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如今徐阶搞出这么一出,完全出乎心学的预料。但是事情已经出了,已经如在弦之箭,心学也只能够改变计划,放弃张居正,保徐阶。
如果只是徐阶的命令,即便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他也可以寻求心学的帮助,但是如今是整个心学的决定,张居正就无力反对了。
叹息了一声,张居正无奈地摇了摇头,他还是得尽力劝说陶大临他们同意自己的观点,然后在一起劝说罗信,继续负责此事。
各位,咱们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件事在我们小六部的手中解决了,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功绩?我们会获益多少,这就不用我说了吧?
关键是,我们为国为民解决了真正的问题,即便是我们最终没有获得真实的好处,但是却得到了名传千古的名声,这还不够吗?
众人闻听,都怦然心动。但是却依旧没有人说话。张居正继续说道:
如今我们已经将各项数据统计出来了,左右闲着无事,不如我们讨论一下,以我们这些人的才能,说不定就能够想出一点有效的方法呢?
众人不由将头从卷宗上抬起,相互交流了一下目光,张居正心中一喜道: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更何况我们不是臭皮匠,一旦我们想出一点办法,我们便可以群策群力,就此点拓展开来。一旦我们真的解决了问题,这个功绩谁也抢不走。
是抢不走!诸大绶淡淡地说道:但是会被分润是吧?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数据
张居正却是脸色一整道:即便是我们想出了办法,真正实行的也必须是内阁,也只有内阁才有这个权力。 而且相对于内阁两位大人来说,即便是我们想出了点子,恐怕也有许多不周全之处,需要内阁两位大人补全,所以内阁分润功绩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呵呵诸大绶笑了两声道:恐怕不是分润那么简单吧?而是分润的绝大部分。
张居正沉默,这件事很明显,而且在座的人没有傻子,他不可能忽悠他们。
这也没有什么。诸大绶又开口道:上官分润大部分功绩,已经成了习俗。但是如果事情砸了,上官让我们背黑锅也是习俗吧?
张居正默然,众人默然,房间内一下子寂静了下来。
御书房。
罗信站在嘉靖帝的面前,嘉靖帝在低头认真看着罗信的奏章。半响,抬起头,望着罗信,眼中很是凝重道:
罗信,虽然你调查的数据表明,卫所的人数只有一百一十八万六千七百二十八人,并没有两千七百万那么多,但是这也不是小数目啊!
罗信点点头道:陛下,不能够仅仅算这些人数。
嗯?
罗信神色凝重道:还要把这些人的家属算上,朝廷裁军,必须给这些家庭一个活路,否则就是逼反了他们。
嘉靖帝不由有些头疼,抬起手揉着眉心道:算上家属,得有三百万了吧?
最少!
嘉靖帝不由头更疼,思索了一会儿道:总还是要留一些军队吧?
留的不多!罗信沉吟了一下道:如今在北方有一百二十万军队,其中的卫所军队大约只有三十五万,而且这三十五万人都是经历了战争的淘汰,可谓是精锐,和之前那些卫所的兵痞不同,当初一起从卫所征调的那些人,凡是兵痞,没有战斗力的人,都死在了沙场。剩下的这些人可以保留。在南方,因为倭寇战事已经结束很久了,所以当初胡部堂征调的那些卫所士兵都已经回到了卫所,而且实话说,那些人和兵痞没有什么区别。臣认为,南方卫所的兵丁都可以裁掉。
南北两地要有两大军事重地。南方,着重布防在海岸线,虽然倭寇已经被灭掉,但是我们不敢肯定在未来,会不会有其它藩国的军队来攻打大明。所以,必须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驻守。
罗信顿了一下,飞快地看了一眼嘉靖帝,继续说道:
胡部堂手下有两支军队,一个是戚继光的军队,一个是俞大猷的军队。可以让胡部堂以这两个军队为中心,建立起一支镇守南方的军队。如今除去南方卫所,胡部堂手中大约有四十万军队,臣是这样想的,可以从这四十万军队中,挑选出三十万精锐,然后由这三十万精锐成为常规军,镇守广东,福建,苏杭一带。而剩下的十万军队可以成为南方其它州府的驻守军队。同时再把北方的那三十五万卫所中的十万军队调到南方,剩下的二十五军队驻守北方各州府。
这样就解决了大明失去卫所之后,无人驻守各地州府的问题。
相比原来的二百七十万,如今只有四十五万人,大明减去了很多的负担。而且这四十五万人留下是必要的。一旦有事情发生,可以就近发兵。
另一个军事重地就是北方。
北方的战线很长,所以要比南方留下更多的军队。但是去掉那三十五万卫所兵之外,七十五万人也足够了。在很长时间,臣认为边关不会再爆发战争。
除了南北两个军事重地,还有一个军事重地便是京城。
京师有五军营就可以了,十万五军营,加上七十五万北方常规军和三十万南方常规军,还有四十五万
罗信顿了一下道:我们可以把五军营称之为中央军,把南北两大重地的军队称之为野战军,把原来的卫所军队称之为常规军。
总共一百六十万军队。
这个人数应该足够了。
嘉靖帝想了想道:如此说来,还是要裁掉八十多万人,算上他们的家属也有近三百万人。
是!罗信点头。
你有什么想法吗?
