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然籇
“大好头颅,不知道两位英年才俊,谁能得之”达奚惎似笑非笑的看向他们两个。
两人一起站在这里,而且目光之中都带着几分凶狠,甚至可以说是几分贪婪,也就是说他们两个不仅仅是平级的,而且都想要自己的脑袋来请功。
李叔让皱了皱眉,反倒是冷静下来。
旁边的韦圆成收起来刀,挥了挥手:“来人,把这个送上门的猎物押下去,好生看管。”
达奚惎怔了一下,并没有抵抗。
韦圆成和李叔让目送士卒将达奚惎押送下去,下意识的对视一眼,都是一笑。
这家伙还真以为自己有多大的本事,还能挑拨离间
两人宁肯放弃这个功劳、各退一步,也不会真的因为为了抢夺这个功劳而反目成仇。达奚惎竟然如此小看自己,真是令人气愤。
“这个达奚惎,投降就投降呗,还如此硬气,难道打算让我们两个把他给请入营帐之中,再奉为座上宾”韦圆成忍不住笑了一声。
战场上众所周知的潜规则,对上这些武将的时候,不想投降的早就已经拔剑自刎或者干脆冲入人群之中以近乎自杀的方式求死,而想要投降或者内心摇摆不定的才会在这种情况下被生擒活捉,然后再装装样子,等对方主帅甚至君主亲自过来释放之,乃至于好言相劝,自然也就投降了。
如此一来,主帅或者君主能够博得贤德的名声,而这投降的武将也等于有了敌人老大的背书,就算是之后可能一直赋闲,但是不用担心自己会没命了。并且赋闲又能怎么样,朝廷依旧还是会养着你的,甚至封赏也少不了你的,以彰显朝廷的宽宏大量和任人唯贤。
这个达奚惎显然就是打着类似的算盘,不然手边又不是没有刀,早就挥刀自刎了。
韦圆成和李叔让不过是两个校尉,自然没有权力决定这样一员敌将的生死,所以也就干脆直接把他抓起来,让上官们头疼去吧。
至于这家伙临走之前还不忘搞搞事情,两个人并不放在心上。
都是第一次从军,又是故交好友重逢,战功争夺归战功争夺,这一份友情还是在的,当即两人笑谈几句,一起向外走去。
旱寨水寨,尽数落入汉军手中,玉壁城,已经不是铜墙铁壁了!
——————————
“达奚惎是一个人,却又不只是代表一个人。”李荩忱看着八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战报,心想作为男主朕终于有机会露面了。
鲍兴正在整理从南方运过来的奏章,听到李荩忱的感慨,起身拱手笑道:“臣恭喜陛下,达奚惎身为鲜卑人却已经没有了抵抗我大汉天威的勇气,陛下降服四海,指日可待。”
李荩忱微微颔首,长松了一口气。
鲍兴小小的马屁,挺香的。
达奚惎在被带到杨素那里之后就很干脆的投降了,杨素的战报里提到此人命令水寨剩余上千北周士卒放下武器,也算是有功劳,陛下可以酬情多加封赏。
第一九一一章 两个捡便宜的人
后世几乎没有人将诸如长孙皇后、长孙无忌这些贤后名相看作是异族人,所以长孙氏并没有什么代表性。
而宇文忻的身份,则有些敏感不说,当时他自请前往西北去对付吐谷浑人,就是本着不和北周、不和宇文氏站在对立面的意思,让他出面,他肯定会有所抵触。
李荩忱素来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情,不然的话对君臣和睦也不是一件好事。至于之前汉军北伐的时候俘虏的宇文达等几个宇文家宗室,摆明了都是不合作的态度,李荩忱也不能真的把他们捧到高位上去,免得他们说出来什么言论之后反而打李荩忱的脸。
因此这达奚惎,就是送上门来的榜样。
“便以王隆为新设立的晋州刺史,以达奚惎为晋州行军司马,主管一州之内所有兵马招募、调动。”李荩忱径直说道。
这两个人一个出身河东,一个也久在河东为将,让他们两个主持河东的军民事宜也算是对他们的重用。当然了,现阶段在晋州之上还有一个河东巡抚在,他们还是要受到杨素管辖的,不会两个人就实现对整个河东的掌控。
虽然降将和降人一般都倾向于能够尽快做出来什么政绩,但是还是要小心会不会是诈降之类的,反而惹来一身麻烦。
鲍兴应了一声,心里不由得感慨,上来就是刺史,这两个家伙也算是捡便宜了。
“勋州一战,如果宇文宪再不派任何兵马救援的话,那胜利就必然是我们的了。”李荩忱翻了翻另外一份奏章,含笑说道,“如此一来,汾水以南,太行以西,已经尽数为我汉土。”
就在昨日,禁卫军攻破了韩果驻守的邵州,韩果率领残部向北撤退。没有办法,齐子岭那边的北周兵马一时半会儿没有粮食是不可能赶来支援的,韩果本身就没有于万军之中坚守邵州、不退半步的底气,突围溃退也是情理之中的。
让淳于岑郁闷的是,自己甚至连围三缺一的阵型还没有展开,韩果就已经突围了,导致淳于岑只能在后面追了半天,最后斩获并不多。要不是韩果跑的时候留下了不少粮食来不及带走,淳于岑可能都不好意思跟李荩忱说这算得上一场胜利。
