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寒门崛起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朱郎才尽

    “懦夫!”

    癫狂的倭寇傻眼了,没想到朱平安竟然不跟他们短兵相接,直接下令放箭,这还怎么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啊,不由的破口大骂朱平安懦夫。

    不过,他们的怒骂很快就戛然而止,青壮百姓百箭齐发,瞬息间命中了倭寇的身体,将他们射成了刺猬,结束了他们罪恶和肮脏的一生。

    “报告公子,总共有二十三名倭寇。”

    刘大刀带了数人上前对倭寇进行补刀,将中箭倒地的倭寇一个个削了首级,清点了倭寇人头,回禀朱平安。

    “将倭寇首级用石灰处理,与上次斩获的倭寇首级放在一起,来日向台州府邀功请赏。这些倭寇的躯体,和以前一样,令人点火焚烧了事。”

    朱平安点头说道。

    清除了断后倭寇后,朱平安向众青壮拱手道谢,“有赖诸位相助,我们成功驱逐了倭寇,光复了太平县城,此大功一件,回去之后,必有赏赐。”

    朱平安在每个城门留下了一百青壮留守,其余青壮五十人一队入城。

    为防意外,入城前朱平安向众人言明了纪律,若有烧杀抢掠者,一律杀无赦。

    入城后,映入众人眼帘的是一片恐惧狼藉,宛若人间地狱。

    城内充斥着刺鼻的血腥味,街道上血迹斑斑,横七竖八着百姓的断肢残骸,有的街道都没有下脚的地……房屋被毁,商户门店破败不堪……宛若末日一样。

    “该死!我必杀尽天下倭寇!”

    面对倭寇,一直都稳如泰山、淡定非常的朱平安,此刻再也不复淡定平静,他脸色铁青,眸子喷火,双手攥紧了拳头,牙齿都快要咬碎了。

    不少青壮看到太平县城这人间地狱的一幕,忍不住蹲到路边干呕了起来。

    “禽兽!真是禽兽!”

    “杀天刀的倭寇啊,一点人性都没有,连孩子都不放过啊,真是一群禽兽啊。”

    青壮百姓走在街道上,看着一幕幕人间惨剧,忍不住捶胸顿足,愤骂不止。

    看到这一幕,众青壮痛愤之后,忍不住将崇敬感激的目光看向朱平安,心里面后怕不已、庆幸不已,幸亏我们有朱大人这样的知县大老爷啊,若非知县大老爷打跑了倭寇,守下了靖南县城,被倭寇祸害的就是我们啊。

    。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救人
    满目疮痍,一城惨剧,不知有多少无辜百姓的亡魂在太平街头悲怆哭泣。

    看着被倭寇祸害的太平县城,朱平安站在街头叹息良久,心情糟糕难受,久久不能平静。

    逝者已去,生者如斯;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太平县城里肯定还有幸存的百姓,他们正亟待解救,想到这,朱平安重新振奋了精神。

    “诸位兄弟每二十人一组,在县城各街巷巡视,一是查看城内无漏网倭寇,若发现漏网倭寇,不用请示,一律杀无赦;二是搜救幸存的百姓。大枪,给你调拨五十人,由你自行安排,将我们携带的粮草拉到太平县衙前的场地上,在那里熬粥做饭,供太平县城幸存的百姓食用。”

    朱平安转过身,安排部署众青壮二十人一组巡视街巷,又安排刘大枪在县衙施粥。

    按着朱平安的吩咐,众青壮二十人组成一队,分散前往各街巷巡视。

    刘大枪挑选了五十个有做饭经验的青壮,拉着五十车粮草前往县衙。

    朱平安则带着刘大刀等五十人,前往太平县衙,坐镇太平县衙指挥。

    “救命啊,救命啊”

