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同时那些本来就打算废弃的黄龙大舰,也都尽可能的横过来拖到河滩上,船舷上架设火炮,形成河滩上固定的火力点,可以给壁垒防线足够的炮火支援。
火把的光芒下,一名名汉军将士干脆赤着膀子挥动铁锨修补壁垒,火炮手们推动着一门门沉重的陆师火炮抵达预定的战位,从战船上拆下来的床子弩被吊装到壁垒向内突出的平台上,这壁垒几乎都快被改造成一道低矮的城墙了。
战场上曾经堆积如山的尸体都已经被集中运回南岸埋葬,伤兵更是早就一个都看不到了,甚至地上的血迹都被人泼水冲淡,只剩下留在石头上淡淡的红色痕迹,不然的话很有可能滋生蚊虫。
当看到眼前的这一幕,北周赵王宇文招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国力的巨大差距在这白沟南北体现的淋漓尽致。
汉军快速完成了伤员的转运和抢救,并且修缮好了防线,明日清晨,休整的队伍将今夜忙碌的队伍替换下去,依旧可以直接对北周的营寨发动进攻。
这仗再这么打下去,北周将只有招架之力。
宇文招是经历过河洛之战的人,尉迟迥战死,河洛之战的战败之责自然就落到了宇文招的头上,宇文招实际上是不服的,就算是尉迟迥最终证明了自己对大周的忠诚又能如何,大汉体现起来的强大军力本来就是尉迟迥加上宇文招都不能抗衡的,就算联手也肯定是失败,因此要追究责任,不应该追究自己的责任,而应该追究那些丢掉险要关隘,把汉军放入河洛的家伙的责任,比如司马消难,比如宇文达,又比如王轨。
只不过这些倒霉蛋要么被俘,要么身死,面对朝堂民间汹涌的指责,朝廷也不可能把这些倒霉蛋再拉出来背锅,几乎是独自一人跑回来的宇文招自然“当仁不让”。
宇文招虽然不服,但也无计可施,好在皇兄并没有打算真的和他计较,短暂赋闲之后又重新启用,宇文招也知道皇兄现在实际上也是穷途末路了,当一个皇帝只能信任他的兄弟和子侄时候,那就说明他已经坐不住这个天下了。
所以宇文招本来都已经做好了战败当俘虏的准备,谁知道宇文宪竟然会让他来出使汉营。
这是要把自己当人质表示诚意啊。
宇文招也说不上愿意还是不愿意,放眼陛下身边,的确已经没有比自己更加合适的人选了,所以他只能硬着头皮来。
两军交战,有可能会斩杀敌军主帅,但是斩杀使者的可能性一般不大吧?尤其是李荩忱在这之前并没有这样的恶行,所以自己应该还是很安的。
“大汉军威之胜,殿下以为如何?”许善心站在宇文招的身边,看着这些汉军将士们,脸上笑容更盛。站在大汉的地盘上,对于他这个漂泊于外的游子来说,就相当于回家了,哪怕这地盘是大汉今天白天才从北周手里抢过来的,还没捂热乎呢。
宇文招颔首:“贵国禁卫军号称天下雄军,果然名不虚传。”
许善心一时竟然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本来他还打算吹嘘一番,没有想到人家竟然直接恭维了上来,这是之前就已经被打服了么?
许善心顿时兴趣索然。
(iishu)是,,,,!
第二零五五章 战还是和?
【】(iishu),
自从大汉立国之后奉命出使北周,许善心已经在邺城这虎窝狼穴之中待了五年,五年之中也不知道多少天夙夜难寐,毕竟他的身家性命都有可能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或者敌我之间形势的一点儿小变化而葬送,能够活到今天,既是许善心的侥幸,也是许善心能力的体现。
人家这是凭真才实学并且提着脑袋换来的今日的荣誉,任何人都没有资格指摘,任何人也没有资格嫉妒,因为易地而处,即使是陈叔慎这等聪明的,都不能确信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够和许善心做的一样好,最后还能全身而退。
所以面对许善心,文武们也只有单纯的敬佩。
等群臣寒暄之后,一直在旁边笑看这一切的李荩忱微笑着说道:“朕还以为爱卿走过来会大哭一场,不曾想爱卿如此淡然。”
许善心昂起头,郑重说道:“五年历练,臣心坚硬,更胜往昔。”
“你看看,朕夸他一句,他立马就顺着杆子往上爬。”李荩忱忍不住指了指许善心。
群臣顿时爆发出笑声。
“且来,朕倒要听听,宇文宪让你来告诉朕什么。”李荩忱拉住许善心的手臂,引着他向营帐中走去。
许善心还没有来得及向李荩忱引见赵王宇文招,但是陛下已经有所动作,自己自然也不好忤逆了陛下的意思。
顿时堤岸上只剩下宇文招站在那里,一时间有些尴尬。
