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随后数日,四川的张菊,江西的陶大临,湖广的陈瑾,广西的温应禄,福建的周玉,广东的张洵也都按照罗信的计划,成功行事,开始带着大军向着北方开拔。




第1283章 又让这小子成功了
    南七省哗然一片,没有人想到这次朝堂派来的人,会如此的血腥,几乎将南七省卫所所有的武官斩杀,抄家,封存屯田。

    原本还有些文官和世家大族眼馋那些屯田,但是这个时候,却没有人敢再谈论此事。不过,那些世家大族也在看笑话。他们太了解南七省的卫所兵丁了,老弱病残一堆,而且都烂到了根子里,这样的并去北方和高丽打仗?

    恐怕一到北方边关,就是送死吧?

    七十几万的人一下子都死在了北方边关,不管那些人是不是老弱病残,对于罗信这个统帅来说,这绝对就是一个大罪,甚至说是死罪都不为过。

    他们都在看罗信的笑话,看着罗信怎么死!

    而一些文官,却已经提前开始上本,痛斥罗信,张居正,陶大临等人滥杀无辜,为官暴戾,特别是徐党,将所有的火力就集中在罗信的身上。

    只不过这些风传也好,奏章也罢,此时还都在路上。北方,特别是京城,还没有人知道。即便是嘉靖帝,也还没有收到消息。

    无论是嘉靖帝,还是徐阶好高拱,实际上对罗信都不放心,他们都不仅在罗信的身边埋有钉子,而且还派出另一波人,监视罗信。

    但是,罗信他们去的地方山高路长,便是另一波人得到了消息,想要送回京城也需要时间。而且王翠翘的人早已经将这三方人盯的死死的。

    罗信吩咐王翠翘,嘉靖帝的人盯着就好,不要管。因为即便是嘉靖帝得知了消息,也不会泄露出去。但是对于徐阶和高拱的人,那就一个字:

    杀!

    所以,高拱和徐阶派出的心腹,都死在了途中。一直到罗信带着大军都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程,徐阶和高拱才从南七省文官的弹劾奏章中,得知了罗信等人在南方究竟做了什么,现在在哪里?

    徐阶和高拱当即就感觉到一丝阴谋。

    罗信再怎么嗜杀,也不可能在上战场之前,把所有的将领都给杀了。这是自毁长城。

    这一定有阴谋。

    但是

    会是什么阴谋呢?

    北方?

    徐阶和高拱两个人思索了一天,从早晨到黄昏,终于心中灵光一现。

    北方真的有战事吗?

    为什么诸大绶没有去南方,而是去了北方?

    这些日子,他们两个都一心关注南方,毕竟那是罗信要去做的事情。如今在朝堂上,也只有罗信能够吸引他们两个的注意力,而且还必须注意。

    因为他们两个已经隐隐地感觉到罗信强大了起来,如今在朝堂上,已经不是徐阶和高拱的双雄会,而是徐阶,高拱和罗信的三足鼎立。

    原本罗信的实力在这三足之中要差上不少,但是最近似乎罗信得到了嘉靖帝的信任,这就让罗信腰杆直了很多,也让徐阶和高拱忌惮了很多。

    罗信离去了这么久,没有一点儿消息传回来。这这么会不让徐阶和高拱担心?

    就算张居正和陶大临有罗信的监视,传递不了消息回来,但是自己可是暗中派出去一批人,那些人呢?

    久久得不到消息,让两个人心中越来越不安。直觉这是一场大阴谋。

    毫无疑问,罗信他们的大军行进方向是北方,如此罗信的目标也应该是北方。

    那么

    阴谋也就应该在北方!

    北方!

    罗信究竟在那里布了什么局?

    这两个人一旦将注意力从南方调到了北方,没有用上三天的时间,便弄清楚了前往北方的诸大绶在干什么。

    特么的,他竟然在丈量土地。

    罗信这是要做什么?

    两个人更是觉得不妙,心中便浮现出一个令他们自己都十分震惊的念头。

    北方真的有战事吗?

    两个人瞬间就注意到了关键的问题,随即便以最快的速度,派出心腹,前往边关和高丽接壤之处。

    罗信已经派人通知王翠翘,不要在针对徐阶和高拱的人了。因为此时罗信带领的大军已经进入到了北方,早就得到消息的诸大绶已经前来迎接,而且已经安排好了一切。

    当这些江浙的士兵得知他们并不是来打仗,而是要在这里变为百姓定居,便慌乱了起来。可是随后听道每个人可以分到一百亩良田,一下子又欢呼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百姓要求很低。

    只要能够活下去就行了!

