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黑科技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晨星LL
贝琳达女士友善的笑了笑,在笔记本上记下了这句话,继续问道。
我注意到你用了很多不确定的单词,是我一个人习惯,还是因为物理学的严谨?
陆舟点头道:当然是后者,因为即便是现在,我们也无法确认那是什么。
贝琳达:你觉得那个粒子可能是什么?
我希望它是超对称粒子,如果是的话,我们面临的最大麻烦便能解决。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愿望,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如我们意料中的那么一帆风顺,陆舟想了想,继续说道,如果让我推测的话,我更愿意相信它可能是某种我们所不了解的东西比如,暗物质。
贝琳娜惊讶地张大了嘴,问道:令人惊讶的推测可是为什么呢?
因为信号太不稳定了,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虽然强子对撞机的实验本身就是无数个小概率碰撞事件的累计,但这个信号的出现,却呈现出一种很难用现有理论去解释的状况。
悲观的想,这也许只是一类双光子信号。
但乐观点想,这也可能意味着‘新的物理’。
第177章 信息量有点大
采访总共只持续了二十分钟。
离开了咖啡厅,陆舟走到了门口的那辆轿车旁边,拉开副驾驶的车门坐了上去。
坐在驾驶位上,吹着空调打盹儿的格雷尔抬了下眼皮,打了个哈欠随口问道。
结束了?
一边系上安全带,陆舟一边回道:结束了。
刚才的采访中,格雷尔教授并没有留在咖啡厅里,而是在采访开始之后,便早早地回到了车上等着,似乎一刻钟也不愿意在那里多待一样。
出于好奇,陆舟问道:你和那位贝琳达女士
我们以前在一起过虽然时间不长,发动了汽车,格雷尔教授用若无其事地口吻说道,我的前女友。
陆舟诧异地看了他一眼。
握草,看不出来啊。
那位贝琳娜女士,怎么看都才二十多岁的样子。
虽然不排除是她化了妆的缘故,但这位
斜了陆舟一眼,仿佛看穿了他在想什么,扶着方向盘的格雷尔教授不满地抱怨了句:我说了,别把我想的那么老,我今年才四十岁而已,甚至能去参加菲尔茨奖的评奖!
陆舟:可是下一次颁奖是18年,那时候你已经43岁了。
我说了这只是一种假设,再说我又不是搞数学的,格雷尔教授干咳了一声,岔开话题道,说起来,陆。我听你的朋友严说,你已经二十岁了,却还是单身。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已经换过两任女朋友了。难道除了数学之外,就没有别的能让你感兴趣的东西了吗?
陆舟不好意思笑了笑:怎么会。
闻到了八卦的味道,格雷尔教授的眉毛抬了抬,感兴趣问:比如?
陆舟:不是还有物理吗?
格雷尔:
回到酒店之后,陆舟开始收拾行李。
不知不觉中,他在欧洲已经待了快三个月了。
来的时候行李箱里只有几条衣服裤子,回去的时候竟然被塞得满满的,也不知道到时候海关会不会刁难他。
不管怎么说,这次欧洲之行终于是圆满结束了。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飞回国内,然后趁着这股欧气,领取任务奖励,并开启下一个任务。
不出意外的话,这次的评价应该能拿个s+吧?
如此说来,下一个任务应该是奖励任务。
至于另外的可能性,陆舟不想去考虑。
如果这都不算s+的话,他是不知道怎样才算是见证历史了。
就在陆舟费力地将买给小彤的奶粉塞进行李箱里的时候,放在床头柜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伸手拿起了电话,他随口问道。
喂?
是我。
听到电话那头的声音,陆舟愣了下。
微微皱眉,他疑惑问。
你是?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好像是被呛到了。
过了好一会儿,那老头似乎才缓过劲来,用带着几分怨念的声音继续说道。
弗兰克·维尔泽克!我们一个月前才见过!
握草?!
一听到这名字,陆舟顿时诧异了。
竟然是这位大佬?
