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黄石翁
伯爷,我会立刻将今天的事情上报,让东厂再多派些人来保护伯爷。
罗信也是这个意思,闻言便点点头道:好,那我就回去了。
我们护送伯爷
罗信没有拒绝,毕竟刚才在晋阳酒楼若没有公孙烈,说不定自己就被那一暗箭给射死了。公孙烈和向东林将罗信送到了学府门口,这才脸色凝重的回来,立刻开始写折子,同时让向东林将另两个东厂护卫也从阳林县给抽调过来。随时保护罗信。
晋阳府外。
两骑正奔驰在官道上,马上的两个人都神色凝重一言不发,这正是离开晋阳府的钟金哈屯和把那汉吉。最终还是把那汉吉忍不住问道:
表妹。你说那罗信的话是不是真的
钟金哈屯倒是仿佛已经想清楚了一般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那把那汉吉一想到阿拉坦汗是钟金哈屯最崇拜的人,心中便浮现出担忧道:那你会不会嫁给大汗
钟金哈屯心中便有所不喜。瞧不起把那汉吉那个不自信的样子,这哪里还是一个草原英雄的样子
阿拉坦汗,把那汉吉和罗信三个人的影子出现在她的眼前,最先影子便淡的就是把那汉吉,随后阿拉坦汗那威武的模样在她的眼前失去了一只手臂,脸色也变得苍白,整个人变得暮气,影子也变淡了。而罗信的影子却变得越来越清晰
摇了摇头,将罗信的影子从脑子里甩掉道:不会
把那汉吉脸色就是一喜,不过随后又现出忧虑之色道:那大汗如果强娶你怎么办
看到把那汉吉那个模样,钟金哈屯心中更气,便没有好脸色地说道:
既然你怕了,那我就嫁给他好了
把那汉吉的脸腾的就涨红了,有些嗫嚅地说道:你你可以不让大汗见到你啊
钟金哈屯霍然勒住战马,转头涨红着脸等着把那汉吉:你还是不是一个男人驾
话落,也不再理会把那汉吉,纵马狂奔而去。把那汉吉神色就是一呆。随后脸色涨得通红,催马向着钟金哈屯追了过去。
京城。
严嵩的书房内。
严嵩和严世番相对而坐,严嵩微微眯起双眸道:你是说我们派去的人被杀了
是严世番低声应道。
会不会把我们暴露出来严嵩微微皱起了眉头。
不会。瘦鸡是被我们的人在远处用弓箭射死的,死人是不会暴露的。严世番笃定地说道:
我们是不是继续针对罗信下手
严嵩摇了摇头道:暂时不需要了。
为什么
我已经收到确切的消息,阿拉坦汗已经下达了草原必杀令,要杀罗信。想必用不了多久,草原的杀手就会大批涌进大明。
严世番闻听眉毛就是一抖,脸上现出了喜色,父子二人相视而笑。
晋阳学府。
罗信望着眼前的书稿,脸上现出了喜色。他已经完成了第一份书稿,这都是他以刘宗周。黄宗羲,还有后世一些经典学术融合整理出来的。这些资料并不是一家之言,而是融合了无数后世大儒的经典。形成了属于罗信自己的思想体系。
但是,这只是罗信整理出来的第一卷,而且这一卷都是经过了陆庭芳和林昌的反复论证,修改,再经过罗信重新思索整理,再送给陆庭芳和林昌,然后经过三个人的反复争论,逐渐成型。
只是这一卷,就七易其稿,此时放在罗信面前的书稿就是最终的定稿。
罗信也懒得起名,便将这份书稿定名为孔孟合璧第一卷,以后就是第二卷,第三卷,倒是省得再起名。
如今罗信苦恼的是自己究竟要不要出书
他罗信如今不过是一个秀才,实际上原本罗信,陆庭芳和林昌都认为等罗信考中举人之后再出书是一个恰当的时机。
但是,如今罗信的想法又不同了
如今都有人出现刺杀他罗信了,而且罗信认定是严嵩派来的人刺杀他,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严嵩都能够派人来刺杀他,难道会在科考中不阻拦他
虽然罗信不知道严嵩会这样在科考中阻拦,甚至陷害他。但是却必须加着小心了。但是仅是加着小心还不够,他还需要外力的作用,这个外力的作用就是名声。
如果罗信出书了,而且得到了士林的认同,那么就算严嵩派人陷害他,会有相信吗会有人相信一个出书的人会作弊吗
恐怕到那个时候,就算是严嵩的人也不敢陷害他作弊,会想其它的办法,这无疑会让罗信安全了许多。
但是,出书可以,随时都可以,那就是印刷一下,放出去卖。有着状元书局的宋泰,这一切都不成问题。问题是自己的书会得到士林的认同吗
自己的功名还是低了一些,如果得不到士林的认同,反而被认为是哗众取宠,不自量力,那不仅起不到保护罗信的作用,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正是罗信犹豫的地方。
求月票求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二章 孔孟合璧
求订阅!