    而如今呢?

    不仅能够活下去,而且还能够获得很好,有了自己的田地,一股幸福感就降临了。欢呼之后,也就静下来继续听罗信讲话。那幸福感就更浓了。

    朝堂不仅给他们分田地,而且还会派人将他们的家人都接过来。

    罗信自然不会将这些兵丁都定居在一个地方,一个地方也没有那么多地啊!

    而且到了北方之后,罗信还把一个个卫所打散,重新编户,一路前行,安排好一批人,带着队伍便继续前行,安排下一批人。而在这个时候,南方其他六省的卫所士兵距离北方也越来越近了。

    这个时候,得到消息的徐阶和高拱已经不知所措了。

    以他们两个人的智慧,只要细细一想,便明白了罗信的全盘计划。

    悄无声息地将裁军之事做完了。

    哪里有什么高丽犯边,哪里有什么草原移动,这分明就是陛下和罗信合作出来的计谋。

    裁军没有什么,计谋也没有什么,有什么的是,这一切他们这两个内阁都不知道。

    这就太特么的操蛋了!

    他们两个是谁?

    内阁啊!

    这预示着什么?

    预示着陛下对他们两个的不信任啊!

    在嘉靖年间,失去了嘉靖帝的信任,意味着什么?

    不知道?

    那就看看严嵩的下场吧。

    这个时候,他们两个要怎么做?

    给裁军下绊子?

    别闹了!

    恐怕这个时候,嘉靖帝正紧盯着他们呢!

    裁军对于大明和嘉靖帝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情,如果因为他们两个搞小动作

    实际上,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没有了机会。如今罗信已经开始给江浙的卫所士兵分田地了,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想要阻拦破坏的机会已经非常少了,几乎就是不不可能了。

    又让这小子成功了!



第1284章 老君观
    徐阶和高拱忍不住都在自己的府中骂道。

    他们两个在背后痛骂,罗信却是一点儿都不敢放松,很多事情越是到了最后,越是愿意出事情。所以,这些日子,罗信几乎是每事亲躬,身心疲劳至极。好在在罗信亲躬之下,一切都顺利地进行着。

    当江浙的兵丁安排一半的时候,陶大临带着江西的卫所士兵进入到了北方。他们一路上向着罗信所在的方向行去,看到了热火朝天的景象。那些分到田地的卫所兵丁,此时正在盖房子。

    为了能够将这次裁军顺利地进行下去,嘉靖帝也不小气了。除了罗信抄家的银钱之外,朝堂也拿出了不菲的银钱,分发给兵丁,让他们盖房子,而且还送了当年的粮食种子,让他们种地。

    实际上,精明的嘉靖帝心中非常清楚,看似为了裁军,朝堂拿出来大量的银钱,真正计算起来,朝堂绝对不亏。因为如果不裁军,朝堂每年都需要拿出大量的银钱作为军费,但是裁军之后,朝堂却不用再拿出一分军费,只是一年省下来的银钱,就足够这次裁军的花费了。

    陶大临见到了罗信,心情很是复杂。但是高兴还是居多,看眼前的模样,这次裁军是成功了。如此,就算是罗信领了大功,他们也少不了功劳。而且这次他们这些人可都是独自领军前往各地,完美的将卫所士兵带了过来,这绝对是大功。

    罗信和诸大绶摆酒为陶大临接风洗尘,然后划出了一片区域,让陶大临主导江西卫所裁军分田地的事情。陶大临慨然应允,心中自是高兴,他不怕罗信给他事情做。裁军做到这份上,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接下来,每做一件事情,都是一份功绩。

    罗信主导裁军的事情终于传播了出去,让文武两界瞠目结舌。而张居正,陈瑾,温应禄,周玉,张洵也先后来到了北方,裁军之事进行到了最后的关头。

    来来回回,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分田地还在进行之中。但是罗信又率领着北方卫所三十五万大军,带着挑选出来的南方卫所代表和众多的家书,再一次向着南方行去。

    这一次是去将南方卫所的那些家属迁移到北方,不会再有什么危险,却是一个十分繁琐和辛苦的事情。

    同行的还有张居正,陶大临,陈瑾,温应禄,周玉和张洵。将分田地的事情都交给了诸大绶。而此时这件事已经不用再保密了,各个衙门也参与了进来,陶大临只是作为一个统筹和监督的作用。倒是比之前轻松了许多。而且他也是一个大才子,对于罗信等人离开,却也不在意。反倒是极为兴奋,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其中,他深知这是自己的一次磨砺,也是自己的一次难得的资历。