“赵王殿下,请吧。”大汉这边到底不是没有任何准备,鲍兴就站在宇文招不远处,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宇文招顿时明白,李荩忱如此隆重的迎接许善心,却根本无视了自己,显然既是为了表彰许善心这些年为大汉的付出,也是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自己这个正牌的北周使者一个下马威。
这次的和谈,显然远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容易啊。
“某是大汉秘书监鲍兴,殿下的一切起居都由秘书监和通事馆共同负责,刘君亦在营帐之中等待殿下了。”鲍兴淡淡说道,“殿下的护卫可以随同殿下前去,但是请不要离开营帐周围,禁卫军已经派出士卒在外围戒备,到时候产生了冲突不要怪某未曾提醒过殿下。”
既来之,则安之。
宇文招本来就没有对和谈成功抱有希望,听闻刘休征也在,心里倒是安稳了很多。在大汉军营之中,至少自己不算是举目无亲了。
当下他也只能点了点头,跟着鲍兴前去。
————————————-
许善心前来的时候应快到子时,李荩忱并没有再多拉着许善心嘘寒问暖,让群臣散去之后,只留下了陈叔慎、张须陀和从北岸随同护送许善心归来的萧世廉。
等许善心沐浴更衣之后来到御帐中的时候,几个人已经在商讨许善心带来的那封由宇文宪亲自提笔写下的书信。
“陛下,臣以为宇文宪此举应该是真心的。”陈叔慎缓缓说道,“战事至此,北方也已经田野寥落,再加上幽州落入我军手中,邺城更是瓮中之鳖,宇文宪此时投降尚且还有依凭,不至于沦为阶下囚,等到我军进攻邺城的时候,纵然其披麻捧玺,我们也不会放过他了。”
对于户部来说,自然没有什么比宇文宪投降、大汉和平接收北方更加合适的选择了。因为这样不会耽误大汉通过经济来影响北方,而且还会减少大量军事上的开支。
“陈尚书此言差矣,”张须陀径直反驳,“宇文宪不比宇文赟,乃是一代枭雄也,其必然不会甘心雌伏,不过是要等候时机以待变化罢了,一旦我们给予其机会,其自然会卷土重来。”
萧世廉位高权重,自然不好在这个时候直接就和陈叔慎辩论,因此张须陀自然就要代表军方。
陈叔慎还要说什么,看到许善心走进来,便不再说话。
许善心换掉了自己象征使臣身份的峨冠博带,只是用扎了头巾,换上一身便服,沐浴之后自然还是这样更加清爽。
“爱卿入座吧。”李荩忱指了指已经准备好的位置。
许善心行礼之后入座。
“爱卿也听到了,宇文宪意欲和谈,现在就要看我大汉是战是和了。”李荩忱也不耽搁,扫过张须陀和陈叔慎,“文武之中有欲和谈的,有欲继续征战的,朕不知北方确切情况,因此也不好下定论。”
许善心当然知道此事肯定会引起朝中文武之间的矛盾冲突,虽然身在北方,但是南方朝堂上的风声他还是能够通过白袍传递进来的消息知道一些的。
原来乱世之中,国家之间的征伐自然一向是不管百姓生死的,甚至汉人百姓都会被直接抓起来充当军粮,百姓的身份地位连畜生都不如,毕竟战争失败了之后,什么都没有了,所以即使是竭泽而渔也必须要先打赢了再说。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整个大江,不,淮水以南都已经完全结束了战争状态,百姓多年休养生息、国家元气正在恢复,北伐至此,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严重的阻碍了南方很多民政设施的建设。
比如从建康府直达岭南的驰道,就一直拖拖拉拉没有完工,现在从岭南到江南的大规模运输还要仰仗于内陆的灵渠和海路,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大量的民夫被征调北上,国库之中的资金等等也必须要向北方倾斜,没钱,自然什么都白搭。
而这条南方商贾百姓们期盼很久的驰道迟迟不能完工,尤其是关键的横穿五岭的工程一直没有开始,已经引起了很大的非议。
朝廷不再把百姓视作草芥,自然就不能不顾及百姓的想法和声音。
所以文官们同意休战,并不是无理取闹。
这休战又不是两边罢兵不打了,而是宇文宪要俯首称臣,只需要给他保留一处封地,然后多加监视就是了,难道还真的以为宇文宪留下来那点儿兵马能够翻天不成?
但是武将们的说法也不是不无道理。
斩草除根,是最简单的办法。
不然的话这些鲜卑人,又有谁知道会不会和那草原上的野草一样,春风一吹就好一番疯长。
是战是和,文武之间既然争执不下,那宇文宪本身的态度就很重要了。
fp
(iishu)是,,,,!