坐在那里想了半天,也没有最终决定下来,反而觉得脑袋有些痛。便将眼前的书稿随意地放在了桌子上,从房间里出来。看到罗信从房间里出来,鲁大庆赶紧站了起来,却见到罗信摆摆手,径直走了出去。跟了罗信这么久,鲁大庆自然是知道罗信这是让他不用跟着,他只是在学府内转转。便停下了脚步,望着罗信离去。
罗信熟门熟路地来到了学府内的一个湖泊畔,负手站在河畔,望着湖泊内的游鱼,渐渐地神游天外。
罗信离开房间不久,陶兴彦和云知秋便联袂而来,一进门,便看到鲁大庆正坐在院子里捧着一本书在看。自从鲁大庆跟了罗信之后,倒是一改之前不喜读书的性子,反倒是抓紧一切时间读书。特别是罗信获得小三元,成为伯爷之后,鲁大庆心中便有了紧迫感,生怕罗信认为他不喜读书而把他换了,所以那个读书的尽头甚至超过了罗信。
来到了晋阳学府之后,他便成为了晋阳学府那些书童的领袖,为了在那些书童面前显得与众不同,符合老大的地位,他读起书来就更用功了。甚至用功到有时候都把罗信交代给他的事情忘记,罗信倒也没有怪罪他,怎么说爱读书都是一件好事。而且他也知道鲁大庆目前只是刚开始读书,等到过个一两年,书读得差不多的时候,也就不会这么魔怔了。
这不?
他虽然坐在院子里,就连陶兴彦和云知秋推门走进来,他都不知道,这不是魔怔了是什么?
大庆,罗师兄可在?见到鲁大庆那个魔怔的样子,云知秋不由笑问道。
鲁大庆噌的一声从凳子上跳了起来,看到是陶兴彦和云知秋。这才松了一口气,连忙回道:
小人见过陶公子,云公子。我家公子出去了。
没带你出去,那就是在学府内了,他有没有说去哪了?陶兴彦笑道。
没有!鲁大庆摇头道。
陶兄!一旁的云知秋道:既然罗师兄只是在学府内,应该一会儿就回来了,我们不妨进去等他一会儿。
也好!
两个人便向着房间内走去,这两个人都是这里的常客,鲁大庆自然不会将人赶出去,不仅不能够赶出去。还得侍候着,将两个人让进了客厅,然后又泡了茶,鲁大庆这才退了出去,就站在门口,捧着书又看了起来,不到几息的时间,便又魔怔了进去。
云知秋和陶兴彦却是坐在客厅里面交谈了起来,不过两个人几乎天天再一起。交谈了一阵子,便也觉得没有了什么话说,两个人便站了起来,向着里间的书房走去。而此时的鲁大庆完全没有发现两个人动作。还在那里,魔怔着呢。
罗信的书房他们常来,也就是一张床,一张桌子和几把椅子。大家都是这个样子,桌子上再放着文房四宝和几本经常要读的书。
两个人便坐在桌子旁的椅子上,云知秋随手拿起来一本中庸看了起来。翻看书页,云知秋便看了进去,这倒不是他没有看过中庸,而是在这本中庸内粘贴着一些纸张,那纸张上写得满满的读书心得,这都是罗信养成的习惯,看书的时候有了什么领悟,便随手写在纸上,然后粘贴在书页上。
只是看了一页,云知秋脸上便现出了激动之色,罗信的读书心得太精辟了,在他看来,罗信对于中庸的理解都已经超过了学府的老师。
他那激动的模样自然被陶兴彦看到,探过头扫了一眼,见到书页内沾着写满小字的纸张,他的心中便明白了,这是罗信的读书心得,一颗心也不由痒了起来,便准备也拿一本书看看。
但是
他的目光一扫,却看到了一叠厚厚的纸张,那叠厚厚纸张已经被装订在一起,像是一本手抄稿。陶兴彦便好奇地将那本书稿拿在了手里,首页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字也没有。翻开首页,这第二页上却只有四个大字:
孔孟合璧!
嗯?
陶兴彦不由惊讶了一声,《孔孟合璧?从来没有听说过这本书啊?而且一看这字体,他就认出这是罗信的字体。
难道这本《孔孟合璧是罗信所写?