    在前往太平县衙的途中,朱平安听到了一阵妇孺哭喊救命声,声音很不清晰,像是嘴巴被堵住了似的,朱平安忙带刘大刀等人循声前往救援。

    呼救声是从一户高门大宅传来的,这处高门大宅院墙高大,富丽堂皇。

    可以想象,在太平县城陷落前,这户高门大宅应该很风光。

    不过,此刻它的风光不再了,朱红大门有多出刀斧劈砍的痕迹,门口横躺着五六具尸体,台阶上血迹斑斑,门前的石狮子也被人推翻了。

    朱平安带人撞开院门,走了进去,院子里面一片狼藉,首先映入眼中的便是五具横陈在庭院里的尸体,其中还有一具衣衫不整的老妇人,很明显是被倭寇侵犯残害至死。

    “罪该千刀万剐倭寇,真是畜生,连这么大年纪的老太太都不放过!”

    看到被倭寇侵害致死的老妇人,众青壮忍不住咬牙切齿的痛骂倭寇。

    “唉”

    朱平安叹了一口气,脱下了自己的官袍,将其盖在了衣衫不整的老妇人身上。

    “安息吧,老人家,我朱平安发誓,终有一日会为你们报仇雪恨的。”

    朱平安起身长揖一躬。

    在这五具横陈的尸体后面便是一群被捆绑的妇女,大约有百人之多,手脚都被捆绑着,嘴里还被塞了破布,所以她们的呼救声才不那么清晰。她们都是十几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少女少妇,长相都是稍有姿色的。

    “呜呜呜呜,救命,救命啊”

    看到朱平安他们进来,被捆绑的妇女更激动了,泪流满面,呜咽呼救。

    “快去救人。”

    朱平安对刘大刀等人说道,令众人去解救被捆绑的妇女。

    刘大刀等众青壮纷纷上前,取下她们口中的布团,帮她们解开绳索。

    “呜呜谢谢,谢谢恩公,不知恩公姓名,奴家们好报答恩公。”妇女被众人解救,重获自由之后,皆是喜极而泣,纷纷跪地向朱平安等人道谢。

    “那是我们靖安县的知县大老爷——朱大人。朱大人带着我们大家救援你们太平县城,将倭寇给赶跑了,方才我们在城墙上还杀了好几十个倭寇呢,也算是帮你们报了一个小仇了。”众青壮七嘴八舌的说道。

    “多谢朱大人,多谢朱大人解救我们姐妹脱离苦海,呜呜呜呜您就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我们姐妹结草衔环,也要回报朱大人的再生之恩。”妇女跪在朱平安跟前,磕头不止,向朱平安拜谢不止。

    这几日被倭寇掳来后,她们就生活在噩梦地狱之中,饱经蹂躏摧残,惨不忍睹,不堪回首。白日里她们被倭寇逼迫织布、浆洗、缝补衣服,晚上更是不堪,少不得被倭寇侵犯蹂躏,稍有不从,便被倭寇残忍的打杀至死。这几日下来,已经有十多个姐妹被倭寇残忍的杀死了。

    今天一早,她们被一队倭寇捆绑了起来,倭寇扬言中午要将她们驱赶到台州府,与另外两伙倭寇汇合,到时候,她们就是聚会宴上最佳的助兴佳肴。

    她们已经绝望了,以为她们的人生会在噩梦中,被折磨,直到屈辱的死亡。

    做梦也没有想到,上天派了靖南县的知县大老爷将她们从地狱中解救了出来。现在想来,看管她们的倭寇之所以仓皇而出,便是因为朱大人打来了,将倭寇给赶跑了。

    “请起,快快请起。朱某无能,未能早日解救你们,当不得你们的谢。”

    朱平安连忙将众人扶了起来,心中很是愧疚未能及早解救众人出苦海。

    “您是靖南的知县大老爷,不顾危险,长途来我们太平县城,解救我们。”

    “知县大老爷,奴家柳氏,多谢知县大老爷解救奴家,多谢知县大老爷护得祖母最后一丝尊严,奴家代我柳家满门给知县大老爷磕头了。”

