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唐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肥皂快乐水
李佑躺在马车里面,懒洋洋地接过来信,他看了一会儿,顿时精神了起来。
他奋笔疾书,迅速写下了几封来信,很快信使们拿着李佑亲笔信,朝着不同的方向飞驰而去。
李佑自己也跨上了战马,转向了西域都护府方向。
长安城,齐王府。
齐王府的西北角上,修建者一座塔楼,与周围屋顶格格不入,上面搭建着一排鸽子窝,时不时地有鸽子飞进飞出。
这里就是齐王府的飞鸽通信总站。
“噗啦啦”,一只鸽子飞来,一位女兵值班员伸手抓住鸽子,从鸽子腿上取下绑在上面的信件。
喜鹊接到飞鸽传信,看到一寸多宽的纸条上写着密密麻麻
第五百九十二章 高效的决策圈
自从哈米德回国之后,号召国民抵抗大食帝国的侵略,得到了部分国民的支持,经过了两年时间的经营,控制了波斯帝国东南5省的地盘,自立为王。
哈米德和父亲父亲伊嗣俟三世共同抵抗大食帝国的侵略,阻挡住了阿拉伯人的进攻。
今年下半年,阿拉伯人改变了策略,挑拨了哈米德父子之间的关系,导致了波斯帝国发生了内战,阿拉伯人联合伊嗣俟三世夹攻哈米德的控制区域。
哈米德多次向李佑求救,李佑也提供了一些支持,可是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哈米德为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也为了得到唐朝更大的支持,下决心给唐朝足够的好处,换取唐朝阻挡大食帝国的进攻。
哈米德没有别的本钱,他只能够用割让土地来换取唐朝的援助。于是他跟李佑商量,要割让安戈特省给唐朝。
王玄策还介绍了安戈特省的地理特点和资源情况。
王玄策介绍完了情况,李世民兴奋地说道:“众位爱卿,你们以为如何”他望着众人,心里充满了期待。
“恭喜陛下,这是一块肥肉啊,竟然有这样的好事,不要白不要。”侯君集马上兴奋地说道。
李靖看了地图之后,没有出声。
房玄龄神色凝重,也没有开口。
长孙无忌摇摇头说道:“陛下,据臣所知,大食帝国国力强盛,朝廷要是接手了这一区域,就等于跟波斯帝国结盟了,也就等于是跟大食帝国为敌了。两国一旦开战,后患无穷。
陛下,要慎重啊。”
房玄龄说道:“陛下,长孙大人言之有理。臣以为,事情是好事,假如能够得到这些地方,又能够避免战争,那就更好了。假如需要战争来解决,还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看到李靖没说话,问道:“靖兄,你的意见呢”
李靖说道:“陛下,对于大食国和波斯国的情况,臣这几年一直在关注,以前也多次跟齐王殿下探讨过。臣以为,不能坐视他们两国分出胜负,无论是大食国和波斯国哪一家吞并了另外一家,唐朝西北部边防都将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齐王殿下一直在支持波斯国对抗大食国,臣以为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刚才臣仔细看了安戈特省的地形,唐军控制了这一地区,西南面是波斯人,东南面、东北面背靠着唐朝,作战方向仅仅限于西北面,压力相对不大,后勤补给也相对方便。臣认为从军事上来说,抵挡大食国的进犯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臣支持齐王殿下的意见。”
李世民有着极高的战略眼光,对于大唐周边的形势胸有成竹,在他的心里是赞成李佑的意见的。
他说道:“既然如此,就抓住这个机会,拿下安戈特省,支持波斯人牵制大食人。”
侯君集说道:“陛下英明,臣愿意领兵出征。”
李靖说道:“老臣也愿意领兵出征。”
长孙无忌说道:“陛下,臣对拓土开疆没有意见,只是希望尽可能避免与大食人发大规模的战争。既然陛下主意已定,臣赞成陛下的决策。”
房玄龄也是希望得到安戈特省这么大的土地和众多人口的,他说道:“陛下,臣赞成陛下的决策,只是希望将战争的规模控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李世民说道:“这件事我早就考虑过了。大食人正在跟波斯人决战,他们针对波斯人尚且吃力,要想再跟大唐开战,恐怕没有那个胆量。
不过,这件事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在军事上做好准备,如果大食人胆敢进犯,就要狠狠地回击他们,一次性将他们打疼,让他们再也不敢冒犯我大唐的虎威。”
说着,他握紧拳头在空中狠狠的一挥。
贞观时期的大唐,有一个高效的决策圈,这也是唐朝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原