大汉军中妖孽就不在少数,无论是萧世廉和裴子烈等跟着陛下起兵的年轻人,还是诸如韩擒虎之流的降将,都在一次一次的战斗中证明了自己,而这些都还好,李靖那样的,才是真的妖孽。这些妖孽的存在,让淳于岑自然渴望证明自己,毕竟他的父亲曾经是南陈独当一面的大将,而他现在只能算偏师之帅,不希望往上走是不可能的。
李荩忱说的话倒也不能说是全对,就算是拿下了勋州,从勋州到太行之间还有北绛郡和沁水西侧的安平郡等地。更不要说勋州背后的正平郡也还在北周的手中,凭借着这些郡府,北周依旧对汾水以南的河东有掌控能力,这些郡府就像是一只手伸入河东。
所以河东之战,现在可远远还没有结束,就算汉军一时半会儿不能北上拿下晋阳,至少沁水以西、汾水南北的州府,必须要全拿下。
不过现在河东的北周各部,实际上都已经被打破了胆子,无论是韩果还是常善,此时顶多就是固守各处城池。但是众所周知,他们所谓的那些固守,实际上只是汉军没有杀过去罢了,不然的话没有任何险要之地,也根本就
第一九一二章 早晚会有那么一代人(如约加更!)
只有让世家这个概念消失,才能让这些世家子弟们走出来,为了自己、为了下一代人,而不是为了维护上一代人而奋斗。
祖辈的荣光,并不需要他们去维护,因为这些祖辈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早就已经留下了姓名,他们不是河底寂寂无闻的泥沙,而是翻涌奔腾的浪涛。
新一代人要做的,并不是称赞、回忆这些浪涛是怎样的汹涌,而是要让自己也成为浪涛,并且是比祖辈更加汹涌澎湃、令世人难以忘怀的浪涛。
后人常说,创新是科学发展的源泉,而科学发展又是国家进步的源泉。
李荩忱让这些年轻人们能够向前看,无疑就是期望他们能够有更多的创新思想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有更多的勇气去仗剑击破华夏九州以外的黑暗和莽苍。
不然的话,守旧的华夏人,依旧会被禁锢在这个牢笼之中,追思祖辈、逡巡不前,为一家一户的鸡毛蒜皮之事而吵得不可开交。
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离不开开拓进取的精神,更离不开一群、乃至于一代人,一代有着无私无畏精神的人。
李荩忱不知道自己这一代人能不能做到这一点,但是他清楚,当这样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深入书院、学堂、工坊等等年轻人聚集的地方时候,总会有一代人甚至一代又一代人英勇的站出来,为了这个民族的存续而向外拼搏。
这个向外,不只是向海外,而是向所有的“外”,所有的未知,有思想上的,有技术上的,有地理上的
或许他们付出的,将会是比任何一代人多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或许他们肩负的,将会是整个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或许他们活出的,是比之前所有人都更加艰难却也更加精彩的人生;又或许
李荩忱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够看到,不过就算是看不到,他也知道,早晚会有那么一天,那么一代人!
因为在华夏波澜壮阔的历史上,在华夏抗击外辱、血战不休的历史上,就真的有那么一代人,他们走完了荆棘坎坷的路,他们用鲜血打破了扼住这个民族咽喉的枷锁,让这个民族如凤凰涅槃,重新傲立东方,他们做到了这一切。
李荩忱默然看着大殿的房顶。
房顶外是苍天。
若是自己死去,也要徘徊苍天之上,俯瞰芸芸众生。
庇佑这个民族,纵筚路蓝缕,亦当奋发图强。
鲍兴并不知道陛下在想什么,不过他注意到了陛下的神情很是严肃。而坐在鲍兴对面、正在整理河东学堂资料的尉迟贞,此时也感受到了什么,动作变轻了,似乎生怕打扰到陛下。
良久之后,李荩忱方才将目光重新落回到桌子上。
他看到了从南疆送来的奏章,每天忙着穿梭南疆各州府、安民劝耕的冼夫人,还是没有忘记忙里偷闲给陛下上新年请安的奏章。
这位冼夫人,毕生的梦想就是南疆的安宁稳定,现在在大汉的政策下,她的确已经做到了。
大汉拿下安南,等于彻底把南疆纳入腹地之中,安稳有了保障不说,南洋的开发更是让南疆诸如番禺等地一跃成为海岸线上最重要的港口,即使是不少江东沿海港口都不能与之相比,自然也让南疆经济蒸蒸日上。
温饱的好日子,是南疆山中百姓从来没有想象过的,而现在已经完全实现了。
因此冼夫人感激李荩忱,也在情理之中。
没有这位大汉皇帝,不知道自己还要经受多少乱世。
从南疆到洛阳,路途何止千里万里,冼夫人担心自己的奏章送到的时候太晚,所以干脆命人早点动身。庆祝陛下新年快乐这种事,早点总比晚了好。
看到这份奏章,李荩忱才意识到,新的一年,又要到了。
大汉新元四年,从四月北伐到
第一九一三章 给他拜个年?