    进入到南方,罗信等七个人再次分开。三十五万军队首先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十万人,这十万人是要留在南方的,罗信将他们分成了七部,驻守七省。剩下的二十五万人也分成了七部,分别跟着罗信和张居正等人,这些人是要保护卫所家属前往北方落户。

    事情很顺利,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知道裁军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便也没有人下绊子,只是那些文官依旧抓住罗信杀了大量武官的事情,不停地弹劾罗信。

    罗信完全不把这些弹劾当作一回事儿,按部就班地进行着自己的计划。那些卫所的家属见到了自己熟悉的卫所代表,听着卫所代表兴奋的描述,再看到自己收到的信件,一个个也都兴奋了起来。

    原本以为自己的儿子,丈夫去了北方就再也回不来了。却没有想到根本就不是去打仗,而是脱去了军籍,变成了农户,最重要的是自己家有了一百亩良田。每家立刻都忙乎了起来,收拾东西,开始北迁。

    匆匆又是半年过去,裁军之事总算告一段落。锦衣卫和五军营早已经回去,在将卫所家属保护到北方之后,他们就返回了京城。但是罗信等人却是留在了北方,后续的问题有很多,总要有始有终才能够算是凯旋而归。

    但是,罗信却是年底不得不回京城。嘉靖帝来旨意召罗信回京,罗信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将结尾的事情交给了张居正和诸大绶等人,带着自己的一百家丁,返回京城。

    罗信和这五十个家丁都是久经沙场之人,所以也不在乎是否露宿。这一路上,都是白天赶路,到了晚上,碰见村县就入住,没有碰到,就露宿。生一堆篝火,打一些野味,罗信竟然有了一种野游的趣味,紧张了一年的精神得到了彻底的放松,脸上每天都流露着笑容。虽然已经是冬季,罗信却是兴致盎然。

    老爷,今年的冬天似乎和去年一样冷啊!鲁大庆骑在马上,每说一句话,口鼻都喷出热气。

    小冰河啊!罗信叹息了一声。

    老爷,什么叫小冰河?

    说了你也不懂。

    罗信突然没有了说话的兴致,一想到小冰河时期,这些日子的兴奋便突然消失。鲁大庆倒是依旧乐呵呵的,并没有因为罗信说他不懂,而有丝毫沮丧。在他心里,罗信就是神明,什么都懂的神明。罗信懂的事情,他不懂,这太正常了!

    老爷,下雪了!另一旁的万大全抬头望着天说道。

    罗信抬头望去,便见到巴掌大的雪片从天空中飞舞了下来,不由叹息了一声。

    又是一个寒冬啊!

    老爷,我们错过了宿头。鲁大庆道。

    罗信对北方这条路很熟悉,略微思索了一下道:

    五里之外,有一座老君观,我们就去那里住上一宿。

    老君观。

    带罗信等人来到了老君观的时候,大地已经一片雪白。老君观在一片茫茫的大雪中,显得迷离。

    老爷,有人。万大全双目眯起,望向了老君观。

    此时罗信也看到,在老君观外的大树上,拴着十几匹马,待靠近之后,便发现那十几匹马都是上好的战马。



第1285章 夜谈
    里面的人听到了外面的马蹄声,便见到两个大汉从里面走了进来,喝道:

    来人止步。

    止个球步!万大全大声骂道:这老君观是你家的不成?让开,我家老爷要进去休息。

    对面大门内哗啦啦有涌出来十几个人,见到罗信这边竟然有一百人,而且个个彪悍,不由气势一弱。其中一个为首的壮汉,目光落在了罗信的身上道:

    这位先生,你们可以去东西偏殿。

    进去再说!

    万大全一手拉着缰绳,一手按住了刀柄,大步向前。门前的十几个汉子见到万大全等人彪悍,人数上又超过他们太多,便脸色难看的让开了道路。

    罗信进入到院子里,万大全摆摆手,便立刻有两个家丁去了东西偏殿,然后回来道:

    万大哥,东殿已经破漏,而且也住不下这么多人。

    万大全对两个人说道:你们各自带四十人住东西偏殿,我带二十人和老爷住主殿。

    然后转身对罗信道:老爷请。

    罗信点点头,举步向着主殿行去。那十几个壮汉相互对视了一眼,然后也向着主殿行去。罗信一步踏入大门,目光便是微微一缩。

    此时在大殿内有着三个人,坐在一堆篝火旁,一个书生,两个壮汉。而此时那三个人的目光也向着罗信望了过来。罗信此时已经恢复了平静,含笑拱手道:
1...621622623624625...73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