第五百九十三章 我想要五哥
侍卫说道:“马大人,小的是齐王府侍卫,这里有齐王殿下的来信。”
马周精神一振,急忙打开了书信。
不久以后,马周带着全家离开了长安,踏上了前往西域的路途。
东宫。
大白天的,李承乾裹着被子坐在床上。
李承乾心情不好,是真的不好。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生活在压抑之中,只有前几年在李佑的支持下,有过一段心里踏实,轻松愉快的日子。那一阵子,他感受到了兄弟情义,背靠着坚实的后盾,心中不再畏惧,奋发向上。
那是多么好的日子啊。
可是,突然,这一切都没有了,自己又回到了以前那种没着没落的状态。甚至还不如以前了。
李承乾很留恋李佑跟自己亲近的日子,可是他现在能够感到,李佑正在离自己远去,那种兄弟情义也烟消云散了。
李承乾心中焦躁,担忧恐惧。不久前,他听说李佑就要返回长安了,他无法在去面对李佑,心中的懊悔无以复加,想起来就感到头疼欲裂。
“殿下,您好些了吗”张玄素看到李承乾脸色苍白,关切的问道。
李承乾实在是不愿意见到张玄素,更不愿意听到他说话。他皱着眉头说道:“师傅,我有些头疼,回头再跟你说话。”
张玄素自认为了解李承乾,他笑道:“殿下,臣是来告诉您一个好消息的。”
李承乾不相信有什么好消息,可是他心中也有些期待,毕竟张玄素说的是好消息,他瞪着眼睛望着张玄素,等着他说。
张玄素说道:“长孙大人说了,皇后娘娘会替您求情,您很快就会解除禁足了。”
李承乾问道:“魏征不是在调查我吗”
张玄素说道:“殿下不必担心,长孙大人都已经安排好了,那个马周担下了责任,陛下把他发配到岭南去了。”
李承乾松了口气,脸色好看了一些,可是他仍然皱着眉头。
张玄素知道他在纠结什么,说道:“殿下,臣还有一个好消息,齐王殿下暂时不会回到长安了,他已经去了西域,一年半载的是回不来了。”
果然,李承乾的眼睛亮了一下,头疼也好了不少。
张玄素观察着李承乾的脸色,知道自己说到了他的心里。他接着说道:“殿下,齐王殿下这次出征,面对的是大食国,那大食国的国力强大,这可是一场恶战。只要是他打败了,今后就再也不会对殿下构成威胁了。”
对于大食国,以前李佑让李承乾了解过一些情况,他也知道那些阿拉伯人的不好对付的。也不知怎的,李承乾有些为李佑担心了起来。
看到李承乾发呆,张玄素说道:“殿下尽管放心,臣和长孙大人一定为太子殿下的安排好的,齐王殿下将来能不能再回长安,也说不定呢。”
李承乾心里“咯噔”一下,有些为李佑担心了起来。他不由得问道:“怎么回事儿,为什么啊”
张玄素觉得自己的话太多了,于是搪塞道:“臣只随口一说,齐王殿下这些年来得罪了不少的人,比如他针对清河崔氏,反正是有很多人都不希望他再回长安的。”
李承乾脑子里还在想张玄素前面说的话,一时没有出声。
张玄素觉得自己说的差不多了,就说道:“殿下,请您振作起来,一切都不必担心。臣告辞了。”
不久以后,传旨太监果然来了,告诉他说李世民解除了他的禁足。
李承乾前往立政殿去感谢长孙皇后。
李承乾走到了立政殿的外面,就看到几名宫女和太监陪着兕子玩耍。他对于去面见长孙皇后有些触头,知道自己肯定又会被训斥一番。于是他朝着兕子走去,想在她那里得到片刻的轻松,来平定一下自己紧张的心情。
“兕子。”李承乾亲切地叫道。
“兕子参见太子哥哥。”兕子很礼貌地向他行礼说道。
第五百九十四章 最重要的结果
“儿臣参见母后。”李承乾行礼说道。说完了这句话,他低眉顺眼,耷拉着脑袋,等着被长孙皇后的吐沫星子淹没。
“承乾,坐吧。”没有怒火,没有斥责,长孙皇后语气很温柔。
李承乾有点蒙,不知道这是不是怒火的前兆。他抬头望着长孙皇后,看到的是微笑,是亲切,是温柔,是理解,是母爱。
李承乾心中一热,全身顿时温暖了起来。
他坐在沙发上,望着长孙皇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长孙皇后屏退了太监和宫女,亲手为李承乾倒了一杯茶水,语气亲切地说道:“乾儿,你受苦了。”
李承乾听到这样的话,心中无比激动,内心的苦闷顿时找到了宣泄之处。他不知道长孙皇后为什么这样对他,这种感觉是他期盼已久的,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包容,而不是一个皇后对太子的期许。
李承乾感到热血沸腾,他眼圈红了,他想哭,可是这次他忍住了。他心中有困惑,不明白长孙皇后对自己的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长孙皇后说道:“乾儿,以前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母后相信你从今以后会成长起来的。”她说这话的时候,看上去显得有些兴奋。
李承乾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长孙皇后说道:“乾儿,母后知道你有上进心,想做一个合格的太子,可是你很苦恼,不知道如何去做,才能够做得好,是不是”
