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是全能大明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下第一白

    呃,上次那是失误,这次,我保证,保证,绝对不会了。

    说着,莫白便拿出了《舌尖的几段片花:这是我最近拍的记录片。

    你怎么想到拍记录片了?

    怎么说呢,也不算是我拍的,是我找陈小清拍的,我只是制片人而已。

    什么体裁,我看看。

    美食体裁。

    虽然是记录片,但因为是莫白参与,央视台长李谦还是有一些兴趣的。

    点击观看了几段片花,李谦变得更有兴趣了。

    看你这部记录片好像与别的美食体裁的记录片不一样呀。

    要是一样,我还拍做啥。

    这倒是。没问题,你这个记录片我感觉还不错,这样,我安排个时间,将你这个记录片放到央视记录片频道。

    放记录片频道呀。

    莫白有些无语。

    莫总,你拍的是记录片,不是放到记录片频道放哪?

    要是放在记录片频道,我就不来找你了。

    那你想放到哪?

    你说呢。

    1套?

    对头。

    这个

    李谦有一些头痛了。

    拒绝嘛,不太好。

    不拒绝嘛,这记录片什么时候也能放到央视1套了?

    这样吧,我给你一个早上8点时间怎么样。

    尼玛,早上8点谁有心思看电视。

    那你要什么时间段,下午13点?

    不是。

    下午6点?

    也不是。

    晚上11点?

    不是。

    好吧,我知道了,你不会是要放在晚上89点的黄金时间段吧。

    李谦无语了。

    这家伙,每次来都狮子大张口。

    果然是知我者,李兄也。

    莫白笑着点头。

    少来这一套,不行。

    怎么就不行了?

    小小的一个记录片放在央视1套黄金时间,这不浪费资源嘛。

    谁说的,我这记录片很好看的。

    再好看记录片就是记录片,你觉得大家会对记录片感兴趣?

    这也得要看是谁拍的了,别人拍的或许不会,我拍的,我敢保证。

    那你能保证收视破1个点吗?

    1个点,你也太小瞧我了。跟你说,我这记录片若不破3个点,我分文不收你们央视的费用。

    真的?

    真的。

    行。这可是你说的。

    虽然李谦还是内心有一些没底。

    但是,见证过莫白的恐怖,他还是想看看是否会再次出现奇迹。

    一翻被莫白忽悠,李谦同意将《舌尖上的中国放在央视1套的黄金时间段播放。

    各位,据说央视明天将在黄金时间段推出一部记录片。

    这有什么好说的,央视不是一直都在拍记录片嘛。

    呃,我说的是1套。

    1套黄金时间播放记录片?

    对。

    你不会听错了吧。

    千真万确。

    舌尖上的中国还没开始播放,业内各大电视台便接到了消息。

    查一查,明天是什么日子?

    没什么日子。

    难道明天上头有什么特别会议?

    也没有。

    那就怪了。

    一众电视台大佬有一些搞不懂央视1套这般做的目的。

    不可能呀,按理来说,这记录片一直是收视最低的品种,他们央视怎么可能放到黄金时间段播放。

    不会是之前百家讲坛大火,人民的名义大火,央视骄傲了吧。

    有可能,上次百家讲坛大火,人民的名义大火之后,央视可是牛气了一把。多年老大哥的威风又摆起来了。

    不作死就不会死,之前那些节目火,完全是这一些节目牛逼。可是,这记录片根本就不是大众喜欢的,他这是要放上去,分分钟将他的收视打回原型。

    别说了,我们还是看热闹吧。

    各大地方电视台心里暗笑,只等着明天央视收视彻底扑街。

    莫总,昨天您去见李台了?

    是呀。

    您说我们的记录片要破3个点的收视?

    没错。

    我去,莫总,这吹大发了呀。

    得知莫白吹牛逼说要破3个点的收视,陈小清导演泪流满面。

    刚才他已经接到了十几个电话了,都是同行老友们的电话。

    大家都说陈小清你牛逼了呀,连记录片破3个点的收视都敢说。

    你不知道在华国,商业记录片最高的收视率连05都没有吗?