没有!罗信摇头道:我们这个临时部门不就是统计数据,上交给陛下,然后由陛下和内阁商议吗?
嘉靖帝皱了一下眉头道:把原来的屯田分给那些兵丁如何?
罗信又从怀里取出了一个折子双手递出去,黄锦走上前来,接过了折子,放在了御书案上。嘉靖帝看了罗信一眼,如何拿起那份折子翻看了起来。只是看了几眼,便面沉似水,当看完整个折子的时候,啪的一声,将折子摔在了御书案上。
该杀!
陛下!罗信唤了一声,如何眼睛扫了一下周围。
嘉靖帝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然后喝道:都下去!
御书房内的太监都匆匆地退了出去,黄锦来到大门前,将御书房的大门关上。站在了门口。屋子里只剩下了嘉靖帝和罗信,嘉靖帝望着罗信道:
属实?
属实!罗信认真点头道:实际上,南北的屯田六成以上都被世家豪门,还有皇亲国戚给占有了。剩下的四成也被卫所的那些武将给瓜分了。那些士兵每天做的根本就不是训练,而是给那些武将种地,干家务,完全就是一个长工。
杀!杀!把他们都给朕杀了!嘉靖帝吼道。
罗信微微摇头道:不能杀,最起码眼前不能够杀!
为什么?嘉靖帝凶厉地盯着罗信。
怕大乱啊!罗信无奈地说道:如今我们裁军,还只是动武官体系的利益,别说我们去杀那些强占屯田的世家大族和皇亲国戚,便是将那些屯田要回来,都会引起文官体系的反弹。那个时候,文官体系和武官体系一旦联手
嘉靖帝的脸色变了,半响道:难道就这么算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 裁军司
慢慢来吧,反正不能够这个时候做收回屯田的事情。而且,陛下和内阁商议的时候,最好不要把这份数据给内阁看,以免让那些人知道,陛下您已经开始关注他们了。
你这些数据?
锦衣卫!
嘉靖帝明白了,罗信除了用正常渠道得到卷宗来统计数据,还请锦衣卫暗中调查,这才得到了详实的数据。
御书房内寂静了下来,半响道:罗信。
臣在!
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和你那个临时部门处理吧。
陛下,还是交给内阁吧。臣资历浅,年龄轻,经验少,能力低
闭嘴!嘉靖帝喝道。
罗信闭上了嘴巴,即便是如今的嘉靖帝心中很烦,听到罗信刚才那番话,也不禁感觉到好笑。望着罗信道: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暂时成立一个裁军司,负责裁军事宜,直接对朕负责。你为总负责人。
这抛开内阁不好吧?罗信支吾道:臣会被内阁记恨的。
那你就不怕被朕记恨?
怕!罗信双肩一垮,然后又抬起头道:陛下,裁军属于兵部的事情,就算总负责也应该是兵部侍郎,不应该是礼部侍郎啊,您看?
哪儿那么多废话?赶紧滚。
罗信已经看出来嘉靖帝的不耐烦,便叹息了一声道:好吧,臣告退。
当罗信走到门口时候,背后传来了嘉靖帝的声音:
好好做!
罗信转过身,向着嘉靖帝施了一礼道:
臣遵旨!
走出了御书房,罗信的脸上现出如释重负之色。他的心中早就决定要负责这次裁军之事,因为他知道,如此大面积的裁军,一旦处理不好,必定引起动荡,甚至遍地烽火。
他来大明这些年,一直在努力,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华夏繁荣富强吗?