    人群中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少妇怎么拉都不起,长跪向朱平安磕头道谢。

    在她身后,还有两个丫鬟模样的少女跟着长跪不起。

    朱平安询问后得知这少妇小柳氏是这户高门大院的大小姐,现在也是柳家唯一的幸存者了。倭寇攻破太平县城的那日,恰好小柳氏来娘家省亲,一小股倭寇抢到了柳宅,由于柳宅抵抗,小股倭寇引来大股倭寇,将柳宅上下都杀了,只因小柳氏长相娇美,倭寇才留了她一命。

    她身后的两个丫鬟,都是柳宅幸存的丫鬟。

    安抚了小柳氏,朱平安留下五人帮助小柳氏她们收拾柳宅,安葬柳氏家人,朱平安则带着其余被解救的妇女一起赶往太平县衙。刘大枪在那准备施粥呢,让她们先填饱肚子,然后再派人将她们分别护送回家。

    一路至太平县衙,朱平安他们这一队又救了一百多百姓。想来,其他队也应该解救了不少百姓,想到这么多百姓被解救,朱平安的心情好了很多。

    “公子,倭寇在县衙外面堆了很多柴薪,还在沟渠里倒了很多油,一路倒了两条街,这群该死的混蛋,他们这是想放火烧了太平县城啊。若非我们提前赶走了倭寇,倭寇仓皇逃跑,担心放火被我们发现他们跑了,太平县城现在都成一片火海了。我让人将柴薪抱走了,用土将油埋了。”

    朱平安领着众人刚到太平县衙,刘大枪便一脸后怕的向朱平安禀告道。

    “大枪,做的好。”

    朱平安听了刘大枪的话,也不由一脸后怕,幸亏自己带人来了,不然太平县城就要被倭寇付之一炬了,县城内幸存的百姓都会葬身在火海之中。

    那真是不堪设想!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消除隐患
    太平县衙被倭寇首领平八郎占据后,成为倭寇在太平县城的大本营,太平县衙得以躲过损毁之劫,又因倭寇撤退的仓促,来不及放火烧毁,太平县城又躲过了大火之劫,除了被倭寇弄的脏乱不堪外,保留基本完好。

    朱平安进入太平县衙后,带人将县衙里外打扫了一遍,当做幸存百姓的临时营地。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巡查,各小队发现漏网倭寇六人,这六个倭寇都是伤口感染、一息奄奄、连动也动不了,被倭寇当做累赘丢弃在一个破房子里等死,巡查小队按朱平安之前的命令,将他们枭首用石灰腌制,身体焚烧处理。

    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搜救,各巡查小队还解救了很多幸存百姓,共有一千零九十一人。

    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数字,因为倭寇破城前,县城内越有常住人口两万人。

    现在只剩下了这不到一千一百人了!十不存一!

    众青壮亲眼目睹太平惨案后,对朱平安愈发的敬服了,若非知县大老爷御倭寇于靖南县城外,不然他们靖南县人就跟太平县人一样十不存一了。

    安顿幸存百姓,清理县城,布置防御因为倭寇在太平县城杀害了太多百姓,几乎满城尸体,朱平安将预防瘟疫工作作为了重中之重,指挥众人安葬掩埋遇害百姓,清理县城街道卫生,杜绝瘟疫滋生环境;保护饮用水源,严令禁止饮用生水,必须煮沸后方能饮用,防止病从口入;下令将青蒿、艾草等预防瘟疫草药用热水蒸煮,令众人用蒸煮水沐浴,做好个人卫生。

    朱平安像个陀螺一样,没有一刻空闲。

    一直到太阳西斜,朱平安才终于有时间在城墙上吃了午饭。

    朱平安布置完城墙防御,回到县衙,刘大刀拿着一颗县印过来向朱平安禀告,“公子,在打扫县衙时,二狗子在茅房发现了县衙大印,现在已经洗干净了。”