不过,这会议都结束了一个月了,这位大佬还没回美国去吗?
不好意思,我没听出来陆舟轻咳了声,迅速转移了话题,您有什么事吗?
弗兰克也没有计较,缓缓开口问道:你现在有空没?
陆舟:当然有。
那来一趟我办公室吧,我有些事要和你说。
这位老头并没有在电话里说明找他具体是有什么事情,便挂了电话。
想着反正飞机是明天晚上的,今天剩下的时间都很闲,陆舟便怀着疑惑的心情,去了这位老头的办公室。
见面之后,弗兰克·维尔泽克做了个请的手势,示意他随意坐下,然后让助手去泡了两杯咖啡过来。
看着咖啡杯上氤氲的雾气,老人缓缓开口说道。
750gev的粒子可能预示着新的物理,如果它是真的的话,它的价值甚至高于诺贝尔奖。任何理论物理学家都会感兴趣,我也不例外。
不管例不例外,知道这个奖多半和自己没关系的陆舟并没有说话,而是静静地等待着这位老人继续说下去。
停顿了片刻,弗兰克继续说道。
我很看好你在数学物理领域的天赋,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加入到我的课题中,和我一起完善关于这块‘拼图’的理论。
最近这一个月,几乎整个理论物理学界都在对这块拼图进行押宝,只不过到目前为止,都还没出现什么特别有价值的东西出来。
可以深挖的内容依旧很多。
等到cern的强子对撞机进一步揭示750gev这一信号中所蕴含的数据,说不准真能弄个诺贝尔奖出来。
虽然弗兰克本人已经得过一次诺贝尔奖,但诺贝尔奖并没有规定一个人只能得一次,只是历史上拿过两次的人凤毛麟角,毕竟想要超越巅峰的自己确实很难。
如果这一发现足够惊人,说不准还真有这种可能
这种在历史上留名的机会可不多见,谁也不愿意错过。
陆舟疑惑问道:完成最后一张拼图您是指,关于这个未知粒子的理论解释吗?
是的,弗兰克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事实上,除了cern特聘研究员这层身份之外,我主要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中心任职。顺便问下,你有没有兴趣来麻省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陆舟微微愣了下,没有想到这位老先生,竟然会对自己抛出这个橄榄枝。
麻省理工大学,在物理学界的地位,还是相当牛逼的。更何况,还是诺贝尔奖得主亲自提出的邀请。
如果不是金陵大学和普林斯顿已经为自己制定了人才培养计划,陆舟说不准就点头了。
没办法,人还是得有点契约精神。
有些鸽子,放了太得罪人了,还是悠着点好。
陆舟摇了摇头:感谢您的邀请,但实在抱歉我已经答应普林斯顿那边,要去那里攻读博士学位了。
普林斯顿吗对于你们搞数学的来说,那里确实比麻省理工更有吸引力。弗兰克笑了笑,并有没在意,继续说道,不过即便你已经选择了普林斯顿,我的建议也依然有效。毕竟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通过网络就可以交流,并不一定非要面对面商量,你可以再考虑考虑我的邀请
停顿了片刻,弗兰克继续说道。
如果,你对诺贝尔奖感兴趣的话。
陆舟:?!
这句话的信息量有点大。
以至于,他都忘了说话。
第178章 返回金陵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漏风的。
不到两天的时间,消息从墙外吹到了墙内,而短短三天之内,各种亮瞎眼的标题党们便已经是满天乱飞了。
【震惊!发现高能粒子的人竟然是他?】
【陆舟:我其实是一名物理学家。】
【一枚扔向高能物理的炸弹,标准模型的大厦坍塌!】
【】
不过,这会儿陆舟还在回国的航班上,放兜里的手机关着机,人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并不知道自己又一次被送上了热搜。
其实就算知道了,他多半也没什么感觉。
毕竟,相比起诺贝尔奖带给他的震撼来说,什么热搜头条之类的玩意儿都弱爆了
这里必须提一句的是,其实就算ern在750gev的位置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东西,陆舟也并不会因此而得奖,而他也从来没想过能靠这条线索得奖。
至于为什么?
