然不可限量。
:。: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 出来吧,明日歌
靖南百废俱兴,一切都步入了正轨,逃难来的十二万百姓都在靖南安顿了下来,五溪苗也都下山安顿了,短短两个月时间,靖南的人口翻了近两倍。
单论人口数量而言,靖南县已经是台州府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县了。
一座座规划良好的村庄拔地而起,一块块垦荒出来的田地纵横交错......
一个个利国利民的工程在靖南大地上发挥起来作用,水利工程,防倭工程......
靖南处处生机勃勃。
噼里啪啦,一阵爆竹声在西溪村响起,接着一阵大人小孩的欢呼声响起。
爆竹燃尽腾起一阵烟雾后面,是一座三间房舍的私塾,私塾牌匾用红布盖着。
私塾前挤满了人,处于最中间的是朱平安及县衙礼房刘典吏等人。
朱平安在以工代赈工程结束,老百姓都安顿好了后,便开始着手劝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在这个封建等级社会,教育几乎是寒门子弟崛起的根本途径!
朱平安在重建家园以工代赈工程中,便根据村庄分布,建造了一百个这样的私塾。在以工代赈进入尾声后,朱平安便遍访靖南,恭请靖南的一些童生、秀才出山,就任私塾先生,承担起四里八乡启蒙重任。
“县尊,请为我们西溪私塾揭匾吧。”
爆竹燃完后,一个精神矍铄的白胡子老头,上前向朱平安拱手道。
这位白胡子老头便是朱平安恭请的西溪私塾教书先生,名叫王诰羹,是一位落第的老秀才。他是随着儿子一家逃难来靖南的,如今落户在了西溪村。屡次落第后,他对科举已经放弃了,在朱平安邀请后,欣然接受。
“王夫子,你作为西溪私塾先生,请与我一同揭匾吧。”朱平安点了点头,复又伸手向王夫子礼请道。
“那老朽就厚颜了。”王夫子笑道,对于朱平安邀请他一同揭匾,咸与荣焉。
“老夫子请。”
“县尊请。”
两人礼让过后,一人拉着一头的红绸,一起将西溪私塾的牌匾揭开。
周围百姓一阵欢呼喝彩,看着眼前的私塾,他们心里面激动不已。这两个月参加以工代赈,他们手里也都攒了一笔钱了,县尊体恤我们,又替我们申请了赋税减免,生活一下子富余了不少。现在,县尊又给咱们建了私塾,真是处处为咱们着想啊。回头一定要把家里的小崽子给提溜到私塾来......老祖宗说的好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会读书识字,即便赶不上咱们县尊,起码也不像咱们做个睁眼瞎,只要读书识字,日后去镇上、县上都能轻松找个好差事。
揭匾后,在礼房刘夫子的主持下,朱平安带领一众胥吏、百姓拜了孔圣,献上了祭品,履行了一系列开馆仪式后,正式宣布西溪私塾开馆。
“县尊,老朽厚颜,有个不情之请。”西溪私塾开馆后,王夫子向朱平安拱手道。
“王夫子请讲。”朱平安温声道。
“西溪私塾开馆,底蕴不足,还请县尊赐下一份墨宝,以加重私塾底蕴。而且,见贤则思齐焉,有县尊的墨宝在,日后也好激励孩童们上进。”王夫子躬身说道,“还请县尊答应老朽的这个不情之请,不然老朽就不起来了。”
“王夫子言重了,快快请起。老夫子都是为了后辈的成长,合情合理,本官岂有不应之理。”朱平安上前扶起王夫子,一口应了下来。
西溪村的几个明眼人见状,忙不迭张罗摆好桌子,送上来笔墨纸砚。
顿时一众百姓,皆是眼巴巴的看着朱平安,等着看县尊给他们赐下墨宝。
“县尊,请用茶。”西溪村的里正越众上前,双手献给朱平安一杯茶。
他是为朱平安着想,他也是蒙过学的,知道写诗词文章,可不是庄稼汉做农活,说干就干,这写诗词文章可是精细活,需要时间构思的。
三国时曹植七步成诗为啥可以名垂青史,就是因为用七步的时间做了首诗。
这都名垂青史了,还用了七步的时间呢。县尊不得好好构思一下嘛。
所以,五溪村的里正给朱平安双手奉上了一杯茶,故意上的热茶,用意就是给朱平安多一些构思的时间,喝完茶再写嘛。县尊处处为百姓着想,咱们也得知恩图报啊。
“多谢里正。此茶稍热,且待我题字完毕,正好合适喝。”朱平安向里正道谢,双手接过热茶,感觉到茶比较热,便随手放在一旁。
啊?