想到是罗信所写,他便迫不及待地翻看了起来,然后他便是越看越慢,有时候还闭上眼睛思索一会儿,只是那脸上的颜色却一直潮红,显示着他心中的激动。
不知道过了多久,站在客厅外面的鲁大庆终于从魔怔中清醒了过来,歪过头向着客厅看了一眼,却见不到陶兴彦和云知秋两个人,随后他的脸色就是一变,急急忙忙冲进了书房,目光一下子就落在了陶兴彦手中的那本《孔孟合璧上。
这一下子鲁大庆可就急了,想当初罗信编撰这《孔孟合璧的时候,连罗信的贴身丫鬟春花和蝶儿都不让进书房,甚至连罗信的父母都不让进,生怕这件事情暴露出去,不仅是罗信告诉他要好好守着这些书稿,就是罗信的父母和两位老师也千叮咛万嘱咐。特别是他跟着罗信前来晋阳学府的时候,陆庭芳和林昌还单独叮嘱他。
谁想到他来到学府之后,成为学童的老大,这个知识没有长多少,虚荣心倒是长了不少,为了保持这个老大的位置,他也不知道怎么了,自己就对读书魔怔了,忘了不少罗信安排的事情。
但是
那些事情都是小事情,罗信也没有在乎。可是此时眼前的事情却不是小事情啊,恐怕因为此事罗信便会把他赶走,回到那里,非得被父亲打死不可。
这个时候,他也管不到他的身份只是书童,上前一步,一把便将陶兴彦手中的《孔孟合璧强了过来,而且还厉声喝问:
你怎么可以随便翻我家公子的书?
先不说这里,却说罗信在湖边还没有神游多一会儿,便从湖畔的另一个方向出现了两个人,却正是学府教授大人吴同知和晋阳府知府孙继先。
求月票!求推荐票!
第九百四十三章 鲁大庆之愤怒
万分感谢騰寬同学的打赏!
这两个人一边欣赏着湖畔风景,一边相互交谈着,两个人的脸上都是春风满面,一看就知道这两个人此时心情都十分舒畅。
那是不器!孙继先率先发现了罗信。
这小子在那里发什么呆?
吴同知也笑道,两个人便向着罗信漫步走去,一边走着,还一边聊着。
吴大人,你说这不器是不是看着就要乡试,心中害怕了?于是就跑到这里发呆?
吴同知便想起了简明被打成猪头的模样道:就他那个性子还会害怕?除非日头从西边出来。
说得也是。孙继先赞同地点点头道:他都敢去冲阿拉坦汗二十万大营,恐怕这个世界上还真是没有什么令他害怕的。不过,毕竟他如今才十三岁,又是武术传家,并不是书香门第。学问恐怕还是差了点儿,虽然不足以令他害怕,但是发愁却是应该有的。
吴同知也点头道:我们去看看,不如就劝他放弃这次乡试,等着三年之后再考。
两个人一边说,一边向着罗信走去。罗信虽然在神游,但是警惕之心却一直存在,特别是被刺杀之后,所以当两个人距离罗信还有二十多米的时候,罗信便已经从神游的状态中清醒了过来,转目一望,见到是孙继先和吴同知,便躬身施礼道:
学生见过孙大人,吴大人!
不器,你站在这里做什么?孙继先半开玩笑地说道:是不是距离乡试越近越心怯啊?
罗信的神色就是一愣,还没有等到他开口,一旁的吴同知见到愣神的罗信,便以为孙继先说中了他的心思,于是苦口婆心地劝道:
不器,你的年龄还小,不如再等三年。你还没有乡试的经验,往往一个人第一次乡试落榜。便会失去常心,接下来一次不如一次。以你的底子,如果再沉淀三年,通过乡试绝对没有问题。今年就下场科考。确实有些冒险了。
罗信的心中浮现出一丝苦笑,,没有想到自己在这里休息一下,却被孙继先和吴同知误会了。于是便向着二人拱手道:
多谢二位大人关心弟子。不过,弟子还是想要今年试试。
你这孩子吴同知脸上便现出了一丝不悦。
嘿嘿罗信不仅笑道:二位大人不用担心我。我就是去试试,哪怕是失败了,我也不会在乎。这点儿承受能力,不器还有。
闻听到罗信如此说,孙继先和吴同知才恍然,眼前这个生员可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能够敢冲击蒙古二十万大军的人,那个心脏有多大,还用说吗?
哪怕就算是他落榜,这种打击也许对别人会很严重。但是放在罗信的身上,恐怕还不如蚊子叮一口。当下这两个人便也不再这个心,而是好奇地问道:
那你刚才在这里发什么呆?
发呆?没有!罗信急忙摇头道:我就是有些累了,站在这里休息一下脑子。
哦?孙继先来了兴致道:最近学业如何?
也不等罗信回答便道:我出题来考考你!
罗信能够说什么?只有唯唯称是。而且他也知道眼前两个人也都是大家,能够考核他,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只是还没有考上半刻中,孙继先和吴同知的心中便震惊了。虽然两个人只是各出了一道题,但是罗信回答的水平却是极高。在他们两个人看来,别说是乡试了,就是会试也没有问题。而且里面有些观点还很新颖。三个人站在湖畔还争论起来了。这就不是他们两个考核罗信了,而是像同辈人论道了,于是两个人兴致就更高了,那吴同知抬头望了一下。这里距离罗信的住处较近,便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