杨素轻轻抚摸着玉壁城的城垛。
这座城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当然已经不再是当初那座让韦孝宽硬撼高欢的玉壁城了。
兵家都知道的道理,有的时候越是小城池越是容易守,诸如洛阳和长安这样的大城池,往往因为守军兵马不足反而容易给敌人破绽。现在的玉壁城为了能够更好的扼守汾水河滩,城池进行了扩建,反倒没有之前的玉壁城那么好守,或许这也是常善果断放弃玉壁城的另外一个原因。
从玉壁城向东看去,山峦起伏,像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屏蔽着背后的河东各个州府,汾水的波涛虽然被寒风和冰冻锁住,但是这一条玉龙依旧分割着河东大地。
十余年前,这里便是北周和北齐的边界,双方依托汾水和玉璧、华谷两城对峙,诸如斛律金、韦孝宽等双方名将都曾经在这里走马,可以说在宇文邕放弃洛阳主战场,转而将目标转移于晋阳之前,这里是北周和北齐对峙的主要侧翼战场,围绕此处爆发的战争也不在少数,只是从城上向下看去,就能够看到城外山丘上荒冢无数,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场战争的。
什么时候自己都有厌战情绪了杨素自失的一笑。
也是,快到年底下了,谁都想能够安生安生。
脚步声响起,李询快步走过来,跟在他后面的还有王隆和达奚惎。
杨素回头看向他们,不由得笑了笑:“朝廷旨意你们也应该看到了,在此要恭喜了。”
这话自然是对王隆和达奚惎说的,两人急忙向着东南洛阳方向拱手:“某等感念陛下赏识提拔之恩,自当为大汉肝脑涂地。”
杨素微微颔首:“以后你我便是同僚了。王君还请放心,王氏家眷已经被白袍护送而出,不日即将抵达蒲州,现在大汉晋州治所先设立在蒲州,王君交接完手头事务之后,就可以返程上任,并且和家人团聚。”
王隆赶忙行礼:“有劳巡抚。”
“既是同僚,情理之中,分内之事也。”杨素笑道,又看向达奚惎,“达奚家族也算周人大户,家族子弟并非只有达奚兄一人在外,再加上乃父之名,宇文宪应当也不至于现在就对达奚家下杀手,达奚兄尽管放心,邺城戒备森严,白袍一时半会儿可能无法解救出来达奚氏家眷,但是宇文宪想要做什么,也当先为达奚兄阻拦一二。”
达奚惎同样拱手感谢。
相比于王隆,他对于保护家眷的需求并没有那么高。
达奚家是纯正的鲜卑人,再加上家中子弟里又不是只有他一个达奚惎在为国效力,其他的人现在至少还是忠心耿耿的周臣,而且鲜卑人又是如今宇文宪必须要团结的对象,所以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对达奚家怎么样,不然的话有可能会引起所有鲜卑人的反对。
杨素打量着达奚惎,他当然知道达奚家在打着什么算盘。
大家族在乱世之中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就是很重要的一条。因此杨素并不怀疑达奚惎作为一个鲜卑人却投降大汉的真实性,与其说这是达奚惎一个人的决定,倒不如说是达奚家甚至众多鲜卑家族的决定。
达奚惎就相当于投石问路丢出去的那块石头。
宇文氏的北周就要坚持不下去了,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甚至现在世人都已经用“北周”这两个字来称呼这个曾经占有整个中原的王朝,更能说明这个王朝已经濒临崩溃。
这是一个鲜卑人建立的王朝,但是并不代表着所有的鲜卑人就必须要为这个王朝殉葬。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说的是皇室,可不是广大的鲜卑人。
天变了,日子总还是要过得吧
&n
第一九一四章 不要一惊一乍
大汉新元四年十二月廿五日。
天还蒙蒙亮。
李荩忱伸了一个懒腰。
杨妙一下子从床榻上跳了起来,吓了李荩忱一跳。
“大早晨的你干什么”李荩忱皱了皱眉。
还好朕神经比较粗,你这么一惊一乍的也太提神了吧
“陛下已经起身了,臣妾也伺候陛下更衣。”杨妙四处翻找衣服。
昨天战况太激烈了,都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李荩忱从枕头底下抽出来亵衣递给她:“你啥时候塞到这下面去的,快点先穿上,别冻着了,不然的话蔡容又要兴师问罪,说咱们就知道折腾她。”
自从入宫之后,蔡容自然而然就负责起了后宫从陛下到妃嫔的诊病工作,后宫之中有点儿“风吹草动”,蔡容就得跑一趟,不管是咳嗽还是醉酒,她都得管,这让蔡容很无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