而且这不仅仅是裁军的问题,而是整个军制的改革。不是说徐阶和高拱智慧不够,而是时代局限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没有罗信来自后世的眼光,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不是罗信自负,在整个大明也只有罗信,没有人会比他解决得更好。
但是
这需要他成为总负责人,需要皇帝的鼎力支持,而不是在他的头上还有一堆公公婆婆。今日,他终于取得了第一步的胜利,成为总负责人,直接对嘉靖帝负责。
小六部的临时办公值房,张居正五个人都有些神思不属地沉默,不时地将目光望向门口。
突然,五个人整齐地将目光望向了门口。随后,便见到罗信一脸凝重地走了进来。见到罗信凝重的神色,五个人的心中都升起了不安,不由都站了起来,诸大绶率先开口道:
不器
唉罗信叹息了一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下,然后又叹息了一声。
张居正小心翼翼地问道:不器,怎么了?
还能够怎么了?罗信没好气地说道:昨日两位内阁大人召见我,我就觉得事情不妙,昨日那两位大人便反复要求我们这个临时的小六部拿出裁军的方案,被我推辞了。我言道,我们只是统计数据,拿主意的应该是内阁。结果我和两位内阁大人不欢而散,算是得罪了两位大人。
说到这里,罗信看了一眼张居正,张居正也知道大家都知道自己是徐阶的弟子,这里发生的事情,数据统计的速度,一定会通知徐阶。所以,张居正虽然心里别扭,却也神色平静。
没有想到,今日我去向陛下汇报统计数据,陛下却让我们这个临时的小六部全权负责裁军事宜。
房间内沉默了下来,每个人都觉得压力山大。
我和陛下说,这裁军应该是兵部的事情啊
兵部侍郎温应禄腾地一声跳了起来,神色慌张道:不器,你可被害我!
罗信无奈地摆摆手道:你不用担心,陛下让我总负责。
呼温应禄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气,拍着胸脯道:你别大喘气好不好,吓死我了。
罗信翻了一个白眼道:我没有大喘气好不好,是你抢话的。
温应禄作揖道:我的错,我的错,只要不让我总负责,都是我的错。
罗信摆摆手,沉默地坐在那里。屋子里变得沉默下来,感觉到空气都有了压力,仿佛要让人窒息一般。众人不时地望向罗信和张居正,张居正坐在那里很不自在,知道这些人都肯定在责怪他,谁让他是张居正的弟子呢?
但是,他也是有苦说不出来,他张居正如今也被徐阶算计好不好?
但是还不能不配合!
半响,陶大临轻声道:不器,我们怎么办?这事儿很麻烦啊!说不定就要背黑锅啊!
不是说不定!陈瑾黑着脸道:而是很大的可能。
是啊!诸大绶叹息了一声道:那些兵痞哪里那么容易对付?还没有怎么,广东那么就反了。不器,你说说,我们怎么个章程?
是啊!此时张居正也不得不开口道:你文武全才,我们都听你的,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做。
罗信抬起了一直垂着的眼帘,沉声道:你们也不用担心,既然我是总负责,如果真的解决了这件事,大家利益均沾。大家也都知道我罗信,我罗信从来没有贪过功劳。
众人纷纷点头,就连张居正也不得不服气,罗信还真是从来没有贪过功,反而经常把自己的功劳分润给别人。人品绝对信得过。
如果这是办差了,黑锅我来背。
不器不可!诸大绶如今已经是复兴社的人,所以当即反对道:这是我们大家的责任。我们一起背。
对对对!众人纷纷开口道: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罗信摆摆手道:说句自负的话,我们六个人当中,应该是我为朝廷立功最多吧?
那当然!
对于这一点,无论是谁,不服气都不行。别说是他们了,就是内阁的徐阶和高拱都没法比,如果不是罗信太过年轻,此时早已经进入内阁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章 煽动
所以我背黑锅的能力在我们六个人当中也最强,这个黑锅我背了,最严重也就是把是夺爵罢官,性命应该无碍,毕竟我有那么多的功劳顶着。 如果这个黑锅让你们背了,很可能就不是背黑锅了,而是替罪羊。
说到这里,罗信将手在自己脖子上一割。
众人的脸色都变了。
这并非不可能!
一旦军方哗变,天下四处烽火,那个时候真的需要一个替罪羊出来。以他们的小身板,一旦被退出来顶罪,那就是一个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