    只是陈小清却有苦难言,这又不是他说的,这是莫白这逗逼说的好不好。

    没吹呀。

    莫白摇头:我这是要吹,我会说破6个点。

    莫总,我们的是记录片,记录片。

    我知道。

    知道还说破3个点的收视。

    哟,记录片就不能破3个点的收视了?

    这不可能,以前商业记录片最高的收视1个点都不到。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舌尖拍得很牛逼吗?

    是很牛逼,可问题是

    哪有这么多问题,好了,一会晚上你等着查看收视记录吧。

    没再多做解释。

    莫白还得准备买菜给老婆做饭呢。

    松茸,脆笋,莲藕,火腿,鱼头。

    这是今天晚上莫白要做的菜。

    至于为什么要吃这一些,当然与《舌尖上的中国有关。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与自然的故事】

    一边吃着菜,《舌尖上的中国正式在央视1套开播。




第1349章:自然的馈赠
    不同于以往的美食类节目。

    舌尖上的中国一上来讲的并不是怎么炒菜,也不是怎么用刀,更不是讲火候应该如何。

    他所讲的,是一个很多人都没有想过的采集。

    比如松茸。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舌尖上的中国用村民采集松茸的手法向人们讲述食材得获取。

    一切都是那么的真实。

    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

    在镜头以及解说之下,一些有收看到舌尖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这个节目好,没想到这个松茸是这样采集的。

    采集松茸也是蛮苦的,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上山采蘑菇。

    不过这个松茸可比蘑菇贵了几十倍,就是不知道味道怎么样。

    虽然不知道味道如何。但看到这样的一枝松茸在当地可以卖到80块一支,运到东京甚至可以达到1500块一支,想来这松茸一定非常的鲜美。事实上,通过镜头当中厨师一片片切下松茸清蒸,不少观众早就从镜头当中闻到了那一股清香。身子也不由自主的,咽了咽口水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镜头继续。

    上一次讲的是松茸,这一次讲的只是比较普通也比较常见的笋。

    可是,虽然是很普通,也很常见。

    但是,透过摄影师的镜头,以及旁白的讲解,那一盘黄豆酸笋小黄鱼的出现,却是令众人的肚子滴沽了叫了一句。

    好香。

    见鬼了,明明刚才吃了饭的,怎么又饿了。

    要不再吃点?

    一众看客舔了舔嘴唇。

    这个时候,他们已经被刺激的肚子不时叫着。

    老婆,家里还有笋吗?

    吃完了。不对,你不是不喜欢吃笋嘛。

    谁说我不喜欢吃笋,这是你炒的不好吃。来来来,你来看看,改天你给我做一道黄豆酸笋小炒鱼尝尝。

    当然。

    用笋做为食材,可不仅仅只是黄豆酸笋小黄鱼。

    在浙江还有一道以笋为主角的名菜——腌笃鲜。

    咸猪肉冬笋各放一半,在柴锅中煸炒,加高汤慢炖,咸肉的腌味和冬笋的鲜味相互交融

    揭开锅盖,那溢出来的香味,只是闻一闻便让人食指大开。

    而除了这一些新鲜的食材之外,自然世界里还给我们带来了我们所需要的调味料。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与之前面的松茸,脆笋相比,这一些只需要进行采集就可以。

    不过,当第三个主角火腿出现,那就不是采集的故事了,而是制作的故事。

    当然,这个制作又不是传统炒菜通过什么炒法。

    这个制作,跨越的周期不是短短几个小时,也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漫长的几年。

    就比如这火腿,要先制作火腿,必需先制作盐巴。

    而盐巴就算是制作出来了,也得与猪肉一起奄制三年时间。

    长见识了,真的是长见识了。

    没想到制作一个火腿竟然需要这么多道工序。

    完蛋,越看越饿了,不行,不行,顶不住了,我先吃点东西压压胃。

    其实这个饿倒不见得是真饿。

    这个饿,完全是受《舌尖上的中国所影响。
1...928929930931932...1004
猜你喜欢