这就得从诺贝尔奖的评奖原则说起了。
按照诺贝尔奖的评奖原则,奖牌并不会将奖牌颁给粒子的发现者,也不会奖励操作强子对撞机的研究员,而是会颁给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或者完善者。
因为在学术界普遍的观点中,前两者的工作虽然重要,但并非是那种决定性的重要。
而后者的工作,才是具备决定性的。
正是基于这种规则,13年诺贝尔奖颁给了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提出者彼得希格斯与弗朗索瓦恩格勒,而这个理论是在六十年代被提出的。至于参与实验的ern研究人员,虽然大家都有功劳,但诺贝尔奖从来没有奖给机构的先例,也不可能让这么多人分享奖金。
再比如中微子振荡现象是在华国大亚湾反应堆中发现的,但被今年诺奖(15年)提名的却是日国的田隆章和加拿大的阿瑟麦克唐纳教授。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的话,随便编造一个虚构的粒子,然后设定一大堆关于它的各种物理性质,等到它被别人发现,是不是就能得奖了呢?
首先必须说的是,这当然是有可能的。
而这也正是750gev的数据公布之后,arxiv网站和各大理论物理期刊迎来井喷式投稿的原因,因为很多人都在对这一块的理论进行押宝。
不过,有可能是有可能,可能性有多高就不好说了。
一套崭新的理论,或者一个新颖的物理模型,被人接受的前提至少得在理论上成立,在逻辑上自治。就好像超弦理论,虽然其在理论物理学界日渐边缘化,但至少没人能从理论上将其证伪。
而如果无法做到逻辑自治,就算你给自己发现的粒子取名为希格斯粒子,或者宣称找到了引力波,也根本得不到学术界的认可
这也是民科永远拿不到诺贝尔奖的原因,也许他们也投稿过,但别说逻辑自治,他们可能连公式都看不懂几条。
如果这个粒子被发现是超对称粒子,那么诺贝尔奖有可能会颁给66年提出超对称论和超对称粒子的宫弘成,也有可能颁给理论的完善者。至于陆舟,有没有获奖的可能性呢?
当然是有的。
不只是陆舟,就连已经拿过一次奖的弗兰克维尔泽克,都是有机会的。
因为不断完善的不只是观测手段,还有与之相对应的理论。
比如750gev这个数字,便是超对称论以及标准模型意料之外的,意外到甚至可以容纳一个全新的维尔泽克陆或者陆维尔泽克模型出现,来对这个全新的现象进行解释。
不过这其中的工作量,可比解决数学猜想难多了,想要凭一己之力完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无论是对于弗兰克维尔泽克还是陆舟而言,都是如此。
所以,前天的时候,弗兰克向他发出了邀请,参与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课题。
两人约定通过邮件交流,合作完成这一理论,共同署名。
建立这个理论的主要工作,将由弗兰克和他带的一名博士生负责,而陆舟负责的部分,主要是在计算上。
他在欧洲核子研究会议上展现出来的数学能力,确实征服了这位诺奖得主。而这也是弗兰克维尔泽克,向他提出邀请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项工作肯定会占用陆舟不少时间,但如果回报是诺贝尔奖的话,陆舟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哪怕只是一种可能性。
来的时候披星戴月,回的时候也是一样。
穿过深邃的夜空,飞机缓缓降落在跑道上。
虽然卢院士和他说了,回来的时候可以给严新觉打电话,九月之前他师兄都在金陵这边,但考陆舟并不想麻烦别人,所以就没提这件事儿。
拖着行李箱,走到机场门口,陆舟正准备打开手机叫个网车,便看见有人站在路边向自己招手。
当他借着路灯看清那人身份的时候,顿时惊讶了。
竟然是严师兄?
帮着陆舟将行李箱扔上了后备箱,坐上驾驶位的严师兄发动了汽车,随口问道:你在机场里干啥呢?我从十点等到了现在,可算是等到你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