第二零五六章 邺城?燕郡?都不可以
【】(iishu),
宇文宪如果是真的想要投降,那降了对大汉当然是好事。
可是宇文宪假如只是等待机会,那还是算了吧。
即使是文官们也不会介意多掏钱斩草除根。
尤其是陈叔慎等江南出身的文官,当年祸害整个江南的侯景之乱,他们就算没有亲自经历过,也没有少听祖父辈们说起。就是因为梁武帝接受了侯景的投降,才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动乱,好好地南梁说完蛋就完蛋了。
鬼知道宇文宪会不会也来上这么一下。
而最能体现宇文宪态度的,自然就是宇文宪关于和谈的条件。
这是信件上没有详细开列出来的,宇文宪也不可能列出来。
因此大家都在等待着许善心给出的准确答复。
许善心沉声说道:“宇文宪的想法是向陛下称臣,保留封地和封地护卫士卒至少万人,另外可以开牙建府,无论是在邺城还是燕郡都可以。”
“邺城当然是不能给他的。”陈叔慎径直说道。
邺城这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现在能够和长安、建康府相抗衡的重镇,从魏武帝营建邺城再到南北朝时期北朝众多朝代建都邺城,邺城在世人心中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把邺城留给宇文宪,对于大汉来说甚至根本不能算取得了全胜,只能说是和宇文宪签订了城下之盟罢了。
萧世廉轻轻咳嗽一声,还没有说打算接受宇文宪的投降呢,陈叔慎这话说得好像就跟大家已经开始商量投降条款了一样。他看了一眼张须陀,张须陀会意,反驳道:
“陈尚书此言差矣。邺城不可以,难道燕郡就可以么?之后我大汉出兵塞外和高句丽,都需要以燕郡为跳板,因此燕郡亦是不行。晋阳同样连通平城和河东,自然也说不过去。”
陛下对高句丽有意思,这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陛下可是派出了规模庞大的海军船队沿着辽东海岸线向北、向东搜索,所谓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之后进攻高句丽做准备?
而对于大汉军方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高句丽所占据的很大一部分土地,本来就是两汉时期安东四郡的土地,现在写作高句丽的这支辽东部族,原名叫做高句骊,而高句骊就是安东四郡之中玄菟郡的首府,高句丽立国之后也是占据了玄菟郡的土地,并且一路向南占据乐浪郡,使得安东四郡之中的玄菟郡和乐浪郡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辽东郡苦苦支撑,现在也已经在多年的战乱之中灰飞烟灭。
即使是幽州等地的百姓都已经寥寥无几,辽东更是可想而知,高句丽的崛起也在情理之中。
而没有了燕郡和幽州作为支撑,只凭借海军可是远远不够的。
陈叔慎一时无言,自从入大汉为官之中,他的眼界自然也不再拘泥于曾经的江南尺寸之地,根据白袍零零散散的情报,辽东沃野千里、矿产丰富,虽然现在天气寒冷可能并不适宜于居住,但是拥有大量丰厚的资源,一旦能够开采,将会极大的振兴国内的经济。
现在大汉内部的工业等等都在以迅猛的速度向前发展,制约工业发展的已经不再是技术,而是资源,缺少足够的铁矿石和煤炭,无疑导致大汉的冶炼工业就像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一样,怎么吃都吃不够,而冶铁的发展无疑关乎着整个大汉工业的发展,工业发展,才能解决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自从尝过了工业带来的甜头,户部当然不再指望通过耕作来赚钱,更何况耕作已经不是户部的事了,那是农部的。
辽东应该是有铁矿和煤炭的,这从北周专门于幽州设立工坊并且海军能够抓住从碣石一带南下的辽东商队就可见一斑。
因此对辽东,武将们渴望开疆拓土,文官们渴望获得更多的资源之后振兴经济,燕郡,自然也不能给!
陈叔慎和萧世廉一时大眼瞪小眼。
邺城也不行,燕郡也不行,那就只能另外选择地方了?可是还有哪里能够容得下宇文宪,尤其是现在双方还没有完全分出来胜负,宇文宪手里依旧还有鱼死网破的筹码,因此宇文宪提出的保留一部分兵马以及自己开府的权力,大汉不可能完全剥夺,因此又得把宇文宪安置在一个风吹草动都能被大汉尽收眼底的地方。
这样的地方,显然是没有的。放在大汉的腹心之地不安全,放在大汉的边塞之处不放心。
萧世廉已经想通了此间关节,所以神情骤然变得轻松,甚至这个家伙还挑衅式的朝着陈叔慎眨了眨眼,贱兮兮的惹得陈叔慎很想打他。不过大汉的国舅和驸马打架,应该是很丢脸的事,想想还是算了。
陈叔慎一时无言,从现在的钱财花费角度来讲,和谈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从长远来说,和谈对大汉并没有多少好处,尤其是在如何安置宇文宪上,除非宇文宪乖乖的成为一个手无实权的虚衔王爷,可是可能么?
就连陈叔慎自己都不相信。
李荩忱淡淡说道:“陈叔宝不死,朕能容之,宇文赟不死,朕亦能容之,盖因二者皆为昏君也,且二者登基日短,为祸皆在宫闱之内,其罪尚不至死。萧氏一族能活,因其本为周人之傀儡,且兰陵萧氏,文采之家,称皇称帝本非其长处,使其声主持书院、教书育人,便也无虞,但是宇文宪与前者各不相同,此人征伐出身,威名赫赫,即使是朕与其对阵,有火器、船只以及将士奋命之优势,犹然不敢轻敌,养狼以鞭策后代或是良策,但此狼当为塞外之狼,不可为心腹之狼。”
众人皆是沉默。
陛下不杀陈叔宝和宇文赟都是能够理解的,这两个家伙就是两个废物,就算是有心存复辟之人,都不会把主意打到他们的身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