这话说到了李承乾的心坎上了,他很努力想做好,也有很多师傅教他,比如说李世民、长孙皇后、长孙无忌、张玄素等人,他也学习了很多的圣人学说,可是一遇到问题,他照样抓瞎。
他遇到的人当中,他最佩服的就是李佑了,李佑做事看似混不吝,可是效果总是出人意料的好。可是轮到李承乾了,他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李佑的那些东西他也学不来。
于是,他越来越困惑了,愈发地怀疑自己的智商了。
其实,李承乾不笨,他的智商属于中人之资,从小又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为什么就是不行呢
因为所有人教给他的只是那些人遇到某件事的处理意见,包括李佑在内,也没有人教给他一种思想方法。能力是经验的积累,经验要靠实践去积累,别人没有压力,或者压力较小,不断受到挫折也无所谓,经验会在挫折中积累起来。
李承乾不同,他是太子,做任何事情都会受到众人的关注,更何况有些人刻意找他的麻烦,因此他的失败或者挫折就会被无限的放大,反而没有了在失败中成长的环境。
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除非天生奇才,或者有强大的意志力,否则,极易成长成为扭曲的世界观,得出扭曲的方法论。
李承乾恰好不是神童,也没有用钢铁般的意志。
李承乾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总是想把事情做得完美,谨小慎微,他想照顾所有的方面,反而将事情弄得一团糟。这样的不断的失败,就更加消磨了他的信心,他就愈发变得无能了起来。
李承乾痛苦,他需要一个简单的办法,来判断事务的本质,来为他做出正确的指导。只有这样,他才能够集中精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纠结于如何去分析判断问题。
长孙皇后很兴奋,她现在找到了教育李承乾的方法,自己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个难题是萧婉玉帮助她解决的,她给长孙皇后带来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李佑
第五百九十六章 不要再说这样的话
两仪殿,书房。
李承乾求见了李世民。
昨天,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李承乾有了很大的变化,希望李世民给予他改正错误的机会。
李世民虽然不太相信李承乾能够有什么大的改变,可是看在长孙皇后的面子上,决定观察一下看看。
此刻,他望着李承乾,想听听他怎么说。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错了,请父皇责罚。”
李世民问道:“你错在那里了”
李承乾说道:“儿臣错在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不正确,错在没有大局观念。”
“嗯,有点意思。”李世民以为李承乾会检讨自己的行为,说些就事论事的说辞,再给自己找一些借口,以前他认错都是这样的。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来。
李世民来了兴趣,他说道:“承乾,来,坐下说。”
李承乾说道:“父皇,请允许儿臣站着说吧。”
“嗯,是有变化。”以前的李承乾,无论李世民说什么,他都会乖乖照办的。
李世民说道:“好,你说吧。”
李承乾说道:“父皇,过去儿臣总想做好每一件事情,可是却偏偏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儿臣读了五弟写的书,也仔细对照了五弟处理事情的方法,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是儿臣从根本上错了。
儿臣在做事情之前,总是想着如何做好这件事情,才能够让父皇满意,让大臣们挑不出毛病。因此,儿臣的注意力没有放到如何全力处理面对的问题,却把精力放在了别人的态度上,从而失去了自己的主见,这怎么能做好事情呢”
“有道理。”李世民点头表示鼓励。
李承乾说道:“父皇,儿臣知道了,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把精力放在无关紧要的地方,而是要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思考如何更好的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