先题字再喝茶?!
里正不由愣住了,咽了一口唾沫,县尊都不需要时间构思一下吗?!古代有关羽温酒炸华雄,不,斩华雄,县尊今日是温茶题墨宝吗?!
一旁的王夫子也怔住了。
朱平安将茶放在一旁后,便拿起毛笔,饱蘸了墨汁,落笔于纸上。
朱平安确实不需要构思!因为,他有几百年的历史积淀,明嘉靖以后至现代,优秀的劝学诗如恒河之沙,数不胜数,朱平安哪里还需要构思啊。
说到劝学诗,朱平安脑海里就有一首《明日歌》从脑海中浮现出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首劝学诗,朱平安小学就背的滚瓜烂熟了。
对于自己的求学生涯,可谓影响深远,如预防针一样,防治拖延症。
所以,在王夫子一开口,朱平安就想让这首《明日歌》提前问世了。
于是,在众人注视下,朱平安提笔就写下了这首《明日歌》,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善!大善!县尊不愧是大明第一状元郎!举笔立成,文不加点!县尊此作不仅郎朗上口,适于传诵,而且教育意义深远,告诫劝勉人们把握今日,今日事今日毕,不然明日成蹉跎!县尊此作,不出数年,必可传遍大明,功莫大焉,远胜建造私塾千万座!我替千千万万的蒙学孩童,多谢县尊了!”
王老夫子看到这首《明日歌》,读了一遍,激动的老泪纵横,长长的向朱平安鞠了一躬。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不愧嘉靖帝
傍晚,薄雾。刘牧还有两位衙役披着夕阳余晖,一路风尘仆仆的返回了靖南县衙。刘牧回来的第一件事,便从怀里取出密折匣子,双手交给朱平安。
朱平安回到书房,遣走了想要跟随服侍的画儿以及一脸好奇的妖女若男,关上房门后,才从腰间摸出钥匙,打开密折匣子,取出密折。
慎独!
朱平安之所以如此小心,便是出自于“慎独”二字。密折首要在密,无论书写,还是阅览,都必须高度重视保密。倘若有一字一句泄露,那便是杀无赦的重罪。朱平安作出密折的提出者,更是要以身作则。
另外,明朝厂卫无孔不入。现在又是密折的初始阶段,得授密折之权的臣子也不多。朱平安也担心以嘉靖帝的刻薄精明和帝王手腕,保不齐会暗中下令厂卫对所有得授密折之权的臣子进行秘密监视。
小心驶得万年船,谨慎一些总没错,尤其是宦海一途,看似平静的海面,实则暗流涌动,看似寻常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导致不可测之后果!
朱平安取出密折,轻轻展开,嘉靖帝的亲笔回复就跃然纸上:“卿之奏,可嘉处不胜批谕,朕心甚慰。近日南方多事之秋,倭寇事,洪灾事,贪赃枉法事,乃至闲言议论大小事,不必拘泥于事务大小,朕虽有厂卫探听,汝受恩深重,但有所闻,可以亲手书折奏才好。”
朱平安看完批语,便明白了嘉靖帝的意思,这是让自己作为他在江南的一个耳目,替他监视着江南的风吹草动。朱平安对此一点也不意外,毕竟密折本身的功能之一便是如此,皇帝通过一个个密折臣子的眼睛,将帝国上下的风吹草动,尽数收归眼中,统揽全局,掌控一切。皇如此通过密折制度,帝王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巅峰。
阅完,朱平安将密折重新放归折匣,上锁放在书房隐秘的抽屉里。
“哼,小气吧咧的,谁稀罕啊,就是你拿到姑奶奶面前,我都不带看一眼的。”
书房外,妖女若男拿着一把扫帚正在打扫庭院,看到朱平安走出书房,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瞥了朱平安一眼,阴阳怪气的说道。
“非礼勿视!姑娘君子之风,平安自愧不如。”朱平安微笑着扯了扯嘴角。
“阴阳怪气......”妖女若男翻了一个白眼。
“呵呵,彼此彼此......”朱平安淡淡的笑了笑,微微耸了耸肩膀。
“扫地呢!好狗不挡道!”