    刘大刀禀告完,将县衙大印展示给朱平安看。

    太平县印是铜做的,经年累月都氧化了,黑不溜秋丑不拉几的,不值什么钱,倭寇看不上眼,为了羞辱大明官府,便将县印丢到茅厕里了。

    “嗯,果然是太平县印。二狗子找回太平县印有功,回头赏银十两。”

    朱平安仔细看了两眼,确认是太平仙印无疑,不由点了点头,嘴角露出一抹弧度。

    有了这颗太平县印,自己抢功的最后意思隐患也消除了。

    不仅是找回了太平县印这颗权威象征,而且也将朱平安驰援太平的手续补齐了。

    大明律例规定“禁止地方官随意离开辖区”。就在嘉靖年间,也就是十年前,都察院还专门发了一个行政公文“各处抚民兵备等官,皆有地方责任,不许越境迎送参谒,有妨职务,违者听抚按官参劾”。

    朱平安身为靖南知县,作为靖南县的父母官,负有地方责任,是不得随意离开靖南的。若是随意离开靖南,朱平安就是违法,是会被弹劾的,而且一弹一个准。

    举个栗子。

    宋朝有一位名叫陈后山的官员,他是徐州地方官,这个人也是一个诗人。他是大文豪苏东坡的狂热粉丝,可以说是古代比较疯狂的追星迷了。有一日,苏东坡被贬谪杭州为官,在徐州为官的陈后山听说了后,便离开徐州专程跑到江苏南京去等苏东坡,就为了见偶像苏东坡一面,最终他得逞所愿见了苏东坡。不过,乐极生悲,陈后山的同僚听说了后,就向上司揭发检举了陈后山,最后陈后山被撤职免掉了官职。

    朱平安离开辖区靖南县,驰援太平县,是存在私自离开辖区的隐患的。

    不过,律例也不是一律禁止离开辖区。有些特殊情况是可以离开辖区的,比如追剿江洋大盗,知县追剿缉捕江洋大盗的话,是可以暂离辖区的。

    根据大明律“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倭寇可比江洋大盗危害大多了,追剿缉捕江洋大盗都可以暂离辖区,那么追剿缉捕倭寇自然更可以离开辖区。

    这一伙倭寇进犯我靖南辖区,被我率众击退,流窜至太平县城做案。

    故而,我朱平安有管辖权,所以率众至太平县击倭!

    不过,若是有心之人非抓着律令死抠字眼,不按“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原则解释的话,也是有一定隐患的。追捕江洋大盗可暂离辖区,但倭寇并非江洋大盗,不得擅离辖区。

    现在,有了这一颗太平县印,朱平安就可以将这一丝隐患也给消除了。

    朱平安在县衙内堂,铺了笔墨纸砚,用左手持毛笔,以太平知县的名义和语气,向靖南县知县也就是自己,写了一封请求发兵救援太平县的求援信。

    写完之后,朱平安吹干墨迹,用一块布垫着拿起太平县印蘸了印泥,在求援信上盖上了太平县印。

    朱平安之所以用布垫着太平县印,是因为这颗县印是从茅厕里捞出来的,虽然清洗了好几遍,但是依稀间还能嗅到一股淡淡的尿骚味儿,朱平安不得不用布垫着。

    等印泥干了后,朱平安将求援信贴身放了起来。

    有了王知县的这么一封请求发兵救援信,自己驰援太平县就名正言顺了。

    任谁也弹劾不了自己了。

    这光复太平县城的大功一件,也就彻底没有后患的落入自己囊中了。

    “大枪,晚饭将粥熬的稠一点,大米饭多蒸一些,让大家都吃饱饭。”

    “大刀、大锤,你们辛苦些,晚上做好巡防,若是遇到宵小趁乱作奸犯科,一律严惩不贷。”
1...496497498499500...71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