妖女若男被朱平安笑的气恼,故意大力扫地,还故意朝朱平安脚下扫。
“那你还挡道。”朱平安笑道。
妖女若男顿了两秒,大约是想反击朱平安却没找到词,皮笑肉不笑道:“书呆子倒是牙尖嘴利,只是不知道与我鱼匕相比,哪个更利!”
说着,妖女若男变戏法一样,一把锋锐的匕首出现在了她手心中。
匕首在她掌心如穿花蝴蝶旋飞,而她就这么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朱平安。
朱平安微微耸了耸肩膀,往旁边闪了闪,从妖女若男身边走了过去。
妖女若男见朱平安躲着走,顿时狐狸脸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
只是笑容还未绽放完毕,就听到朱平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姑娘好身手,赏!”
然后,妖女若男就看到一个小东西从天而降,下意识的一手接住。
伸开手掌。
一枚铜钱静静的躺在她的手心里。
可恶!这书呆子把自己当成街头杂耍的了!我就值一文铜钱么?!
信不信姑奶奶我一匕首甩过去!妖女若男扭头,看着朱平安的背影,气咬牙,拿着匕首对着朱平安的背影比划了起来,对准朱平安的脑袋,摇了摇头,算了,书呆子就靠脑袋呢......对准朱平安的手臂,又摇了摇头,算了,书呆子还要靠手拿笔呢......对准朱平安的腿,还是摇了摇头,算了,书呆子要是瘸了,画儿不知道哭成什么样呢......
哼!
算你跑的快!不然姑奶奶一定给你的臭嘴一下子,看你还牙尖嘴利不。
妖女若男哼了一声,收起了匕首。
在朱平安收到刘牧带回来的密折后,又过了三天,靖南县衙迎来了三位京城来的贵客——一个小太监,还有两个随行的东厂番子。
朱平安带县衙一众胥吏在县衙迎接。
“朱大人不必多礼,你们也都退下吧,非是他事,杂家奉命回收密折原本而来。”
小太监笑嘻嘻的对朱平安说道,挥了挥手遣散了县衙的一众胥吏。
回收密折原本!
朱平安闻言,不由对嘉靖帝佩服的五体投地!嘉靖帝不愧是嘉靖帝,这份政治敏锐和智慧真是冠绝天下!清朝从康熙帝发明了密折,再到雍正帝,密折施行了数十年后,雍正帝才下令回收密折原本。朱批过的密折,回发到密折臣子手上,一段时间后,要将密折重新收缴,放在宫内密存。臣子不得抄录、留存、隐匿,否则一律严惩。至此,密折从上奏、转呈、批阅、回发、收缴,形成了封闭的程序。
清朝经历了数十年的实践,才想起来回收密折原本,以保证密折之密!而嘉靖帝,不过才试行密折数十日而已,嘉靖帝便已经想到收缴了!
嘉靖帝真可谓是千古一帝,朱平安对嘉靖帝佩服的五体投地,心想若不是嘉靖帝被修仙炼丹分去了大半精力,明朝势必会在他手中迎来中兴!
可惜!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朱平安心中感慨了一番,面上波澜不惊,引着小太监及两个东厂番子去了县衙后院书房。朱平安当着小太监及两个东厂番子的面,将书房里隐蔽的抽屉的锁打开,从中取出了密折匣子,然后顿住了。
“公公抱歉,能否告知,如何回收密折?!”朱平安牢牢的拿着密折匣子,一脸严肃的问道,确认小太监能否确保回收途中无泄密。
“呵呵,朱大人请放心,我带了一个回收匣子,朱大人亲手将密折放入匣内,然后我当着朱大人的面上锁。这锁只有一把钥匙,在圣上手中,中途绝不会泄密。”小太监微笑着回道,接着展示了密折匣子和一把提前打开了的锁。
小心驶得万年船,朱平安确认了回收匣子和锁头后,又请小太监签了一个收据,这才打开了密折匣子,亲手将密折放入小太监的回收匣子。小太监当着朱平安的面将回收匣子上锁,慎重的贴身放好。
“朱大人得罪了,杂家还要检查一下小朱大人的书房。杂家也是奉命行事,确认下看有无抄录留存。”小太监向朱平安告了一声罪。
“公公请。”朱平安自然毫无意见。
小太监与两位东厂番子将朱平安的书房检查了一遍,确认并无抄录留存。
小太监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向朱平安辞行,一刻也不停留的回京复命。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 御膳
朱平安遭遇密折回收的时候,同一批得授密折殊荣的八十名臣子中的大多数,只要是在这段期间向嘉靖帝进献过密折的,也都遭遇了密折回收。
当然,在进行密折回收的时候,办差太监和东厂番子也都突击搜查了他们的书房,检查他们私下有无抄录、留存等不合密折规矩的情况。
数日后,这些办差太监也都陆陆续续回到了京城,将回收的密折送交密折库存档,同时将他们此行检查情况,详实的汇报给了上去。
嘉靖帝对于密折很看重,亲自过问,总体上很满意,绝大多数臣子保密工作到位,尤其是严嵩、徐阶、李默以及朱平安等人表现出色,不过也有那么几个人令嘉靖帝勃然大怒,气的嘉靖帝当场破口大骂。
一个是遂宁公杨博喜,杨博喜十日前进献了一份密折,内容没什么问题,对嘉靖帝一通歌功颂德,拍了一通彩虹屁,虽然嘉靖帝回了一句“知道了”就将之归类到垃圾密折里面,但也不是嘉靖帝发怒原因。嘉靖帝之所以发怒,是因为杨博喜上呈的密折是由他人代笔的,听太监汇报,杨博喜是令他女婿代笔的,之所以令他女婿代笔,只是因为他女婿写字好看。不止如此,杨博喜还抄录了一份密折奏本及嘉靖帝回复,留存在他书房内,还将嘉靖帝回复的“知道了”三个字装裱了起来。
嘉靖帝得闻情况,不由的怒骂道,“蠢猪杨博喜,密折密折,密之一字,当拳拳服膺,以为终身诵!既系密奏,则当谨慎不谋与人,不泄于外,方无忝事君之义!你字写的难看又如何,便是字画粗大,歪七扭八也无妨,只要认真书写即可,辞达而已,敬不在此。蠢猪杨博喜为了字好看,竟令尔女婿代笔,还私自抄录留存!装裱展示于书房!真是一把年纪全活到猪身上去了!将他祖上威名全都丢干净了!”
骂完之后,嘉靖帝还不解气,下令收回遂宁公杨博喜的密折之权!降爵一等,以儆效尤!还派了内侍去遂宁公府上,当面训斥杨博喜。
杨博喜作为勋贵中仅有的三个获赐密折殊荣的人,本来风光无限,可是也仅仅风光了半个月,便因为密折行事不机密,而降爵挨罚。
成也密折,败也密折......
第二个是户部尚书关鹏,他是严嵩的党羽,严嵩为他述功数次,因此入了嘉靖帝的眼,加上关鹏本身能力确实不错,又会阿谀奉承,因此累升户部尚书。这次关鹏也德蒙嘉靖帝恩赐,获得了密折的殊荣。
关鹏的密折没有代笔等问题,也没有私自抄录,不过他却把嘉靖帝的批语给外人看了。他进献给嘉靖帝的密折,提到了户部存粮不足、难以赈灾的窘境,建议在丰年广购粮食,荒年以平价出售,以丰补欠......
嘉靖帝对关鹏进献的密折,给予了高度平价,并且随口提到了关鹏的弟弟关诚曾经在山东聊城府任上建造常平仓,做的不错......
关鹏将嘉靖帝密折批语中对他弟弟夸奖的部分,摘录下来,给他弟弟关诚看。关诚看到后,受宠若惊,慌忙给嘉靖帝上了一份谢恩折子。
因为关鹏是严党,特意关照过通政使司,这份感恩折子很快就送进了西苑。
恰好就在这时,送到了嘉靖帝手中。
嘉靖帝看到关诚的谢恩折子后,脸都气黑了,当场大发雷霆,“关鹏辜负朕望!一切密折,严禁传告第三人!关鹏胆敢公然示之于其弟关诚!密折若不能保密,行之有何用,还不如不上!关鹏真是令朕失望,看来此人难堪大任!”
于是,关鹏在嘉靖帝心中,就落下了“难堪大任”的印象,不仅被收回了密折之权,而且圣眷不再。无形之中,严党也被削弱了微毫......
还有数人密折存在问题,嘉靖帝也都一一指出,根据问题大小,做了相应的处罚。
对于做的好的,比如严嵩、徐阶、朱平安等人,嘉靖帝也都进行了赏赐。虽是什么重赏,只是锦缎数匹、御膳数道而已,但是这份殊荣令人艳羡。普天之下的臣子,有几个能获嘉靖帝赏赐御膳荣誉的?!
通过雷厉风行的赏罚,密折制度一下子就严格规范了起来,再无泄密事发生。文武百官对密折敬若神明,嘉靖帝的权威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朱平安距离较远,嘉靖帝令内侍将赏赐送到了临淮侯府李姝手上。
御膳精美,尤其是照顾了李姝孕妇的身份,八道御膳全都是滋补、清淡口味。如此简在帝心的赏赐,惹得临淮侯府一地红眼病,尤其是侯府六小姐羡慕嫉妒恨的手心都掐红了,连着三顿都没吃下饭。
“哎呀,姐姐怀孕后,皮肤越发的黯淡无光,还有些暗黄了呢......”
第二日,侯府六小姐在花园遇到了赏花晒太阳的李姝,酸味涌上心头,故意阴阳怪气的讽刺李姝怀孕后脸色不好了,不如以前明亮好看了。
“咯咯咯,姐姐是孕妇,不像妹妹可以施粉黛。不过,今日其实还好了,昨日用了圣上赏赐的御膳,今日皮肤好了很多呢,好妹妹是没见,姐姐昨日皮肤更差呢。要说御厨不愧是御厨,御膳的味道可真是没话说呢,尤其是昨日那碗燕窝羹,如玉色一样,真真的滋补养颜呢。听传膳的内侍说,是劳什子吕宋进贡的极品燕窝,全天下独一份呢。”
李姝纤纤玉手执着手帕,掩在红唇边,娇笑吟吟的对侯府六小姐说道。
左一句御膳,右一句御膳......没提一句御膳,侯府六小姐就像被插了一刀。
一时间,侯府六小姐的小心脏就变成了刺猬,小脸都绿了,帕子都被攥变形了。
“哦,对了,昨日御膳还有一道妹妹爱吃的武昌鱼呢,本想让丫头送与妹妹享用,没想到姐姐肚子里的两个小家伙都是贪吃的,在肚子里闹腾,只好给他们尝了两筷子,用过的也就不好意思给妹妹了,只好赏给了丫头......下次,下次再有机会,姐姐一定请妹妹尝尝。”
李姝纤纤玉手摸着肚子,眨了眨眼睛,咯咯笑着对侯府六小姐接着说道。
快准狠,一发入魂......
侯府六小姐整个人被李姝蹂躏的小脸都变形了,一刻钟也呆不下去了,再待下去,准被气的吐血,咬牙切齿的找了个借口,落荒而逃。
寒门崛起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踌躇满志,开港通市
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冬初,舟山沥港建成!宽阔无比的港口,放置火炮的要塞,鳞次栉比的贸易集市,佛郎机人的教堂,数千间房舍......
一切都比当初的双屿港还要辉煌。
在沥港建成这一日,海上霸王、倭寇无冕之王——汪直在沥港宴请群倭大小头领。无论是汪直麾下直属倭寇,还是间接受汪直辖制的倭寇,还是不受汪直辖制、互不相统的倭寇,但凡是有头有脸的倭寇头领,几乎都出席了这场宴席。即便是敌对倭寇,也都很给面子的派人出席了。比如徐海,他虽然没有亲自出席宴席,但是也派了鸟林三郎携带厚礼前来庆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